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的安全。”萧尚微笑道。 刘邦楞了一下,然后转过身看了看我。他自然能听出萧尚此语已是对他的拒绝,居然有人不愿做将军而只做一名侍从短兵。刘邦的目光闪了一下,过了一会,方笑道:“那也好,你在吕公子身边和在我身边都是一样的。你立了大功,却又不愿去我那里……”他沉吟了一下,伸手摘下腰间佩刀,道:“喏,这个赏你了。不是什么好刀,但我自沛县起兵的时候就带着它,有感情了。”刘邦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刀鞘,然后将佩刀递在了萧尚的手中。 萧尚微有些动容,双手托刀,半跪于地,道:“谢侯爷赐刀。” “起来吧,起来吧,一家人。”刘邦一把将他拉了起来,道:“用这把刀好好保护吕公子,也保护你自己。” “是。”萧尚喏了一声。 “嗯。”刘邦目光中满是激赏的看着他,又拍了拍他的肩,道:“下去歇着吧。” “是。”萧尚又喏了一声,道:“小人告退。” 待萧尚退出帐外,刘邦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用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变幻不定,好久都没说话,帐里也是一片安静。 “老曹,把那个贼子带上来,老子倒要看看他长着几颗脑袋,居然敢抢我的粮草。”半晌,刘邦方沉着脸道。 “是。”曹参俯身喏了一声,然后起身出帐。过了片刻,便有两名士卒抬着一人走进帐来,丢在了地下。说抬,是因为这人被从头到脚捆得像个粽子似子,怕是动都不能动,自然是只能被人抬进帐来。 我此时才看清这个能指挥一帮盗匪列出剑盾阵,吃掉了我一百骑兵,还差点将我们打得一败涂地的人。他年约三旬左右,长得黑胖高大,颔下硬扎扎的一把短髯,因怕他自尽,嘴里还横塞着根短木棍,只剩下一双大大的牛眼还在不停的翻着,凶巴巴地瞪着帐里的人。 曹参拱了拱手道:“三哥,人带来了。”说罢,俯身将那人口中咬的木棍抽了出来。那人立即身子一拱,侧过头来,在地上呸了一口痰。 “你!叫什么名字?”刘邦问道。 “张三李四王五。”那人哼了一声。 “你不说也没关系,”刘邦倒是有些饶有兴味的道:“帐外现绑着两三百你的人,我现叫人出去问,不说就砍了,两三百人问过去,总有一个会说吧。老曹,”他抬头对曹参道:“派个人去问问。” “你……”那人怒视着刘邦,眼巴巴的看着曹参向外走去,终于忍不住道:“算了,算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子名叫彭越。” 彭越,昌邑人,少年时为逃役而入巨野泽为盗。他倒是天生打仗的胚子,不久便在巨野群盗中闯下了响当当的名头。陈胜起义后,昌邑一带多有人来投,他便索性趁机扯旗造反,短短时间便吞掉了巨野泽里大大小小十多帮匪徒,以军法勒之,居然也训出了一批精兵出来。 这是随后看到审食其调查出的情报才知道的,而当被捆成粽子般的彭越大声叫“老子就是彭越”的时候,我心里只想着,这个人将会死在我的手里。 我所知道的彭越是若干年后被控谋反的那个彭越。历史记载,他在因罪徙往蜀地的路上曾经碰见过吕雉。吕雉见状私下对刘邦道:“彭越出身盗匪,一向不受王法拘束,这一去蜀地,只怕天高地远,再也奈何不了他了。”一句话,便轻飘飘的断送了一条好汉的性命。 我虽记不得其中细节,但彭越之死却是清楚的。心里一时泛起种怪异的感觉,看着眼前的这个黑壮汉子,只是在想,我真的有一天会杀掉这个人吗? 刘邦听了这话,却吃了一惊,突然伸手一拍案几道:“你就是彭越?