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武挥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汉武风昌盛,世家子弟多将骑马射猎视为休闲娱乐,天家子更是如此,便连贵女们也多是会骑马的。

    阳信公主身为大汉长公主,虽生性恬静稳重,不似南宫公主般跋扈张扬,但实也是能马上弯弓。

    在大汉朝,不会骑马的世家子弟,出门只会遭人笑话。

    过得年节,小张笃就已虚年六岁,除却要延请良师为其开蒙,亦要为他准备头温驯的良种小马驹,不时牵到马苑,护着他缓缓骑着走两圈。

    这还算慢的,李当户刚断奶,就被李广这莽夫用襁褓裹着,抱在怀里与匈奴对阵;公孙贺更是十岁出头,就在吴楚之乱时,跟着公孙昆邪冲入敌营,斩帅旗而归。

    当然,也不是真让小屁孩们上阵杀敌,就是跟着自家老爹,在诸多亲卫随扈下,见见大场面罢了。

    由此可见,汉人孩童的神经多粗,尤是军武世家被付以重望的嫡子,见血就晕甚或活活吓疯的,自幼便会失去成为嗣子的资格。

    或许这种教育方式不科学,甚至有些残忍,但在以军功起家的世家大族看来,家族的武风传承更为重要,就如同文臣世家出了个目不识丁的傻儿子,能让他传承家业么?

    小张笃乃是大汉长公主的嫡长子,不知多少人在看着,看他到底是头麒麟还是条土狗。

    世家嫡子难为,若想成为得以传承家业的嗣子,肩上的压力更大。

    刘彻特意在椒房殿设了简单家宴,单独为张骞一家三口接风洗尘。

    他晓得侄儿到了学骑马的年岁,便说要赐他一匹两岁出头的小马驹。

    这马驹乃是太仆府在长安马苑以大宛良马繁衍而得纯种马,非是闻名后世的汗血马,而是名为萧稍的马种,恰巧刚训好没多久。

    此马通体毛色黝黑发亮,膝尾鬣毛皆垂于地,虽神骏异常,性情却甚为温驯,跑起来很是稳当,颇是适合刚学骑马的小屁孩。

    汗血马虽好,但脾性太烈,小张笃可驯服不了。

    张骞和阳信公主自是欣喜谢恩,小张笃的全副心神却皆被小刘沐追着的那架小车吸引住了。

    张骞夫妇皆是谨慎守礼的脾性,小张笃自被教导得很懂规矩礼数,特意请了皇帝舅父和皇后舅母的准允,方才屁颠屁颠的朝小刘沐跑去,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后头。

    待见得那小车停下不动,刘沐弯腰将之拿了起来,他方是满脸好奇的出言问道:“殿下,这是甚么玩意?”

    小刘沐未满两周岁,还难以听懂这整个句子,但闻得起头的“殿下”二字,晓得张笃是在与他说话,只因宫人们多是这般唤他的。

    他看了看手里的小车,又打量着眼前这陌生人,歪着头想了想,便是捧着小车递给张笃。

    小张笃微是愣怔,只道皇子殿下竟如此大方,让他玩这架会自个跑的车子。

    他忙是接过,放在地上轻轻推了推,小车在毡毯上往前挪了挪,就不动弹了。

    “嘎~~”

    小刘沐见状,瞪大了双眼盯着他,貌似对他的举动颇为不解。

    张笃瞧得皇子殿下的神情,有些不解其意,又推了推那小车。

    见得小车又只往前挪了挪,他也是惊讶的瞪大了双眼。

    “哇呀呀~~”

    小刘沐本以为他拿到小车后会如内宰们似的,帮着用拧栓上发条,现下终是瞧出他不会玩,忙是紧跑两步又弯腰拿起小车,对着他哇哇叫着。

    他若是没犯急,实已能断断续续说些简单的词句了,譬如“吃肉肉”“玩车车”,“拧发条”,愈是跟吃食和玩具有关的,他就学得愈快。

    然皇子殿下现下很生气,气得话都不会好好说了。

    小张笃突是被吼,吓得满脸惊慌,忙是摇着头辩解道:“不是我弄坏的……”

    在旁看顾的内宰忙是上前,出言宽慰道:“小嗣子勿急,殿下不是在怪罪嗣子,那小车亦未曾弄坏。”

    她边是说着,边是欠身弯腰,摊开手掌让小刘沐看,轻笑道:“殿下,拧栓在此,小嗣子没有拧栓,如何拧发条?”

