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铮,你有把握斗得过,张作霖、李长庚这一双狡猾如狐,凶狠似狼的人物!”
“总理,铮想的是,不管怎样,我们也出兵外蒙,先分上一杯羹在说,至于斗不斗得过张李二人那有另说,若我们不出兵外蒙,连和这二人斗一斗的资格都没有。”
求票求票,手里有推荐票的兄弟给五方加加油!谢谢啦!
第九十五章 海参崴之战()
这边奉军刚在海参崴与俄军交上手,就传来赤塔被攻破的消息。这时大战初起,张作霖和李长庚都下到基层部队。张作霖的部下将领多是胡子出身,虽然部队编制啥的跟黑龙江军队一样,但骨子里的东西却大不相同。俗话说的好,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再好的制度,人不同也变了味。
这也不能说张作霖的手下没本事。张作霖没念几天书,对读书人却是特别尊重,手下也收了不少名人能士,但他却不喜欢军人读书,用他的想法,越是没文化的大兵就越老实越听话,有文化的人想法多,真格的时候不玩命。
张作霖的想法说起来也没什么错,北洋军阀练兵多是这个思路,张作霖还算开明的,北洋有那个几个将军更把士兵没文化当道理看。
但总的来说,张作霖手下这群胡子将领,也都实战经验丰富各有一套绝活,练起兵来都往死里弄。就单兵素质来说甚至略好于黑龙江兵。拿后世日本鬼子来时,一枪没放就跑了的热河省长汤玉麟来说,那也是热油锅里捞钱肯玩命的主,至于说放弃热河这里面的说道也挺多。
如今汤玉麟的二十八师正是奉军攻打海参崴的主力,从延边珲春出发以两个骑兵团开路,一天就杀到海参崴外围。一百八十多公里的急行军,势如破竹,结果正得意的时候,一头撞上了海参崴在绥纷河东岸涅日诺设立的防线,这道防线还是日俄战争时候,俄国人为防止日本人偷袭海参崴后方修建的,十几年的时间,防线虽然多处破损,还只是单层防线,但仓促之间,也是把两个骑兵团给拌住了。
一天后张作霖、汤玉麟带着大部队赶上来,汤玉麟一看打成这个样急得直跳脚,重炮还得一天才能赶上来。从黑龙江东宁出发的第三师第六师已经在双城子和俄国人交上火了,如果黑龙江的两个师打下双城子,就可以绕过这道防线,直扑海参崴,那样的话,奉军可以丢大人了。
张作霖这时也随着汤玉麟的二十八师司令部前进,见此情景也急得直跳脚,手里拿着身边参谋给他的电报,长嘘短叹。这时候黑、奉两军都在争比,两军都互相看不对眼之处甚多,但现在又是联军,加上两军上层关系比较微妙,只好比功劳比战绩。黑龙江军队已经先一步打下赤塔,如果奉军连海参崴都拿不下,以后两军上层见面,奉军不免要低一下头。
汤玉麟在战场下转了一圈下来,只穿了一件衬衣,扣子都扯开了,一只手握着马鞭,一只手拎着手枪,进到指挥部就破口大骂,“我槽他妈的老毛子,等老子打过去一个活口都不留,把老毛子都他妈了个巴子地活埋喽。”
要说汤玉麟打不过去,也真不赖他,奉军这回是真碰上了硬茬子,赤塔虽然是远东共和国的首都,可以前也没什么军队,而且原首都在乌兰乌德还没正式搬过去。现在守备赤塔的几千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自然好打一些。海参崴的守军虽然不多,但那是俄国真正的精锐部队,一直用于防备日本。就是俄国在一战时打的那么惨的时候,也没想过动用这支军队。虽然远东共和国成立以后,这支军队没得到什么给养,也没怎么收编,好在有港口撑着,军队还过得下去。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吉人自有天向,正当奉军一愁莫展的时候,一个参谋匆匆进来,对张作霖和汤玉麟说道:“总司令,师长,外面有个人说他自己是前直军江苏第三师师长张宗昌称有本事帮我们打进海参崴。”
张作霖身边一位幕僚想了想说道:“总司令,我知道此人,以前跟着革命党在江苏起事来着,也弄了个草头师长当,后来倒戈到直系,在冯总统帐曾做过侍卫武官长,为人做事颇有手段,若真是他不妨见一见。”
“善存这么说,哪就他娘的见见,此人能让冯帅看重倒也是个能人,左溜现在也是闹心,死马当活马医吧。”
汤玉麟和张作霖还是有默契的,踹倒个登子发泻下心火,也不和张作霖打招呼骂骂咧咧地又出去了。
张宗昌长得身材高大颇有几分气势,虽然后来名声不怎么好,但在奉系能混到那个位置,哪能没几分真本事。见了张作霖,张宗昌立刻来了个双膝跪地,宗昌久闻总司令英名,景仰在心久矣,只是无缘参见,今日听闻大军为收复故士正与老毛子血战,宗昌前来总司令帐下效命,但请总司令不计宗昌本领低微收留帐下,宗昌定为总司令肝脑涂地、粉身碎骨。
“哈哈哈,他妈了个巴子的,你小子弄这些干啥,快快起来,我老张收下你就是了!”
“谢总司令收留,宗昌定以命相抱今日之恩德!”
“张兄弟一看就是爽快人,有真本事。你就先在我这当个随军幕僚吧!”
张宗昌毫不犹豫地答道:“谢总司令!”
张作霖心中对张宗昌的表现十分满意,这就是本事,大丈夫能屈能伸才是能混成个人物,那些本事不见得有多高,清高却装得十足的人,注定成不了什么人物。看来这个张宗昌以后是个可用的人!
