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摊主一愣,心想还以为这小伙子是跟着老头儿来的,没想到他在旁边就这么瞅了几眼,居然针针见血!“走眼了走眼了,这位先生是高人啊!”
随后也压低了声音,“这东西成本大几千,您要是喜欢,我进价给您!”
“我说了不要这路东西。你要不是老追着我朋友问,我也不说这么多。生意兴隆,回见!”唐易说完,便离开了。这下,摊主没有再问。
不管是哪一行,遇上高人,那都得敬着点儿。
来瓷都逛鬼市的人,大致有四类:一类是专家收藏家,这类人通常都是有的放矢,对于摆摊的老油条来说,那种范儿一眼就能看出来。一类是资深玩家,懂行,有眼力,不过表现各不相同,通常都是含着半分,游刃有余。一类是古玩商古玩倒爷,低买高卖,做生意来了。
最后一类,就是普通的古玩爱好者。这一类人,是摊主们最喜欢的,因为眼力差着火候,而且经验也不足,容易打眼,也不是很了解行情。
至于唐易,这摊主琢磨了下,觉得哪种都不是,但又形容不出来,总之是从他身上讨不到便宜,走了也就走了。
捡漏了,鬼市就是天堂,打眼了,鬼市就是地狱。幽暗的环境,闪烁的手电筒灯光,仿佛一时间与世隔绝,各种各样的故事交错上演。退市之后,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早些时候,鬼市讨价还价,都是一块一毛的说,一块就是一百,一毛就是十块,不过现在不少人也不讲究了,都明白了,就那么回事儿,无所谓了。
而且现在,不管是鬼市还是寻常地摊,想捡漏儿,的确是撞大运的事儿。看来看去,唐易也没看上什么好东西,冯青山倒是问了几件,不过也都没成交。
不过,唐易和冯青山也不着急,仍是不紧不慢地看着。
走到一处拐角的摊位前,唐易还真发现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只摆在一件红色漆盒里的盘子。漆盒本来就不大,直径20厘米出头,有个七八厘米高。这盘子呢,直径也就是十六七厘米,算是个小盘。
唐易站着看了一会儿,又蹲下身来,拿起了盘子。五彩龙凤纹,看了看底款,双圈内楷,大明万历年制。
“万历五彩。”唐易轻声嘟囔了一句。
这个摊儿位置不好,生意相对冷清,摊主一看有人看东西了,立即掏出烟递给唐易一只,“可喜欢?”
“带着呢,谢谢。”唐易自己掏出烟点上,“这盘子有点儿意思。”
“那可不,万历的瓷器,五彩最出名,小盘又不多。我店里也是头回见。”原来,这个摊主在古玩市场还有间小店,这是趁着周一鬼市出来“活动活动”。
唐易一听,心想这摊主算是个不折不扣的圈里人啊。如此想着,便把盘子倒扣着放回了盒里,然后伸手在盘底点了点。
摊主一看,哟嗬!这是个圈里的高手啊!
古玩行里有些老规矩,现在不大讲究了,但是真正的行里人,基本还是知道的。唐易这个动作,看了瓷器之后倒扣,那就是说这东西不真。不真不能说出来,就用这个动作来表示。
面对这个举动,摊主要么自己说出来问题,要么不说,等着买家说。但是,你要觉得买家是虚晃一枪,没有真本事,让买家说了,人家又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了,那你多少就折了面子,挺不好看。
摊主一看唐易这么年轻,心说本来这东西来得就不高,且看他怎么说,“您有什么指教?”
“不要说万历官窑了,明代官窑的底款儿哪有加双圈的?”唐易抽了一口烟,直指要害。
是这儿回事儿。
摊主点点头,“行,您厉害。这是仿的,我认了。不过,这可不是这些年的东西,这是清末的老仿,人家是光明正大地仿,那时候底款就愿意加双圈。这么着,您要是要的话,不能白让您说,我给您个实在的低价儿。”
摊主挺利索,一开始还叫万历的,但遇上行家,接着就改了口。
唐易笑道,“不是老仿我费这劲干嘛?我要。”
“这东西摆店里,少了五万肯定不能出。既然让您开口了,三万,不能少了。”
“两万吧,三万还是有点儿高,东西不错,但也不不算是精品。”
“真不能再让了。”摊主想了想,“这样吧,这漆器的盒子,也是我收来的老东西,三万,漆盒我一并搭给您!”
唐易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是大喜,好比正口干舌燥呢,有人送西瓜来了!
不过,他还是拿起了那个直径20多厘米的漆器圆盒,看了看,“漆器这东西,我不懂啊!”
“嗐,保准是个老东西,你看包浆就知道了,怎么不值个三千五千的!”摊主其实也不懂,他就是做瓷器的,这东西是一起收来的,大小正好差不多,所以一就用来放这件五彩小盘了。
PS:今天周一,事儿实在太多了,回来就快21点,这一更太晚了,抱歉。接着熬夜还有一更,因为周二事儿也很多,保不齐。
第1080章 永乐剔红()
而且这件漆盒,保存得不算太好,虽说没有什么裂纹或者长过毛的痕迹,但却也够脏的,盒面的图案都看不太清楚了,红漆雕纹里,布满了黑色的污垢。
唐易又仔细看了看,内外都没落款。这漆盒面上,雕刻的好像是一处宅院,里面有两人喝茶赏花,有类似小童的仆人的人在忙着伺候备茶。
漆层很厚,雕工其实相当细腻,不过被污垢掩盖了罢了。
冯青山一看,唐易居然按照行价买了件清末仿明万历的五彩小盘,一时有些奇怪。但是又看到唐易拿着漆盒摸来摸去,比看盘子还认真,顿时也似乎明白了几分。
但是摊主他不知道唐易的情况啊,还以为唐易怕吃亏,还想再讲讲价儿,觉得漆盒不值钱,所以才这么仔细地看。
最后,唐易还是花三万买下了这件老仿的万历五彩小盘。当然,重点其实是这一件漆盒。
离开了摊子不近了,冯青山才小声道,“这好像是件‘剔红’,工艺看不真切,不过内胆还行,而且看老。看来这摊主是真不懂漆器,他在瓷器上水平不低,这儿却蒙眼了。还真应了那句话,术业有专攻啊!”
