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云鸣暂时不会考虑逃跑的事情,就他目前亲眼所见,他的部队还到不了崩溃的地步。两军在大车内侧一交战土龙军就立刻察觉出来,这些气势汹汹的家伙虽然装备精良,身上的盔甲还带着回教的纹饰,弯刀上甚至还会有猫眼石镶嵌,但是论起拼命的气势,其实要比第一波的北地汉军来的差,他们大声咆哮,摇动着旗帜,可是脚步就是不往前挪动,偶尔的几次试探性的朝前移动,一旦遭到土龙军有力的回击马上缩了回来。
忽都虎知道这都是回鹘人精于算计的小毛病发作了,回鹘人做生意做的太久,把一切成败得失都放在生意的立场上来考虑,赔本的买卖他们是坚决不干的。所以劫掠乡村,屠城这些有油水的任务他们特别积极,而一遇到需要攻坚克难的时候他们就显得犹豫再三。并不是他们真的就特别珍惜生命贪生怕死,他们只不过时时刻刻都在计算着成本和收益罢了。今日的任务也是如此,回鹘军推进到车站前之后并不像别的军队一样推开障碍直接冲入阵中,和宋军全力绞杀。而是慢慢的派遣一些小队对宋军严密的防御阵型进行试探,以推敲宋军整体的战斗力。显然因为第一波汉军攻击的不得力,处于防御态势的宋军的战斗力并没有过多消耗。如果回鹘军想要强硬的冲入车阵中,只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车阵中并没有发现粮食和珍宝的模样,即便成功突入车阵,功劳也未必一定就是自己的,因此畏兀儿步卒的斗志就不那么高昂了。
两军相持在车阵附近互相摩擦着,其实对郑云鸣有利的事情,他只用很少的人维持住前方的战线。其他人在后方严阵以待,其实也就是变相的休息。能够多恢复一分体力,蒙古人就少了一分胜算。
而粘合重山却已经等不了了,局势不阴不阳的维持下去,吃亏的是蒙古人自己。眼看着太阳一点点的朝西方移动,可以用来击破郑云鸣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粘合重山明白,如果到天黑依旧不能解决战斗,宋人就有充分的机会趁着夜色的掩护撤回城中,自然,对于蒙古大军来说这至多是一个不胜不败的和局。但是既然城外的障碍工事都被宋人拔除,投石机阵地也已经沦陷,他作为指挥围城的元帅一定会为此承担责任。如果想让自己的罪责减轻一些,就必须在宋军出城的这个宝贵时机创造出一些战绩来,比如曲出大王最看重的京湖名将郑云鸣的首级。
他打的是个将功折罪的主意。禁不住大声催促道:“畏兀儿这般没用!忽都虎,让你的部下上去!”
忽都虎眯起眼睛,留心观察着战场的形势,虽然他和粘合元帅的立场不同,未必急着要建立功勋。可是功劳就在眼前,就此作罢绝非他的性格。
只需要再给畏兀儿步兵施加一些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奋力作战就行了。他当即下令一个五百户集结,下马列阵向前增援。
名曰增援,但为数四五百人的蒙古本部下马武士列阵上前,是对前方畏兀儿部队的压力。还没有等蒙古军开到车阵前,畏兀儿部队就已经开始动作了,他们呼喝着朝前挺进,和土龙军开始真正的交战。而一旦他们认真起来,装备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在兵刃和铠甲的碰撞声中,土龙军开始被压迫着后退,只有背嵬军坚守的战线还牢固的维持着,但为了保持整个战线的平衡,他们也不得不进行有秩序的后撤。郑云鸣已经带着人撤到了车阵中央靠东的位置,陆循之在这里坐镇指挥,他们必须做好整个中央车阵坚守不住的准备。
陆夫子这个时候一身戎装的坐在后方的交椅上,面色比郑云鸣还要淡定。郑云鸣也懂得他如此淡定的理由,大约三千名振武军右军、陷阵军和后军的步兵,正在绕道车阵后方一面驱逐四周的骑兵一面整队前来增援。而其余的土龙军则结成三叠阵,使用火器阻击靠近的骑兵集群,掩护同伴朝中央车阵开进。散布在车阵周围的骑兵担忧着城上投射火力的威胁,一面快速的朝着振武军突击骚扰,然后后撤,一面又不敢真正的全力突击。