不等张作霖在问,张宗昌就说道:“总司令在下曾修过西伯利亚铁路,在老毛子那边做过淘金总工头,在海参崴混过一段时间颇有几分薄面,来前我已经联系过滨海边疆区防卫官可博耶夫,他的意思是可以放弃向奉军的武装抵抗,但要给他个人十万美金,并对他的部队进行收编,当然总司令要觉得不行,我可以回海参崴发动咱们中国人起事,到时里应外合,一样可以拿下海参崴。”
张作霖外粗内细,心眼子一转,就捉摸出好几个道道来。笑道:“宗昌真是,哈哈,你能确定可博耶夫不是诈降,他是滨海区防卫官,放弃抵抗可就等于放弃权利?”
“这事总司令一百个放心,克博耶夫清楚自己的处境,他肯定守不住东北联军的进攻,据我所知整个滨海边疆区一共才有一万多守军,还分散在各处,现在和我们交火的七八千人老毛子全都压上了,部队打光了他就一点本钱也没有了。在说他的军队也没有后勤补给来源,之前战备的武器都拉到欧洲去了,滨海边疆区的部队已经三年多没有武器补给了。所以他现在想见好就收,跑到国外当寓公。”
“嗯,好!不过也不能他说十万美元就十万美元,最多给他五万美元。”
第九十六章 武装大游行()
张宗昌拿着张作霖给他的五万美金支票走了,不到三个小时,对面俄军就打出了白旗,甚至帮奉军在河面架起了浮桥。当张作霖在次见到张宗昌的时候,大笑着拍他的肩膀,当场封张宗昌为奉军宪兵总长,实际上奉军只有两个成建制的宪兵营。
张作霖带着奉军进入海参崴顺利接管了一切防务,甚至还接管了太平洋舰队,乐得张作霖嘴都咧到耳根子了。这时黑龙江的第三师和第六师还在和俄国人在双城子血战,整个双城子被这两个师一万多枚炮弹炸成一片焦土。
当可博耶夫和张作霖的停火命令传到双城子,黑龙江第三师和第六师的士兵已经开始登上火车,准备向海参崴出发。接到张作霖的命令后,黑龙江两个师各留下一个守备团,驻扎在双城子,火车立刻调头西进,向赤塔前进。
赤塔如今已成了个大兵营,自从第七师打下赤塔后,黑奉联军就开始一个师一个师的向这里云集,黑军第七师和奉军第二十七师组成先锋,向乌兰乌德进攻。李长庚本来还想多派两个师的部队,不过经过参谋部的推演,这段铁路实在太长了,两天一夜的时间部队太多的话,会影响到后勤补给。在加上赤塔被占领后,远东共和国的高级官员几呼被一网打尽,乌兰乌德的部队根本不具有大规模军事战争组织能力。反到不如把军队收缩在赤塔!
可就当东北联军两支先锋部队在火车上沿西伯利亚大铁路急行军的时候,乌兰乌德和伊尔库茨克方面组建的远东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向东北联军有条件投降,李长庚接到这份投降书都懵了,这是什么情况。
投降的主要条件是,一、保证远东共和国存在的独立性。二、不接受战争赔款。三、保证远东共和**民的生活基本保障。
李长庚一想就明白,苏俄现在内战还没波及到远东共和国,但布尔什维克对有产者的爆力手段,大家也都清楚的。在加上第七师攻陷赤塔时展现的武力,让那些没了首脑的人乱了主意,这时提出有条件投降也是想试探一下中国人的态度。
李长庚放下投降电报,对身边的机要参谋说道:“给乌兰乌德方面发报,说可以保障远东共和**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可以保护远东共和**民财产的合法性不受侵犯。至于远东共和国的人口组成,多数是北亚民族,与中国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应该以远东、贝加尔、滨海加疆三个自治区的名议加入中国东北自治政府。共同抵抗现在苏俄极端邪恶政权的入侵。”
随着李长庚发出的明码通电,临时组织起来的远东政府宣布接受投降条件,第七师和二十七师组成的先锋部队在还没有开战的情况下就结束了战争,以至于后世史学家将这场东北向远东扩张的战争,称之为武装大游行。
东北联军到达乌兰乌德的时候,一点抵抗也没遇到,非常顺利的接管了乌兰乌德。李长庚根据徐寅从乌兰乌德发回的电报来看,乌兰乌德的人口主要是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少量的俄罗斯移民,新组成的政府也是以蒙古人为首,比较亲中国一些。
李长庚这时收到张作霖发来的电报,奉军接管海参崴的消息,觉得后顾无忧的他,立刻决定,准备向乌兰乌德支援的两个师上车,接替第七师和二十七师,让这个两个师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出发,向鄂毕河上的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出发。李长庚这么干,在手下人看来这是有点军事冒险主义色彩了。
但李长庚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高尔察克失败后,协约国给邓尼茨大力支持,邓尼茨重新组建联军现在正压着红军打,这时候不捡便宜以后就捡不到了。所以李长庚力排众议,坚持让第七师和二十七师上车继续向西行军。
参加这次武装游行的军队还有一支,那就是巴英额率领的黑龙江第一骑兵旅。只不过远东联军打下的地盘太大了,被许多人给选择性地忽略了,后世也只有历史学家才愿意提起和研究一下这次收复外蒙的意义。
这支部队的行军可就没有其它东北联军坐在火车上那般轻松了,六七月份的大草原,正是水草肥美的时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是最好的时节,可做为行军来说就悲催了,被草从掩盖的沼泽、密布的河流、向黑风一样的蚊虫、变幻莫测的天气,这一切对于行军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好在巴英额虽然不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将领,但却是一位对草原经验丰富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