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政一脸愕然,想想看王家倒是死了自己的岳父,可是他真不记得自己妻子跟岳父感情深到,很渴望死后去天堂见他吧?当然,有可能的话,他也希望能将来有一天能再见到父亲,所以可能太太是女人,感情更丰富了。
“夫人……”
“可能是安慰穆哥儿和珠儿。”林海轻轻的替贾政说道。
“是啊,远儿已经不在了,总不能让穆哥儿,珠儿一辈子不安心的。”路不群轻轻叹道。
“宽哥那边通知了吗?”刘睿看到路不群有点内疚了,转换了话题。路宽是这群孩子中间最大的,之前已经和贾瑚一起中举,不过路宽的名次好很多,现在已经外放做了地方官,算是青年才俊。
当然了,路不群也很明白,若不是因为路宽和穆哥儿很熟,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他问过穆哥儿,穆哥儿保证自己真的没去跟舅舅提,全是路宽自己的本事。
但路不群可是人精,他再想想就明白了。一定是穆哥儿没事就在刘睿的面前提这些朋友们,于是刘睿也对路宽有印象,然后当有外派官员的机会时,刘睿一眼就看到了路宽的名字,于是直接打了勾。只是因为刘睿听得多了,于是对这家人有先天的好感,于是就成事了。
所以想想看,有时机遇就在不经意之间。他那时还想着,将来远儿的路会更好走,因为宽哥儿跟穆哥儿还不算是朋友。而远哥儿却和穆哥儿是实打实的好友。就算没人知会,穆哥儿也会努力照顾路远的,没想到,他们真是好到远儿会替穆哥儿挡刀。
此时路不群五味杂陈,不该让他们玩吗?自己也很喜欢穆哥儿,很聪明,私下里很体贴,对朋友很照顾。他们能做朋友,他们大人都没有推波助澜,是由着他们自己的;而穆哥身边常带着危险,他也是知道的,只是他却从来没多想,反正穆哥身边的人很多,再说了,他是先生,他一直教导着他的学生,忠孝节义,真的轮到自己的儿子时,原来,心是这么痛。
刘睿看也问不出什么了,直接带头进去,艾若他们忙站起,穆哥儿看到舅舅,再也忍不住扑到了刘睿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此时,他才回到了他该有的年龄。
艾若轻轻的叹息了一声,看看边上红着眼的贾珠,轻轻的搂过了他,“远儿不会怪你的,他那么乖,一定不会怪你的。”
贾珠的泪也终于滴落下来,从出事,到现在,他就陷入了自责之中,如果自己不是去了书铺,也许三个人一条心,远哥儿就不会死,最多只是受伤,一定能拖到侍卫们到来的。所以此时他的内疚并不比穆哥儿少,他也恨自己,此时母亲专注的对自己说的话来得熨帖,让他感动。
小吃货的的丧事是极尽哀荣,刘睿为路家求来老圣人亲笔提的‘忠勇之家’的亲笔牌匾。而出殡时,淑妃也派人摆了路祭的位置。
大家都知道小吃货是为了东平郡王而死的,一看这家就要火了,于是艾若终于见识到了,秦可卿式的丧事什么样了。或者说更厉害一点,因为送葬骑马站在首位的就是现任东平郡王。一身缟素,神情肃穆的走在最前面,什么都不用说了。
而艾若没有跟去送葬,她在家里陪着路夫人,路远小辈,他未对父母敬孝就先行离去,人伦之中,视为不孝,所以父母不能给他送葬的。所以路不群也没去,静静的待在书房里发呆。
路夫人已经好多了,路宽快马赶回,家里总算有了主心骨,好些事,也不用贾家在前头撑着了。所以此时送葬,艾若带着贾瑗就留下来,如之前说的,艾若没让贾瑗去看路远,让她一直陪着路夫人,其实大家都知道,贾瑗不爱说话,不爱笑,性子沉寂,她那不讨喜的性子,怎么可能带着路夫人走出阴影呢?
