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乾符六年(879)九月占领广州,到十月份离开广州北上,草军在广州共呆了一两个月时间。这一两个月,黄巢很忙,每天只忙着重复做一件事——杀人!

    “据阿拉伯人记载,黄巢在广州杀回教徒、就太人、基督教徒、祆教徒,为数达十二万至二十万人。”——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人们不禁要问,黄巢为什么要杀这么多外国宗教界人士呢?范老先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商人是中国民众的直接剥削者,而教徒多兼做商人,所以他们都属于剥削阶级,黄巢杀他们自有他的道理。”原来如此。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日期是1965年底(特殊时期时期)时,我才理解了范老用阶级斗争来诠释历史的苦衷。说商人是剥削阶级,在今天看来显然是荒谬的。按照这种逻辑,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如果有一块广告牌倒下来,在被砸到的人当中,估计约有一半人是剥削阶级。不过范老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对的——黄巢仇视商人。

    黄巢为什么仇视商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黄巢在广州除了屠杀外国商人之外,有没有屠杀本地和内地的中国商人?在这方面,阿拉伯史和中国正史均无记载。甚至连屠杀穆斯林商人一事,也不见于中国史籍。

    这确实让人匪夷所思,难道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考虑到国际影响,而有意屏蔽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依据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

    有一件事,可以为揭开真相提供快捷通路:去年(878),黄巢在进入福建后血洗泉州,劫杀富商万人,财宝掠夺一空。接着,又从沿海一直掠夺到新兴商业城市——潮州。这件事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黄巢所恨之人只是商人,而不是恨所有的外国人,也不是恨什么剥削阶级。要说剥削阶级,他黄巢就曾经算一个。

    可以说,正因为他是一个不法商人,所以他才恨合法商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肯定,黄巢在广州屠杀的中国商人至少有数万之众。他仇视商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想,这大概与他造反的动机源自于科举不第,是如出一辙的。(未完待续)

第14章 【李克用】() 
想当年,黄巢科考屡屡落榜,若是一般人,公务员当不成,就另找一个合适一点的工作算了。可黄巢在自己眼里可不是一般人,他自命不凡、心比天高。俺活着就得当官,而且要当高官。可是像这样科考老是落榜,别说当高官遥不可及,就连当一名无品级的村官,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所以他的最终选择是:既然仕途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走一夜暴富之路——贩卖私盐。总之,活着就要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

    众所周知,唐朝实行的是盐业专卖制。贩卖私盐是犯法的,和今天的走私毒品在量刑上一样,都是死罪。可黄巢宁愿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也不愿碌碌无为的虚度一生——这就是黄巢的性格!

    自从公元875年加入了王仙芝的造反大军,黄巢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人生与过去相比,已然是冰火两重天,原来搞武装革命才是我的强项。如今四年过去了,我黄巢已成为拥有数十万大军的一代枭雄,令世人刮目相看。不过,那段盐贩子的经历常常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一想起它,就心有余悸,那哪是人过的日子!

    命运之神终于向我递来了橄榄枝,才使得那段不是人过的日子,永远的画上了句号,一去不复返了。我才是正宗的天之骄子!“哇哈哈、哇哈哈哈哈!”黄巢抑制不住、仰天发出一阵阵狂笑。

    自从黄巢领着大军从北方来到沿海发达地区。看着如此众多的富商舒舒服服的日进斗金,他的眼泪和口水止不住同时流出来。因为触景生情,他没法不联想到自己当盐贩子的那段伤心往事。白白受了无数次惊吓不说。到头来那一夜暴富的梦想还只是个“一枕黄粱”。想到这里,黄巢陡然生出不可名状的嫉妒和万丈怒火。他在心里歇斯底里的不断念叨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杀杀杀!

    黄巢行事一向果断,有了杀的念头,立刻就付诸实施。从而在南海大地上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

    在黄巢的造反大军中,不乏军事奇才,也不乏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其中有这么一个大兵。以上这两方面都兼而有之,只不过他的智商和品格有着天壤之别。在当时的南海地区。他的名字像瘟疫、地震、龙卷风……足以在社会上引起恐慌,也足以让所有淘气的孩子立刻停止哭闹。他的名字叫朱温!

    没有文化真可怕,取个名字也与“猪瘟”同音。

    朱温于公元850年出生于宋州砀山,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带着朱温和他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在一个叫刘崇的家里当佣人,这三兄弟只有大哥朱全昱为人忠厚老实。据《旧五代史》记载:“(朱温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从小就缺乏营养的朱温,在成年后竟然力大如牛,不可思议。另外,他还有偷鸡摸狗的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迈出了实现“崇高理想”的第一步。他的“崇高理想”是什么?我也说不准。我相信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是要做“人上人、霸天下!”

