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在瓷都的古井里暗藏的瓷器,当然不是普通的东西,不过鬼叔自忖见识过的各种瓷器也不少了,所以也没有太过激动。
唐易看了看冯青山,这事儿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说到哪一步,还得看看冯青山怎么想。所以他才说得这么笼统,现在,就看冯青山怎么说了。
冯青山是个急脾气,同时也是个很磊落的人,而且到了瓷都,光靠他和唐易肯定是不行的,他干脆亮了底:“鬼老弟和唐易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能说的?据说是一批元青花。”
“什么?”鬼叔这下子淡定不了了,正在开车的他突然间不由自主地来了个急刹车。所幸后面近距离内没车跟着,不然非得追尾不行。
这也怪不得鬼叔,本来元青花就很震人,而且能让唐易看中的元青花,那就不是普通的器物。更何况,冯青山说的是“一批”!
鬼叔稳了稳,又看了看唐易。
唐易一看冯青山都说了,便又大致解释了一下,“我们也是无意中得到了线索,民国年间有个研究元青花的高人,自己收集了十四件器物,放入两个铁箱,在民国年间沉入这井底,应该是一直未曾取出。鬼叔,见者有份儿,如果有办法取出来,我那份儿,分你一件。”
鬼叔连连摆手,“说什么呢?我好歹也在江湖上混过,这种打秋风的事儿怎么能干?到时候真要能搞出来,让我欣赏研究下就可以了。”
冯青山笑了笑,“其实我早把唐易当自己人了,分不分的,到时候好说!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能把东西弄出来。说实话,就算没有人看着,想从这么深、又满水的古井里弄出两口铁箱子,也是很棘手的事儿!”
鬼叔点头道,“这个,的确得琢磨下。这样吧,咱们先去吃饭。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和陆先生也说一下,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唐易此时在一旁接了句,“小顾是我阁宝多的人,也是陆先生的徒弟。”
这句话的意思,自然是告诉冯青山,小顾也是自己人,一起听听无妨。
冯青山点点头,“那好,咱们边吃边说。”
本来鬼叔是想安排去外面饭店吃的,但是现在有这么重要一件事儿,便安排在窑厂的餐厅吃了。窑厂里现在有两个值班看守人员,还有一个厨子。晚饭一共做了两桌,他们四个一桌,在餐厅里吃;值班的和厨子则到值班室去了,其实就是没有事儿商量,厨子和值班的也愿意凑堆,自在。
开席后,陆知行先表示了一下对冯青山的欢迎,寒暄了几句。
接着,唐易就把这件事情说了说。
“民国年间研究瓷器的民间高人?”陆知行皱了皱眉,“当年,元青花根本没有兴起,不这么热。即便是我师傅,也只是对元青花特殊的青料有点儿兴趣,但是永乐宣德青花也用苏麻离青,而且胎质比元青花细腻洁白,所以研究也不多。这个人,真是不简单,不仅研究元青花,还能预测到今天的状况。”
“他留了个名字,叫‘守白’。我查了查,民国年间有个学者许之衡,字守白,其他我就不知道了。”唐易刚才没说这个,特地补充了一句。
“守白?”陆知行突然道,“这不是一个人名。”
“啊?”其他人都是一愣。
陆知行抿了一口酒,“我听师父说过,民国年间,除了五古封灯、报雪堂这样的大门派,还有个专门研究古玩的松散组织。这个组织没有首领,也没有上下等级,而且获取古玩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醉心研究。这个组织,就叫守白会!所谓‘守白’,就是守住清白的意思,这些人的功底都很深,而且从来不和外人交流,相对隐秘。”
“就好像志同道合的一帮人,凑在一起研究古玩,而且看不起以古玩获利的人?”唐易问道。
“没错,他们手里的东西很多,但是听说在内战时期,大部分人都移居海外。”陆知行道,“这其实是华夏古玩的一大损失,很多东西也就此流出了国门。”
“这种搞研究的人,往往没有什么门户观念,总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东西到哪里,他们不在意,只要有研究成果就行。你说的这个‘守白’,很可能就是守白会的一员。不过好像留在了国内,不然不会藏起东西来。”
唐易听完,点头道,“这个人真是不简单啊,在民国时期,在大部分人对元青花基本没有认识的情况下,能有这么深入的研究!”
“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元青花留在了瓷都!这也算一大幸事。”陆知行想了想,“你刚才说,里面有八件是一套,我怀疑,这是一套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唐易和冯青山异口同声问道。八件一套,是信纸上说的,不过并没有具体说是什么纹饰。
陆知行点点头,“这个我也是听师父说的。当时民间曾传出过消息,说有八件青花梅瓶,每件上是八仙之一,八件正好凑成八仙过海。不过因为没有底款,当时似乎还有人认定是元末明初民窑的东西。”
元青花上,是有过八仙的纹饰,但都是独立的,不会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八仙。这一点,是如今很多行里人认定的,唐易也知道。之前还有个作假的闹出笑话,做了一只元青花大罐,结果上面是八仙俱全、一起过海的图案,被不少行家当成段子来说。
不过,八件单独的人物,凑成一套八仙过海,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元青花的器物,基本都是底不封釉,也没有底款。有的在器物上有青花款识,比如那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不过也不多见。在缺乏研究的民国时期,又是“八仙”这种带着强烈民俗色彩的东西,还有一套,这被误认民窑,同时不是很重视,也不奇怪。
“可惜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不然算是华夏近代研究元青花第一人了!”唐易叹道。
陆知行此时看了看鬼叔,“只是,想从古井里取出这批东西,难度实在是不小。”
“看来您也一时没有什么好主意?”鬼叔看了看陆知行,之后也是轻轻摇了摇头。
第1069章 草台班子()
唐易一看两人的样子,立即开口道,“陆先生,鬼叔,也别这么头疼,这东西如果在井里,别人又不知道,一时半会儿也飞不了。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这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小顾却说话了,“唐哥,你说井底是两只大铁箱?”
