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爷听明白了清夕的意思,微微沉吟,问道:“三丫头的意思是让我同意你二婶娘参与管家?”
清夕摇头,“参与管家是可以,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丫头可是有了什么主意?”老太爷问道。
沈清夕也是刚刚才有了一些想法,并不是很成熟,而且担心老太爷可能会接受不了,见老太爷问起,她不禁有了一丝犹豫,“孙女儿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但。。。。。。。”
“但说无妨。”老太爷吩咐道。
“是,这个想法有些不太成体统,祖父如果觉得不妥,就当孙女儿没提过就是了,孙女儿曾听说过一句俗语叫“亲兄弟,明算账”,说的是即使再亲的兄弟,也要将钱财算的清清楚楚,世人多以为兄弟间算的清楚些伤兄弟情谊,其实不然,因为兄弟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反而将钱财算的清楚些才不伤两家的和气。”
老太爷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不禁在心中思量一番,三丫头说的也许有几分道理,兄弟之间可能不在意钱财小事,但他们的妻子儿女却未必不介意,不过老太爷这辈就只有他一个,并无什么嫡亲兄弟,所以他并不太能体会这种感觉。
清夕走回椅子旁坐下,继续说:“所以孙女儿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钱财上却可以分的清楚些,比如制造厂、铺子、父兄们的收入原先都是直接入了官中,由大太太管理,二太太看不到难免猜忌,如果以后将这些收入只交五成入官中,剩下的五成各房归各房的太太管着,这样其实官中的钱财只是用于日常花销而已,并无多余钱财,剩下的就是些物件,摆在明处都是可见的,然后大太太、二太太分管家事,每月将官中的账务对一遍,这样大家心中都没有了猜疑,不是就不会有矛盾了吗?”
老太爷没有说话,他在思考沈清夕所提的对策的可行性,这个想法确实是挺大胆的,最起码在他以前的生活中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做法,可是却也不见的不行,他需要时间再权衡一番。
“孙女儿这个提议是否不妥?”沈清夕看老太爷一言不发,不禁有些忐忑,她真的没有把握老太爷一个古人能接受自己的想法。
“也不是不妥,我需要几日再好好想想。”老太爷说道。
沈清夕松了口气,既然已经说出来了,索性就把自己的另外一些想法说了吧,“祖父,关于官中的钱财,孙女儿还有一些想法。”
还有?老太爷吃了一惊,又觉得今日叫沈清夕过来确实是对了,这丫头,如果自己不叫她过来,不知道她不会主动和自己来说这些事,“还有什么想法,你一并说了罢。”
“现在官中也有了一些钱财,咱们也不如当年窘迫了,但人常说要居安思危,孙女儿想现在咱们应该去做两件事,一是办族学,二是添置祭田,咱们国公府的扩建估计要到十月完成,祖父不妨择一院落开办一个小小的族学,培养我们沈氏的子弟,不拘是愿意出仕的,还是愿意从商的,咱们都给他们一个读书习字的机会,不为笼络人心,只为读书可以让人明理,咱们沈氏的子弟应该都是明白忠孝节悌,是非曲直的人,另外,添置祭田的好处,孙女儿不说祖父想必也明白吧。”
ps:
悲催的阿藜现在才下班,赶紧送上今日的一更,很崩溃的发现收藏在下降,郁闷!明天后天晚上都还要讲课,嗓子都讲哑了,可怜的阿藜继续求订阅,收藏,推荐,粉红~~~~
第82章 新管家方案
ps:
今日一更准时送上,阿藜发誓过了最忙的这几日一定会加更滴!
“好,好,好一个明白忠孝节悌,是非曲直。”老太爷听了不禁有些激动,国公府情况好转后他早就想为族里做些什么了,只是一直没有想好怎么做,沈清夕这个开办族学的主义却深得他心,只请先生教读书习字,明白事理,既不涉及朝政,又给了沈家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祭田嘛,他自然知道,现在皇上虽说对待世家的态度有所改变,陆续有世家子弟出来办差,可谁都难以保证那一日不会变天,可祭田不一样,鸿朝律法规定,无论犯了多大的嘴,即使抄家灭门,家产尽数抄走,祭田却是可以保留的,多置办些祭田,就算有一日国公府不测,有这些祭田也可保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了。
老太爷看向沈清夕的眼光不由越发喜爱和器重,甚至有些遗憾她为什么不是个男孩,“三丫头,很好,小小年纪就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
沈清夕屈膝福了一福,笑道:“谢祖父夸奖,那您的意思是?”
