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国共计拆毁寺院4600多座,拆毁兰若(私立的僧居)4万多所,释放奴婢15万人,释放寺院役使的良人50万人,僧尼还俗的有26万余人。

    朝廷从灭佛运动中得到的不仅是堆积如山的财富,还有无数被寺院占据的土地,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壮劳力重新成了纳税户。(未完待续)

第319章 【大唐将帅11】() 
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又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他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会昌中兴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这时,宦官集团也受到很大的扼制,在中晚唐时期,宦官干政几乎是一个割不掉的毒瘤,李德裕全力协助唐武宗,向宦官集团步步紧逼,在抗回鹘、

    平刘稹的战斗中,一反宦官监军的惯例。唐武宗削夺了大太监仇士良的官爵,没收了仇士良的家财,极大地震摄了宦官集团的嚣张气焰,依附于宦官集团的朝中官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牛李党争起源于科举考试,又因为科举考试进入白热化的地步。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的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杨汝士主持,牛党领袖李宗闵的女婿苏巢、

    杨汝士之弟杨殷士都得以高中。当时,段文昌揭发此次进士考试有舞弊行为,唐穆宗向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询问看法,李德裕对进士考试的不公正予以证实。

    唐穆宗于是另派官员进行复试,结果,原来录取的14人当中只有3个人考试过关。

    唐穆宗勃然大怒,将牛党李宗闵、钱徽、杨汝士贬官放逐,从此牛党领袖牛僧孺对李德裕有了刻骨仇恨,终生不渝,不死不休。

    唐武宗继位以后,对李德裕非常看重,李党大权独揽。但牛党的白敏中等人也是李德裕推荐提拔的,可见李德裕执政还是公心为重的。他雷厉风行。成就了唐武宗,也成就了他自己。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年轻的唐武宗吃下了道士炼成的“仙丹”,很快就一命乌呼,随后即位的是他的叔叔唐宣宗。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庶子,他的母亲原是个身份卑微的侍女,他本人一向不受皇家的重视,也许,这是他厌恶出身高门士族的李德裕的深层原因吧。

    唐宣宗每见李德裕。总是汗毛直竖,李德裕又一向独断专行,不顾皇帝的颜面,于是,李德裕先被贬为东都留守,又被贬为潮州(今广东地区)司马,再被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最后,在崖州病逝。

    他的两个年幼的儿子也都死于荒凉的崖州,只有一个成年的儿子活了下来,由于父亲的牵连,被贬为象州立山尉。后又成为郴州郴县尉,后来死于桂阳。在《全唐诗》里有一首李德裕在崖州写就的七言绝句,

    沉痛抑郁。颇为感人,“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一生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破虏诛叛,摧枯建瓴”,最后,“功成北阙,骨葬南溟”,走完了他惊涛骇浪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大唐帝国也日薄西山,走上了衰亡之路。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高仙芝

    高仙芝(?…公元756年)是高丽人,出生的年月史上不载;但根据史家的推测;他可能是高丽王室的遗族;他的父亲高舍鸡在河西(河底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虽然军功显赫;升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却一直穿着代表奴隶身份的袜子,直到高仙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氏才脱离奴隶身份,步入军事贵族的行列。根据史书的记载,高仙芝身材高大,

    相貌英俊,精通骑射,骁勇善战。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父亲一样当上了将军,高舍鸡看到儿子气度儒雅,还担心他守不住军功,

    高仙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生转战南北,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1913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重走高仙芝活捉小勃律国王的路线后,

    万分感慨,“这位勇敢的中国将军,行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之汉尼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不知要超过多少倍”。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重用。当夫蒙灵詧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的时候,高仙芝的好运气来了,他不断升迁,直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成了安西军政二把手以后,要招三十名随从,谁知却招来了细瘦、跛脚、眼睛斜视的封常清,两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好搭档。说起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

