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华在沙发上伸了个懒腰,接过李倩蓉递过来的茶水,道:“位置不同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肯定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得罪人嘛,我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些人得罪的越多越好,我只会把他们当成是我的政绩。”
他一直秉承着痛打落水狗的思维方式,一旦对付谁,就会想法子把对方连根拔起,从来不会考虑什么与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潜规则,不得罪便罢,得罪了就一棒子打死,不给对方翻身的机会,这也是他从贝家的事情上得到的教训。
回到龙溪市发展,他心里始终都抱着一个梦想,要改变一些事情,两世为人的他,那里还会去在乎什么得罪人不得罪人的事情,而且在龙溪市这么大个地方,又有多少人是值得他去得罪的,一代人过去了,新生代上来的时候,势必要对原来的格局进行改变,而他,就将是龙溪市的新生代,落潮生之后,将会重新出现一个不同的新秩序。
李倩蓉目光在丈夫脸上来回打量了片刻,丝毫看不出他这番话有任何的勉强,似乎早就在心里储存了很久一般,说得轻描淡写,信心十足。
琢磨了一会儿,李倩蓉忽然道:“你可知道中央为什么会调邢书记来安东?”
陈子华目光一凝:“你是不是听说什么了?”其实他的心里早就有所猜测,只是并不怎么明确罢了,这也是他到安东之后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缘故,在省委大院任职的时候就开始出工不出力,让邢云峰拿他没有丝毫的办法。
李倩蓉沉吟了一会儿才道:“应该跟安东的格局有关吧。”
陈子华皱了皱眉头,良久才道:“因为邢书记是纪检出身的缘故?”
李倩蓉“嗯”了一声,道:“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几年,中央纪检系统向安东渗透的干部特别的多,而且都是比较关键的位置?”
陈子华道:“这种趋势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只是邢书记履任之后,才变得更加明显罢了,而且也不是都在关键位置,同时,其他的省份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干部交流,也是很正常的制度,并不能因为这个就判断上面的风向。”
李倩蓉微微一笑,知道陈子华已然明白她的意思,而且也比以前慎重了很多,就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说,“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你不要忘了在关西的教训就好。”
说起在关西的最后结局,陈子华心里还是很有些疙瘩的,本来对他极为有利的局面,最后却灰溜溜的跑到安东,纠根结底,还是他官场经验不丰富,思想太过简单造成的,对人也没有防备之心,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尽心竭力的为林安东和曾华谋算的时候,人家却把他明升暗降,从陇东市委副书记的位置上弄到省里去担任副厅长。
林安东与曾华的某些心思,陈子华也是这几年慢慢才想明白的,他从前在官场上的经历,几乎一直都是扮演“刺头”的角色,从来都没有与上司和平相处过,几年时间,倒在他手下的上司不知道有多少,当县委副书记的时候就把几任市委书记、市长甚至省委的人扳倒了,这样的人不管放在谁的手下,心里也不会安心的。
而且,陈子华在林安东的面前表现的太出色了,不管是哪个领导,都喜欢聪明伶俐的手下,但却不喜欢太过精明的手下,若是方方面面都显得比领导还要聪明,而且还在领导的面前显现出来,那就表示快完蛋了,所以,陈子华虽然一直都在尽力为林安东谋算,林安东却觉得陈子华不好驾驭,所以他和曾华都要敲打陈子华一番。
只是林安东和曾华都没有想到,陈子华却是个一点儿都不吃亏的主儿,阴差阳错下,竟然把陈子华给逼走了,甚至连李家都没有打招呼,就直接投到邢云峰的麾下,邢云峰还给出了他们不得不放手的条件,所以,直到现在,对于陈子华的离开,林安东心里都有疙瘩。
同样的,陈子华对于自己最后在关西的表现也觉得十分的丢脸,几乎都不愿意提起,正是他的离开,让李家在关西的力量几乎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几乎都开始了新一轮的站队。
陈子华把水杯子放在茶几上,从兜里掏出一支烟,不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烟收了起来,随手把烟盒仍在茶几上,道:“同样的错误,我难道还会再犯一次?”
李倩蓉笑道:“那可不好说,你现在做的事情,不光是投机,实际上已经把很多人都得罪了,提升你的职务,对某些人来说,既是甩掉了麻烦,同时嘛,也是把你架在了火炉上。”
陈子华点了点头,道:“只是他们谁也想不到,我根本就没打算依靠政府的力量去抗洪救灾,他们想看的笑话,没有了。”若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去抗洪救灾,这次的洪水,十有八九会成为陈子华的一个大笑话,基层的干部群众,陈子华一个也不认识,关键时候,作为总指挥却没有人听你的,要钱没钱,要物资没有物资,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李倩蓉已经知道了陈子华的详细计划,这时候也不禁有些担心的问道:“今天去省委汇报,上面是怎么说的?同不同意你的计划?”
陈子华道:“邢书记没说什么,也没有表态,郭省长倒是支持这个方案。”
李倩蓉仿佛早有所料:“都怕承担责任呐。”
陈子华冷笑了一声,“我反正已经把话讲在了前面,方案也已经汇报过了,到时候想让我背黑锅,却也是根本不可能了,再说,这次事情,对他们来说都畏若蛇蝎,但在我看来,却又何尝不是一个天大的机遇?”
