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天官牌坊就当然是鞭炮齐鸣、礼花飞溅;当然是天上飘着彩带,地上铺着红毯;当然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当然是那个西装革履的新郎将那个美如天仙的新娘抱着走进天官牌坊的。不过那个当时的王副市长的一句话倒是说的实在:〃这个时候还有这么多的父老乡亲守在这里,不会是单单为了我们这一对新人,而主要是为了看看罗汉吧?〃
所有人都在笑。
那是一个充满了惊喜和泪水的国庆之夜,那是一个叫人悲喜交加的国庆之夜。那些二十四号楼的人就看见那个长得又高又酷的王家老五**眼泪跪在天官牌坊下面,给四面八方涌来的原来属于南正街的长辈磕头致谢,那些南正街的男人和女人到了那里,就知道这么多年一直挥之不去的思念、无法忘怀的愧疚终于有了一个释放的机会,也有了一个再好不过的结果,每一个人只要一看见那个长大了的罗汉就会忍不住热泪滚滚,就会轮流和他拥抱。就和*庆丰深有感触所说的那样:〃罗汉就是我们大家的宝!〃
于是,那个国庆之夜就成了二十四号楼的所有人日后在外面牛屁轰轰、十分引以自豪的一个重要的资本,这也难怪他们感到**:一个现任的*、还有一位中部的****和一位西部封疆大吏同时出现,这在峡州历史上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过了几年、在下一届的党代会之后,那个被人称为校长的小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人,王家老大和那个自称老头子的****也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后,就更显得那个国庆之夜的极为重要了。
校长的到来、首长的荣归故里,加上****的到来的确是个大事,当记者的徐汉美当然知道这一点也知道身为记者应该怎么办,就用shè xiàng机记录下那个很有气质的校长站在天官牌坊下面望着那个〃紫气东来〃的牌匾有了些思索的画面、就有了校长将跪在天官牌坊下面的王大年一把拉起,拍着他的肩膀给他念了一首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时,当时的不少人都记得校长还对那个在几位高官面前有些显得腼腆和低调的王家老五说过:〃你这个罗汉可比那个唐代大诗人xing yun得多,回来的时候乡音未改,鬓毛也未衰,三十岁的年龄正是为国、为家、也为那些用百家饭、百家衣、百家*把自己养大的父老乡亲贡献力量的好年华,我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这句话后来在进行相关宣传报道的时候虽然被删去了,可是却依然不胫而走,甚至还有了不少的版本:有人说其实校长早就认识王大年,所以才会说那句话;有人说王大年本来就是校长的人,本来就是校长要他回到家乡来发展的,那首诗、那段话是说给别人听的;有人却说,校长的那些话不过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就和那些中央领导到下面调研和视察,总喜欢跑到人家家里去揭人家的锅盖、问人家的生活如何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校长知道南正街的那三个知名老人倒是真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把依然显得很激动的杨大爹称为活神仙,就把那个弥勒佛似的肖德培直接称为肖工,就把那个依然显得很英俊的*庆丰称为*老爷子,可见得他的确很熟悉南正街的历史和二十四号楼的情况;校长在那三个长辈的陪同下,参观了那个闻名遐迩的南正堂、勤学斋,站在那个一步一景的长廊里很风趣地说:〃严嵩是个奸臣,可字写得的确不错,这里的确是江山入画。〃
那天晚上,作为嘉宾的代表,当然是由校长讲话。他的即席演讲一开始就拉近了他与南正街那些原住民的距离:〃知道南正街是从那个首长那里听说的,于是就心存了一些向往,可惜被拆掉了,这就说明了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保护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知道天官牌坊是从你们这里的那个小仙女口里听说的,今天能够得以亲眼看看,还能看见那些南正民居群,就大饱眼福了,真的很感谢二十四号楼的精心保护,也使得我和大家一样能够感受到紫气东来的吉祥!〃
那些把二十四号楼下的那个小广场挤得满满的大家就在热烈鼓掌。
〃国庆是个喜庆的日子,因为有人结婚,也有游子归来,今天对于原来的南正街人和现在的二十四号楼的居民更是如此!〃校长讲的很有**的:〃《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自生存。这就需要和睦;和睦是什么?就是团结!小到家庭、街道、大至城市、国家,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没有不兴旺的,这已经从南正街的历史、二十四号楼的现在告诉了我们:和睦就可以团结,团结才能使国家强大,就能*直腰杆说话,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我们,为什么呢?因为天官牌坊告诉我们:和睦才能紫气东来;南正街的父老乡亲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
大家就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
本书首发来自,!
