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州造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听了几个小家之言后,鬼家林月河上场,说道:“,乃人之天性,不可磨灭。受外界影响,必将变化,心境亦有起伏。受人以德,则心生感激受人以怨,则心生怨怼。此乃人之常情。”

    肖逸知道鬼家善揣摩之道,听到此处,已经猜测道:“鬼家讲的是人为对报德报怨的影响。”

    只听林月河忽然直指佛家,道:“佛家心境超凡,无喜无怒,淡看德怨,此法固然是好,可是世人生于凡尘,受世俗纷扰,只怕除了出家人之外,再无人能到达到那等心境。若是世上之人,都出家做了和尚,固然天下太平,可是和尚不娶妻、不生子,百年之后,只怕世上要无人了。”

    百姓听罢,顿时哄笑,对佛家的向往之心登时被冲淡不少。

    佛家弟子齐诵“阿弥陀佛”,因五蕴皆空,习惯了逆来顺受,并未反驳。

    林月河又望向阴阳家,说道:“以德报怨,固然高风亮节,令人赞叹。可是,世人并非都是高尚之人,无德小人比比皆是。希冀无德小人能被德感化,无异于痴人说梦。为怨者得不到惩罚,将永远为怨。如此一来,以德报怨等同助长不正之风,实不可取。”

    这时,那楚天应哼了一声,语气不善道:“阴阳家旨在提醒世人,要正视德怨,以德报德不过是倡导世人尚德,营造盛德之势,遏制怨气蔓延,并非是想通过德报来感化对方。林师侄,悟道不精,还敢妄言他人之道,不怕惹人笑话吗?”

    林月河不以为意,哈哈一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受德者不能被感化,旁观者又见你施德之后,空无回报,谁还要崇德尚德?这倡导二字又体现在何处?不求感化对方,还谈什么营造盛德之势?”

    接连几个问题,登时令楚天应一噎。

    林月河蔑然一笑,已撇了阴阳家,又转身望向墨家,说道:“墨家以怨报怨,固然快慰人心。可是,如果对方生得威猛,或者修为高绝,或者身世显赫,无论你如何努力,却总是报不了怨,这该当如何?”

    闻者一愣,登时反思道:“是啊,我若斗不过对方,还怎么报怨?”而且,既然对方敢于施怨,定然在某方面优于自己。面对一个优于自身之人,又如何以怨报怨?想到此,登时对墨家之道表示怀疑。

    那墨家钜子墨九重哼了一声,忽然说道:“百家从来以公平论道,你鬼家一味故意贬低他人,到底是何用意?”气势突然暴涨,向着鬼家方向便压了过来。

    墨家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也不避讳。刹那间,气势磅礴,如风涌动。道家与鬼家之间尚有十余丈距离,肖逸亦感到一阵急风扑来,刮的面颊生疼。气势之强,可见一斑。

    林月河虽然辈分不低,但毕竟年岁不大。无论如何,墨家钜子也是长辈,论道之时,贸然动手,颇有些失当。

    见了对方气势,林月河登时明白,以其当前修为,要独自相抗,甚为勉强。但是在这等场合下,他若出了丑,百姓不明就里,只会认为鬼家不如墨家,对鬼家名声大损。

    其余鬼家弟子见状,无不色变,急忙催动灵魂之术反击过去,欲一起抵抗。

    众弟子灵魂攻击齐出,其威力之强,足以击溃在场任何一人。然而,将这波灵魂攻击用来抵御墨九重的攻击,却仍有些不如。

    并非这波灵魂攻击比不上墨九重一人之攻击,只因鬼家修炼功法并不善于防御。

    一来,由于灵魂攻击速度极快,常常后发先至,制人于无形,一般不需要防御二来,鬼家灵魂感知能力超乎寻常,常常闻风先遁,待对方攻击到时,已然逃之夭夭,从不会将自身置于险地。

    而且,灵魂攻击与灵魂防御的修炼之法区别甚大。灵魂攻击要聚灵魂于一点,灵魂防御却要将灵魂均匀分布。对于以利至上的鬼家弟子来说,耗费时间修炼灵魂防御之术,无异于浪费时间。

    是以,鬼家传承之中,十有**是攻击之法,即便有一些防御功法,也无人愿意修炼。像肖逸那般,肯将浑厚灵魂凝为灵盾来用,实属异数,堪称奇葩。

    若在平时,林月河抵不过对方,大可以提前遁走。可是,今日情况特殊,他作为鬼家代表,莫说遁走,就是退让,也会让鬼家颜面扫地。

    墨九重估计也正是看准了此点,欲逼其就范,对鬼家施以惩罚。墨家以怨报怨,快意恩仇,当即便展示在人前。

    百姓还蒙在鼓里,诸子百家之人心中却十分了然,忙望向林月河,看他如何应对。

    这时,却见那林月河诡异一笑,忽然扭头不看墨家,却向着场中百姓说道:“林某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一边说,一边向右后方走去,竟神情淡定,浑然未当一回事。

    百家之人见状,无不大奇道:“此人竟敢无视墨家钜子的攻击,难道身怀什么秘术,有恃无恐?”皆拭目以待,看其如何应对。。

第446章 论道(六)() 
说时迟,那时快,墨九重发起攻击,到劲气抵达鬼家高台,也不过转瞬之间而已。

    众鬼家弟子无不拼劲全力,可惜灵魂攻击过于集中,只能挡去部分劲气。十之六七的磅礴劲气仍旧掠过灵魂攻击,向着林月河压来。

    当林月河迈步走动的那一刻,劲气已经临身。

    劲风凛冽无比,观其威力,在场之人能够安然接下此招者,屈指可数。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劲风落到林月河身上,竟连其黑袍也未吹起。众人不解道“此人要自找难堪吗?”

