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齐松号这种战舰的战术地位其实也无法持续太久,如今的大型铁甲舰航速一般都很快,十三节以上,十四节,十五节都是标准了,因此老一代标准的那种十五节左右的快速巡洋舰,基本上已经无法胜任快速巡洋舰的任务了。
因为主力舰跑的已经不比它们慢多少。
决定不再继续深入后,许默之迅速下令开始转向,转向后受到风向的改变,齐松号是迅速降下了风帆,然后依靠单纯的蒸汽动力保持着高达十三节的高航速。
不过它并没有掉头就走,而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继续向南航行,这样虽然距离远一些,但是也能够把英国舰队后面的情况摸清楚,免的到时候主力舰队进行决战的时候,英国人后面又冒出来一支生力军来。
齐松号高速向南航行,那两艘英国人的快速巡洋舰也是分出了一艘追了上去,不过大家的速度都相当,并且还有着较远的距离,如果许默之打定注意避开不交战的话,这么一直追下去英国人都是不可能追上他的。
齐松号脱离后,双方的主力舰队并没有因为发现了彼此的踪迹就避让,而是如同两支已经离弦的箭一样,继续高速的向前驶去,这样下去的话,他们就会箭头对箭头,最猛烈的碰撞到一起。
中午一点,林同书建议沈同登开始进行队形调整,十多分钟后,帝国联合舰队中,三艘木制巡洋舰单独成队,开始向左转向。
而主力舰队中,两艘炎帝级铁甲舰、四艘盘古级铁甲舰组成了一字纵队,左侧的两艘女蜗级铁甲舰、三艘镇广级铁甲舰组成了第二组纵队。
下午一点三十分,沈同登已经可以清晰的从望远镜中看见远方天际边英国人舰队,天空和海面相连接的地方,英国人的舰队冒出的白烟彷佛把整个天空都遮蔽了,为首的两艘大新铁甲舰更是如同巨浪一样扑面而来。
就在沈同登惊叹英国人舰队的时候,李斯特少将等英国人同样也是在惊叹中国海军的规模。
李斯特略微一数,心中暗惊,这中国人的铁甲舰竟然有十一艘之多?
抛开那三艘几百吨的镇广级铁甲舰不谈,其余八艘可都是中大型铁甲舰啊,吨位最少的女蜗级也有一千八百吨,四艘盘古级则是两千四百吨,两艘炎帝级则是四千吨。
这个吨位纵然不如英国人的两艘大型铁甲舰,但是英国人的中小铁甲舰却是不多啊,李斯特手里满打满算也就三艘铁甲舰,其中一艘还是改装的半吊子货,其余的都是木制战舰。
看来今天的战斗,胜利的希望都在赫克托号和抵抗号身上上了,至于那些木制战舰在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肯定不会太大。
今天的战斗是属于钢铁巨舰之间的战斗!
随着帝国海军率先变换阵型,东印度舰队也是开始变换阵型,他们以三艘铁甲舰为核心,后头跟着一票的吨位比较大的木制战舰,明显是要依靠三艘铁甲舰为前锋撕碎联合舰队的阵型。
但是林同书会让英国人的想法得逞吗?
下午一点三十八分,林同书建议沈同登再一次变换阵型。
而就在帝国海军的阵型刚变换完毕,双方的前锋战舰就已经是接触到了一起!
下午两点零四分,炎帝号和赫克托号在相聚一千米的距离上不约而同的同时开火,紧接着后头的帝国海军的少昊号,英国人的抵抗号也是陆续开火!
隆隆的炮声传遍了整个珠江口海域,而这隆隆炮声也是宣告着这场钢铁巨舰之间的对决正式爆发!(。)
第五百四十二章 紧跟本舰()
四月三号下午两点,两支直线对冲的舰队最先碰撞在了一起,向相隔不到一分钟里,英国人的赫克托号以及中国的炎帝号就是陆续开火,由此打响了这一场海战的正式对决!
当双方距离拉近后,近距离观察到英国人的赫克托号以及抵抗号,让帝国海军的诸多海军军官们都是生出了一种无力感。
这两艘战舰一艘是六千一百多吨,而另外一艘则是六千七百多吨,要比炎帝号以及少昊号大了整整一圈。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双方的吨位尽管有所差距,两者的防护性能以及火力却是没有太大的差距。
甚至炎帝号在航速以及火力上还占到了一定的优势。
这个时代中国的铁甲舰发展和英法等国的铁甲舰还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首先是帝国海军里的铁甲舰基本都是快速战舰。
此外,舰炮上已经是完全抛弃了前装火炮,采用一百五十毫米又或者是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火炮为主炮,副炮则是八十毫米的后装炮为主。不像其他国家的铁甲舰那样,有着后装舰炮的同时也有大口径滑膛炮,然后也有前装线膛炮,各种口径也是非常复杂。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外观特征,那就是拥有一个低矮的上部建筑,即舰桥。
要知道当代其他国家的铁甲舰基本还延续木制战舰的外形,甲板上并没有高大的上层建筑,都是空荡荡的。
此外,帝国因为受到自身研发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建造一艘战舰就研发一款,而是精挑细选发展其中的一款,不管是盘古级还是炎帝级。其预计的建造数量都不少,盘古级都已经服役了四艘,还有一艘在建。并且海军还打算继续订购其后续改进型。炎帝级也已经服役了两艘,另有一艘在建。
因此船型上比较统一。对后勤维护的压力比较小,不会和英国人那样一级战舰只有一艘或者两艘,数量多,型号更多,不过英国人有钱任性,他们建造这么多类型的铁甲舰,主要还是为了探索和试验,这走在世界最前面总是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代价的。
简述此刻正在交战的双方主力战舰数据。就能够看出更大的明显区别的了。
英国人的抵抗号,标准排水量六千一百五十吨,配属六门七英寸的后装线膛炮,十门六十八英镑的前装炮,两门三十二磅的前装炮。装甲为当代的经典柚木锻铁混合装甲,装甲厚四点五英寸,内衬木板厚十八英寸,蒸汽动力两千五百四十匹,最大航速十一点六二节。
帝国海军的炎帝级,标准排水量四千吨。配属十六门的一百五十毫米后装线膛炮,六门八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装甲也是当代的标准混合装甲。装甲厚四点五英寸,内衬木板十八英寸,蒸汽动力两千三百匹,最大航速十三点五节。
如此一对比的话,那就是英国人的六门主炮口径要更大,但是数量少一些,至于那些六十八磅和三十二磅的前装滑膛炮,说实话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反观炎帝级,火炮的口径虽然小一些。但是数量多啊,并且主炮统一都是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船首船尾以及侧舷见缝插针部署足足十六门呢,尽管只有其中的六门是部署在露天旋转炮塔上的。其余十门都是分部侧舷两侧,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有十六门呢!