“老爷子有眼力,这不光是看老的问题,这是件永乐剔红漆雕圆盒,图案是访友品茶赏花,雕工精湛,包浆熟润,精品啊!”唐易笑着应道。
“永乐剔红?你有把握?”冯青山露出惊讶的表情。
“从漆层的厚度、雕工技法,还有包浆来看,基本没问题。就是太脏了,回去清理一下就行了。”
剔红,又叫红雕漆,是一种漆器的加工工艺,在木胎或者金属胎上,一层层髹红漆,通常至少几十层,多的呢,能到一两百层,然后在红漆半干未干的时候,加以雕刻。
这种技法,早就有了,不过是宋元时期才成熟起来,明清达到鼎盛。
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明代的永乐剔红。为什么呢?主要是永乐皇帝朱棣他特别喜欢剔红漆器。
永乐皇帝从南到北迁都,这是件大事儿。就是现在随便想想也能知道,迁都之后,那得有多少事儿要干啊!政事都未必忙得过来,可是这永乐皇帝迁都之后,立即着手从各地征调漆雕高手,汇集京城,大力发展剔红技法。
成立官作,大加奖励,剔红漆器的高精尖技术,随着迁都,从南方到北方,蓬勃发展起来。
所以说,永乐年间的剔红漆器,水平特别高,传世的精品相对也多。
除了剔红,漆器还有剔黑、剔黄、剔彩、剔犀等等。多说一句剔犀,一般用红黑两种漆,交替涂层,然后雕刻,刀口断面就会出现漆层交叠,有点儿像犀牛角的断面,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这些技法,工艺差不多,就是漆的颜色不同。红色呢,最受欢迎,这容易理解,喜庆吉祥的颜色嘛。
永乐剔红漆器,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有官造的,也有民坊的。完整的传世精品,经常在拍卖会上出个几百万的价儿。目前最高的拍卖纪录,就是两件永乐剔红的盒子,一件牡丹纹,一件云龙纹,都过了千万的高价。
漆这种原料倒是不贵,而且漆器一般都不大,这精品漆器的之所以能出高价,和瓷器有点儿像,主要是在于工艺的繁复和艺术审美价值。
漆雕的难度在于掌握漆的状态。干了,太脆,一雕出渣子,那肯定不行;湿了,太黏,挂刀,还雕不成形。所以火候是很难掌握的。即便掌握了火候,这种半干未干的状态持续时间不长,需要雕工娴熟,迅速成品。
所以一件精美的剔红漆器,的确是很难得的。
关于剔红漆器,还有件事儿。虽然史料记载宋元时期剔红漆雕在技术上就已经成形了,但是华夏目前发现最早的能确证的剔红漆器,应该是元代的。而倭国,却有宋代剔红漆器的藏品。
当然,宋代剔红漆层少,雕工浅,真要上拍,未必有明代永乐或者清代乾隆的剔红漆器价高,但是在唐易看来,仍旧算是个遗憾。
漆器一般被划进杂项这个类别,冯青山知道唐易眼力高,但是没想到说起漆器还这么熟透,不由多问了一句,“这漆器现在作假的多么?”
“什么没有作假?唉,这个真是避无可避。”唐易叹了一口气。
“主要还是看包浆?”
“对,包浆是最关键的。剔红漆器的包浆,算是最难做的。判断漆器包浆,这个主要靠手,那种老漆皮入手的感觉不一样。现在做旧,主要用草酸,这种包浆比较轻滑,没有那种细腻入骨的感觉。”唐易解释道。
“怪不得你摸得多,看得少!”冯青山笑道。
“看,主要看看底胎就行了,因为剔红漆器绝大部分不带款儿。也就出现过永乐针划款和宣德填金款,不过这两种传下来的东西市面儿上很少见。底胎看仔细了,能看出材质,老木料和老金属的那种质感不一样。现在低端仿品有的用塑料做胎,一眼的事儿。”
冯青山连连点头,“这瓷都鬼市,居然让你淘了件永乐剔红,真是有点儿逆天的感觉!”
“我看,现在天也亮了,我们重点还是看看瓷片吧,瓷片里真东西多。”唐易接口道。
“嗯,大体也看得差不多了,看看瓷片也好。”冯青山点点头。
这个鬼市上,专门卖瓷片的摊子也有不少,便宜的几十块一片儿,贵的也不过千儿八百,几千的就算很贵了。明清官窑,要是烧得不合标准,是要敲碎了处理掉的,所以瓷都挖出的官窑瓷片,确实不少。除了明清官窑瓷片,还有宋元瓷片,以及明清民窑的瓷片。
买瓷片的,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买来学习的瓷器构造和工艺的;一种是特别痴迷瓷器,完整器也收藏,瓷片也收藏。还有一种,就是作假者,买来是为了研究如何以假乱真。
当然了,瓷片里也不是没有好东西,有些特别珍罕的瓷器,带有典型特征的瓷片也不便宜。同时,瓷片里也不是没有假货,甚至,售价几百块几十块的瓷片,也有假的,因为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
第1081章 来玩拼瓷()
唐易和冯青山走了几个摊子,大部分都是些普通的瓷片。
冯青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