    功力运于身外,将周身包裹,此法对于修真之人来说,人人会用。但是此法易分散功力,只有在对方攻击无足轻重时,为了保持自身形象,方才使用。

    林月河处在对方猛烈攻击之下,却还运用此法,在众人看来极不明智。临近之人已发现,林月河身体微微发颤,显然不堪其压。

    正在众人疑惑林月河到底要怎生应对时,林月河一脚已踏了出去。

    在普通百姓望来,他这一步,再平常不过。可是诸子百家之人见状,却都“咦”了一声。

    只因其迈出这一步时,身体猛然摆动起来,而且速度极快。修为稍弱者只能感觉到其身形突然变得模糊,至于晃动了几下,根本分辨不清楚。

    普通百姓肉眼凡胎,自然毫无所觉。

    就是这一阵摆动,其身上压力顿减。随即,林月河又迈出了第二步,第三步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可是每一次迈步中间,身体都剧烈摆动,不断消除身上压力。待其十步走完,压力也化解殆尽。

    此时,百家之人无不愕然,惊奇地望着这位鬼家后起之秀。

    “鬼影步,此子果然得了鬼谷子真传,前途不可限量啊。”长阳真人突然叹了一声,说道。

    肖逸虽第一次听闻“鬼影步”之名,但是看完其身法之后,倍感震惊道:“好精妙的身法,比我的自创步法可高明多了。”

    林月河不动声色就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百姓无知,仍然安心听其论道,根本不知道刚才曾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肖逸自窃借助自创步法,同样可以化去对方劲气,但是其步伐速度快绝,根本无法做到林月河这般举重若轻,自然瞒不过场中百姓,其结果也必然大为不同。

    肖逸心中暗叹,不得不佩服其身法之妙。同为身法,他主要借助步法变化来卸力,步法变一次,卸一次力道,直至卸完为止林月河则是借助身体摆动来卸力,身体摆动一次,便卸一次力道。其高明之处在于,虽然只移动了一步,可身体已摆动了数下。卸力之快,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那看似简单的摆动,其实大有讲究。身体处于疾风烈劲之中,若非感知能力达到察之入微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在瞬息之间摸清对方劲气脉动,使身体快速融入其中。这期间,但凡一下出错,就可能受到余劲攻击,亦十分凶险。

    肖逸灵魂修为已然不低,但是自问还远远达不到这等水准。他望着那林月河,眉头深蹙,心道:“与前几天相比,林月河的灵魂修为又大涨不少。常人怎会有如此快的修炼速度?除非”想到此处,不禁向医家那边望去。

    却说那墨九重见林月河轻轻巧巧就避了过去,虽感甚不解气,但是作为长辈,也不好再动手,只得收敛气势,静观其变。

    林月河神色如常,好似什么事都未发生,转头又向儒、法二家抨击道:“儒家以直报怨也好,法家依法报怨也罢,如何分直,如何断法?皆难定论,亦是虚妄之事。”

    那韩离忍不住问道:“法有定律,依照定律执行便可,有何难断之处?”

    林月河冲其微微一笑,却置之不理,依旧沿着思路说道:“儒家讲直,可是对于不同人而言,直的理解却不同。同一件事,不同之人,其结果必然不同。”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之人。同一件事,发生在百人身上,就会有百种理解,百种解决之法发生在千人身上,就会有千种理解,千种解决之法。

    儒家人知其说的是实情,并未驳斥。

    那韩离着急道:“律法既成,轻易不可更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绝不会有这等情况发生。”语气中自信满满。

    林月河扭过头来,忽然反问道:“法家定律虽然不变,可是执法之人呢?”

    韩离闻言,登时愕然。

    林月河面皮抽动,冷笑道:“如儒家类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都有不同。虽是同一件事,但是执法者不同,其结果也必然不尽相同。人性难以捉摸,是人就会有私心。法虽无私,可人有私。以有私之人去执行无私之法,其结果也必然有私。如此,你还能说,法必公正吗?”

    韩离涨红了脸,一时答不上来。

    林月河轻蔑一笑,又望向名家,说道:“名家以为,务须先给德怨正名,方可谈论如何相报之问题。因此,林某要问,世间有多少种德,有多少类怨,可皆有定名?”

    名家深通辩论之道,此时答话,等同自投罗网,无论自己如何答复,对方已然准备好了应对。于此地时刻,倒不如闭口不答的好。

    林月河继续道:“德怨乃虚无之物。虚无之物,千变万化,如何能定性正名?依照名学定名之法,区分德怨,无外乎大小、高低,可是每一起德怨之事,人物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德怨也必然不同。德怨之事与人一般,看似相同,却总有不同。人有万千之众,却各自有名。而德怨亦万千不同,却只以大小、高低而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此定名,岂能保证公平正义?”

    这一番话,内容繁杂,直把人听得云里雾里。恐怕除了名家之外,无几人能够听得明白。其话中之意指出,德怨情形众多,笼统定名根本不可靠。但是,要将各种情形逐一定名,又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之人,亦没有完全同等之事,差别总会存在。名家讲究名实相符,但名实相符只能宏观而言,细究起来,又怎能真正相符。此论可谓名家之死穴。

    ps感谢书骨头、漪涵的打赏。

第447章 论道(七)() 
名家辩论善于从常人难以思及的角度出发,揪之一点不放,直到辩倒对方为止。此法虽妙,但是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