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自称为威廉大帝的威廉皇子,在命令马丁去向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求援之前,已经给了极大的自主权给他;只要不割地,其他任何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提出的条件,身为帝国宰相兼帝国谈判负责人的马丁,都有权力一言而决,根本不用再浪费时间向威廉皇子汇报。
带着沉重的使命和极大的自主权,以马丁为全权负责人的使团来到了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的联军大营;对威廉皇子所面对的困局知之甚详的两军统帅,根本没放除马丁以外的使团成员入营,只有真正能拍板做主的马丁,被一队德曼王国将士‘请’到了中军大帐。
感觉架势不太对的马丁,进入大帐之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两位统帅开出的价码镇住了;因为他们代表两大王国提出的条件,是要威廉皇子立即割让加莱行省和里尔行省给他们两大王国,他们才会同意出兵帮助威廉皇子抵挡平叛军的进攻。
这样的条件已不仅仅是苛刻那么简单了,而是**裸的趁火打劫,而且还是趁你病要你命的那种;别说现在的威廉皇子已经只剩下加莱行省和里尔行省,就算是在他拥有西北四省全境的时候,一向以为帝国开疆拓土为己任的他也不可能同意这种割地求援的条件。
想着临行之前威廉皇子对自己的嘱托,再看着眼前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提出的条件,只想保住自己身家性命的马丁简直是欲哭无泪;企图讨价还价的他,刚把自己的开场白说出来,就被一脸不耐烦之色的德绍王国大军统帅下令给赶出了大帐,孤零零的站在了帐外。
要么割地求援,要么无功而返,没有更多选择的马丁在寒风中挣扎了将近半个小时以后,只能在大帐两侧侍卫们肆无忌惮的嘲讽目光中,颤抖着身子掀开帐帘再次走进大帐。
这次,马丁没有再犹豫,而是直接提出自己愿意代表威廉皇子把里尔行省献给德曼王国,然后再拿出价值十亿金币的金银珠宝献给德绍王国,以次来换取两大王国的出兵援助。
对兵强马壮的德曼王国来说,兵不血刃的得到里尔行省绝对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于国贫民弱的德绍王国而言,现在就能拿到手的十亿金币,同时是他们无法拒绝的诱惑。
一番眼神交流之后,德曼王国大军统帅和德绍王国大军统帅颇为默契的点了点头,随即马丁就以天龙帝国宰相兼威廉皇子全权代表的身份,与这两位统帅正式签署了‘三国互助条约’。
如果哈里皇子和威廉皇子的帝位能够得到天龙帝国官方史书承认的话,那么前者与白马王国、卡塞尔公国、飞羽公国签署的‘四国互助条约’,后者与德曼王国、德绍王国签署的‘三国互助条约’,这两大条约绝对能够位列帝国有史以来最屈辱的对外条约之列!
盖有哈里皇子玺印的‘四国互助条约’,把天龙帝国的吕松、德勒、亚眠三个行省割让给了白马王国;盖有威廉皇子玺印的‘三国互助条约’,又把天龙帝国的里尔行省割让给了德曼王国,另外还要单独赔偿德绍王国十亿金币的军费。
什么是丧权辱国,这两份打着‘互助’之名的条约,足以说明一切。
当悲歌死士的情报人员快马加鞭把这两份互助条约的内容送达帝都以后,冷笑不已的白峰,直接派人把这两份情报送往了皇室后山;一天之后,新任皇室总管伊耿亲王以皇室总管身份,宣布剥夺哈里皇子和威廉皇子天龙皇室资格,并将两份互助条约的内容公诸于众。
内容曝光的‘四国互助条约’和‘三国互助条约’,在天龙帝国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帝都到地方,所有的帝国贵族和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声讨向外国势力割地求援的哈里和威廉。
趁着这个机会,帝**部又轻而易举在帝国各地招募到二十万之众的新兵;这二十万新兵被军部直接补充到驻守地方的驻防军团,然后军部又把抽调自各个驻防军团的二十万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将士,派往前线用于补充西北平叛军和西南平叛军的战损。
这就是有预备役的好处,前线军团的战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且补充给他们的还是武器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准现役将士,绝不会让战损严重影响前线军团的战力。
从帝国各省驻防军团抽调的二十万将士,奔赴前线最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艾伯特元帅的西北平叛军是暂时没有能力继续进攻的;这就意味着,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帝国西北战事的主动权就被威廉皇子,或者说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掌控在了手中。
白峰自然是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他一边派人给肩负出使重任的外交部第一次臣科德尔传令,让他务必拖住德曼王国,另一边则是给率军驻扎于帝国北方边境的阿萨西斯等人下令,让他们立即率军向北进入莱茵商盟境内,借道莱茵商盟前往德绍王国东部边境。
德曼王国和德绍王国不动手还好,要是他们真的决定联合起来出兵援助威廉皇子的话,那么白峰是不介意同时与这两国开战的;正好此时奥普曼的哥萨克雇佣军也正在混乱之域的最北端,与德曼王国南部腹地距离甚近,只要白峰一声令下,哥萨克雇佣军就能杀入德曼王国境内。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五十八章”()
