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吮ù鹉T敢獍颜庑┱渫娑妓透!闭潘敌南耄腋Τ缢乩床缓希舷氩坏剿谷蝗绱伺宸业奈牟牛舶眨桓廊斯蝗ィ慰觯褂姓庑┱渫婀哦赡谩S谑切廊辉逝担σ偷仍侔莩菩唬胨煨矗潘涤ιィ慈站托戳艘黄韫λ痰碌谋摹

    张说将碑文交给姚家,姚家人连夜让人刻碑,同时将底稿呈上皇帝。李隆基看了,也极口称赞,说:“似此贤相,不可无此文称扬。”

    张说不久后就醒悟,想说自己从宰相位置被贬到外面近十年,都是姚崇害的,怎么能赞扬他。连忙派人要索还原稿,只说文章草率,需要修改,不料姚家说已刻成碑,并上呈御览。张说一听,长叹一声说:“唉!想不到死掉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

    这个故事是否是真已不可考,但张说贪财一事似乎不假。

    言归正传,王毛仲虽然愿意帮张说说好话,但前提是张说也要有可以说功绩才行,那么张说有没有呢?有的!

    (连载更新)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张说担任天兵军节度大使。天兵军驻扎並州(山西省太原市),紧挨着天兵军的是朔方军,驻扎灵武(宁夏自治区灵武市)。这两军都驻扎在当时的胡汉交界地区,境内有很多归降的少数民族部落。

    这一年秋天,朔方节度使因为怀疑自己辖区内已经归降的突厥部落谋反,把他们给诱杀了,这下子让张说管辖下的其他部落也紧张起来了。这是不是唐朝的计划呢?先杀突厥,再杀我们,一个个杀光?所以,几个部落都人心惶惶。

    张说了解状况后,让副大使看家,自己只率领着20个骑兵,直接就奔这些部落来了。这些部落的首领一开始得知张说要领军过来,以为是要来消灭他们,于是都很紧张的准备好防御计划,箭上弦,刀出鞘!没想到张说只带了20几个人来,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只好先解除戒备,上前迎接。

    张说跟各首领握手寒暄后,就向各首领说明朝廷的立场,请大家不要紧张。张说完后,发现各首领似乎并不完全相信,于是说,这样吧!今晚我就住在你们这里,如果有人要攻击你们,你们可以拿我当人质或是把我杀了抵命,好不好?这样几位首领才相信了。

    副大使听到属下回报,说张说今晚要住在部落的帐篷中过夜,吓了一大跳,急忙给张说写信,让他千万不要轻信这些少数民族。张说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吾肉非黄羊,必不畏食;血非野马。必不畏刺。士见危致命,此吾效死之秋也。”意思是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不怕吃;我的血也不是野马血,不怕人家喝。如今情况危急。这正是我报效朝廷的时候。我意已决,不必再劝!

    果然这些部落首领都被张说的勇气感动,原本紧绷的气氛就此缓解下来,免除了一场危机。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张说又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证明自己在军事上的能力。

    原本在河曲地区(前套及后套,前套在宁夏自治区,后套即内蒙古呼市包头一带)被安置投降的胡人首领康待宾突然起来反叛,而且跟当地英勇善战的党项族(后来西夏人的前身)联合在一起。声势浩大。

    朝廷得到消息后,赶快调动附近的几个军区的军队去平乱。张说接到命令后,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发现党项族是其中声势最大,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擒贼先擒王,张说于是帅领精锐骑兵一万余人,直冲党项部落的阵地,在出其不意之下,党项军被冲散大败,只好出面表示愿意戴罪立功。协助唐军平乱。这时其它军区的指挥官认为,这些党项人带头作乱,现在情况不好就投降。是反复小人,应该杀掉他们!

    张说一听,很生气地说:“我们是王者之师,又不是土匪,怎么可以杀投降的人?”坚持让党项人戴罪立功。这些党项人很感动,于是尽心的协助唐军攻击其它胡人,康待宾被生擒,整个叛乱因而迅速被平定。

    张说有这样的功劳,再加上王毛仲在皇帝身边帮他讲好话。所以就顺理成章的回到长安,担任兵部尚书兼宰相。

    在这时期。虽然宰相有三头马车,但大致上还是平和的。一方面前面说过。源乾曜的个性比较温和谦让;另一方面张说刚回来,主要负责的是国防(兵部)方面的事,而且在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还兼任朔方军节度使,大家各有所司,比较不容易起冲突。

    交待完朝政后,我们再回头来看括户事情的进展:

    宇文融被任命为推勾使后,开始要求天下各州县要开始检括户口,并且张贴公告,让逃亡的百姓到所在的州县自首。命令传达之后,天下州县像炸开的锅一样,纷纷动员起来。

    由于唐朝的组织中缺乏有效的一级政府(之前曾经设有十道按察使,但此时已经撤掉,而且按察使也没有常设的机关及人员可以办事),对中央政府来说,需要直接面对360个州,所以效率很慢,经过一年的时间后,才有初步的结果。

    原本宇文融的估计是,靠近两都及原本人口密度较高的州县,或是陇西陕北等天然条件不好的地方,户口应该会有小幅的下降;而东南一带地广人稀,荒地较多的区域,户口数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特别是江南道(现在的苏南/浙江/福建/江西)有广大地域,总共有56个州,户口数应该会大幅增加才对。不料回报后的数字是:该减少的州县没什么减少,而该增加的州县更是几乎纹风不动,这结果出乎宇文融的预料,也让他大为烦恼。

