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长站起身,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荒谬!不管什么时候,你一个小小的刑侦队长,都没有私自泄露案情的权利!”
杜钦皮着脸看向局长,眼神中带点儿讨好,带点儿嬉笑。
局长板着脸,指着他说:“下去下去……你看看你这样子,你可是人民警察,怎么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小混混一样?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你要时刻告诉自己,你代表的是人民警察的形象!快给我站直了!”
杜钦立即领命,“是!”笔挺地站在局长面前。
局长摆了摆手,“别和我来阳奉阴违这一套,还有,不要总郭叔长郭叔短地叫我。在局里,我就是局长,你的上司,要有等级观念!”
“是!”
“你这次的泄密事件给局里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局里研究决定放你一个长假,好好地反思。灵异帖案件暂由关明接管。”
“什……么?”杜钦差点儿跌倒,撑到桌上,问,“您老……不是认真的吧?”
局长用手指点了点桌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这是局里领导研究后的决定,不是我一人的意思!”
杜钦沉不住气了,大为光火,用脚重重地踢了踢桌子,“靠!什么狗屁领导!天天坐在屋子里吹吹空调就算了,还对我们这些累死累活的人挑三拣四!”
“你这是什么态度?”
“老子不服!”杜钦倔强道。
局长不由提高了声音,“你和谁称‘老子’?你凭什么不服?就凭你这种目无尊长的态度,给你更严重的处分都不为过!”
“我……”杜钦有些语噎,又踢了脚桌子,“靠!”转身要走。想想,又折了回来,赌气般将警察证和手枪向局长桌上一扔,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任晓凡那边却是心情大好。她终于拿到了希凡萱的专访,而且是沈珂亲自打电话和她约定时间的。就约在今天上午九点半。
她还记得上一次,她鼓足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拨通了“偷”来的,这位有名的铁腕女经纪人的电话的时候,迎接她的只是冷冰冰的语气,和标准的官方说辞。想不到,不过两天,沈珂居然主动联系了她,看来,沈珂一定补看了那天的《第一播报》,一定是因为她免费为她们奉送的“广告”打动了沈珂!嗯,所以老爸常年教导的“意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确有着不同寻常的道理。
一打开门,希凡萱吃了一惊,“怎么是你?”
任晓凡兴高采烈地向她打着招呼。
沈珂犹疑着问:“你们认识?”
任晓凡得意地点点头,掏出在未央宫的工作牌,在沈珂面前晃了晃。
沈珂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你是那个小助理!真想不到,卧底工作做到我们身边来了!”
希凡萱拉着任晓凡坐下,“早知道是你,我就不用那么紧张了。”
沈珂笑着端过两杯咖啡,说:“是啊,凡萱刚才紧张死了,她没见惯这种场面的。既然你们认识,就好好聊吧,都放松些。”
任晓凡点点头,示意莫洪架好机器,开始了访问。
任晓凡举起麦克风说:“永夜女士,最近灵异帖的案子闹得T市人心惶惶,加上您不久前正好出版了一本推理小说《灵异帖杀人事件》,与此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少观众都打来热线,追问您与这起案件是否有关联,作为一个被推上浪尖的人物,您对此事有没有什么要说的呢?”
希凡萱笑了笑说:“这个案子我也大略了解了一些,如果写成小说,比我的那本更为精彩。可以看得出,本案的凶手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这样一个凶手,又怎么会在案发一开始,就将自己置于万众瞩目之中呢?我想这不过是凶手借题发挥,故布疑阵,想用我及我的新书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吧。”
“可是还有一种言论,说即使您不是凶手,凶手也一定是夜宵中的一员,否则不会对您的小说那么了解,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呢?”任晓凡追问道。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我在以后的作品里,会更多地弘扬人性的善与美,避免过分宣扬凶手作案的技术含量。”希凡萱解释道。
任晓凡问道:“那么,在推理方面,您也是专家了,在您看来,凶手有可能是什么人呢?”
“作家的推理,都是伪推理,因为大多是由果向因的倒推,所谓事后诸葛亮。而真正的刑事推理,则要复杂得多。我不敢班门弄斧。”
任晓凡轻松地说:“反正是闲聊,随便说说好了。”
希凡萱微笑着说:“如果当作小说来说,那就是,你看谁最像凶手,那谁就一定不是凶手。通常在推理小说里,凶手必须是小说中比较有分量的角色,也就是说,凶手必须是读者有兴趣,而且多少有些了解的人物。让凶手亮相,却又不被怀疑,或者被怀疑后合理地洗清怀疑,这正是考验推理作者功力的关键。如果说案情发展到最后,凶手居然是一个前文中根本没提起的人物,那我只能说,这个作者太失败了,这是在玩弄读者的智商。不过这一招放在真实案件里有没有用我就不得而知了。警方办案,通常都是在一大堆线索中大海捞针,稍有疏漏,就错了全盘。所以,我一向挺敬佩那些刑侦人员的。”
“感谢您为我们上了一堂很生动的推理课。不过,关于您的另一个话题,我们的观众也很关心。”任晓凡对希凡萱的回答很满意。
“是玉兰大赛吗?”希凡萱问道。
“没错。现在社会上对这场大赛有着很高的关注,特别是2号选手莫绮丽卷入灵异帖案件之后。我想再问一个可能您已经被问烦了的话题:您作为一个作家,怎么会选择来参加一场选美性质的比赛?难道真的像外界所传言的,只是为了炒作?”