    陛下再三叮嘱过,不管皇子殿下能否听懂,内宰们平时都要跟他多说话,将事理认真解释给他听。

    “嘎~~”

    小刘沐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恍然之色,也不晓得是否真听明白了,总之是没再冲张笃吹鼻子瞪眼的。

    他将那小车递给内宰,显是要让她拧发条。

    内宰接过小车,为让张笃瞧清楚,她特意放慢了动作,用拧栓将发条拧紧,随即放地上,让小车骨碌碌往前跑。

    小刘沐拍手大笑,又是追着跑了起来。

    张笃遗传了父母双亲的聪慧,已是看得明白,原来是这般捣鼓的。

    他刚想去追跑远的小刘沐,却是被正在饮酒谈笑的皇帝舅父唤了过去。

    刘彻唤他近前,揉着他的小脑袋,笑问道:“喜欢那小车?”

    小张笃颇是老实的点点头,父母双亲皆再三嘱咐过,在皇帝舅父面前可不能扯谎,否则要挨板子的。

    “早替你备下了,拿去玩吧。”

    刘彻从席侧拿出两架小车和两根系着拧栓的细绳,递给他,笑道:“你那表弟贪心得紧,甚么好东西都自个霸着,又要多占,你得分他一架,如此他有了两架,便不会再抢你的。”

    “侄儿谢过舅父!”

    张笃虽是欣喜不已,还是规规矩矩的躬身谢恩,那做派仪态确是无可挑剔。

    刘彻赞赏之余,又远远瞧着自家那欢脱得紧的傻儿子,不由暗自叹息,古往今来,“别人家的儿子”貌似还真是优秀的代名词啊。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先天遗传和后天教养很都重要,张骞和阳信公主皆心思通透,脾性又好,小张笃自是乖巧聪慧。

    刘彻是有意让这两个小屁孩亲近的,就是希望自家傻儿子日后能有些信得过靠得住的心腹亲信,否则就凭他那莽头莽脑的脾性,将来如何继承大汉社稷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 
汉七十年,正月。

    汉廷吞并朝鲜北境设玄菟郡后,因驻军多为辽东将士,为免军令不畅,故大半年来皆由辽东太守及都尉兼管玄菟郡军政要务。

    如今局势已稳定下来,朝廷自然要向玄菟郡派遣郡守和都尉。

    故待得正朔大朝后,皇帝刘彻便是下旨,着中垒校尉秦立兼玄菟太守,着中垒左监苏建出任玄菟都尉。

    大汉以右为尊,故各校营右监的位秩比左监略高。

    数年前,皇帝刘彻着太尉府增设了军律监察司,非但不断派出军律监察史巡查各地军伍校营和郡县府兵,向朝廷纠举不守军律的将领,更在各校营设置了军律监,居右监之位。

    军律监虽可越过各营校尉向太尉府乃至皇帝劾举军中将领,却无实际执法权,更不得涉入具体军务。

    故而各校营的左监才是仅次校尉之下的军事将领,也向来是各营校尉最信重的副将,中垒校尉秦立兼了玄菟太守,中垒左监苏建出任玄菟都尉是顺理成章的。

    苏建或许声名不显,但若提到他的次子苏武,华夏后人大多应是有所听闻的。

    没错,就是“苏武牧羊”的那个苏武。

    然现下苏武还只是个虚年五岁的小屁孩,连开蒙的年岁还没到,还在北阙甲第的苏府内终日撒尿和泥。

    刘彻本以为改变历史进程后,史上武帝朝的诸多名臣良将是不会出生了,岂料在暗中遣人查探后,竟仍有苏武和霍去病等人,且出身及姓名大多都能对上号。

    倒是李当户早早得了长子,得刘彻赐名李陵,而非历史上那个李当户的遗腹子。

    然刘彻也没急着出手干预这些小屁孩的成长,毕竟历史进程已大为改变,都说时势造英雄,谁晓得他们今世是英雄还是狗熊?