    (连载更新)

    为了让地方州县能够有意愿实报户口,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皇帝又下令同意州县可以实报因死亡/流亡等减少的户口,不因户口减少而处罚州县官员;另外为了有效安置流亡人口,朝廷下令开始检括天下田土,以宇文融为“括田(地)使“,检括天下田土。

    括田的动作,对豪强与地方官员的打击更大,各种反抗也不小。但这次,朝廷似乎铁了心,要求各州县务必执行,各道判官也带着州县官员,直接到田地上去进行丈量。

    此时天下不合规定的田土,根据朝廷的法令,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私人占有超过规定的田地,这称之为“籍外田“。其中,原来登记有主的田地,但因为各种原因被其它田主占有的,称为“隐田”;如果田地原来是无主的,例如新开垦的荒地,或是原来就没有登记在籍的,称为“剩地”,至于这些田地检括出来后,如何处理,后面会谈到。

    第二:原来发给官员,用以补偿官员薪俸不足的田土,称为“职田“。在这一次检括中,职田被官方收回,作为补偿,每亩田每年给栗二斗,全国总共收回了职田十万顷(一顷等于一百亩)。

    第三:检括天下寺庙与道观超过规定的田地。这一次,在这方面的力道很大,几乎所有的寺观都被检括,可参阅当时人写的少林寺碑:“日者明敕,令天下寺观田庄,一切括责”,而少林寺因为历史悠久,朝廷才将唐太宗御赐的二十顷田地还与“特还寺众,不令官收”,可见这次检括是非常严格,也很有效的实行。(少林寺因为有十三个和尚帮助李世民打天下,从此闻名到现在)

    第四:检括五户长史田。这部分田在陇右,属于政府田地,但发给五户长史耕种,不用纳税,但需服军役,属于兵农合一的体系,这时也查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籍外田”。

    第五:山川陂泽,也就是山林地或是河湖,收归国有,百姓不许侵占。

    从开元十年起,到开元十二年止,”检括天下田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果,估计检括出来的田土估计共达到八十万顷之多(八千万亩)。

    而且在过程中,也抓住了不少官员的小辫子。例如担任东都留守兼工部尚书的卢从愿,原本也是皇帝考虑要提拔为宰相的人选,但因为被宇文融查出其家占田一百余顷,就此被踢出候选人名单。可见此次括田,宇文融不但帮官方取得许多新增的田土,在私人方面,宇文融也掌握了大小官员的田产资料,使得他在往后的政治斗争过程中,有了极为重要的筹码。

    括田进展得很顺利,但在括户方面,直到开元十一年底,效果仍然不佳。

    为什么?(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唐明皇15】()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确实是至理哲言,点出为何“括户”与“括田”的结果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括田”确实影响很多人的利益,遭到很大的反对。但田地在那里,朝廷的规定也摆着,只要皇帝支持,穷追不舍,最多派人实际丈量,总能揪出来;而人就不同了,没有合适的诱因,天下逃户那么多,他们就是不出来自首,你怎么一个一个抓呢?

    但括户没有进展后,却让原来对括田不满的人找到了生事的借口,加上确实有些派往地方的御史为了达成绩效,强迫地方造假数字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朝廷官员对括户的反弹声浪于是有增无减,甚至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反对。

    例如河南府阳翟县尉皇甫憬就上书皇帝反对检田及括户。他提出的理由是,各道判官把人聚集在田埂上丈量土地,耗费许多时间,以致误了农忙的时段;而且地方官员为了讨好各道判官,常常不顾实际状况,只根据户籍的名字来征收租调,不管实际的状况,造成摊派之风大盛,百姓不堪其苦。而左拾遗杨相如也上书表示地方都反应“括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李隆基有鉴于此,于是召开会议讨论。在会议上,因为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都积极赞成继续推动括户的政策,加上此时检田已有初步的成效,于是李隆基下定决心继续括户。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括户所造成的纷争仍然持续,李隆基忧心不已,有时候甚甚至烦恼到晚上睡不着。这时候,他决定再次召见宇文融。来了解实际的情况及建议对策。宇文融这时候刚从外地回来,被召入武英殿面圣,一见到他。皇帝就急着问宇文融检田及括户政策执行的状况。

    宇文融很坦白地回答皇帝,检田政策已经有很大的成效。预计可以检出田土约八十万顷,大概是原来登记田土的十分之一以上;但括户的问题则目前确实还没有很好的进展,自首的逃户仍然寥寥无几。

    皇帝于是问道:

    “那卿以为问题何在?”

    宇文融看着皇帝充满血丝的眼睛,想说皇上不知已经几日不能好好安眠,他感动了,这是一个爱民的好皇帝啊!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来做好这件事,让圣上没有后顾之忧。

    宇文融回答道:

    “皇上;自从开元九年微臣上奏,请求检括天下户口。至今已有三年。其间对逃户之责,不可谓不严;所派各地判官,也都善尽督导的责任;包含州县官员,初期虽然有些观望,但如今也都能配合投入。惜三年以来,成效不如预期,臣也常在思考其中原因何在?“

    “那如今你思考出来了吗?“

    “微臣如今已略知其缘由!“

    “卿快快奏来!“

    (连载更新)

    “是!微臣以为,我们虽然使用严刑要求百姓自首,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