不过,路夫人开始没注意,等第二天,接受了路远将永远不在后,就抓紧了贾瑗,不让她离开自己身边一步。有人来看她,她就跟人介绍,这是贾家的姑娘,看自己伤心,特意一直伴着她,甚为贴心,一句定亲的话都没说过。有时艾若看着路夫人都替她难过,可是她是贾瑗的生母,她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因为说什么都太残酷了,还是保持了沉默。
丧事办到这一步,其实就是尘埃落定了,路夫人想想,对艾若笑了笑,“这些日子麻烦你了。”
“我们是一家人,你忘记了?”艾若拉紧了路夫人的手。
ps:小吃货的死,对艾若来说,其实是重新面对一次失去丈夫女儿的伤,不仅是失去女婿,所以此时,没有最痛,只有更痛,对穆哥和珠儿来说,他们内疚,对艾若来说,她是心痛,还有再一次撕裂伤口。对贾瑗来说,痛苦并不是失去了未婚夫。
274 贾瑗之痛
第三章
“是啊,相公接了贾家的聘书,这十多年,就一直是你们照顾我们,我的日子从来就没这么安宁过,相公也没这么开心过。孩子……们过得也很好,没有你们,就没有路家。”路夫人轻笑了一下。
“嫂子!”艾若都觉得有些无地自容了,没有路家,又何尝有贾政的今天?这些日子,其实艾若自己都觉得讨厌自己了,她陷在自己的情绪之中,然后每每看到贾瑗,她又陷入一种自我的厌恶之中,她自私的希望没人提及贾瑗和路家的关系,恨不得所有人都闭嘴。可是现在路夫人这么说了,她心里的纠结也就更深了。
“今天我想去把远儿的房间收拾一下,好些东西也没法让他带走,过几天复山时,让宽儿给他捎去,好歹也用得顺手些。”路夫人笑了笑,换了个话题。
艾若看看女儿,点点头,她这刻倒是不好拦了。
“瑗儿,你去厨房看看,虽说学堂放了假,不过,晚上总不能让帮忙的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路夫人却想支开贾瑗。
“我帮您!”贾瑗终于抬头,看向了路夫人。
“傻话,去厨房。”路夫人轻拍了她一下,示意人带贾瑗走。
“让她去看看吧,哪怕一眼。”艾若看看这些天已经瘦了几圈的女儿,最终开口。
“不,带她去厨房。”路夫人坚持。
“伯母!”
“你什么都不要看,知道吗?忘记一切,这一切都跟你没一点关系,你什么都不记得。”路夫人双手扶着贾瑗的肩,泪再次涌出。
贾瑗的泪终于下来了,只是无声的滴落,艾若别过头去。
好一会儿。艾若拉着路夫人和贾瑗的手,想想说道,“嫂子,让她去吧。至少帮远儿做点事,让她至少知道,她送过远儿一程,她有替远儿做过事。”
路夫人哽咽了。呜呜的抱着贾瑗哭了起来,但次没有反对了,她这些日子把贾瑗锁在身边,就是不想让贾瑗时刻提醒着她自己。路远死了,她朴素的希望贾瑗忘记这一切,重新开始。反正没有正式的文定之礼。趁她还小,把这一切统统的忘记。现在听艾若说了,也明白,他们定亲这么多年了,就算没外人知道,但是两家默契已成,不让贾瑗送。她心里永远有一颗钉子在,不如让她真的大哭一场,也许对她更好。
三人一块去了小吃货的房间里,收拾着小吃货的东西。
这里跟贾珠的房间没什么两样,东边是书房,西边是寝室,当然贾珠房间要精致得多,几代积累,家具、摆设什么的都是最好的,不过呢,这里是艾若最早给自己安的家,里面家具也都不错,古董之类的,路家自然不可能摆上,只能说,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家小孩的房间罢了。
“你去书房看看好了。”路夫人还是希望贾瑗接触得越少越好,进房就对贾瑗说道。
艾若也明白,毕竟贾瑗还是女孩子,真的进卧室也不好,点点头,让人带贾瑗去了东边的书斋,自己陪着路夫人收拾路远的衣物,及帖身的东西。就他们俩了,艾若看路夫人边收拾,边抹眼泪,不禁叹息了一声。
“为什么要收拾?就留下吧!”
