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辅以五行之论细化,讲“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某日立夏,盛德在火”等等,以此结合人事,告之世人何时该做何事,何时不易做何事。条条道道,颇有讲究。
听闻片刻,肖逸忽有所感,忖道:“阴阳家之道其实也是在教导世人,要契合自然,与道家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不同处在于,道家讲究无为,以无为顺应自然,而阴阳家之道却是主导有为,直接教导世人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何时该动,何时该止。细究起来,道家之道乃宏观大道,好似令距离常人太远,缥缈不可琢磨阴阳家之道却着眼实际,更易被人吸收。实乃一大一细,相辅相成。”
他虽如此领悟,但是回头去看道家弟子,却见众人个个交头接耳,根本无人认真听道,甚至面露鄙夷,颇不认同,不禁摇了摇头。
待时间将尽之时,邹恒突然提起“大九州”一词,说道:“在场道友来自九州各地,当明白这一道理。我等居于一地时,发现日月星辰皆围我而转,水土、物产、禽兽,物类繁多,却自成一体。对于我等而言,一州一县即为天地。然而,待我等走出自家之地,奔袭远方,方知道山外有山,除却本州之外,还有九州大地。幅员辽阔,远超我等想象。”
听到此处,百姓露出茫然之色,不知其言所向。不过各人确有此等经历,无不点头称是。
邹恒继续道:“而且,水土、物产、禽兽等物,不一而同。因而推之,荒海之外,当还有类似九州之地。”
随即又以五行之道佐证道:“五行转移,无穷无尽。以五行之道推演,九州必然不是穷尽,相对天地而言,九州只是一隅而已。故而,阴阳家斗胆,称九州为神州,乃大九州之一州也。”
此言一出,全场登时哗然,感到此论诡异非常,已超出了常人之认知范围。在世人想象之中,九州已然极大,代表着天地。若是九州只是大九州之一,那天地该有多大?常人已无法想象。
而且,世间不断流传着天圆地方之传说,即便是诸派通天彻地的修真之人,也将九州大地视若唯一。若说九州只是大九州之一,众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
只听长靖真人说道“阴阳家每届讲道时,总要讲一次大九州之说。可是,此说始终未能得到证实。”
长清道者道:“二荒二海乃是天堑,万年来不少先祖试图穿越荒海,想看一看荒海之后到底是什么,可都未能成功。这也难怪世人无法相信了。”
肖逸忽然问道“为何无法穿越,难道是先祖们功力不够?”语声微颤,竟颇有些激动。
此刻,肖逸与众人想法截然不同。他在冰刹海时初闻五行之道时,就推测冰刹海不是九州极南之地,其外理应还有属火之地才是。当时,他被杂家之人嘲笑一番,因无法证明,只得隐忍。今日,忽闻阴阳家推测与其不谋而合,其内心怎能不激动。
长靖真人接过话,说道“二荒二海乃是未开化之地,其中灵气威压十分严重,越往深处,威压越重,到后来将成倍增长,根本非人类所能承受。莫说荒海深处还有众多特异妖兽把持,一般未行到尽头,就可能葬身妖腹。即便过了这两关,听说荒海尽头,乃是乱流行风,可令人迷失方向,想要穿越乱流之地,简直难如登天。”
肖逸听闻荒海深处竟如此可怖,顿感骇然。
说话之际,那邹恒已在惊讶声中退回台中,结束了讲道。
历届论道大会阴阳家几乎都是以这种结局收尾,开始算得上有新意,后来就成为一种惯例。不过,每一届听众都不相同,总能造成这等惊奇的场面。
熟知论道大会历史之人见阴阳家故技重施,只能摇头苦笑。
肖逸思绪全在荒海尽头,又问道“难道就没有人能穿越过去吗?”
长靖真人道“传说中有人进去过,但是结果”
肖逸惊道“难道都遭遇了不测?”
长靖真人摇头道“那乱流行风根本就是天之尽头的最后一道屏障,人类根本不可能度过去。”
肖逸却道:“那么这道屏障之外又是什么?”
长靖真人登时愕然,无言以对。
从昨夜开始,肖逸就在参悟阴阳五行之道,此时被邹恒这般一提,登时激发了兴趣,想要弄个明白。可是,在场之人对苍茫天地亦是一知半解,谁又能回答得了。
:阴阳家“大九州”之说由阴阳家草创者邹衍提出。这一理论,不只是一种地理观念,而且是一种天地观念,具有宇宙论的意义。在当时认知低下的时期,能够推想出九州之外还有大陆,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此观念对后世航海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邹衍还有与之配套的“五德始终说”,因情节问题,就不在此赘述了。而且,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轻松理解,换成了现代口吻,其道理也远没有原版深奥。“大九州说”和“五德始终说”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奥的道理,喜欢的朋友可以查阅资料深入研究一下,有助于开阔思维。。。。
第432章 仁德()
若不是儒家人登台讲道,只怕肖逸还沉溺在阴阳五行之道,不能自拔。
但见儒家高台之上,一人峨冠博带,华衣丽服,腰悬长穗剑,足蹬青云屐,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单单往台前一站,全场已齐惊共赞道:“好一个翩翩公子!”