老太爷这会子一扫心中郁结之气,满意的捋捋胡须,笑道:“这族学定是要办的,三丫头若得空了不妨帮着谋划谋划,至于祭田嘛,我会交代你父亲去办的,管家的事容我再想想。”
************************************
老太爷并没有想太久,府里都知道二太太要参与管家的事,一时间人心有些浮动,大太太、二太太见了面也很是尴尬。
三日后,老太爷召集全家到天然居,说他有事要宣布。
“人都到齐了,今儿叫你们来是有事要宣布。”老太爷扫视一下全场。威严的说。
众人听了面色各异,沈青扬、沈青翔等人面色怪怪的,这几日他们本就有些尴尬,相处起来有几分不自在,现在又老太爷这么说,心都提了起来,担心老太爷不让二太太管家,二老爷二太太伤心,又担心让二太太管家,大老爷、大太太不自在。一时间他们的心里都是七上八下,难受极了。
沈清夕心中也没有什么把握,不知道老太爷是否采取了她的建议。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决策。
大老爷和大太太则面容微僵,二老爷和二太太则面带希冀,以及隐隐压抑的渴望。
终于,老太爷开口了,“我寻思了这几日。咱们府上情况比从前好了些,如今也算是子孙兴旺,我也老了,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索性趁活着的时候把该交代的事情都分派清楚,免得将来有人说闲话。惹得你们兄弟失和。”
这话说的有些重了,大老爷、二老爷都勃然变色,失声叫道:“父亲!”噗通双双跪在了地上。
大太太、二太太也随后跟着跪下了。长辈们都跪下了,岂有他们小辈坐的道理,顿时呼啦一片,沈青扬兄妹九人也都跪下了。
沈清夕跪在地上,微微抬眼看了一眼老太爷。却见老太爷看向她的眼中并无严厉或者伤心难过的神情,她不由松了口气。知道老爷子不是真的生气,也没有再像那日那样难过,只是要借机敲打一下二老爷、二太太,免得他们再随意听了别人的挑拨就怀疑自家兄嫂。
“我说的是心理话,也是实话,咱们府上家底越丰厚,你们就要越重视这个问题,一切都要说清楚,讲明白,钱财也不例外,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以我看明算账有明算账的好处,不会因为那起子糊涂人的挑拨就伤了一家子骨肉的感情。咦,你们这是做什么?老大,带着你媳妇起来,青扬,领着弟弟、妹妹起来。”老太爷说道,却唯独没有叫二老爷、二太太起来。
沈清夕因为老太爷的那句“亲兄弟,明算账”暗暗发笑,知道老太爷应该是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并决定实施。
二老爷、二太太再明白不过了,二老爷心中暗暗叫苦,看来老爷子是知道刑氏挑拨二太太的事情了,暗恨这事不该完全听了二太太的怂恿,就算是要参与管家,也不该以这么直白的方式提出来,这不明白着怀疑至亲的兄长和嫂子么?自己真是糊涂了,看,老爷子发火了吧?
二太太心中也同样忐忑,她本就觉得她娘家嫂嫂那些话却实有些过分了,但看在她是自己长嫂的份上,她也没有制止她,心中不由有些后悔,自己也太不谨慎了些,以后再不能容嫂嫂说那样的话了。
老太爷看了看两人脸上的表情,淡淡的说了句:“你们也起来吧,不要动不动就跪下,我没有苛责你们的意思,只是以后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且莫再这样鲁莽。”毕竟有小辈在场,让他们跪的时间长了以后如何在小辈面前立威。
二老爷、二太太忙点头称是,暗暗警惕自己以后做事要细心谨慎些。
老太爷待众人重新坐下后,方说道:“我细细寻思了几日,管家的法子要修改一下,不紧要修改,还要把它写到我们沈家的家规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采取这样的管家方法,切莫因为蝇头小利而致家族于不顾。”
沈清夕听了有些诧异,没有想到老太爷一个古人竟然能接受自己有些现代化的观点,而且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愿意将此方法加入家规中去,不得不说,老太爷虽然能力平庸,却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
其他人则是又吃惊又好奇,不知道老太爷得了什么好法子,竟然要加入到沈家家规中去,二老爷、二太太则有些明白,看来不是让二房参与管家这样简单的事情了,如果仅仅是参与管家,不至于牵涉到家规。
老太爷也算是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此刻才说道:“原先制造厂、铺子的收入及你们的俸禄都是直接入了官中,由大太太管理,各项支出也都是从官中支出,从今儿开始,原先制造厂、铺子的收入六成的收入归入官中,剩余四成你们两房平分,你们的俸禄是四成归入官中,六成归入你们自己房中,各房的钱由各房太太自行打理,官中的钱财只用于日常花销、迎来送往,家中的月钱,我粗略算过,也就堪勘够而已,府中中馈仍由大太太主管,二太太既然有有心愿意与你大嫂分担,就负责管库房、针线房、洗衣房几处吧,你二人每月将官中的账对一遍,在月底拿过来与我瞧,至于你们自己房中的花销,你们爱怎么管怎么管,只一条,不许奢侈豪华或大肆铺张。”
就像是怕他们理解不了,老太爷的话说的很慢,但又条理分明,清夕听完后暗自寻思,这与自己提与老太爷的并没有太大出入,老太爷只是将要交入官中的银钱比例稍作修订,这个比例想必是老太爷看过之前几个月的账本后得出的结论,而且强调了府中中馈仍由大太太主管,二太太只管库房、针线房、洗衣房几处,既没伤了二房的体面,也再次肯定了大房的嫡长子的位置,更重要的一点是,银钱上分清楚以后,想必两位太太不用互相猜忌了。
老太爷说完后,气氛一下子变的更加安静起来,大家都在思考并消化老太爷提出的法子,作为大太太来讲,有人分担自己的琐事又不损害自己作为卫国公府世子夫人的地位,而且以后可以单独管理属于大房的银钱,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她自然高兴。
二老爷、二太太则有些喜出望外,刚才看老太爷的表现,本以为参与管家无望了,谁知道竟然会峰回路转,不止可以参与管家,竟然以后两房的钱财都可以分开,实在是让两人又惊又喜。
至于沈家兄弟姐妹几个则都松了一口气,这个法子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他们也不至于像前几日那样尴尬,小心翼翼的相处了。
“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老太爷环视全场,温和的问道。
大老爷和大太太对视一眼,起身答道:“父亲想的真是再周到不过,儿子没有意见。”
二老爷也忙起身,“儿子夫妇也没有意见,以后定当尽力辅佐大哥大嫂。”
“嗯,不错,你们要记住今儿我说的话,以后也要这样要求子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