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说,到爷爷李虎时,老李家翻身了。南北朝的后期,华夏大地几百年的战乱动荡和民族融合,统一成了大势所趋。

    跟现在发展经济需要资本家一样,国家统一需要开打,拳头硬的军事贵族集团成长起来了。

    说来也话长,北魏时期鲜卑族拓跋部落建立了中原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可是从游牧生活方式到农耕生活方式,那可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从帐篷里搬进大瓦房、牛羊肉换成白米饭这种物质生活形态的简单转变。

    还牵扯到了包括语言、服饰、风俗、文化、宗教、体制等柔性制度方面的改变。

    如果政权偏安一隅倒也罢了。但是强人政治家拓跋宏横空出世,这位猛哥在471年成功上位,不过那一年他还是个5岁的毛孩子,开裆裤还没脱,权力集中在祖母冯太后手里。但这位冯太后是汉人,所以拓跋宏同学很小就受到汉化的影响较深。

    亲政后拓跋宏同志做了大量民族融合和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工作,其中影响深远的就是搬家(迁都)。

    对新的改革,当然鲜卑旧贵族反对老大啦,代表人物就是太子元恂(拓跋宏为汉化自己改姓元),猛人拓跋宏同志不惜宰了太子元恂排除障碍,排除万难终于于公元494年迁都成功,定都洛阳。

    推动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但诡异的是千秋万世之功的文帝改革却很快要了帝国的命。四十年之后,北魏这个雄踞北方的巨人终于轰然倒塌。如果不改革说不准偏安一隅或苟且偷生可以长命百岁,天天折腾玩命健身锻炼反倒很快归了西。

    什么逻辑嘛!继续!改革尤其是迁都导致的最大问题是边境危机。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当时的柔然),北魏在沿边境线建了六个军镇,分别由功臣**充任,并给予高官厚禄作为回报,以期保证帝国的安全。

    但迁都让情况完全变了,随着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下,六大军镇的影响力也不断削弱,待遇自然也下来了。

    民族问题和待遇问题深深地纠缠在了一起。居住在边境线上拿枪杆子的军镇将领们对在首都洛阳坐办公室摇笔杆子的朝廷要员产生了严重的落差和冲突。笔杆子指挥枪杆子,拿的钱还比我们多。凭什么呀?拿枪杆子的不满意了,后果自然很严重。

    若干次的反抗,暴乱,在以武川镇为代表的各路军阀的冲击下,北魏这个汉化了的政权终于走向了末路。

    由这些战争专业户把持了中国北方,最后分别形成了东魏、西魏,然后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最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公元577年统一了中国北方。

    此处略去几万字的杀戮和流血。朝代更换了若干个,各领风骚数十年(包括后来篡周建隋的杨坚),但唯一不变的是武川军镇将领们依然牢牢掌握这政权的核心层。

    这就是被称为的关陇贵族集团,历史上鼎鼎大名啊今天讲的这个主人公李渊的爷爷李虎,也是这个集团的核心骨干分子。啰嗦了这么多,现在才正式开说。

    政治斗争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阴谋诡计和心狠手辣,当然啦,运气是第一位的。由于李虎同志参与了权臣宇文泰的篡魏建周政治活动,跟对了人,站对了队伍。

    宇文泰由于拥立魏文帝有功,八柱国重新洗牌。说起这个八柱国啊,那可大有来头,那可是肇始于西魏影响后二百年中国封建政治局势的大门阀,由八柱国所形成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逐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步取代了中国东部的关东望族,对中国文化、政治和民族性格的形成都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废话不说了,我们且看看大统三年这一次八柱国成员的新名单。皇族我们就不说了,那奏是个摆设。真正有权势的我拣几位出来给兄弟们晒一晒:这第一位那就是西魏的开国老大宇文泰同志。

    公开称号那有点烦人,您耐着性子瞧一瞧。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跟历史上所有要篡位的主差不多。第二位就是李虎兄弟。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第三位也有点说道,黑小子枭雄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周代魏进封赵国公。

    第四位属于牛人中的p——独孤信同志。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其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进封国公。

    稍微费点唾沫跟各位介绍一下这位独孤爷。要说的这个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可是个人物,此人的闻名首先是长得太帅了,风度翩翩,史上著名的侧帽**大帅哥说的就是这位爷。除此之外这哥们还特别的仗义和忠信,为此被老大宇文泰赐名信,在从魏到周的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位高权重名动天下。

    但独孤先生最有成就不是自个能力多牛,本事多大,关键是生了三个好女儿,三个女儿也嫁得好。嫁给大款?