艾若也有过丧女之痛,她当年也没有改变屋里任何陈设。因为她怕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她能忆起的就更少了。而这会,看路夫人这架式,也表明,路夫人要抹去路远在这个家里一切存在的印迹一般,便想拦了。
“收了吧,留着,平白让人伤心。再说好些东西都是他最喜欢的,我想收拾出来,烧给他。”路夫人对贾瑗笑了笑,拿了一个包袱皮,打开柜子,里面摆着很多帽子。
艾若看到那些帽子,不禁笑了笑,这些帽子都是贾瑗亲手做的。他们定了亲,虽然不是公开的,虽然不好见面,但是定亲了,很多事都不是不同的。
贾瑗过年过节就得跟未过门的媳妇一样,要给路家夫妇,路宽、路远准备礼物。而按常规来说,当然都是亲手做的针线活了。
好在贾瑗可不是艾若,她的针线活非常之好,除了给路氏夫妇,路宽准备各式针线之外,她送给小吃货的,无一例外的,就是帽子。
因为小吃货喜欢帽子,于是她就做各种帽子,可以配各色的衣服,有软、有硬,而这些帽子都是小吃货的宝贝,以后他就没再戴过别人做的帽子,每次有限的见面时,他都拼命的对贾瑗晃着脑袋,好让贾瑗看到他有戴她做的帽子。然后贾瑗就会狠瞪他一眼,远远的躲开。每每被人打趣,贾瑗就恨恨的说,再不给他做帽子了,但最终还是会做。
帽子表面虽然没什么特别,可是衬里却都是用得最好的料子,戴上透气,舒适。不容易出汗。所以路远不戴别人做的除了是因为这是贾瑗的心意之外,其实也是因为,这帽子真的戴得很舒服。
连穆哥有时开玩笑,抢过去戴戴,也舍不得还给小吃货了。后来艾若看穆哥真的羡慕,让人按贾瑗的法子做了一顶给穆哥儿,穆哥儿也舍不得取了。
所以贾瑗其实对路远真的很用心了,送其它的真的不太好,荷包,扇套什么的,一是爱丢,二容易被人取笑,帽子就不同了,路远本人喜欢,又是必须品,别人也不会没事抢这个,所以不要小看这个,贾瑗的智慧,其实在礼物上都用尽了的。
而艾若看到小吃货,首先就看他的帽子,好找夸的词,因为小吃货说不到三句,一定会问,“伯母,我的帽子好看吗?这是新的哦!”
然后穆哥儿和贾珠就捧脑袋,显然,小吃货已经折磨过他们了,现在看到这些帽子,过去种种袭上心头,轻轻的拿起那帽子,放在手中摩挲着。
“瑗儿很用心,这几年,真的很好,你劝劝她。”路夫人也拿了一个,放在手里,轻轻的叹息了一声。
艾若轻叹了一声。
贾瑗在收拾小吃货的书,还有些笔记,小吃货的书其实是读得很好的,下场考试的时候,小吃货的成绩是三人最好的,穆哥儿也去了,他是改名换姓,下场玩玩,刘睿也想知道,穆哥儿到底学得怎么样,结果穆哥儿是他们三人中考得最差的,刘睿把三人的卷拿到手中,细细的看过,于是穆哥儿被刘睿狠批了一顿。然后穆哥儿回头联合贾珠一块,揍了小吃货一顿。但是他们都知道,小吃货念书跟他品尝美食一样,他都用心在做。并且很开心。
贾瑗也读过很多书,贾敏和林海都是才华横溢的人,读书,品味都是一流的,再说了,贾政家里还有图书馆呢,她的品味其实跟艾若还真不同,艾若是专业,而她是正经受系统的传统教育的。
此时她静静的坐在小吃货的书桌上,看着他的笔记,她是守礼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私相受授的事,所以她真的从来就没见过小吃货的笔迹,更没读过他的文章。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