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儿子的背影,刘启自言自语道:“此子将来不可限量。”
刘嫖忍了半天终于开口了。这个女人一开口,一般人都受不了。她话里带话地说道:“有什么限量不限量的,不就是个胶东王嘛!我不求别的,能顺顺利利、安安全全就好,不然就苦了我家阿娇。”
这句话一出口,把刘启刚有的好心情一扫而光,脸立马拉了下来。
刘嫖不管不顾,接着说道:“我说了你可别不高兴,哪家兄弟能一直心无芥蒂、和睦相处?你和老三(刘武)不也常闹别扭?一母同胞尚且如此,更别提他人。”
刘启的脸色愈来愈阴沉。
应该说,刘嫖突然说出这种话,也大出王娡所料。她没想到刘嫖能在皇帝面前如此随意。
但话已越说越明,若让刘嫖再接着往下讲,那就锋芒毕露了。这是王娡不愿意看到的。她清楚,这种事情若火候不到,绝不能太过张扬,否则会适得其反。
王娡连忙接话道:“姐姐别说了,彘儿小小年纪就被封王,我已然知足。且太子仁德,姐姐万不可杞人忧天。”
刘启抬头看了看她两人,“还是爱妃识礼。”然后扭头问刘嫖,“你是来问安的,还是来给我添堵的?”
刘嫖咧嘴一笑,“好、好、好!我不说了还不行嘛?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心直口快,话到我嘴里都能变味。”
又接着拉了会家常后,王娡、刘嫖起身告退。
凭借这次会面,刘彘很轻松地打下了太子刘荣的风头。更重要的是刘嫖点破了将来的“隐忧”,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说,刘启心里也明白,博弈已然开始,只不过博弈的双方好像是栗姬和刘嫖,王娡似乎并没热衷于此。
这个女人是厚道的。当然,这只是刘启此时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后,皇帝和刘嫖、王娡的对话内容还是穿进了栗姬的耳朵里。
栗姬恨的牙痒痒。若是以往,她早拉开架势,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不闹出个所以然来绝不罢休。可这一次,她忍住了。
当然,并非她有多么稳重成熟,只是没忘记上次说刘嫖坏话时皇帝的态度,更没忘记窦婴给她的建议。因此,她把满心愤恨咽在肚子里,强忍着没把狠话说出来。但她也没有多少城府,心里根本盛不下什么事,稍微有些不乐意就在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闻得刘嫖和皇帝的对话内容后,她俩算是彻底干上了。逢刘嫖在场,栗姬离开;栗姬在场,刘嫖则走。俩人谁也不搭理谁,谁也不卖谁的账。
现在,刘嫖和栗姬搞的不共戴天,而王娡好的不得了。就这么个境况,刘嫖的日常言论就很容易猜到。也就是说,关于栗姬的“反面事迹”会时常在太后和皇帝耳边响起。
这些事情,听一遍两遍不打紧,就怕天天有人说,天天有人讲。并且讲的这个人,还偏偏是领导最信任的一个人。
况且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帝,职务虽然很牛气,但说道底也是普通人。只要是个人,都有耳根软的毛病,只是程度不同罢了。经刘嫖这样日日讲、夜夜讲,太后和皇帝还真对栗姬产生了不满。
不得不承认。栗姬很危险。
一日,皇帝无意中也表现出这份不满。一旁的刘嫖心中窃喜,她准备下剂猛药。再恶心一把栗姬。
刘嫖开口了,幽幽地说道:“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翻译过来其实很简单:聚会时,栗姬使人在贵妃们身后念咒语吐唾沫。
这句话一出口,不但刘启很生气,连后宫妃子们也不乐意了。你想。身后“吐唾沫”这种事,虽然大家不见得碰到过。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享受过这份待遇。既然刘嫖说有,那自然是有了。重要的是,这句话还不好验证真伪,更不好拿出证据。就算让刘嫖和栗姬对质。只会越描越黑。也就是说,无论栗姬干没干过这种事都无所谓,关键是这个恶名是背上了。
如此一来,大老伙如同吃了个苍蝇,恶心的不行。一句话,刘嫖真是太高明了,轻轻松松地拉拢了一大拨人。
不过我个人认为,就栗姬的性格,应该会做出此等事情的。只不过对象是刘嫖或者是王娡,绝不可能波及太广。相信就算栗姬再蠢,也不会肆无忌惮的树敌。因为没那个必要。当然,神经病院跑出来的家伙除外。
听了这句话,刘启阴着脸甩袖而去。然而毕竟感情深厚,当栗姬哭鼻洒泪地在他面前矢口否认后,刘启长叹一声,说了句口是心非的话——“我相信你不会做出此等事情。”
第二天。刘启向太后问安时,老娘提起了此事。并且还做了个定性——“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管好你的媳妇,别使我大汉朝再有‘吕氏乱国’的事情。”
刘启心头一惊。吕氏之事,是汉王朝的禁区,老娘把栗姬和吕雉并提,态度已经很明显了。然念及旧情,刘启长叹一声:“不止于此吧?”
