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雅青只得作罢:人家有钱可以任性,她有粮给不出,也是闷坏了。
林源济回到家乡,自然是要住回水桥镇林氏族人聚居地的祖宅里,杨夫人却不太想跟着去,林雅青理解她的心思,和祖父商量过,便请族叔林益桥帮忙,借了族人在城里的一处宅子,将杨夫人安置好。
自此,林雅青便城里城外两头走,在祖宅住两天又进城陪外祖母几日,加之她好游玩,自己专用一乘马车来去自由,半个多月过去,倒是把常州城内外各处名胜景地都玩了个遍。
这段时日林源济也没闲着,跟随的人只见他成天与林氏族人论说稼穑,展示自己带来的各样种子,亲自去田庄下地指导庄农耕挖田地,搭暖棚播下种子,间或接见这个那个,说是早前派出来打前阵筹粮的,忙得不亦乐乎。
安王府的人得了安王的话,虽然时刻跟随,但仍要本着尊重之意,等着林源济主动要求他们介入筹粮,奈何林源济自己忙得像砣螺,却根本没有要劳动他们的意思。
实在按捺不住才询问,此时林雅青那边已准备好,林源济便也松了口,让安王府的人前去城外两处偏僻山庄,将两个月前就开始收集并储存在那里的粮食装载车船,运往灾区救济百姓。
储存在常州的粮食自然是江南一带筹集得来,数量可观,足足装满十几条大肚船,依照一条船装六百石计,再除去损耗,这第一批就有将近万石,全是稻谷。
安王府的人兴奋之余,又发了呆:还以为要跟着林源济下乡进山奔波折腾一番才能有所收获,想不到林源济办事有章法,启程前就遣人先下来筹备好,他自己都不用跑,轻轻松松坐享其成!得着这么粮食自然是好事,安王赈灾得力,救济灾民有功,对皇上也好交差,只是,林源济这个老户部尚书用的什么法子,走的什么门路,根本都没弄明白啊!
江南气候养人风调雨顺,适宜万物生长,自来是鱼米之乡,富庶丰华,在这片肥沃土地上,只要不是太懒,随便抓一把种子撒进地里,也就饿不死人了!因而林源济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粮食,没什么好担心的!
几日后继续南下往湖广,林雅青和杨夫人没有同船她们得到杨夫人兄长的消息,因太过牵挂,先几天就启程去了湘北。
进入湖广,林源济没有刻意避着安王府的人,由着他们分几拔人,自行去各个临时粮仓提粮,早已筹得的粮食陆陆续续,全部运走了。
林源济象征性地探访了几位故友、粮农,将一些粮食种子交到他们手上。
此时已进入隆冬季节,北风裹冰带雪呼啸而来,林源济来回奔波不小心感了风寒,而定王手下真的找到了杨夫人的兄长和侄子,骨肉团聚不愿分开,林雅青就陪着外祖母留在湘地过年,林源济则领着三个孙子在常州老家,趁年节祭拜祖宗,倒是都全了孝心。
第90章 书信()
林源济带着孙子孙女离京,走之前对谁都说过归期在年节之前,但他心里的想法只有孙女林雅青了解:既然出去了就不会急着回来,趁着赈灾的名目,把想做的事儿都做好做完!
因此他们留在江南过年,其实是在计划之内。网首发
祖孙俩曾有过商量:在老家重新置些产业,修好屋宅,林雅青就留在故乡不必再返回京城,待林源济安排好一些事情,老了也回乡定居,远离繁华喧嚣,过平静安逸的田园生活。
林源济甚至还向林雅青谈到她的婚事,他直接将好友即王睿祖父的书信拿给林雅青看王老爷子明确表示要与林家结亲,适婚人就是王睿,林家有几位姑娘,让谁嫁进王家都行!林源济经过考较对王睿十分满意,他就是想把林雅青许配给王睿。
林雅青还没表态呢,楚国公府闹了那一出,定王强势宣告非林雅青不娶,这事便彻底给否了。
林源济深深惋惜,明白王睿再不能沾这个边儿了:林雅青之前虽与两位亲王有牵扯,但那已成过往,若她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地嫁与王睿倒也能平静过一辈子,可如今重新被定王提溜出来,这样的名声只会连累王睿,小伙子才识不凡,将来是一定要走仕途的。
与定王抢夺姻缘,王睿没那个资格和能力,林源济也不能够让他为了自家孙女毁掉大好前程。
林雅青的婚事目前就只能这么着,走一步看一步顺其自然了。
林源济很无奈,好在孙女历经变故,心境变得豁达了,性情也明朗许多,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会轻易陷于困惑,这点令林源济十分欣慰。
祖孙在故乡江南过了个安乐年,远隔万里之遥的京城自然也不会因为少了他们几个而缺失节日氛围,相反,今年林府的年节过得依然热闹欢乐,喜庆之气似乎比之往年还要浓厚几分。
林源济虽不在京城,有定王府精心训练的信使快速传递书信,家中事甚而京城形势他都能了解清楚。
林廷安和林廷佑兄弟俩当了多年的官,惯在官场上应酬,家中经济运营等庶务他们是不管的,只安心养伤,如今伤病应该基本都养好了,又有林谨知等晚辈成长起来,更用不着他们操心什么,每天只是接见客人,读书清谈,再来就是为儿女之事作作主。
比如林雅兰与贺家的亲事,林雅青受林雅兰请托,在祖父跟前帮忙说话,林源济最终答应了,写一封信交待林廷安和林廷佑具体操办,林、贺两家已定了亲并择好婚期。
还有林慎知、林博知,林慎知和林雅兰一样的情况,原是在着议亲的,林府出事女方家就缩了头,所不同是林雅兰念着贺献,而林慎知没见过那位与他议亲的女子,就根本不当回事,因此腊月里有媒人上门,林老太太和二太太沈氏瞧着不错,伯父和叔父点了头,婚事便定下了。
林博知的亲事是林老太太作主,林老太太的意思,既然定王与六丫头的婚事又算数了,那总不能赶在做哥哥的前面,因而急着为林博知说亲,林源济对此不置一词,让林廷安自己做决定,林廷安眼下只此一子,十七岁了,也该谈婚论娶,有老母出面张罗,便顺势给他定下了事。
小儿女喜事之外,另一件令林家人注目的便是林廷训那边传来的消息。
林廷训流放到了澹州,酷热之地,听说大病了一场,原本胖大肥硕的人瘦成了人干,不过最近有人给他治好了病,林谨之派去的人也能够接近他,还需得在那边苦捱几年,这辈子官是别再想当了,若要归家与亲人团聚,还是很有盼头的。
为了这一桩,林家人特别是二房那是无比的欣喜啊。
京城至江南信使往来,承载这些内容的书信大多先入林源济手中,林雅青未必全部看过,安王却是件件桩桩都大致了解,倒不是喜欢打探别人家琐事,他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只可惜他没能看到想看的。
找不见一丁半点林雅青的笔迹,分不清是失望还是高兴,总之心情很不舒爽。
林雅青八月底离京,距今四个月,没给他寄过一封信,需要传信时她只是口述,自有身边人替她提笔记写,她手指头都懒得动一动。
倒是他,一封接一封,每月至少给她写三封信,字数不多,可信封里那一纸金笺他可是对着琢磨了整天整夜才拿得出来!
