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够把广大的西伯利亚收入囊中,这就不是陈月川所考虑的问题了,甚至都不是现在林哲考虑的问题。

    那些还太遥远!

    如今对于帝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把俄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港口。

    这一系列行动的第一步,就是攻占阿瓦恰湾的碧德港。

    同样是隆祥号上。诸多士兵已经是开始离开客舱,携带着装具一个接着一个爬上甲板。此时运输编队的速度已经是降低了下来,和前面的战舰编队拉开了距离。

    隆祥号的甲板上正在列队的士兵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前方的伏羲号、太原号等战舰组成标准的纵队。

    而在主力舰队的前方。则是有数艘刚放下来的蒸汽快艇,这些小船是航道测量船只,他们将会冒着敌人的炮火走在最前面,随时测量水深,免的后面的主力舰在航道里撞上礁石什么的搁浅。

    毕竟这地方帝国海军之前只来过一次,现在大规模进入,对这里的水文情况不是很熟悉,尽管有着英国人提供的一些水文资历,但是不亲自测量肯定是不放心的。

    在这几艘测量船只的后面,则是伏羲号为先导,后面跟着两艘镇广级小型铁甲舰,然后是三艘木制巡洋舰。

    一共六艘战舰冒着淡淡的白烟,靠近阿瓦恰湾的出海口。

    这个时候,岸上小炮台的俄国人也是行动了起来,几门前装滑膛炮被推了出去,试图进行阻拦射击。

    不过他们的火炮都是一些小口径火炮,射程和威力都相当有限,因此反而是海面上的伏羲号率先开火。

    其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率先开火,多枚的榴弹就是被打了出去,然后落在俄国人炮台附近爆炸。

    不用多久,舰队里更多的一百二十毫米舰炮也是陆续开火!

    一时间,炮弹不断在俄国人的小炮台附近爆炸,偶尔有一枚炮弹刚好落在炮台里面的时候,就会造成血肉横飞的效果。

    俄国人的炮手们尽管是承受着密集的炮火,但是却没有退却,反而是冒着炮火对火炮进行装填,然后瞄准,继而开炮。一个炮手倒下了,就会有后备的炮手上来补充。

    从望远镜里,李炳龙清楚的看见俄国人是前仆后继。在己方密集的炮击下,纵然是死伤惨重。但是依旧没有放弃炮台,而且还在顽强的开炮还击。

    这种情况让李炳龙看来也是不由得感叹,这些俄国人倒是不怕死。

    如此猛烈的炮击如果是在其他国家的军队里,估计早就崩溃了,但是这些俄国人却是死活都不放弃,彷佛士兵的生命一文不值,可以尽数牺牲浪费。

    早先他就听说过俄国人的对待士兵就跟对待牲口一样,陆军的那些同仁说起俄军。大多是又鄙视又无奈。

    早年帝国陆军比俄国人早好几年换装后装步枪,但是武器上的优势并没有给陆军带来多大的战略优势,要不然的话陆军早就把俄军赶回欧洲去了。

    其中和关键的一点就是,俄军士兵对死亡的漠视!

    当然了,这也和俄军人数众多有关。

    欧洲压路机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俄罗斯人虽然总人口不如帝国,但是其军队数量并不少,在中亚还有西伯利亚地区部署的军队加起来也有好几万呢。

    而且俄国在西伯利亚地区有个相当优良的传统,那就是民兵相当多,很多居民点里的男性居民拿起枪支就可以上前线。

    尤其是在运动这一片。和中华军作战的俄军里,其民兵的比例相当多,而且军队里的骑兵比例相当大。

    如此才是造成了帝国陆军的一系列困难。

    早先听陆军的同僚们形容俄国士兵。李炳龙还觉得言过其实,但是今天看来,这些俄罗斯还真不怕死啊!

    不过李炳龙也只是感叹罢了,如果俄国人继续这么前仆后继下去,他反而是更高兴,反正这一次出战之前自己带的炮弹足够后,后面的众多运输舰里,有好几艘都是专门的弹药运输船,以确保特遣舰队的弹药充足。

    炮弹充足的情况下。如果俄国人愿意继续这么顽抗下去,估计自己的炮击就能够大量杀伤敌军有生力量。到时候陆军的登陆作战就会轻松很多。

    但是很显然,俄军虽然不要命。但是也没傻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他们冒着猛烈的炮击进行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还击,虽然大部分炮弹都落空了,但是也有几枚炮弹命中了中华军的战舰。

    打中伏羲号的炮弹没有任何效果,直接在装甲带就被弹开了,这个俄国人可以接受,毕竟他们也是知道铁甲舰的,俄国海军在1864年的时候就已经服役了大吨位的铁甲舰,自然是知道这些大吨位铁甲舰的厉害。

    但是有几枚炮弹落在一艘小型铁甲舰上面的时候,竟然也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后,俄国人就是相当绝望了。

    凭借他们手中的这些十二磅,二十四磅的前装滑膛炮,根本就无法有效对铁甲舰造成有效的伤害,别说这些小口径的前装滑膛炮了,就算是目前那些六英寸甚至七英寸的后装舰炮,也很难对铁甲舰的装甲带造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目前为止,各国海军的大吨位铁甲舰被撞沉的倒是有好几艘,倒霉撞上水雷沉没的也有,甚至自己遇上风浪沉没的也有,唯独没有被舰炮直接击沉的战例。

    看见自家的岸炮无法对敌人的战舰造成实际伤害后,炮台上的俄军也是很干脆的撤销了炮台,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而事后,李炳龙派人登陆去控制这座炮台的时候,登陆的士兵只见那座小炮台周边堆满了尸体,初数至少有七八十人之多。