“对。”唐易看了看小顾,“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如果用一大块强力磁铁,沉入井底,再拉上来行不行?”小顾说,“我小时候有一块强力磁铁,比一般的磁铁吸力大多了,很惊人。如果搞上一大块,沉入井底,磨合一会儿,从井底的淤泥中吸出两口铁箱,应该问题不大!”
唐易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个,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是你想想,这么一大块磁铁,必然很重,再加上两口铁箱,咱们几个人,怎么才能拉上来啊?冯老爷子、鬼叔、你师父,年纪都不小了,就凭咱俩?如果再找人,那这件事很容易就暴露了!而且那地方还有人经过,这一围观,岂不乱了套?”
“是啊!这件事儿得偷偷来啊!”冯青山接口道。
这时候,鬼叔挠了挠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看着冯青山说道,“为什么要偷偷来啊!光明正大来不行么?找个吊车过去不行么?”
唐易心头一动,看了看鬼叔,“鬼叔,你的意思是?”
鬼叔呵呵一笑。接着,唐易和鬼叔同时伸出了手,相对一指,一起笑道:“演戏!”
两人的大致意思一说开,大家齐声叫好。不过,光有大致意思还不行,得构思具体的剧情。
人多力量大,不到半个小时,剧情就构思得差不多了,再稍加修整,基本就定了“剧本”。
“好,事不宜迟,咱们分头去准备。冯老哥是外地人,年纪大,容易被同情,只能委屈你当一回主演了!”鬼叔笑道,我来策应,唐易负责现场指挥吊车,小顾跑个龙套。陆先生就别出面了,后方坐镇!”
说干就干。第二天,众人分头忙乎了一下,准备好了一块直径半米多的、缠好铁丝便于固定的圆柱形强力磁铁,还联系好了吊车。而且,还适应了一下演员角色,排练了几次。
第三天清晨,一个群演组成的草台班子就上场了。
古井边,停着一辆机动三轮车,车上,有两口铁箱子,锈迹斑斑,上面还有不少泥巴。
一个打扮有点儿土的老头儿,戴着一顶草帽,正趴着古井井台上,一边往井里看,一边唉声叹气。这打扮挺到位,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是冯青山。
两个打水的市民过来了,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爷,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
“哎?这位老哥,怎么了?”大爷见冯青山这样,忍不住问了一句。中年妇女也跟着问了一句。
“别提了!”冯青山摆了摆手,“我今天从瓷里村买瓷器,从家里翻出了四个废旧铁箱子装着。走到这口井边,寻思着正好洗洗我这三轮车吧,唉,都怪我贪便宜图方便啊!”
“是啊,这井边怎么能洗车呢?我们平时都是从这里打水。”大爷接了一句,但一看这三轮车上,只有两口破铁箱子,“你把另外两口铁箱子掉井里啦?”
“是啊,我寻思着,先把铁箱子搬下来,再洗车。先搬了俩,图省事儿,先放在井台上,回头去搬另外俩,结果扑通扑通两声,两口铁箱子掉井里了!”冯青山哭丧着脸。
“你说你这个老哥!箱子里的瓷器贵吗?”大爷接着又问道。
“不贵我能不走吗?两箱子瓷器,好几万块啊,我这是进了货要卖的!”冯青山说着,象征性地擦了擦眼角。毕竟不是专业演员,想弄点儿眼泪出来还是很难的。
“啊?这可麻烦了,这井有一二十米深,又满水,除非抽干了水才能捞上来。”大爷挺有同情心,居然真的入戏了。
冯青山连连点头,没有再说话。
来打水的越来越多了,听了冯青山的遭遇,议论纷纷。
这时候,鬼叔出场了!上前一看冯青山,“哎?老冯,你不是刚从村里买了瓷器吗?”
“别提了!”冯青山叹着气,又把过程说了一遍。
“啊?你这两箱瓷器好几万,必须得打捞上来啊!”鬼叔瞪大了眼睛。
“谁说不是啊,但是想弄上来,得把井水抽干,这井他们说常年满水,怕是抽也抽不干!”冯青山又是一阵叹息。
接下来,小顾出场了,“哎,老大爷,我刚才听了你说的了。你说的是铁箱子对吧?”
“对啊!”
“找个大磁铁,用绳子沉下去,再拉上来,没准儿有希望!”小顾歪着脑袋边想边说。
“哎?是个办法啊!”冯青山和鬼叔对视一眼,一起点头。
小顾接着说道,“我是我们厂的技术员,厂子里就有块半米多的圆柱形磁铁,而且是铁丝缠紧的,能绑上绳子!”
周围人一听,心想这老头儿运气真不错,碰上个能想出办法而且还有这么合适的磁铁的技术员!
小顾又看了看围观的人群,“这么多人,大家都搭把手,一起就帮你拉上来了!”
“哎?”鬼叔连忙摆摆手,“人多,劲儿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