至于那六门八十毫米的后装炮,那个口径太小,基本影响不了战舰决战时候的战斗力,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防护大家几乎一摸一样,顶多就是船体的详细设计有所区别,但是区别也不大!
航速上差距就大了一些,抵抗号的航速只有十一节多点,但是炎帝号的纯蒸汽航速却是有十三点五节,差了两节左右的航速。
至于英国人的另外一艘战舰赫克托号,其火力配属有所变动,主炮是四门七英寸后装炮,二十门六十八磅前装炮,四门五英寸后装炮,最大航速则是十二点六节。防护则是没有变化,和抵抗号、炎帝号一样的四点五寸装甲以及十八寸的内衬木板。
从上述性能去具体分析的话,其实两艘炎帝级铁甲舰和英国人的抵抗号、赫克托号之间虽然吨位差距有些大,但实际战斗力差距并不大。
然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经过美国内战的一系列铁甲舰之间的交战来看,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有的舰炮以及炮弹对铁甲舰的装甲无能为力。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海军以及英法等国的海军在吨位相差巨大的铁甲舰里都保持基本相当的装甲厚度的理由。
英国人那些上万吨的铁甲舰,其装甲厚度也是四点五英寸,那些一千多吨的铁甲舰也拥有四点五英寸的装甲厚度。
英国人如此,帝国海军的战舰也不例外,女蜗级、盘古级、炎帝级乃至出售给美国人的华盛顿号,其装甲厚度都是统一的四点五英寸。
也就是说,当代的铁甲舰只要是吨位过得去的,基本上都是标配四点五英寸厚的装甲,当然,这只特指一些比较正规的铁甲舰,以英国战舰为代表,学习仿制英国战舰的中国战舰为辅,至于其他国家的铁甲舰,比如说在内战里应用大量铁甲舰的美国,他们的铁甲舰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都有,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美国人内战里的那一票铁甲舰除了仅有的几艘外,其他的基本不具备远洋决战能力,清一色的近海内河炮舰。
但是不管那个国家,什么类型的铁甲舰,都拥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防护力空前强大,足以让现在的所有舰炮都无能为力。
这种防护能力在现在的珠江口海战里展现无遗!
当下午两点双方的旗舰率先开火后,双方后面的几艘铁甲舰也是陆续开火,虽然射速不快,但是双方的舰炮数量也不少。更关键的是距离近。
所以很快就有炮弹击中战舰!
这场海战里的命中弹是英国人的抵抗号发射的一枚七英寸炮弹,而这枚炮弹结结实实的打在了炎帝号右前方的侧舷装甲上,结果呢?
也就是给炎帝号的装甲带撞出一个小坑。炎帝号半点事都没有!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帝国海军对英国人铁甲舰的炮击上,后续多枚一百五十毫米的炮弹打在抵抗号或者赫克托号的侧舷装甲上。结果毫无例外,全部都没能击穿战舰的装甲。
战斗的前面十五分钟,大家的命中弹虽然不多,但是双方加起来也有七八枚,但是除了那些命中甲板或者上层建筑的炮弹有些许战果外,那些打在侧舷装甲上的炮弹基本都是无用功。
这种情况很快就是被双方的指挥官们所发现,李斯特少将亲眼看着己方炮舰的一枚炮弹命中中国人的战舰,但是对方的战舰却是屁事没有。连受伤的痕迹都没有。
这样下去可不行,不然的话炮弹打光了都击沉不了对方,得快速冲上去,到时候利用己方众多木制战舰的侧舷火炮消灭对方!
当即,李斯特少将就是再一次下发旗语,要求后方的战舰紧跟期间,组成倒v阵型继续向前冲,意图彻底打乱中国海军的阵型。
就当李斯特想要变换阵型,发起近战攻击的时候,林同书也是一边在海图上写写画画。一边快速思索着。
随即,一名上尉就是快步走了过来:“参谋长,敌舰队变阵了!”
林同书快步上了指挥塔。不用望远镜,他都能够看见敌人的舰队开始变化阵型,而采用的乃是当代最为经典的倒v阵型,英国人这是要冲上来打混战!
这个时候,一旁的沈同登也是走了过来:“林参谋!”
虽然沈同登碍于长官的面子没有直接开口问,但是旁人也都是听得出来,沈同登这是着急了,他要询问参谋组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