    那时人不兴做生意的,士农工商,做生意赚大钱排末流,当官那才是正股正行的好职业,跟现在玩命进衙门差不多。不过人家这三个女儿嫁的不仅是衙门一员,关键还是顶级公务员。您站稳瞧好了。

    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李渊的老爸李昺(武德初被儿子李渊追尊元皇帝);七女儿独孤迦逻嫁给了大隋开国皇帝杨坚。

    而杨坚的父亲杨忠,比起上面这帮牛人稍差点,北周建立后被晋封为柱国、大将军,随国公。

    怎么样,厉害吧。崛起于武川镇的关陇军事贵族一方面凭借战功跻身高级权贵集团,同时他们通过联姻使自己的家族不断充实和加固,从西魏、北周、隋、唐纵横中国封建王朝达二百多年,创造了新的贵族时代,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是罕见的。

    史书上记载李渊的老爹李昺同志非常少,估计这位公子哥也是平淡无奇,在门荫的庇护下做过北周的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了老爸留下的爵位唐国公,再就没有着墨啦。但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跟自己的能力学识啊都没关系,有时候不是能力越强职务就越高,你考了个好大学,不一定就有个好未来。呵呵,拼爹那个年代也流行。

    李昺虽然不咋样,但他却有着显赫的身世和不俗的姻亲,他娶了独孤信帅哥的四女儿,和杨坚以及北周明帝宇文毓做了连襟。跟现在一样,您老婆跟国母是亲姐妹,您想想看,那您肯定就一步登天了啊,想当平头百姓那都是奢望。这些人不管是不是块料,生下来奏是当官的。

    这个李昺第二个成就,也可能是今生最大的成就,便是生下了皇帝,而且是开国皇帝!生下的这位奏是哥们我后面要讲的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阴谋家登场了。

    这个李渊到底是个神马样的人?历史上有很多说法。其实一个有头脸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是多面的。不要说历史人物了,就是您身边的人在您眼里那也是多面的,这人还没故去,我们对他的看法都是褒贬不一毁誉俱存,更甭说过了千百年之后了。

    经过时间的打磨,很多事件都变了形。历史之所以多面是观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通俗点讲奏是“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什么位置和立场说什么话。兄弟我力图不戴有色眼镜不加个人喜好来说道说道李渊同志。

    《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认为李渊是在周围一干人的力劝甚至是胁迫下起的事。认为起事的真正谋主和始作俑者是他的二小子,也就是日后的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说李世民为了胁迫老爹起事不惜到监狱里面放出了犯人晋阳令刘文静,通过刘文静搭上李渊的密友晋阳宫副监裴寂,然后再通过裴寂给李渊挖了个坑设了个局。

    让裴寂跟李渊一块喝酒玩女人,事后又告诉李渊你玩了不该玩的女人。你玩的是你表兄弟的女人,虽然是自家人,但人家表弟杨广是皇帝。玩皇帝的女人给皇帝戴绿帽子?那可是“大不敬!”。

    按隋律那是十恶之罪,杀头是必须的,包个全尸努力争取一下是有希望的,您看着办吧。

    李渊傻眼了,没办法,跟表弟杨广死磕吧。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者之路,最终在二小子李世民和一干猛人的的南征北战之下,当了皇帝。按这样的说法,李渊作为一个大唐的开国皇帝那简直就是窝囊废物的代名词,至多算个傀儡。

    更滑稽的是这种说法在民间甚至在部分学者那里都相当有市场。不过我认为这都是那些买菜的胡同大妈和遛鸟大爷在街门口闲扯的。一句话,那都是没有的事。理由有这么几个:首先,历史是谁写?当然是胜利者啰~胜利者书写了历史,这是中国封建史的传统。

    所以梁启超先生说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二十四家史。梁先生讲得是有道理的。不能迷信史书,要在浩如云烟的史料中找出真正有用的东西,这就需要专业素质。

    按照记载,编写这段历史是在太宗贞观年间,那当时的史料都是储遂良、令狐德棻、许敬宗等这帮人整理撰写的,那都是皇帝的直接统领下完成的。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可直接要起居郎储遂良出示《起居注》,并指导史书的编写。

    就像单位里面的政研室主任,帽子和小命捏在一把手手里,听谁的?自己发挥秉笔直书?

    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直接操刀八年完成武德、贞观两朝《实录》的许敬宗,虽然这哥们兼修国史两为帝师才气很好,但人品却不敢恭维,是个政治投机分子,招权纳贿乱点史料是这哥们的强项。

    那后来就清楚了,成书于后晋的《旧唐书》,完全按照前面的史料来的;北宋宋祁、欧阳修老先生再修《新唐书》的时候,就继续错了下去,司马先生编《资治通鉴》也延续了这种说法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还好,我们有其他的证据。按照另一本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关于晋阳起事这段历史跟上面三本史书有较大出入。愚以为这本书还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我们看着这本书的作者和成书的背景。

    作者温大雅同志是并州祁县(现山西祁县)人,出生在北齐末年的572年,去世在贞观三年629年,可以说他正好经历的年代就是北齐、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亲自参与了历史活动,他写的东西应该比过了三百年以后的后晋的《旧唐书》要更接近历史原貌吧?

    另外从作者身份来看,温大雅是李渊任太原留守时候的记事参军,专掌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相当于机要秘书兼太原军区参谋部秘书长之类的吧,那了解晋阳起事这段时间应该更有说服力吧。

    所以从成书的历史时期和作者的工作环境背景等方方面面来讲,温大雅同学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应该更可信,更接近于历史原貌。分析完毕!好,下面我们奏要慢慢揭开这位爷的真面目。

    手机: 电脑:

第七十一章【征婚】() 
唐朝那些事儿;第七十一章【征婚】

    按照温大雅同学的记载,李渊这人那可是相当的不一般。濠奿榛尚首先他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