    感叹着俄国人的疯狂,李炳龙正式率领舰队杀进了阿瓦恰湾,而落后的运输编队也是小心翼翼通过了出海口航道,并进入宽阔的阿瓦恰湾。

    接下来李炳龙自然是继续对碧德港口以及岸上建筑进行大规模炮击,而陈月川则是开始指挥着部队进行登陆准备。

    下午三点,运输编队里的士兵们开始爬下船,然后登上早已经放下来的小艇,紧接着就是奋力划动船桨,直接冲向了碧德港位于北部的陆地。

    碧德港登陆作战正式开始!(。)

第五百六十七章 他们的战争(一)() 
廖大山奋力的划动着手中的船桨,和船上其他的战友们一起把这座小艇努力的推向岸边。

    尽管他是低着头,但是偶尔略微抬起的视线依旧能够看见前方的陆地正在不断的掀起爆炸,港口里正在腾起一团又一团的火光,靠近码头的一些建筑已经是倒塌。

    如此猛烈的炮击,比起自己看到的一个师的火炮齐射还要猛烈啊,受到震惊的他稍微回了回头,正好看见伏羲号的多门舰炮进行齐射,只见那些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的炮口腾出数团巨大的火焰,火光闪起之后隆隆的巨响就是越过海面,传到了廖大山的耳中。

    下意思的把视线随着炮击的方向前移,只见前方的港口里又是腾起了数团爆炸的烟尘。

    爆炸声中,彷佛可以听见人员的呐喊和惨叫声!

    在舰队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廖大山他们的木艇很快就是抵达了滩头!

    为首的一个中士班长率先站了起来,口中还大喊着:“快,快!”

    然后,这个年约三十的中士班长就是率先跳进了水里,手中把步枪高高举起,同时还不忘嘱咐部下:“把枪举起来,不要让水泡了!”

    尽管帝国现役的最新步枪1864年型林德步枪已经是采用了金属子弹,具备了一定的防水能力,但是除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不然的话还是最好避免让枪支直接被水泡,尤其是被海水泡。

    让海水浸泡过的枪支,其木制的枪托等部件很容易变形,同时海水具有较大的腐蚀性,对枪支的一些部件也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廖大山查看了看胸前的子弹袋,平常时候子弹袋一般都会挂在腰间的。但是这种登陆作战,为了避免子弹被谁浸泡,所以装着子弹的小袋子一般都是会提高到胸前或者背后位置。

    翻身下水。此时的下水登陆的地方,海水并不算深。只有大约半米多一些,不过只有是半米多,但是由于海水的阻力,这行走起来依旧是比较费力。

    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头大家都没有什么滩头反登陆的概念,通常时候防御一方并不会在滩头建设防御阵地,然后对正在登陆的敌人进行密集的火力拦截。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不想这么做。而是因为当代的火力密度比较低,就算是进行拦截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还会遭到进攻方的密集舰炮火力覆盖。

    在当代甚至是往后再过几十年,舰炮的火力密度是要远远超过陆地火力密度的。

    舰队里的舰炮通常都是中大口径的舰炮,四五英寸的口径都算是小的六英寸,七英寸的只能算是副炮,八英寸甚至九英寸的舰炮才是主炮的口径,而且这火炮数量相当多,以往的侧舷战舰,拥有的火炮都是好几十门的。而新一代的中央炮位铁甲舰,主炮一般保持在四门左右,但是加上副炮的话。一般也能够做到十几门到二三十门的程度,具体多少则是看吨位的大小了。

    比如现在进行炮击任务的伏羲号铁甲舰,拥有两座双联装的一百五十毫米露天炮塔,另外在侧舷拥有六门单装一百二十毫米的副炮,然后还有四门八十毫米的单装副炮。

    这火力不是寻常陆军可以比拟的!

    而陆军呢,其野战部队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是老旧的前装线膛炮,以七十五毫米的前装线膛炮为主,也有部分是九十毫米的前装线膛炮。

    极少量的攻城重炮部队,才会有一百八十毫米或者两百毫米的重炮。不过这种重炮一般都是前装短管臼炮,并不是常规的加农炮。

    其实不管是当代还是后世。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火力差距都是相当大,一艘战舰的火力超过陆军一个师的火力是非常正常的。

    当然的登陆作战。前半部分一般都是比较简单,因为登陆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战斗,真正的战斗都是发生在登陆以后的攻坚战。

    廖大山跟着自己的班长越过海水,终于是踏上了沙滩后,就看见前头一个年纪并不会比自己大多少,长的皮嫩肤白的少尉正在挥手。

    廖大山认得他,那是自己这个排的排长,是一个去年才毕业的年轻少尉,姓许,据说出身大富之家。

    不过廖大山很不理解,这出身这么好的他为什么要跑来从军,挣这军饷,虽说从军的收入不少,但是对于那些大富大贵之家而言恐怕也不算什么吧。

    一等兵廖大山自然是无法理解帝国的权贵阶层为什么对从军如此踊跃的!

    从封建王朝的角度而言,一个王朝的初期往往就是武将阶层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往往是武重文轻,文重武轻一般则是出现在王朝的中期和后期。

    而在帝国又有所不同,帝国的贵族制度是全面偏袒与武将方面的,帝国现有的一百三十多名贵族里,皇亲贵族大约不足二十人,文官贵族也就二十几人,而剩下的清一色是武将。

    而最近几年里,少数几个获封贵族爵位的新晋贵族,只有一个人是属于文官系统的,那就是帝国驻日公使李博仓,其他七八个人依旧是军方将领。

    开疆扩土,这是获封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