    为此朱温使出了跳梁之术来收集废铁,还把自家祖上传下来的一口大铁锅给砸了,请远近闻名的铁匠定制了一柄长三米、重约三十余斤的大刀。刀尖稍长。有点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青龙偃月刀”。

    唐代的长兵器一般是长矛、马槊、陌刀、方天戟之类,而朱温只偏爱大刀,他觉得只有这玩意儿才得心应手。到目前为止,这种长柄大刀很少见,它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是在宋代以后。据我所知,当时也只有赫连铎、朱温在使用这种刀。充分体现了朱温在兵器改革方面的超前思维和创造力。

    千万别以为朱温是拿着大刀在瞎抡。他在武术方面的造诣不可小嘘。看见没?当年程咬金练习“三斧子半”的情景又出现了,但见朱温骑在木马(长板凳)上。模拟实战。这柄三十斤重的大刀在他手里轻松自如的挥舞着。练过一通之后,朱温脸不红、气不喘,他问朱存:“二哥,怎么样?”

    朱存拍着巴掌称赞道:“三弟的武术真可谓出神入化,像刮台风似的,呼呼直响,我连你的人影都看不见了,嘿嘿。”

    “哦、是吗?”朱温听了颇为得意,于是就给这把刀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无影刀。他凭着万夫不当之勇,在乡里不务正业、为非作歹。方圆近百里的人们都深受其害,见了他就像躲瘟神一样。

    朱温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表里不一(适合当演员),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这远远还不是他的全部,在往后的三十年里,我们将逐一领略到他的狡猾、虚伪、狭隘、阴毒、卑鄙、残暴、荒淫……总之,人世间一切丑恶都在他身上浓缩为一体,然后像罂粟花一样绽放……让天下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有一句名言: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天终于来了。当黄巢的**武装在山东风生水起的时候,朱温敏锐的嗅到了巨大“商机”。他扛起无影刀与二哥朱存头也不回地走了,投入到草军的队伍中去了。一路上,朱温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唱起了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歌:

    今夜无眠,

    真的好想你。

    我的美人啊!

    你在哪里?

    不要捉迷藏了,

    哥伤不起。

    心上的尤物啊!

    哥愿意为你上天入地,

    虽九死而不悔。

    在草军的队伍里。朱温其人还不如他的无影刀引人注目。他知道自己特别需要杀戮,需要军功。这是人生博弈的筹码;这是走向辉煌的基石。

    所以他盼望着打仗,一上火线就玩命。眼睛杀红了还不肯罢休。即使是在血洗泉州、广州的日子里,他不会因为对方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心慈手软。当朱温杀累了,坐下来休息时才发现,有几日不见二哥。忙问同一个队的战友,一个队友告诉他:“朱存在攻打广州时挂了。”

    “什么、挂了?”咋一听到这个消息,朱温像是被雷电击中一般,楞了半响之后。才哭出声来。他这个人虽然没有人性,但对自己的家人还是情义深重的。在哭了一天之后。他抹了一把眼泪之后,操起无影大刀找民众“报仇”去了。

    此后不久,朱温因功升为队长(按照唐府兵制,每五十人为一队。队领导称队正。)。不知道草军的队长管多少号人,估计也只是个小头目。但这对朱温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是第一次当官,进步了。

    从来没有当过官的朱温,自从当上队长之后,心里头大呼过瘾!虽然只管着几十号人(相当与现代军队的排长。),但他坚信,自己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定可以出人头地!当然。那时的朱温还远远不足以跟黄巢比雄心壮志。

    就拿黄巢来说吧,他也没有走到想当皇帝的那一步,“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不对吧?他不想当皇帝造什么反?没看见他题的反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么?

    呵呵,我可要说你是书呆子了,听说过“诗言志”吗?但凡作诗,豪情壮志总是要抒发一下的。他在抒发豪情壮志的时候,还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

    去年(878),黄巢的前辈和引路人王仙芝被名将曾元裕砍下了脑袋。接着。自己在淮南也吃够了名将高骈的苦头,被他手下的一个张璘打得狼狈不堪。差一点儿。自己的脑袋就和王仙芝的脑袋并排挂在长安城楼上了。

    这些可怕的画面,黄巢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革命的路漫长而又艰辛,天晓得还会有多少个曾元裕、高骈、张璘接二连三的冒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还敢有当皇帝的想法吗?所以他才会三番五次地向朝廷求取节度使官职。

    王仙芝败亡后,黄巢在山东曾一度向唐天平军投降,只因封给他的官职是右卫将军(从三品)不是节度使,未遂其愿、从而复叛。这么一来,却在不经意间起到了麻痹唐军的作用,使黄巢捡到了便宜,摆脱了困境。

    在黄巢南下占领福州后,他觉得自己又有了向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才不失时机的写信给唐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兼广州节度使),请他们代向朝廷求取天平节度使。在遭到朝廷拒绝后,黄巢楞不死心,干脆甩开中介,写下亲笔信直接向朝廷求取广州节度使,未果。

    在使用武力占领广州后,黄巢欣喜若狂,梦寐以求的广州终于到手了。这时候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行动指南——以河朔三镇为榜样,扎根广州谋发展,当一个全国最有钱的节度使。他的这一想法,还可以从他要李迢草拟上表,请朝廷正式任命这件事加以佐证。黄巢的政治眼光虽算不上有独到之处,却也令人叹服:出身于一介布衣的他,也知道在那个年月,神马官职都是浮云,唯有节度使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旧唐书》里所言:“(黄巢)欲占南海之地,永为巢穴。”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春夏之际岭南发生瘟疫,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