所谓偏见,就是不平等看待,其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的自私本性。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天王)
率领哥萨克雇佣军残部一路向北撤到混乱之域最北方的奥普曼,在一座名为布朗恩特的小城暂时驻扎下来;这座小城内原有的五六千军队,在哥萨克雇佣军残部进城的当天,就被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的奥普曼率军击溃歼灭,布朗恩特随即成为哥萨克雇佣军的地盘。
哥萨克雇佣军在布朗恩特城内休整了一周之后,威斯敏特商会的一支运输队就把第一批两万青壮和两万套武器装备送达了布朗恩特;得到这批青壮和武器装备的奥普曼,一边抓紧时间扩编他的哥萨克雇佣军,一边又拿着威斯敏特商会提供的金币在当地大肆招兵买马。
人口不过数万的布朗恩特城,能够给哥萨克雇佣军提供的兵员撑死不超过五千,但布朗恩特城附近的城镇村落可不少,拿着大把金币在手的奥普曼,想要在这里征召新兵可不是难事。
等到威斯敏特商会把第五批青壮和套武器装备送达布朗恩特的时候,只得到十万青壮补充的哥萨克雇佣军,却是已经把他们的大军规模恢复到了二十万;从当地招募的那些新兵,虽然底子不如威斯敏特商会送来的青壮,但他们昂扬的士气才是奥普曼最为满意的。
完成了对哥萨克雇佣军的初步扩编之后,奥普曼并没有急于率军南下向背信弃义的黑耀城城主路泽复仇,而是就地以布朗恩特为中心,开始了哥萨克雇佣军的对外扩张。
布朗恩特方圆百里范围内的村镇不少,人口在三千以下的村落大约有四五十个,人口在五千以上的城镇也有将近二十个;这么多的城镇村落,就算哥萨克雇佣军现在有二十万大军,也不可能一口全部吃下,盲目扩张的后果可不是现阶段的哥萨克雇佣军能承受的了的。
另外一个限制哥萨克雇佣军快速扩张的因素,是哥萨克雇佣军中有将近一半将士来自于这些村镇;为免这些将士在哥萨克雇佣军的扩张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奥普曼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吞并布朗恩特周边的村镇,以此来确保自己麾下大军的稳定。
遍地雇佣兵的混乱之域,人口再少的村落也会有一支自保的民兵部队,这既是混乱之域的生存法则,也是哥萨克雇佣军对外扩张的阻碍;为了尽可能兵不血刃的夺下这些村镇的控制权,奥普曼派出攻略村落的五支扩张大军,每支都有两万将士,比那些村落总人口还多。
面对两万之众的哥萨克雇佣军将士,绝大部分被团团包围的村落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也有些桀骜不驯的村落拒绝向哥萨克雇佣军投降;前者奥普曼会亲自派人带着金币前去安抚,后者则会被哥萨克雇佣军的扩张大军直接攻破村落强行占领。
被哥萨克雇佣军强行占领的村落,所有带头拒绝哥萨克雇佣军入主该村落的人都会被出处死;与此同时,一些带头归顺哥萨克雇佣军的人,又会被任命为该村落新一代的管理者。
用这种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方式,哥萨克雇佣军的五支扩大大军,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对布朗恩特周边四十九个村落的征服;随着这四十九个村落的易主,坐镇布朗恩特的奥普曼又下达了一条军令,从哥萨克雇佣军中抽调九千八百名将士分驻这四十九个村落。
除了抽调自哥萨克雇佣军的两百正规军将士以外,奥普曼还下令每个村落就地征召三百青壮,与哥萨克雇佣军的两百将士进行混编;从奥普曼这两条军令下达开始,这四十九个直属于布朗恩特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有了一支五百人规模的驻防部队。
用九千八百名哥萨克雇佣军正规将士,换来随时可以抽调使用的两万四千五百名驻防将士,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划算的;等到四十九个直属村落的驻防部队全部组建起来以后,奥普曼又将休整了一段时间的五支扩张大军,每支扩张大军的将士数量增加到三万。
兵分五路的十五万哥萨克雇佣军将士,又以碾压的姿态展开了对布朗恩特周边城镇的进攻;规模比村落大了不少的城镇,镇内的民兵部队同样数量不少,但对拥有三万将士的哥萨克雇佣军扩张大军来说,区区一两千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部队实在算不上什么。
有之前那些拒绝投降村落的悲惨教训在,布朗恩特周边十七个大大小小的城镇竟然没有一个拒绝投降;把攻城略地变成武装游行的哥萨克雇佣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些城镇的控制权。
拿下这十七个直属城镇以后,奥普曼又用同样的方式在这些城镇组建了一千五百规模的驻防部队;这些城镇级别的驻防部队,抽调自哥萨克雇佣军的正规军将士只有五百,剩下的一千将士还是来自于他们城镇自身,和村落民兵一样属于半兵半农的城镇民兵。
布朗恩特城有六万人口,加上四十九个村落的十四万百姓和十七个城镇的二十五万百姓,哥萨克雇佣军治下的百姓人口达到了四十五万;四十九个村落级别的驻防部队和十七个城镇级别的驻防部队,又为哥萨克雇佣军提供了五万之众的后备部队。
奥普曼之所以不惜抽调自己本部大军的将士去组建村镇驻防部队,不仅是因为他要为哥萨克雇佣军准备一支随时可用的后备部队,更是因为他想为哥萨克雇佣军打造一块坚实的后方根基。
要知道,奥普曼任命的每一名城镇级别的驻防部队指挥官,都是来自于帝国的哥萨克雇佣军中坚军官;每一名村落级别的驻防部队指挥官,都是自哥萨克雇佣军组建之初就在的百战老兵。
对城镇和村落驻防部队如此上心的奥普曼,为的就是把布朗恩特及其周边的所有村镇打造成支撑哥萨克雇佣军发展壮大的后方基地;只有这样,即便哥萨克雇佣军再遭惨败,也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