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今名将,只有徐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徐世勣、李道宗就算不能大胜,也不会大败,薛万彻如果不是大胜,必定大败”。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任命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总管,带领偏师三万征讨高丽国,大军乘楼船出海,渡过鸭绿水(今鸭绿江),

    在大行城与上万高丽步骑激战,唐军斩高丽悍将所夫孙,很快就抵达了泊汋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在泊汋城下把上万高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

    高丽全国震动,三万援军赶来与唐军对决,却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拼命逃窜。在唐军的不断骚扰下,高丽国粮食欠收,民生凋弊,陷入了大厦将倾的惶恐之中。

    薛万彻虽然节节胜利,个人性格上的弱点却为众将所不容,有人上书说他骄横拔扈,“任气不能下人”,唐太宗念及他的功劳,只是对他出言劝告,自己将上呈的书信烧掉。

    副将裴行方告发薛万彻对朝廷心存怨望,徐世勣认为事态严重,要求唐太宗处罚薛万彻,

    “薛万彻高官显爵,位至大将军,又是公主的丈夫,却心怀不平,其罪该杀”,唐太宗是个念旧的皇帝,当然不想要薛万彻的命,他将薛万彻免官徙边,

    过了没多久,薛万彻就遇赦而还。唐高宗永徽二年,薛万彻被授予宁州刺史,入朝后,他与房遗爱关系密切,常在一起打猎,

    房遗爱是已经去世的贞观宰相房玄龄的儿子,又是唐太宗女儿高阳公主的丈夫,交往之中,薛万彻不自觉地卷入了房遗爱的密谋,两人商议一旦国家有变,当扶助荆王李元景登上皇帝宝座。这件事情败露以后,

    唐高宗毫不留情,将与此案有牵连的皇亲国戚一网打尽,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被斩首,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被迫令在家中自尽。

    薛万彻的妻子丹阳公主此时已经去世,不然,绝对逃脱不了赐死的命运。薛万彻临刑的时候,黯然感叹命运的无常,“我本是大好的健儿,

    理当为国家效死,却遭受懦夫的牵连,命丧黄泉,真是不值”,他解衣对监刑者说,“快来杀我”,刽子手为他的威严所慑,双手发抖,

    一刀下去,斩之不死,薛万彻大声喝道,“为什么不用力”,刽子手胆战心惊,连着砍了三次,才砍下薛万彻的头颅。

    谋反之罪,株连九族,薛万彻的二哥薛万淑,历任右领军将军、梁郡公、畅武道行军总管,此时已经去世,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素有孝行,受到过唐太宗的大力表彰,他曾跟随唐太宗东征高丽,

    在契苾何力身陷重围、身受重伤的危急关头,单枪匹马,闯入千军万马的战阵之中,救出了契苾何力,他后来又跟随阿史那社尔出击龟兹,

    说服于阗王归顺大唐,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他当时是左卫将军,当然在劫难逃,被朝廷流放到交州(今越南河内市西北),流落蛮荒,殊为可惜。

    薛万彻“筹深行阵,勇冠戎夷”,

    却依然逃不出权势人物的宿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从灸手可热到冷月荒坟,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这种血与火的循环,

    几乎伴随了每一次的宫廷斗争,扳倒薛万彻的长孙无忌后来整个家族都被唐高宗连根拔起,抛入了绝望的境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

    一切确如古人的感叹,“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未完待续)

第330章【大唐将帅27】() 
李愬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小,。。o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下的《平蔡州三首》中的第二首,蔡州,天宝时为汝南郡,

    诗中写出了蔡州父老再见王师时的激动心情,讴歌了大唐名将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千古传奇,其情其景,

    再现了大唐雄师踏平叛军巢穴的神威,为大唐的历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证明。

    说起李愬雪夜入蔡州,就不能不提当时的历史背景,

    就不能不提节度使这种官衔的演变。节度使的名称起源于东汉安帝时期,意为节制调度,到了大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朝廷让凉州都督充任河西节度使,才正式确立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的位置,

    成为大唐为巩固边疆而设立的边疆官制。唐玄宗后期,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府兵制,职业军人连年征战,边疆没有片刻安宁,到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节度使已增加到十个,河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剑南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岭南节度使,节度使集军政、民政、财政大权于一身,拥兵多达四十九万人,完全改变了大唐帝国以前居中以制外的兵力分布,

    这种内轻外重的局面终于引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横尸遍野。官军与叛军都打得精疲力竭,朝廷在国内遍置节度使。

    这种边关的军事制度移植到内地,埋下了后来尾大不掉的藩镇之祸。叛乱平定后,已经伤筋动骨的大唐朝廷与安禄山、史思明的旧将达成妥协,

    任命他们为成德、魏博、卢龙三镇的节度使,史称河朔三镇,除此之外,还有淄青镇(治青州,今山东益都)、淮西镇(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其他藩镇。

    唐宪宗元和年间,全国已有节度使四十七个,削藩,就成为唐宪宗迫在眉睫的任务。

    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隐瞒父亲死亡的消息,以吴少阳的名义,

    向朝廷要求,让吴元济做留后。遭到唐宪宗的否决后,吴元济拥兵自立,

    以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与朝廷对抗,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他还与成德(今河北正定)的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师道狼狈为奸,让他们上表为自己说话。李师道的奏表没有得到唐宪宗的首肯。竟然派兵伪装成强盗,