而当振武军增援到中央车阵里时,陷阵军披着两层铠甲当先冲入畏兀儿步兵阵中,畏兀儿步兵被人数众多的生力军冲击着,也开始不支后退。但郑云鸣一点也高兴不了,他分明看见了远方又有步兵在朝前开进。
☆、第五十四回 荆郊徒留杀人血(3)
粘合重山已经孤注一掷!他无视忽都虎和抄思的反对,同时集结了抄思乃蛮军一千人。 忽都虎的蒙古军一千人,和撤退下来重振旗鼓的汉军一千人,同时组成了三个不同的方阵,然后从左中右三面同时朝着中央车阵发起了攻击!郑云鸣骂了一句:“真是狗急跳墙!”话虽然不雅,但是粘合重山元帅最大的敌人的确已经变成了时间,哪怕多付出一些伤亡,也一定要迫使郑云鸣撤阵败逃。
吴潜在城头上焦急的看着车阵里一进一退的攻防,心中很是担忧。他很敬佩赵制置使的魄力,若是换了他自己,他是断然不敢让郑云鸣出城作战的。小赵制置使照说官场上的经验不差,应该懂得郑官人在整个临安官场上的位置。这个时候的郑官人,对于整个大宋朝廷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个荆鄂副都统。简单来说,现在是四明人在官场上居于强势的时期,皇帝虽然强硬着不肯认错,但这一次防秋结束之后,势必要重新对临安的政局进行调整。四明人中会有一员重臣强势入主政事堂,四明人中最有可能性的,一定是此刻正在京湖后方督战的督视京湖军马史嵩之,由年富力强且经营京湖多年的史嵩之接替魏了翁担任这个职务是基于实际的需要,但对于皇帝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这次防秋不出大的纰漏,即使被蒙古人掳掠去了许多百姓和财物,史嵩之依然是镇守方面的有功之臣。尽管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但整个政治局面的压力必然推动着史嵩之入主政事堂,而乔行简虽然已经是丞相的储备人选多年,但此刻反四明人的势力弱势且四分五裂,谁也不可能给予沉稳的乔公予真正的支援。皇帝信得过的依然只有一个人,就是蛰居在家的郑清之。
偏偏在这个微妙时刻,郑清之的二子正在京湖的最前线指挥御敌。这个时候郑相公的嫡子血脉,对身处天平两端的郑、史两位相公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郑云鸣在襄阳城下发光发热,无论对于史相公还是郑相公在政治天平上都同样增加了不轻的砝码,而对全盘政局的变动更是能产生谁也无法预测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郑云鸣在襄阳城下阵亡或者被敌人擒获。对于郑清之是不次于灭门的痛楚,而史相公大概也会背着谋害郑相公亲子的凶手的嫌隙,虽然立下大功而无法顺利升入政事堂。但对于皇帝,无论郑云鸣是活下来成为整个大宋的英雄,还是死在蒙古人手下,似乎都能从中攫取到自己的政治利益。
但对于暂时还超脱在政争之外的吴潜来说,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他已经和这位奇思妙想却又谦和风趣的官人产生了友情。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他更加不愿意大宋最有前途的少年将军就这样折损在锋芒乍现的时候。要知道,二十年后,也许三十年后,不出意外的话他将在官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而那时候的郑云鸣,也一定成为整个大宋最可以依靠的统帅,至少目前来看,无人可以与他匹敌,那时候他们一文一武就将撑起江南的天空,或者还有那么一丝机会,实现三百年来万千士子的夙愿。光复河朔,直上燕云。单凭他吴潜,他不敢做这个梦,但有郑云鸣在,未必不可能。
他决不能坐视这样光辉的未来被赵制置使轻易断送,回过头来焦急的说道:“敌军聚集上来了,我们是否应该出城支援郑将军?”
