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爱西尼王国内乱时期投靠弗朗西斯,到背叛弗朗西斯以后归降布狄卡女王;身为爱西尼王国四大宿将之二的纳巴扎尼和阿萨姆,用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他们的性情。
如果他们要真的是那种为国为民的英烈之人,那么他们也不可能在爱西尼王国纷乱的局势中活到今天;趋吉避凶是他们得以生存下来的法则,也是制约他们强大起来的阻碍。
虽然他们现在有了谋求独立的意图,但那只不过是他们在没有外界压力之下而产生的对权力的欲望罢了;真到了面临抉择的时候,纳巴扎尼和阿萨姆绝对没有勇气举兵叛乱。
除了纳巴扎尼和阿萨姆这两个核心人物以外,其他追随者两个人的爱西尼王国贵族,无非就是想要通过支持两人的联盟来投机取巧而已;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有贵族向布狄卡女王告密呢?
两头下注这种毫无节操的行为,在贵族们的眼中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哪怕就是相对比较正直的蛮族贵族,也无法改变贵族阶层固有的一些局限性。
下定决心要通过这种军事威胁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以后,白峰就给巴泽尔和派瑞斯下达了整军备战的命令;事实上,这次白峰所携带的粮食,只够这两个军团的将士半月所需。
这也就意味着,白峰要是无法在出兵半个月之内彻底解决纳巴扎尼和阿萨姆意图叛乱的问题;气势汹汹出征的罗马城大军,就会因为粮食不足而灰溜溜的撤回罗马城。
一旦这种最坏的结果真的发生了,白峰亲自制定的进攻维特部落的军事计划就要全部放弃了;等到罗马城上半年的屯田粮食收获上来以后,一场罗马城势力内部的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白峰和罗马城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纳巴扎尼和阿萨姆的独立诉求的,而拔得头筹的纳巴扎尼和阿萨姆肯定会获得更多爱西尼王国贵族的支持;而这,必然会引发罗马城与爱西尼王国之间的战争。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最坏结果的发生,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白峰就下达了整军备战的命令,第二天就成为了猛虎军团和总督卫队出兵爱西尼王国的日子。
在正式率军出征爱西尼王国之前,白峰不仅要安排好腾龙军团和海军长弓手的特训事务,还要对罗马城未来一个月的军队招募和新建筑建造做出妥善的安排。
因为罗马城可供招募的军队名额有限,这个月白峰是不可能再大规模招募补充核心军团编制的系统军队了;所以,他可以招募的对象,也就是海军的战舰和三大特殊兵种了。
稍稍思考以后,白峰就决定了这个月的招募计划;二十艘三列战舰和十名影子杀手,成为了罗马城的招募对象,这又瞬间花去了白峰16400金的国库资金。
招募军队花费的16400金,加上特训支出的19000金,以及即将建造作物轮种需要的2400金;一眨眼的功夫,罗马城国库资金中结余的67200金,就减少到了不足一半的29400金。
之前白峰已经意识到国库资金在未来罗马城对外战争中的价值,如何储存更多的国库资金以供备用也成为了罗马城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必须要支出的地方,还是不能省的。
比如,源源不断的特训罗马城现有的野战军团,招募更多的系统军队和特殊兵种,建造崭新的建筑等等一些列的事情,都是增强罗马城实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白峰必须投入国库资金的对象。
所幸现在的罗马城已经不需要太多国库资金的投入了,最起码不用每个月都将国库资金都消耗一空;而且,很多国库资金的投入都是一次性的,只需要一个月的投入就可以永久不必投入了。
比如,罗马城本就不多的系统建筑,各个军团的特训费用,系统军队和兵种的招募费用;实际上,被招募的系统军队和特殊兵种,都是需要定期支付一次维持费用的。
但他们的维持费用却是按年来支付的,这就在无形之中将罗马城的财务危机降到了最低;相比于那些系统军队和特殊兵种的战斗力,他们的招募费用和维持费用简直不值一提。
仅仅一天的时间,白峰就将罗马城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好了;第二天一早,他就率领着自己的亲卫营和猛虎军团、总督卫队一起踏上了出兵爱西尼王国的征途。
这次罗马城对爱西尼王国的出兵,是罗马城第三次跨越沧罗河向东进军;第一次,是罗马城出兵沧罗河东岸抵御弗朗西斯的进攻;第二次,是罗马城主动出击弗朗西斯统治下的爱西尼王国。
前两次的渡河出兵,都是以战斗强悍的罗马大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一次,罗马大军的再度渡河出兵,能否维持前两次的连胜,就看白峰的政治手腕是否高明了!
“第五十三章·罗马军队·上”()
通常,只有那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才能让人如此上瘾。
——保罗·乔尔达诺(意大利著名作家)
猛虎军团的一万四千五百名将士中,常规的两个精锐步兵联队和两个长弓联队,以及三个步兵联队都完成了特训;只有巴泽尔的五百卫队骑兵,暂时还没有进行特训。
经过特训的猛虎军团和总督卫队,从他们行军途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变化;鸦雀无声的战士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让这两支正在前进的军队,宛若两头择人而噬的黑色猛兽一般。
其实,接受了都市军营和靶场特训的蛮族军队,已经在纪律和战阵方面与罗马青年军没有任何区别了;尤其是装备更精良、单兵战斗力更强的精锐步兵,他们的战力更是直逼罗马重步兵。
而正规的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的优势,则是在于他们装备中的三支标枪;永远不要小看罗马军队的那三支看似鸡肋的标枪,战阵、标枪与短剑,那才是罗马军队真正的精髓所在!