好小子,老子正想去找你,你倒偷袭起我来了。” 原来昌邑也是秦军相当重要的储粮之地,秦军在此驻军足有万余。刘邦与萧何一路上反复思量觉得难以力敌,便把主意打到了昌邑周围的零散义军身上,头一个便想到了在当地名头响当当的彭越。谁知道派出去联络的人还没消息呢,就收到了粮队被袭的急报,带着人一路快马加鞭赶来救援,结果发现袭击运粮队的竟然就是这个大土匪头子彭越。 还真是不打不相识。 ----------------------------- 人和人之间的缘份难说的很。彭越是个土匪,刘邦也只出身亭长,虽然没见面就乒乒乓乓打了一仗,还死了不少人,但这两个出身差不多的人一说起话来,居然十分投缘。刘邦叫人给他解了绑,然后就指着身边的一个位置让他坐了,一口一个兄弟的称呼他。彭越先是惊异,再是狐疑警惕,但见刘邦也不似做伪的样子,又被几句场面话一捧,这个很是豪爽的汉子居然有些惭愧起来。 彭越拍着大腿道:“早知道大哥是这等好人,我劫谁也不会劫大哥的粮啊。唉,”他叹了一声道:“要不是眼见着就到冬天,秦军又把昌邑四周的粮都收得差不多,几千弟兄实在没吃的了,小弟也不会打大哥粮草的主意。” 刘邦呵呵笑道:“彭兄弟军中缺粮?跟哥哥我说一声就得了,有哥哥干饭吃,就不能让兄弟喝汤。” 他这话讲得豪气无比,我和曹参却不禁对视了一眼。跟着运粮队走了这些日子,我也知道军中粮草并不富余,最多够吃十多日而已。若不及早补给,只怕我们也得饿肚子了。这其实也是刘邦急于攻下昌邑的原因,因为昌邑有粮。 无粮不稳。这时代,军中一大半人倒是为了吃饱肚子才当兵的,若连饭都不让他们吃饱,不必秦兵来攻,可能自己就一哄而散了。 刘邦又沉吟了一下,道:“不过,不瞒兄弟,你也看到了,哥哥我也就剩下外面那些粮草。说实话,不够这几万人十天吃的。要想吃饱肚子过这个冬天,还得另打主意啊。”他目光闪烁,向彭越凑近了身子,道:“既然秦军把粮都收到昌邑去了,咱们兄弟索性干票大的,把昌邑城给端了。只要开了城里的粮仓,还怕不能吃到明年?” 我忽然发现刘邦另一个能耐,和张良说话时,他也能表现得像个斯文人,而现在和彭越说话,他竟然马上就变成了一口地道的土匪腔。 ---------------- 推荐一本架空好书:《何处金屋可藏娇》,那那,57830
七七章 斩宋
那晚,刘邦和彭越这对刚认识的兄弟拼酒拼到半夜,一直喝到说话都有些不做主了。当然被我们俘获的那两三百剑盾兵也都放了,和他们曾生死搏杀的敌人坐在一处喝酒。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士卒们还不能像他们头一样放得开,毕竟在白天的厮杀中,有不少曾经的兄弟永远的倒下了,而他们如今却在和杀死自己兄弟的人一起畅饮。但几碗酒下肚,气氛便缓和了些。酒自然不会是好酒,浊汤般的有些酸涩,但是酒永远是弥合伤口的良药,至少,也可以忘记伤口的存在。 彭越其实不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几碗酒下肚,刘邦便套出了他的兵力虚实。 “兄弟手底下如今有三四千人,几伙人凑起来的,”彭越摇头道:“蒙泽里弟兄看得起,喊我一声大哥,我总得要带他们寻活路不是,也难啊。”他一仰头,又一碗酒灌下了肚,似乎略有了些醉意,扒住了刘邦的肩道:“大哥,不瞒你说,兄弟今天带出来的八百人是从几千人里面挑出来的,配剑配盾,花的钱海了去了,个个都是全寨子人的心尖子肉啊。这一仗就打掉了五六百,兄弟我回去还不知道怎么向他们交代呢。” “没事,有大哥呢。”刘邦反手也搭上了彭越的肩膊,带着酒意呵呵笑道:“大哥别的没有,粮食还够吃几天的,你先拿点走,不能让兄弟你空手而回是不是。” “大哥,好人!”