赵葵从案几上拿起一支令箭,又缓缓的放下,沉声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对于郑云鸣的重要性他了解的比吴潜还清楚。但他更清楚的是现在还不是出击的时刻。现在,还不是敌人体力耗尽士气开始下跌的时刻。这是考校双方统帅的耐心与意志的紧要关头,他只有全心全意的相信郑云鸣,相信在转折点到来的一刻降临之前郑云鸣不会崩溃。如果赌赢了襄阳起码能赢得半个月喘息的时间,如果郑云鸣支撑不住,最起码也要能够保住小官人的一条性命。
话虽如此,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小赵制置使要冒的风险其实不算小。眼看着蒙古的大队徒步战士从三面一齐围拢向郑云鸣的车阵,中央车阵就好像怒涛中摇摇欲坠的孤岛一般,随时可能被海水一样的敌人所淹没,郑云鸣随时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一刀解决了性命,哪里还还的及从城中派出援军?
临近黄昏之时,这是一整天战斗中最激烈的时刻。数千蒙古军全部下马,围绕着宋军一个车阵徒步展开围攻,而宋军数千人亦全力坚持,和敌军在车阵内外展开混战。双方都清楚这一天的辛苦和血战,最后的结果如何只看这最后一个时辰的表现。中央车阵的两侧,拒马已经被冲破,铁蒺藜也已经被步兵清扫一空,相邻的车阵不停的发射将军炮和火铳,拼命的用强弩攒射包围在中央车阵周围的蒙古步军们,他们明白,本军的主将现在正是最凶险的时候,若是郑云鸣稍有差池,也许过不多久,整个土龙和振武军都将会不复存在。在远端的两个车阵甚至打开了车仗连环,步兵们举着盾呐喊着朝中央车阵奔来救援,但是很快就被散布在四周的蒙古骑兵们用一次次凶悍的突击所阻止。
郑云鸣浑然不顾自己就在敌军包围中,推开上前阻拦的背嵬亲兵,纵身跳上令旗车,对传令兵喝道:“糊涂,叫他们不要这样白白把性命送在野外,照顾好自己就行了!”眼看着一个又一个自己的兵卒被猛冲而来的蒙古骑兵刀砍枪刺,跌倒在战尘中,郑云鸣叫苦不迭。他也知道这些士兵宁可冒着在野战中被敌军践踏的风险也要前来增援,是对他的无比忠诚。但这样将自身暴露在骑兵的突击下是最愚蠢不过的行径。即使郑云鸣现在就处于危险中,他依然不会允许违背兵法的做法。
传令兵大力挥舞着令旗,传递着一个简单的讯号,不要增援,坚守自己的本阵。可是素来纪律严明,视上级的命令如天道一般遵行不二的荆鄂副都统的士兵却拼着性命将副都统的命令置于一旁,只是不断的朝着副都统的方向冲过来,期望能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主将的安全。
郑云鸣焦躁的敲打着令旗车的栏杆,怒喝道:“这样愚蠢的忠心护主有什么用!我们要和鞑子打十年二十年,不是只打今天,这样白白送死的做法,就算保得了我一人的性命,又有何用……”
他高亢的声音突然像被掐断了一样,整个人突然朝后一仰,翻倒在了令旗车上。
这个突然的变故让整个战场突然安静了一瞬间,一名蒙古将领站在左侧的偏厢车上欢呼一声,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大弓。
陆循之咬牙切齿的呼喝了一声,他的目力极好,认得这是那个手举着绿色旗帜走在第二波进攻的胡人步兵最前列那个将官。虽然看不清面目,但他满身华丽的瘊子甲依然动作矫健的姿态,给陆循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混战中陆循之也来不及分辨他确切的位置,不料想他却在乱军中悄悄绕到大阵左翼一个合适的位置,依托偏厢车抢占了制高点,从这里突然放出一支冷箭,将郑云鸣射倒。
陆循之几个箭步冲上了令旗车,分开高声呼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