窦漪房依旧面无表情,“久察则真现,等着瞧吧。”
刘启怅然地返回了未央宫。
还没坐稳,窦婴就跑了过来,一头磕在地上,张嘴就来了这么一句话:“若因传闻而治罪,恐使人心难服……若此恐危太子、伤国本,望陛下深思之。”
刘启沉默了一会,长出一口起,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没那么严重。”
窦婴虽然很聪明,但也没弄准个中含义,眼珠子一转,硬着头皮接着说道:“慎子言: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名)分定不可争也。现储君已定,正绝他人非分之念(说着指了指东边,意指梁王),若治栗妃,恐储君不稳,亦会让太后……”
刘启伸手阻断了他的话头。事实上,这也正是刘启犹豫之处。若动栗姬,徒给外人一个“太子将废”的信号,太后难免会旧话重提,再来一次“兄终弟及”。这步路若走不好,一不小心就能回到了解放前。
刘启点了点头,“太傅去吧,朕知之。”
窦婴暗松了一口气,随即生动形象地讲了一番太子的优良表现后,磕头告退。
望着窦婴的背影,刘启心中暗想:这件事不能再提了。
几天后,刘启找个机会,捧了一下栗姬,敲打了一番刘嫖,稳住了局面。
刘嫖突然挨批,有些迷茫,自己把吃奶得劲都使了出来,却是这么个结果。一咬牙跑去老娘跟前抹泪。
她哭出可所以然,老娘就开口了,“若立梁王为储,天下皆安”。
闻得此话,刘嫖徒冒一身冷汗,暗思:差点为刘武做了嫁衣。
刘嫖沉吟片刻回答道:“娘真是偏心,我觉得这件事情还得让皇帝拿主意。老三虽好,但总不能乱了规矩不是?”
窦漪房的脸突然拉的老长,“什么是规矩?‘兄终弟及’就乱了规矩?”
刘嫖连忙使出杀手锏——插科打诨。“你看你,又生气了不是?我只是随便说说,你和我拗什么劲呀。”
窦漪房“哼”了一声说道:“你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清楚?整日在我耳边说栗姬坏话,不就是为你的女婿嘛?彘儿虽然聪明,可才多大年龄,有没有那份能力还远看不出来呢!”
刘嫖没想到老娘竟然把自己“看”的如此透彻,但这种事绝不能随便承认。因此连忙说道:“你看你,又想到哪了?我只说了一句话,你让你教训了好半天,赶我走是吧?”
窦漪房明显没卖她的帐,“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但要记住:家事就是国事,别随便动你的心思。”
今天她的插科打诨功夫显然不太好使,本以为老娘的态度会缓和一些,没想到竟然揪着不放了。只好胡搅蛮缠地答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动心思还不行吗?”
窦漪房对自己的女儿也毫无办法,因为刘嫖之所以敢如此说话,都是自己一手宠惯的。窦漪房咧嘴笑了笑,叹了口气,“知道就好。不过你也没错,哪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儿女着想?”
出的长乐宫后,刘嫖几乎绝望。先被皇帝批,又被太后训,本以为形势一片大好,没想到突然杀出来个刘武,看来革命事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
刘嫖心急莫乱地跑回家,还没坐稳,就有人在门外求见。前来凑热闹的是我们的老熟人——韩安国。
韩大叔目前在梁王手下当差,深得赏识,依为智囊,更在“七国之乱”时亮了本事,扬名立万。按理说,在梁王身边混的风生水起,没道理来朝廷里晃悠。
事实上,他真不是在瞎溜达,而是替梁王出头,求刘嫖帮忙来的。
也许有人会问,梁王有老娘罩着,且在平叛中立了大功,红人一个,还会有什么事需要刘嫖帮忙?问题还出在梁王自己身上。
前边提到过,平叛结束后,刘武结结实实地过上了排场日子,盖房子修城墙,出入清道、任命官员……一句话,有钱就任性,怎么嚣张怎么来,应该皇帝干的活,他不辞辛苦地代劳了;仅皇帝可以有的待遇,他也都毫不客气的享受了。况且这一年多来,刘武大肆行贿,拉拢人心,惹得朝廷沸沸扬扬,使自己声望日隆。
经他一阵瞎胡搞,皇帝很不高兴。太后窦漪房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任何事情都瞒不住她,她很快闻得刘武的所为,也了解到了皇帝的不满。这是窦漪房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她对刘武还寄予厚望。可她不认为这是刘武自己的过错,反而迁怒于梁国的那些使臣们,都是这些没尽好臣只之责,害的“好儿子”频频惹事。因此,窦漪房不但没接见这些使臣。反而频频派人责问。
使臣们能够公款出趟差不容易,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爽心、很惬意的事情,可不曾想。一到京城就被当犯人审。
在这些使臣名单中,就有“韩安国”三个字。
前几波使臣在京城的待遇传到梁国后,刘武坐不住了,慌乱异常,急得不行。就在他束手无策之时,韩安国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要去长安出趟差。刘武看了看自己的智囊。点了点头,“只好如此了。”
就这样。韩安国带着自己光荣使命进京了。但在长安城晃荡了好一阵,却一事无成,反而时不时会有人跑来骂他两句。
韩大叔是个极为聪明的人,没动多少脑子就想明白了个中缘由。
既然发现了问题。自然就需要解决。事实证明,这位韩大叔是个有脑子,也是有办法的人。办法就落在馆陶公主刘嫖身上。
刘嫖虽然不赞成立刘武为储君,但不代表她和刘武的关系不好。虽然刘嫖有自己的打算,但“姐弟情深”也是基本属于实际情况。
就这样,韩大叔顺理成章站到了刘嫖的家门口。
实际上,刘嫖并不怎么愿意见这个人,一则刚在宫里面感受了刘武的威胁,二则韩安国此时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认为。可毕竟念及感情。忖度一会后,对侍从说道:“既然是梁王的人,就让他进来吧。”
刚门后。韩安国还没站稳,就听刘嫖没好气地斥问:“梁王违制,惹得太后、皇帝发怒,作为臣下不进言劝导,来此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