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以傲气威慑四方,引起众生注意。再以平和之气安抚,令众生安静下来。天人之境,竟绝妙如斯。
如果说,肖逸在百万大山时悟到天人之境乃是初入门庭,今日,领悟百家之道后,方真正的登堂入室。
只见肖逸踱步站定,目视前方,向着高台上的诸子百家,说道:“其实,诸家之道,各有所长,无不有理。而且,其理博大高深,常人参悟一生,也不见得能够明白。”
百家弟子一听,心情稍好,暗道:“此话说的有理,此子还算识趣。”
肖逸首先望向中间高台上的佛家,缓缓地说道:“佛家重修心,以己度人,普度众生。或许大家以为,佛家境界高绝,我们凡人不出世,根本不可能达到,更遑论度化他人。其实并非如此,佛法既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深莫测,也无须非得出世方可修行。佛家告之我们的,只是转变角度而已。”
进一步解释道:“当我们无法改变对方时,可以回过头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对方也就改变了,或者说,在你心中,对方已然改变了。我们无力去改变天地,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变了,世界也就变了。”
这一番话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肖逸从常人角度出发将佛法演变升华,使人感到佛法并非那般遥远。百姓听罢,顿时生出恍然大悟之感。
佛家了空大师口诵佛号,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虽未尽释佛祖普度众生之意,但是微言大义,极富佛意,足见施主心中有佛,老衲佩服之至,幸甚之至。”
百家之人从来只认自家之道,听闻别家之道也只是为了抨击对方而已,并未真懂真解。而肖逸身为道家弟子,却能在佛法之中加入自身感悟,这等悟性非常人所及。尤其还得到了空大师夸赞,百家之人见之,顿时对肖逸另眼相看。
肖逸冲了空大师抱拳回礼之后,又转头望着阴阳家,说道:“阴阳家以阴阳推衍得知:无论人类如何努力,其结果都不可能达到盛德无怨之世。其言论虽然令人懊丧,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何为梦想,何为现实。现实十分残酷,正如妖家所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说着特地转身向妖家抱了抱拳。
那妖家之主万天妖竟也想起微微点头,表示回应。
肖逸继续轻缓地说道:“梦想再美,终究是梦。若是无视现实,始终追求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就好比建造一个空中楼阁,莫说耗费一生,就是千万年也不可能实现。是以,阴阳五行之道,既让我们认清了现实,也给了我们明确指引。”
“肖逸贤侄深得阴阳五行之道,不入我阴阳家实在是可惜了。”楚天应赞道。
“楚前辈谬赞了。阴阳五行之道博大精深,小子只知些皮毛,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了。”肖逸忙回道。
百家争鸣,从来都是针锋相对,尊己卑人,何时公然夸赞过别家之道。尤其是道家和阴阳家,由于历史根源问题,闹得貌合神离,人尽皆知。肖逸竟然赞阴阳家道法博大精深,百家之人闻言,无不稀奇地望着肖逸,感到匪夷所思。
肖逸又道:“其实,除此之外,阴阳家还教会了我们一种心态。”
楚天应“噢”了一声,讶道:“这从何说起?”虽然诸家修真皆有凝神静心一说,但是重视程度大有不同。阴阳家主要依靠参悟阴阳五行和星相历数来修炼,对心境修炼几乎忽略不计。肖逸却说阴阳家教会人一种心态,难怪楚天应惊奇不已。
只听肖逸道:“尘世之中,即使亲如父子,近如至交,相处之时,也总会发生嫌隙。过去,我们总希望,对方能够按照我们心中所想,做一个完美无缺之人。如果做不到,我们即会心生怨念,久而久之,就可能使关系愈发恶劣。”
但凡有此经历之人,无不默默点头。
肖逸继续道:“今日,听了阴阳家之道,我们当明白,德怨之事,在所难免,任何人都会施德,也会积怨,这是人之天性,也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那么,既然无法改变,我们为何不能改变一种心态呢?以平常心态来看待相处中的摩擦与嫌隙,淡然视之,不怨不怒。或许,对方受到我们感染,也会慢慢转变。如此,当我们视之平常,不再计较时,事情往往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佛法教导众生,要转变角度以阴阳之道告之世人要面对现实,持以平常心。只怕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如此理解过两家之法。
然而,肖逸语声平和,亲切道来,却让人听得不住点头,无不认同。
便是那楚天应也点头道:“老夫枉活百年,到今日才知,阴阳家的推衍之道还可以教人以平常心。观我阴阳家弟子,却无人能够悟到此等地步,当真叫人惭愧。”
此时,众人望着肖逸,忽地感觉此人竟是如此令人亲近,先前因门派之见产生的厌恶之情竟不知在何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455章 证道(二)(舵主更)()
阴阳家论道之后,有两家参与了论道,其中之一就是那茶家。
肖逸目望二家,微笑道:“由于时间有限,肖逸就不说二家之道了,望诸位道友见谅。”
九大门派弟子何时还看得上这些小家小派,见肖逸特地说话,顿时受宠若惊,忙以礼相回,连称不敢。
肖逸这才面向墨家,说道:“墨家以怨报怨,快意恩仇。对我们个人而言,或许只是口上说的痛快,待真正要付诸行动时,肯定又是另一番情形。或无力相报,或因心软而无法下手。总之,我们自己根本无法做到。侠义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堪称侠士者,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需要墨家之侠,为我们打抱不平,主持公道。”
说到此处,但见那法家韩离身形一动,便要开口说话,显然不认同肖逸之言。
肖逸当即笑道:“韩兄弟莫要着急。其实,墨家之侠义,与法家之律法,并不冲突。”
见韩离重新坐定,肖逸才问道:“韩兄为何以为,只要是侠义之事,就一定要违反律法呢?”