    颇有一番传奇色彩。当盔甲鲜明的高仙芝骑马从大街上奔驰而过的时候,封常清看到了他,当即决定要做他的侍从。高仙芝见封常清相貌丑陋,

    不肯答应。封常清怒气冲冲地指责他,“我羡慕将军的高义,才愿意为你效劳,你只知道以貌取人,拒贤才于门外,

    如何能够成就大事业”,高仙芝还是不愿意收下他,封常清就每天在高仙芝的家门口蹲点,数十天如一日,高仙芝无可奈何,只好让封常清成为自己的侍从。

    高仙芝发现封常清的才干;是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公元741年,原来归附大唐的西突厥达奚部落举兵反叛,从哈密一带逃到了碎叶城(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夫蒙灵詧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追击达奚部落,将他们斩尽杀绝。

    封常清在帐中写好了捷报,详细陈述了“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凡是高仙芝想说的话,

    封常清已经替他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仙芝吃惊不已,在夫蒙灵詧的犒劳宴会上,推荐了封常清的功劳。以后,封常清跟着高仙芝不断升迁,先后被授予镇将、果毅、折冲。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一直护卫着西域各国的平安,西域各国也定期向大唐朝贡,吐蕃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

    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北各国,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

    现在由于姻亲关系,倒向了吐蕃一边。连带西北二十多个小国都臣服了吐蕃,

    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小勃律国位于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上,大唐和吐蕃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就从小勃律国着手了。

    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詧接连讨伐,都未能取胜,高仙芝是第四个派去征讨小勃律国的将军,与他同往的还有做监军的内侍边令诚。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

    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

    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帕米尔),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阿姆河上游),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盖茨河),

    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当时唐军步兵都有私马,因此长途奔袭就是驾轻就熟的事情了),十五天后到达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到达握瑟德(今新疆巴楚)。

    再经十余日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转而向南,历经二十余日。到达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又行二十余日到达播密川(今阿富汗瓦汉附近)。

    再行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汉河),就是当时的五识匿国。这时候唐军已经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高仙芝精通兵法,很快作出了妥善布置,兵分三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领,3000骑兵从北谷直插连云堡,

    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沿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和中使边令诚统领,从护密国南下,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攻连云堡。

    连云堡三面都是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倚为屏障。堡中守军共有上千人,城南十五里处修筑了木栅,驻扎了**千吐蕃军,成犄角之势拱卫连云堡。时值夏季,喷赤河水暴涨,

    如何渡河又不被敌人发现,成了横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仙芝命令士兵们带足三天的干粮,次日清晨渡河。将士们都以为高仙芝是在瞎指挥,不料,

    在高原夜间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顺利过河。高仙芝喜不自胜,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正在渡河,

    吐蕃军发起进攻,我们多半要打败仗,现在唐军集合完毕,吐蕃人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俘虏”。进攻开始了,高仙芝下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

    唐军勇猛无敌,很快斩首五千,生擒一千,“得马千馀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当然,唐军也付出了代价,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阵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小勃律国的屏障被高仙芝拔掉了,剩下的就是翻越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直捣小勃律国了。太监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高仙芝就让边令诚和老弱士卒三千人留守连云堡,

    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前进。如同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的伎俩,高仙芝知道怎样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派遣了二十多人先行下山,

    扮成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唐军。唐军得知了这样的信息,阿弩越城人欢迎唐军,吐蕃增援小勃律国的必经之地娑夷河(今克什米尔西北)上的藤桥已经被砍断。唐军眼看胜利在望,将士们顾不得山高路险,

    纷纷沿着冰川下山。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投降,唐军进入城中休整。高仙芝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梁道路。第二天进军,

    席元庆率领一千精骑打头阵,假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诡计之下,小勃律国的众大臣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

    高仙芝命令斩杀大臣中心向吐蕃的死硬分子,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六十里的地方,在日落时分,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

    这时,吐蕃的援军已经赶到,只差那么一点点,吐蕃军丧失了先机,修好藤桥杀将过来,起码要花一年的功夫。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军救援无望,

    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带着吐蕃公主一起投降。唐军劳师远征的目的达到了,

    高仙芝挑选了王族中的“亲唐分子”当了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

    至此,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唐书中称大食和东罗马帝国都赶来向大唐帝国称臣纳贡,虽有夸张之辞,

    但也说明了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如日中天,誉满全球,这中间,高仙芝的功劳不言而喻。公元74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