旁人与之相比,无不自惭形愧,低下头去。
只听长清道者捋须道:“玉公子年已不惑,却依旧这般晴朗挺拔,着实令人羡慕。”
那人正是儒家玉临风是也。为其风度所折,玉临风如何开场的,已无人在意。
只听其语声清朗,字正腔圆,说话声极富感染之力,说道:“儒家精于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六艺于一,曰字为仁。”
肖逸对儒家之道醉心已久,有此良机,怎肯错过,忙从阴阳五行之道中醒觉,洗耳恭听,唯恐露了一字。
只听玉临风继续道:“儒家重仁,有仁爱,有仁义,有仁政,有仁德今日,玉某主讲仁德二字。首问:何为仁德?答曰:柔亦不如,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此为仁德也。”
肖逸暗忖道:“柔弱而不忍受强权,刚正而不欺负弱小不因无亲而羞愧,不因强御而畏惧。好一个仁德,为人就当如此才是。”不觉眼神一亮,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意。
玉临风又道:“朋友或问,仁字广义,玉某为何单讲仁德也?其实无他,只因天地祥和,物阜民丰,众生安康,无灾无忧,竟使人不思进取,反思,从而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导致现如今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仁德二字,不知丢至何方去也!”
玉临风越说越快,到最后声色俱厉,威严慑人,令闻者心头震颤,顿感愧疚,实有当头棒喝之效。
这一番话道出了当世之现状,有识之士无不点头表示认同,但随即又摇头叹息不已。只因,世人皆知现状如此,想要改变,却空乏无力,只能徒叹奈何。
玉临风怒视众生,颇有怒其不争之意,顿了顿,才道:“今日,玉某便讲几则儒家先人的故事,希望大家闻有所得,能够幡然醒悟。”
玉临风第一则故事乃是孔圣人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
孔圣人曾受困于陈、蔡之地,随人七日不食。孔夫子依然不辍学习,弦歌不绝,无丝毫忧怨。弟子子贡设法得到一石米,由颜回在土屋内煮饭。子贡路过土屋时,竟发现颜回在取食,以为他在偷吃,大为恼怒,便将此事告之孔圣人,问道:“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玉临风问出这句话时,睥睨众生,似乎也在问在座的所有人。
多数人不禁低下头去,暗自问己:“饿到如此地步,我会不会偷吃呢?”
一些人忍不住问道:“孔圣人怎么回答?”
只听玉临风继续讲:孔圣人听罢子贡所说之事,却道:“我相信颜回。”之后,将颜回唤来,故意说道:“前几天我梦到了祖先,或许是祖先启发我们?你将米饭端来,我要先进献给祖先。”颜回却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第一口已由我吃了,不能用来祭祖了。”
故事中既包含孔圣人之大义,又涉及儒家之礼教,被诸家人听来,颇不以为意。但是百姓无知,其注意力皆在颜回之德上,无不大为叹服。
玉临风道:“仁人廉士,饥寒交迫亦不改其节。当世之人习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在饥寒交迫之时,谁又能像颜回一般?”
众人无语,皆低下了头。
玉临风语声铿锵,正色道:“颜回之德非止于此。孔圣人曾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为外界困扰,固守本心,安贫乐道,试问诸位谁能做到?”
此时,现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百家文化虽天差地别,但是对颜回之德却无不认同。
肖逸忽然产生一种错觉,那玉临风就好比浊世之中的一朵清莲,濯濯出尘,耀眼无比,仿佛间,有一股金黄之气从其体内发出,直冲霄汉。
“原来这才是浩然正气的真谛!”玉临风虽未施展儒家功法,但是肖逸从刚才的故事之中已感受了其身上的浩然之气。
那是一股深入骨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自然流露的神圣之气,非污浊之人所能具备。
玉临风故意停顿了片刻,以给众生更多的时间反思。然而当其再开口讲下一个故事时,却听远方传来一声怒吼,道:“鬼家之人何在?”登时将其打断。
众人惊厥,暗道:“何人胆敢扰乱百家论道大会?”
循声望去,只见城西方向,十几条人影贴着封印,势如风火,急速飞来。
封印本已不堪负重,在飞行影响之下,立时闪烁不定,摇摇欲坠,令观望者无不心惊肉跳。
来人视若无睹,毫无减速之意,人还未到,一股盛怒之气已弥漫全场。
少刻,有人惊呼道:“是医家之人。”
医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无论在普通百姓之间,还是诸子百家之中,同时享受极高的声誉。
尤其是医家养生之道,助人益寿延年,对所有人类皆有益处。是以,医家虽比不上九大门派势大,但是每届论道大会必会出场讲道。医家也是能令诸子百家齐心闻道的为数不多流派之一。
然而,这一次医家竟姗姗来迟,缺席了论道大会。
旁人不知其中原委,尚想道:“也不知医家是否还有机会讲道。”而唯有深知内情之人,不禁道:“今日这最后一场道怕是讲不完了。”
医家人来到近处,其为首之人正是肖逸熟识的老者孙妙春。只见孙妙春满脸愤怒,白须飞扬,一路飞至鬼家台前十丈之处方才站定,喝道:“王蟾子何在?可有胆出来见我。”。
第433章 奇景()
“什么情况?”众人登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窃窃私语,倍感惊讶。
肖逸想道:“难道医家已发现了鬼家屠灭葛仙师府的罪证?”不觉向长靖真人望去,但见长靖真人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