历史上的古罗马人之所以普遍使用标枪,是因为他们认为弓箭这种武器不符合他们血腥的天性,而标枪不仅威力大,并且是符合罗马人天性的,古罗马在这方面就与斯巴达人很相似了。
人类的战争历史推进到了大约公元前300年的时候,古罗马人逐渐形成了由百人队为基础组成的军团作战体制;这是人类军事史上,单兵作战的士兵第一次从密集队形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伴随着短剑和重标枪这两种兵器的采用和完善而实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两种兵器的采用和完善,古罗马军团才有可能形成,并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强悍的战斗力!
罗马军队的制式短剑使用起来比其他武器更加灵便、用处更广,它可以作为劈刺式兵器,砍下敌人方阵中其他兵种的脑袋,而且它比单纯用于刺杀的长剑更能杀伤敌人。
在没有消炎药的时代,不管什么伤(特别是砍裂刀伤)都可能造成受伤者的生命危险;因此,剑有这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且威力异常巨大的!
李维曾在著作中描述过马其顿士兵“当见到西班牙士兵用剑把人体剁成碎块,将胳膊从人体上剁下,颈部被刺得血肉模糊,内脏裸露在外”的情景时,都吓得魂不附体。
而这样明显的实际作战价值和战场威慑作用,恰恰就是罗马军队吸收西班牙军队的特点,大规模在罗马军队中装备短剑的原因;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的武器,同样都是这种制式短剑。
罗马城的蛮族军队中,只有每个军团的精锐步兵联队装备了盔甲铺生产的最精良武器装备,也就是与罗马青年军使用的一模一样的战甲、方盾、短剑;其他的步兵联队,则是依旧使用长剑。
虽然白峰明知道长剑在战斗中的贴身厮杀能力不如短剑,但是他仍旧没有下令让所有蛮族战士换装短剑;这主要还是从蛮族战士对武器的使用习惯来考虑的,毕竟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使用长剑。
短剑这种罗马军队的制式武器,对于蛮族的战士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他们既不懂得如何去使用短剑,也不明白短剑较之长剑的优势在哪里。
甚至,绝大部分蛮族战士还是坚定不移的认为,他们之前所使用的长剑,要比罗马城的短剑更具有战斗力;理由则是,兵器的长短决定了兵器的价值。
毋庸置疑,持有这种想法的蛮族战士有很多,而且他们的想法也并非是错误的;只是,军队的作战与游兵散勇的搏斗,完全就是两种概念,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在蛮族部落的战斗中,蛮族战士们之间的厮杀就是两个部落的战士,毫无阵型和配合可言的搏杀;而罗马军队的强悍,则是在于进退有度、配合模切的战阵作战。
罗马城发展壮大的事实,证明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远胜自由散漫的蛮族军队;但是,要想彻底改变蛮族战士们使用武器的习惯也并非易事,白峰只能通过逐步换装的方式来实现。
事实上,罗马城的军队也不全是使用短剑的近战步兵;使用超长枪的方阵步兵、使用长弓的长弓手、负责机动进攻侧翼的骑兵,多兵种合成的罗马军队,才是真正的罗马强军!
当然,罗马军队普遍使用的短剑也不是完美的武器,它也有自身无法掩饰的弊端;由于短剑的搏杀距离较近,不象长兵器那样能够拒敌于较远的距离之外,它对士兵的保护功能要差一些。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罗马军队把原本的盾作了较大的改进;相比于马其顿人加大了原来较小的希腊圆盾的直径,罗马军队则把盾改成结实的长圆形凸面体。
其形状有些类似于琵琶桶的平面,它用木头制成,上面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用这种护身装具,使得罗马士兵的负担更为轻便,防护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罗马城招募的系统军队,也就是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所有使用的方盾,都是这种木质的方盾;而其他诸如罗马轻步兵所使用的圆盾,则是与马其顿军队的圆盾相似。
另外,罗马士兵使用短剑时,在其战阵右前方需要大约六英尺的空间;他们必须逼近敌人才能刺伤敌人,因此,这样的战斗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短兵相接,需要具有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悍不畏死的罗马系统军队和彪悍勇猛的蛮族战士,无疑都是具有这种精神的;所以,短剑在这方面的缺点此时是可以直接被忽视的,白峰也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
罗马兵器的另一项重大发展是重标枪,它跟短剑一样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战斗的开始阶段,辅助部队会用标枪来动摇敌人的士气,打开突破口或者骚扰其侧翼。
而罗马军队曾经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标枪,直到公元前二世纪时才正式定了型;这种定型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它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
也就是将一根长四点五英尺的铁杆插入一根四点五英尺长的木杆,其总长度约为七英尺;为了将标枪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通常是用两个销钉来完成这一任务。
罗马城的罗马青年军和罗马重步兵所使用的标枪,就是这种定型重标枪的缩小版,或者说一半长度的版本;但实际具备的战斗力,却依旧强悍!
“第五十四章·罗马军队·中”()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