不待韩离回答,已接着说道:“侠以武犯禁,不过是古时律法过严而造成的特殊情形罢了。在我等生活之中,处处有着不平之事,而且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触犯不到律法。更甚者,可能只是一句不正之言。这时,我们自身无法处置,便需要有侠士相助。”
那韩离脸色微变,似乎被说动,但犹自说道:“可以毫分缕析,将天下之事全部纳入律法。”
肖逸笑道:“韩兄弟想法是不错,可是世俗之事,繁琐庞杂,岂能面面俱到,难道连夫妻闹别扭也要管吗?”
韩离一愣,无言以对。
肖逸道:“借用阴阳家推演之法,能够涵盖世间琐事的律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韩离脸色数变,欲言又止。这也是法家势弱,独韩离一人,而且韩离悟性极佳,已有些明白。若不然一众法家弟子与肖逸争辩开来,这道便论不下去。
肖逸泯然一笑,道:“世人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听起来好似只有做了惊天动地之事方可称为侠者,其实并不然,在我们身边,肯于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敢于站出来制止不良行为之人,皆可称为侠者。”
世人还未想过,做这些微不足道之事也能称为大侠,顿感新奇。
肖逸道:“侠者之举,非至于此。阴阳交替,世事变换,律法不能一成不变。当律法出现问题时,唯有侠者才敢于指责律法之不当。如此,律法才能常新不辍。”
世间唯有侠者才敢于挑战律法。在法家掌权年代,墨家从来是处于反叛角色,还未曾有人为其正名。墨家闻之,甚感欣慰。
那韩离却道“若任由他们挑战律法,律法权威何在?天下岂不要乱?”
肖逸反问道“若是律法公正,何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挑战律法呢?”
韩离登时反驳不得。
那墨千手道“律法公正,百姓安乐,我墨家岂会无事生非,挑战律法?”墨家之道多源于百姓,百姓不言,墨家自然也不会多事。
肖逸见二家再无异议,这才道“法与侠相辅而相成,国法之外,若佐以侠义,天下怎能不治?”
听闻此等阔论,众人无不大惊。
古时,墨家与法家对抗,不知经历多少死伤,二家互为死敌。在世人看来,墨、法绝不两立,可是今日听了肖逸之言,竟轻而易举将二家描述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听起来还十分有理。
大约停顿了半息时间,那墨家之主墨九重竟鼓掌道:“贤侄之言,开墨、法道论之先河,墨某自叹弗如。精彩,精彩!”
肖逸淡然笑道:“墨辩丝丝入扣,堪称一绝,钜子过谦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小子不过是以局外人角度看问题而已。小子妄谈墨家之道,还望钜子海涵才是。”
墨九重道:“贤侄客气了。”说话时,一本正经的脸上也难得显出一丝微笑。
这时,在坐的各家之主无不对这位道家弟子亲眼有加。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又言辞得体、论断告绝,作为长辈,谁人能不喜欢?
惊叹之余,在场众人又不禁疑惑,这位看上去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怎会对世俗之人如此了解,还有如许多的感悟?
诸家开宗立派,弟子专心言道,早已脱离了世俗生活。对世俗之研究,只能通过道听途说得来,有限的很。而肖逸所言,却好似亲身经历过一般,已达到了察之入微的地步,着实令人不解。
其实,他们又怎知道,肖逸在伯阳画府时,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他表面虽不足二十岁,但真真切切曾度过人之一生,内心之年龄已不知几何。
当肖逸望向儒家方向时,几位相熟的儒家弟子纷纷向其抱拳问询,见了其论道的优雅气质,无不满脸敬意,特别是那申亦柔,真情流露,眼神中竟有些痴迷之态。
肖逸微笑回之,从容道:“儒家以直报怨,其旨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一般人犯错之后,单靠自省,一时难以发现自身问题所在。这时,便需要儒家这等正直之气。”
这时,忽有人问道:“如此说来,儒家和墨家又有何区别?在你心中,儒墨不分吗?”
此人明显是故意挑事,儒、墨二家闻之,脸色皆变。
肖逸回望那人,见是名家弟子惠通,依旧微微一笑,并不动怒,不徐不疾道:“儒、墨二家,传承百代,世人皆知。阁下也是名门弟子,当知道儒、墨之别才是。”
肖逸口气平缓,丝毫不待怒气,说话方式又极为巧妙,既暗损名家,又令那惠通作声不得。
肖逸继续道:“儒墨二家,一为侠士,敢于打抱不平一为仁者,肯于直面他人之过。在大家听来,好似有些相似。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在同一件事中,二者所处的身份并不同。”
“身份不同?”众生仍有些茫然,凝眉思索。
肖逸进一步解释道:“德怨,乃二人之事也。第三人从旁帮之,此为侠士。二人之中,敢于直面他人之过者,堪称仁者。”
一句话道出了二者之别,众生顿时恍然。。。。
第456章 证道(三)()
肖逸又道:“刚才,肖逸虽讲了转换角度、以平常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