    刘彻对自家儿子都采取粗放的教育模式,自然更不会去多管苏武和霍去病等人,除非他们如卫青般,仍能体现出相应的智计才能,或展现出足以让刘彻看好的天赋。

    若真是如此,待他们再长大些,刘彻自有计较。

    对于秦立和苏建的此番任命,朝臣们倒没出言反对,玄菟太守看着是封疆大吏,实则没甚么油水。

    幅员辽阔的玄菟郡却仅下辖五城,且城中除却奴隶,就是每岁轮调去屯田戍边的边军将士,朝廷压根就没打算往玄菟郡迁徙百姓,显是只将玄菟五城视为塞外飞地而已。

    况且秦立既是“兼任”玄菟太守,其麾下的中垒骑营必也要跟着调派到玄菟郡的,此等精锐骑营都调过去了,难不成只是去混吃混喝,打磨岁月的么?

    这玄菟太守只怕不是个轻省的差事,没本事还是不要去争去抢为好。

    大汉群臣是很识趣的,晓得自家子弟论起领兵征战,比秦立还是差得有些远,玄菟郡明摆就是要以军务为主,手里没兵权的世家子弟,玩不转的。

    刘彻之所以将秦立和中垒骑营调往玄菟郡,除却要给已迁都东暆城的朝鲜国继续施加压力,亦是要对不咸山脉的沃沮和挹娄等蛮夷部族不断出兵清洗。

    鲜卑南迁之事给他敲响了警钟,如今朝鲜南迁,扶余国覆灭,那北面的沃沮和挹娄未必不会沿着不咸山东麓南下,占据扶余故土发展壮大。

    刘彻的想法很简单,沃沮和挹娄若是继续在深山老林住山洞,就暂且罢了,但若是敢出山,跑外头放牧或农耕,那必得见一个杀一个。

    中垒骑营只需轮番派部曲北巡,两万精锐骑兵足以牢牢掌控不咸山以东的狭长地带,长期维持住无人区的状态不难的。

    刘彻无法预料后世子孙会如何做,然但凡他还在位,大鲜卑山和不咸山就只准有山间野人,不允许出现任何农耕放牧的外族部落。

    秦立接下皇帝圣旨和郡守印绶,没有多作拖延,便是领着中垒将士离京赴任。

    因其成婚未久,膝下未有子嗣,皇帝刘彻特许其夫人刘婧随任玄菟。

    刘彻身为皇帝,还是颇为体恤臣属的,秦立又是军武秦氏的继承人,若不早些得有子嗣,日后免不得生出些麻烦。

    秦立自是欣喜,刘婧倒是一如既往的清淡自持,瞧不出内里心思来。

    小夫妻俩离京之日,两家长辈皆没出城送别。

    秦氏的老规矩,只迎得胜还朝或马革裹尸的子弟,却从不为族人送行。秦刘两家是世交,刘婧的娘家长辈自也晓得秦氏这家规,故也没打算坏了亲家规矩。

    于是乎,小夫妻俩轻车简从,在中垒骑营两万将士及众多诸曹辅兵的护拥下,浩浩荡荡的离了长安,远赴数千里外的玄菟郡。

    旁的郡守们可没秦立这般轻省,他们去岁按月呈回的策论,真是被皇帝陛下尽数翻出来,逐篇问策评鉴,答不上话的必免不得一通训斥。

    去岁此时,皇帝陛下骂过就算了,今年却将不满意或无法应询的策论尽皆打回,让郡守们每日在中央官署重新撰写。

    陛下已然言明,写不好就不准回返治地,即便他们写上数月,中央官署内的庖厨灶间也是饭菜管够。

    大汉官僚体制严密高效,即便郡守数月不归,对该郡府衙的政务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太守出缺或更替频繁在汉初都是常见之事。

    “无论缺了谁,大汉都不会垮!你等就老老实实呆着,将过往呈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