舞文弄墨吟诗作词不是他强项,书本于他,只有关于兵法、防御或武功之类才能引起他足够大的兴趣,身边又不缺抄抄写写之人,所以他不常拿笔,就为给林雅青写信,这阵子他是一有空就关进书房,又是练书法又是翻阅文坛各门派诗文,花了多少功夫才写成,巴巴儿派信使从速寄给她,她倒是很有礼貌地回信,每次都是一幅画,画技极佳,整齐规则的工笔画据说是她当时所在之处的景致,除了画,不题一字!
不是说才女么?写个字没那么难吧?
定王一向很能沉得住气,对上了林雅青,他感觉无比心浮气躁。
那样一个柔弱女子,像一片轻羽,不收藏好怕她飞走,可放进心里了,她每天在里边挠啊挠把他弄得痛痒难受。
他当然想要得到粮食,解决边关几十万军民温饱,但真没把全部希望压在林雅青祖孙身上,林源济或许有能力,却不会很大,能应付安王那边就不错了。
所以他给林雅青的信里多是宽慰之语,要求她尽早回京,免得风雪下来误了回程。
那刁钻泼悍又蛮不讲理的女人,不给他只言片语也不肯回京,却当真为他弄到了大批粮食!
数量确实令人惊喜,安排得当,能够让边关十几万军民捱过些日子,不至饿死人!
那些曾经无数次外出筹粮的人啧啧惊叹,根本无法想像林氏祖孙是怎么找到的这些粮食!
定王懒得去想那么多,只无数次回忆起和林雅青谈条件那个夜晚,心底泛起丝丝甜意:小小女人,大言不惭地非要男人听话,顺了她的意,把青铜令牌交给她这算是个奖励么?
第91章 喜事()
林雅青不回京过年,定王怎么也不踏实,仿如脱手放了个纸鸢上天,眼睁睁看着它渐飞渐远,却不能将它拉回来,那心境的复杂难受无法形容,却也只好自个儿去细细品味,没法与人倾诉。/(шш。uuo。網首发)
而远隔千山万水的林雅青,年前年后都在奔波忙碌着,心情却十分欢快舒畅。
她喜欢江南,这里富庶繁华,民风开明纯朴,关键是远离京城,远离那些尔虞我诈、虚伪势利,过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如果身边没有女侍卫,没有骁卫尾随,她几乎能忘记前世,完完全全当自己是个十几岁什么都不懂的寻常小姑娘,在这地方扎根下来,无忧无虑终老一生,那该是多少美的事儿!
可惜,现实中不可能样样遂人所愿,林雅青明白,至少目前眼下,定居江南对于她只是个梦。
是梦就不能当真,不过能够在这个梦中玩乐一番那也挺不错。
事实上林雅青也没有多少时间纯玩乐,除了配合祖父按计划放出粮食外,她可是办了好几件实事呢。
其中外祖母杨夫人与家人团聚以及重遇故旧这一件尤其令她满意,说起来不得不感谢一下定王,是他命手下尽力去打探杨家人下落,才最终促成这个美好结果。
杨夫人父亲杨广浦当年在工部,因一宗大贪墨案遭连坐问罪流放南疆垦荒,这么多年过去,该案涉及人员几乎都死光了,就连杨广浦也于十年前病逝,是否冤案,如今已无从查起
杨广浦的两个儿子随父流放,自小儿跟着父亲读书,即便环境恶劣也未曾放弃学习,更专注于杨家几代人潜心研究的利民事业治水。
为了治水,杨广浦的长子殒命于一次洪水肆虐中,尸骨不存。
也因为杨家人能治水会治水,各地有见识的当政官员纷纷调用杨氏父子,不断地搬家迁移,他们从最初的流放地来到湘北,杨广浦一辈子奔波劳累,加之年老体衰,病逝并葬于此,全家人便在这地方定居下来,没有再迁走。
按说杨家人本是带罪之身受官府役使没有人身自由,哪里需要都可以随时将他们带走,他们不配有自己的房屋财产更无固定居留地之说,却因十几年前在湘北德州遇见了一个人,那人用心斡旋,竭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