1306。双喜临门的百家宴()
1306。双喜临门的百家宴
于是,那天晚上所有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王家老四婚礼的人、所有分布在峡州各地、听说王家老五回来了的人、所有听说有三位举足轻重的大员突然出现在峡州的当地的一些党政军的要人都兵分各路、浩浩荡荡的向着大堰小区二十四号楼而来,加上那个本来就正值国庆佳节、正值晚饭时间,二十四号楼的各家各户每个家里端出几道像样的菜肴根本不算问题;再加上小区周边的一些饮食店听说了二十四号楼的双喜临门,也都会送来各种各样的拿手菜,所以为王家老四准备一个欢乐的婚宴、同时也为王家老五准备一个再丰盛不过的百家宴一点也不难。
那是一个狂欢之夜,是一个为了王家老四的婚礼举行的盛大空前的婚宴,也是为了王家老五的回归而举办的比那次在南正街上为他举办的满月宴不知丰盛多少的喜宴,更是南正街的那些原住民、二十四号楼的所有居民为了这个双喜临门而举办的一个充满欢乐色彩的派对和难得的团聚,无疑也就成了天官牌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浪漫之夜。
想想就叫人震撼:按照南正街的老规矩,参加这样派对的条件很简单,一个人一个菜,二十四号楼有两百多户家庭、五六百来号人、个个家庭都不止一道菜;那些没有住在天官牌坊那栋楼的原来的南正街的原住民,当然也记得这样的规矩,来的时候自然会带来几道菜;那些闻讯赶到这里的各级官员也很喜欢这样的风俗习惯,大堰小区的所有餐饮店门前,就会停满0号开头的官车和挂军车牌照的各种小车。校长听说了这个规矩,就会指着正在人群中忙碌的自己的儿子周怀远要他也去炒几个菜来,那位博士居然敢对他老子没好气的说:〃美珠早就替你办到了。等您现在想起来,黄花菜早凉了!〃
想想就叫人心驰神往:二十四号楼楼下的小广场和天官牌坊外面的那条路上全都密密麻麻的摆上了大小不一、高矮不一、颜色不一的方桌,每一张桌上都层层叠叠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杯碗盘碟,里面盛满了形形**、五花八门、色鲜味美的各种菜肴。那个派对先是摆了三十桌,再紧急增加了一倍,结果依然不能摆下那陆陆续续、流水般的端来的各种菜肴,在那个大哥大张广福的指挥下,索性在天官牌坊的外面,也摆了一长溜的餐桌。有细心的人仔细的数过,蒸溜烩炒、南北风味、凉热拼盘、火锅烧烤,林林总总、居然就是没有数清楚到底有多少道菜,那种琳琅满目、那种花样翻新、那种热闹气氛、那种全民参与是所有的派对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最值得那些参加那个规模空前的派对的所有人为之**的就是校长端了一杯峡州知名的枝江大曲走过来逐一给大家碰杯。不是那种领导人礼节性的做做样子、举举杯子,而是每一个人都碰杯,虽然不能干杯,却也用那白酒打*一下自己的嘴唇。算起来校长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也是长辈,这就是最高的礼节了,每一个和校长碰杯的人都会将自己杯里的酒一饮而尽,这就苦了跟着校长前行的王家老大,按照南正街的规矩,他必须也得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以表谢意,可是这里有几百号人,谁能受得了,于是王家五兄弟只能轮流上阵应战。
多亏了王家老五王大年,才没有让他的四个哥哥当场就喝得趴下,才能将那么多杯酒从容应对。已经有了些醉意的田大妈突然想起了什么,走过来笑嘻嘻的就给了王大年一巴掌:〃我想起来了,罗汉从小就喝酒不醉的!〃
这个有着特异功能本质的王家老五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
那是一个狂欢之夜,那是天官牌坊一次盛大空前的辉煌,那也是那栋峡州小区二十四号楼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一次盛大的百家宴。
因为王家老四王大力的婚礼,天官牌坊张灯结彩,红绸、喜字、同心结、对联、一样都不少;因为王家老五王大年的突然归来,最为壮观的百家宴就重现江湖,如今几百桌的宴席已经很常见了,可是谁见过**举行的?谁见过近千人像出席自助餐似的在餐桌间来来往往的?因为校长、首长、老头子和一些官员的到来,本来就双喜临门的二十四号楼就喜上加喜。天知道那天晚上来了多少人,只知道那天晚上平时很安静、有老虎把守的楼前小广场居然变得比北方的庙会还热闹,鞭炮、礼花、焰火冲天而起、噼噼啪啪的响了好久。
那是一个狂欢之夜,那天晚上最大的主角不是那个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校长,也不是那个当天大喜的市委书记,而是那个时不时就跪在天官牌坊下面忙着给那些长辈磕头,和那些大呼小叫、激动万分的男人和女人紧紧拥抱的王大年。他当然会对大家讲话,而且讲得很好:〃这些年在外读过书、打过工、当过和尚、卖过保险,也见过世面,就是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心齐,泰山移!所以孟子才会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俗话才会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所以南正街的人才能用团结来展示一条街道的力量!〃
大家都在用心听着他的讲话。
〃这些年在外面北漂过、南下当过打工仔,这次回来有很多人不理解,说是如今人家都往大城市跑,你为什么要往西部去?我告诉他们,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在一片叫好声中,那个南正街所有人的*儿在举着酒杯说:〃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峡州既然能养活我,为什么不能开始让我开始创业呢?我到过外面的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现在回来就是要去赢得自己的人生。峡州本地的那个稻花香的酒的广告词说的多好:'人生丰收时刻!'〃
大家就一起举起了手里的酒杯,那就是罗汉的魅力。
王大为家里的那个大姐大的娱乐女星孙晓倩和*啸天的那个天官牌坊四大美人之一、影视明星的唐晓当然也会出现在这个欢乐的海洋里,也会给大家一展歌喉,她们唱的是那首:《家和万事兴》:〃国强民才富,民富国安定,大河涨水小河满,众人栽树树成林。老百姓就认这个理,家和万事兴;中国人都兴这个理,国安享太平……〃
那天有不少报纸、电台、广播和网站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