希凡萱笑笑说:“我自认不是美女,不过玉兰大赛也不是选美比赛,它要选出的,是T市的形象代言人。T市一直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厚的城市,我想,如果它的代言人是一个作家,也未尝不是一个创新。我是以此才认为自己有资格来参与角逐的。”
“通常参加这样比赛的,都是想借助一个平台让自己一夜成名的女孩子,您在参赛之前就已经很有名了,又为什么会动了这个念头呢?”
希凡萱说:“一个人一旦成为作家,任何经历都成了他有必要去体验的义务。更何况我的下一部作品,将会以一场大赛为背景,我想了解这类比赛的各种内部细节。”
“体验生活?”
“对。”
“那您现在了解到了哪些呢?”
“很多。比如大赛流程、封闭培训时的作息安排、人员分工等等。这样我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去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希凡萱娓娓道来。
“可是这些细节,您通过咨询相关人员,也是可以得到的呀,并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
希凡萱解释说:“可是有一些东西,非亲身经历却不得以领悟,比如与人交流、旁观各种不一样的人生。有时候哪怕只做一个看客,在一旁静静地梳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想象一下这些关系如果出现在自己的小说中,应该怎么安排才合理、不混乱,也是一种趣事。”
“哦?那您参赛以来,都领悟到了些什么?”
希凡萱仔细地想了想,回答:“六度分割。”
任晓凡疑惑道:“什么?”
“六度分割。”希凡萱重复了一遍,“所谓六度分割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Milgram提出的。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包括这两个人在内的六个人。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
“从大赛里能体验到这个?”任晓凡云里雾里,显然有些不明白。
希凡萱点点头,接着道:“六度分割理论主要是表达地球其实是个小世界的观点。或者说,地球村。参加大赛以来,我很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很多选手,来自天南海北,如果不参加这场大赛,她们看似没有任何交集。可是细细推敲下去你会发现,原来即使没有这场大赛,很多人之间也早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关联。因为涉及别人的隐私,这里就不多阐述了。不过,六度分割的理论我虽然早有耳闻,可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宅在家里的人来说,这倒是第一次亲身验证。”
因为《第一播报》的档期有限,采访只有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任晓凡却没有急着走,希凡萱刚刚说过的一些话,又引起了她强大的好奇心。她拉着希凡萱道:“现在机器关了,你刚才说的大赛里面那些千丝万缕的关联,都是些什么?说来听听吧。”
希凡萱笑笑说:“2号莫绮丽和19号林姗姗,你这几天都认识了吧?”
“当然,谁不认识,也不敢不认识莫绮丽呀。”
“其实这两个人,即使没有因为比赛认识,也可以建立起一种联系。”
“说来听听。”
“2号莫绮丽和沈先生的关系,现在尽人皆知,而莫绮丽在傍上沈先生之前,还曾和刘丽娜的父亲有过一段瓜葛。”
“这个我知道,那天刘丽娜自己都捅出来了。”
“而19号林姗姗,是艺术学院的尖子生,她是与4号曾思媛一起来参加比赛的,赛前就是好朋友,是在校外参加广场活动的时候认识的。而4号曾思媛的母亲,开了一家美鞋铺,在开美鞋铺之前,曾在泰丰珠宝公司里担任保洁工作。而泰丰珠宝,正是刘丽娜家里的产业。”
任晓凡听着,大脑飞速地运转,“所以说,如果要让莫绮丽和林姗姗建立联系,过程就是莫绮丽……刘丽娜……曾思媛的母亲……曾思媛……林姗姗?”
“没错。虽然莫绮丽和刘丽娜的不合众人皆知,但凭莫绮丽与刘丽娜父亲的关系,在她与曾思媛母亲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人选。”
“太神奇了!”
“二十个选手,我只说了四个,如果全都说出来,恐怕会更神奇。你会发现,你身边所有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了,我也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这些情况你是从哪里得来的?前几天我还听人说我是搞情报工作的,可是见到你,我才算是见到行家了!”
“呵呵。”希凡萱笑笑,“这还不都得怨我的经纪人!”
希凡萱说笑着看向沈珂。
沈珂温柔地白了她一眼,“瞧你,一找着机会就想向人告我的状,好像我这个经纪人怎么亏待了你似的。”
希凡萱吐了吐舌头,悄悄凑向任晓凡,说:“还没开始培训呢,她就替我弄来了决赛选手的档案,告诉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是因为了解了她们的一些资料,再加上这些天的相处,一联系,才发现了其中的玄妙。”
任晓凡啧啧称奇,“要是换作是我啊,把她们所有人的家谱摆在面前,我也理不出头绪。所以说,还是你的推理头脑管用!”
“推理很重要,习惯更重要,事事留心,少说,多记,就可以了。”
“事事留心?”莫洪突然在一旁打趣道,“这不是你的强项吗,晓凡。不过让你少说可不行,你几分钟不说话都会憋死的。”
“有那么夸张吗?”希凡萱笑着问。
任晓凡“哼”了一声,“别信他的,本小姐那只是活泼可爱,该沉默的时候还是挺能管住自己嘴的。”
“多记呢,就更不靠谱了。我记得有一回,这丫头在路上看到了一些乱扔的半块半块的馒头和吃剩的盒饭,非拉着我拍下来,说以后要是做什么勤俭节约的节目,可以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