彭越伸起了大拇指,啧啧道:“好人啊!” 两人带着酒劲嘿嘿笑着,然后又是两碗酒下肚。 见两人喝得兴起,我悄悄的起身离座而去,让萧尚将审食其唤了来。 “食其,”我看着他在篝火映照下明暗不定的脸,沉吟了一下,道:“这兵你是怎么调来的?” “砀郡的守将就是吕府的人。”审食其见我有些诧异,解释道:“大公子曾交给武安侯五千人马,其中大部分后来都被留在了砀郡职守。守将也是我们吕府的老人,原先曾教两位公子功夫的那位师傅。” “哦。”我点了点头。两位哥哥学功夫的事我极少掺和,对教他们武功的那些人也不是很熟悉。吕府素来好养闲人,就像以前的那位胡济世先生一样,正经书没教几年,人却一直在吕府住着。想必两位哥哥的武术教练也是如此,一直养在府里,可能后来哥哥掺和着造反起义,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也就跟着在军中混了。 若是如此,审食其调兵倒不是难事,我与他们不熟,审食其却是熟的,甚至还跟其中的一两位学过几手功夫。自己府里出来的人知根知底,明白审食其是跟了我十几年的人,自然也就能放心的把一两千人马交到了他的手里。 “虽是如此,但是……”我微皱着眉,想着今天刘邦看到审食其时的神色。当时他的目光是轻飘飘地滑向了审食其,然后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噢,食其也在这儿啊”。只有这一句,反而让人觉得莫测高深。 “唉,”我轻叹了一声,道:“这种事,军中比较忌讳。我知道你是忧心我的安全,但是……” “我明白,小姐。”审食其沉声道:“不过若有第二次,小人还是会这么做的。”他嘴角微弯了一下,道:“会先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将至三更时分,刘邦才醉熏熏的到了我的营帐里。没有丫头在身边,短兵也被打发到帐外去了,于是一切都只能我来。好容易才替他卸下盔甲,将一个死沉死沉的身子搬到了榻上。 “夫君,有件事我忘了和你说了。”我坐到案几前,拨亮了油灯,淡淡地道。刘邦身上酒气熏天让人离得近了都觉得呼吸不顺畅。 “唔……”他在半醉半醒中哼了一声。 “审食其走之前,我曾给过他一份调兵手令。”我注视着仰卧于榻上的刘邦,缓缓的道。 “噢……”他又哼了一声,迷迷糊糊的说了一句:“知道了……”然后翻过身去,背对着我,随即鼾声大作。 他真的知道了吗?我看着他的背影,忽然不确定起来。随即微微苦笑了一下,和他说这些话,其实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吧。 ------------------------------ 刘邦和彭越很快达成了共同进退的意见,彭越同意带着余下的三千多人助攻昌邑,而刘邦则送了一大批粮食和兵器到他的巨野泽水寨之中。 刘邦拍着彭越的肩,语重心长的道:“兄弟,这昌邑城哥哥不要,打下来了也留给你。哥哥就取些粮草,够西去路上用就行了。你老窝在巨野泽里也不是个事,拿下了昌邑城,再招些兵马,这才能玩大喽。” 彭越则显出激动之色,连声道:“是,我听大哥的,大哥说打哪儿,咱就打哪儿。” 于是全军拔营,在昌邑城外与彭越的三千兵众会合,共同攻打秦军的这个后备粮仓之一的昌邑。 由于前面的几座城池,刘邦都非常轻松地拿了下来,所以在攻打昌邑之前,他一直抱着种非常乐观的想法,认为只要舍得多付些代价,昌邑也可一鼓而克。但是现实很快让他清醒过来,三日的强攻,兵卒损失近万,但是昌邑还是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