    烧毁了朝廷在河阴(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粮仓储备。破坏唐军平叛的后勤供应,他胆大包天。派训练有素的刺客潜入京城,杀害了当朝宰相武元衡,杀伤了主战派的裴度,

    幸亏裴度手下舍命相救,才免于横尸街头。藩镇的疯狂举动,更坚定了唐宪宗一统社稷的决心,他让裴度继任宰相职位,主持平叛大局,正是这个时候,太子詹事李愬上表自荐,要求为国家分忧。

    李愬有一个名满天下的父亲,那就是再造大唐的西平郡王李晟,李晟出自陇西李氏,与李唐皇室同祖同宗。

    在今天甘肃省临洮县城附近的“钦王湾”,就有李晟之父太子太保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与其妻王氏代国夫人的坟墓,还有一块“李钦神道碑”,可惜在特殊时期中被毁。根据史料的记载,李愬与他的父亲一样,善长骑射,

    事母至孝,李愬的生母是李晟的妾室,很早就去世了,他一直由晋国夫人王氏抚养,王氏将他视为己出,他也将王氏当作亲妈,后来王氏病死,

    按照礼制,儿子要为母亲服孝,因为李愬不是正室所出,只是庶子,李晟只要求他“服缌”,缌麻的料子是一种精细的熟麻布,用来做丧服,

    “服缌”表明男子与死者的关系隔得较远,只有孝子及嫡长孙才有资格“服缞”,缞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衣边不缝,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李愬号哭不忍,李晟为儿子的真情所感动,

    就让儿子为王氏“服缞”。李晟去世以后,李愬按照礼制,回家为父亲丁忧,他和李宪在父亲的坟墓旁边搭起了一个棚子,风寒露宿,粗茶淡饭,为父亲守孝三年,唐德宗不忍功臣之子如此自苦,

    下诏让他回家,他在家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回到父亲的墓地,唐德宗见他心志如此坚定,就不再加以阻拦,让他完成了三年的煎熬。

    这种孝行是常人做不到的,所以时人对完成这种孝行的人极为敬重,视为当世楷模。

    除孝之后,李愬被朝廷授予右庶子的职务,后又转为少府监、左庶子。他曾外任坊、晋二州的刺史,因为政绩出众,被朝廷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调回京城,一路升迁到太子詹事。当时淮西平叛已历经年,众将中除了李光颜,都存了养寇自重的想法,九万人围攻吴元济的地盘,却久战无功,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李愬被任命为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县)、邓(今河南邓县)节度使,一个施展宏图大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北路唐军在李光颜的指挥下,在郾城外与三万淮西兵恶战,歼敌十之二三,郾城的淮西守将向唐军投降,

    吴元济将所有淮西军的精锐都调到北线防守李光颜,蔡州的兵力呈现空虚的局面。

    唐宪宗派裴度到前线督战,听从裴度的建议。撤消宦官监阵的惯例,将领们可以乾纲独断。都踊跃为朝廷出力。李愬到任以后,

    安抚部卒。慰问伤员,很快与大家打成一片,他有意向淮西军示弱,治军宽松,麻痹敌人的斗志。淮西军以前多次打败过西路唐军,

    又见李愬缺少带兵经验,没有将李愬列为重dian防范对象,给后来的奇袭创造了机会。为了增加西线的实力,李愬向朝廷奏请增兵。

    得到了唐宪宗从昭义(今山西长治)、河中(今山西永济东)、鄜坊(今陕西富县)调来的二千步骑,与淮西军抗衡有了充足的资本。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愬对降将的态度展示了他充分的自信。唐军抓获淮西军骁将丁士良,

    众人都要求将其刨腹挖心,丁士良却凛然不惧,一副慷慨赴死的神态,李愬喜欢这样的硬汉子。

    叫人为丁士良松绑,饶恕了他的性命。丁士良感激李愬的宽宏大量,主动为李愬献计献策,“吴秀琳据守文城栅(今河南遂平西南)。

    与吴元济互为掎角之势,他有谋主陈光洽为他出谋划策,官军才讨不到便宜。陈光洽自恃勇武。喜欢单独行动,只要能把他抓来。

    吴秀琳肯定会不战而降”,李愬依计抓获了陈光洽。果然招降了吴秀琳的三千部众。李愬向吴秀琳问计,吴秀琳认为,要破蔡州,

    非得收用吴元济的骑将李祐不可,李祐足智多谋,熟悉吴元济的内情,堡垒从内部攻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时李祐驻守在兴桥栅(今河南遂平东南),

    屡屡让唐军头痛之级,李愬调兵遣将,乘着李祐在田里收割小麦,三百唐军精锐从附近的树林里一跃而出,将李祐生擒活捉。

    唐军以前常常吃李祐的闷亏,早就想杀之泄愤,李愬深知事情的轻重,竭力保全李祐的性命。

    人言可畏,对于李愬经常与两位降将李祐和李忠义在帐中密谈,军中议论纷纷,匿名信满天飞,指证李祐是淮西军的内奸,

    李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担心唐宪宗因此产生误会,决定把李祐送到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