李倩蓉吁了口气,道:“但是任由江水破堤的话,恐怕以后会被人拿来说事,作为攻击你的把柄,这种事却是谁也拦不住的。”
陈子华笑了起来:“我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不用担心。”
李倩蓉还是有些犹疑,“你现在跟郭省长走得这么近,以后会不会……?”
陈子华目光一凝,沉思了半晌才道:“郭省长的为人未必就像别人猜想的那样,再说,我也会小心的,放心吧。”
第二天还不等天亮,就下起了大雨,这让原本还有几分轻松的陈子华心里突然紧张起来,虽然他的印象中,那场洪水要等到下个月初才会形成,现在手里的气象资料也表明上游的洪峰还没有形成,最快也还得几天时间才有可能,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出乎了他的预料。
天有不测风云,陈子华自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天气预报上面,同样的,省委书记邢云峰也有着相同的担忧,所以,一早就打电话给陈子华,让他立即返回龙溪市,提前执行既定的防汛方案。
同行的除了省委副书记乔玉山之外,还有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邬语雯,两人同时陪陈子华到龙溪市宣读任命,其中的意蕴已经不言而明,同时代表了省委不同派系的两股重要力量,加上陈子华省委书记秘书的出身,可以说,陈子华在龙溪市,实际已经得到省委的全力支持。
大雨一直都不见减小,坐在车上的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心情都有了几分紧张,假若省委没有迟疑,顺利通过陈子华的撤离搬迁方案的话,这时候处在最危险区域的堰湖区、临江区沿江的几个乡镇,恐怕早就撤离得一干二净了。
但是省委和龙溪市市委都担心会虚惊一场,最后劳民伤财不说,还造成了相当范围内恐慌情绪,万一再出点儿治安问题,谁也不想承担责任,何况,那样一来,原本可以遮掩的一些问题可就一下子都摆在了桌面上,对政府的形象影响,以及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可等到洪水可能真正要来的时候,再后悔却已经来不及了,假若这场大雨一直下,很可能会诱发洪水提前爆发,而且雨中搬迁撤离,可不是一点点麻烦。
陈子华等人的车队抵达龙溪市市委的时候,气象部门的资料也已经送了过来,这场雨果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停下来,预计未来半个月之内,将会持续降水,而且还有几次大的降水过程,同时,在龙溪市的上游,昌江市已经连续阴雨一周多了,防汛形势突然严峻起来。
临时召开的市委党政干部大会上,省委副书记乔玉山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邬语雯先后发言讲话,宣读对陈子华的任命,由陈子华担任龙溪市的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兼任副市长,随后陈子华也简简单单的发了言。
党政干部大会之后,乔玉山和邬语雯都参加紧接着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在会议上,着重讨论了有关抗洪救灾的方案,得到指示的乔玉山和邬语雯都明确支持陈子华提出的撤离沿江几个乡镇的方案,市委书记落潮生最后敲定,由陈子华担任防汛总指挥,具体负责这次防汛抗洪工作。
重新组建的市委市政府防汛抗洪指挥部立即开始运转,市里由市委书记落潮生亲自坐镇,市长钱宝银则赶往临江区,陈子华带着秘书司机,也在第一时间赶往第一线,同行的还有市委副秘书长何素业,主要是负责协调工作的,毕竟在基层,陈子华要生疏很多,有这个何素业跟着,会方便很多。
第四卷 龙溪攻略 第三百六十〇章 堰湖区委
安排何素业跟着陈子华。落潮生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省委对于陈子华的支持,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尤其是省委副书记乔玉山的到来,让他心里起了一丝警觉,省长郭万年的脾性他要比大多数人都了解的多得多,此举不光是为了给陈子华撑腰,也有警告他的意思在内,所以,尽管心里有些含糊,却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眼下这个关键时刻,不是勾心斗角的时候,一旦行差踏错,几十年的奋斗说不定就会付诸流水,况且,即便没有郭万年的支持,他也要在这个时候力挺陈子华,如今有了郭万年的暗示,那就不单是支持陈子华了,还要让他竟此全功,顺顺当当的拿到政绩。
所以。在安排防汛指挥工作的时候,他选择了留守市委,将现场总指挥的权力直接交给了陈子华,还把自己的秘书何素业也派了过去,至于市长钱宝银,也只是安排他前往临江区坐镇,为陈子华做好保障工作,也就是押阵去了。
对于这次救援方案,他已经非常清楚了,只要基层的干部服从指挥,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就是在这个指挥上,有些浪费心思,陈子华毕竟初来乍到,现在哪怕已经是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了,可基层乡镇的那些干部,却没有一个人认识他的。
只是市委书记落潮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陈子华对此早有预计,这次下去指挥防洪救灾,并非是单枪匹马,随行的除了多了一个何素业之外,还有市纪委副书记成佐栋、市政法委副书记黄文德、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浚,这几个人都是受到领导亲自指示,随从陈子华听候吩咐的,每个人都带了几个随从,尤其是市局的副局长刘浚,还特意抽调了是治安大队的一个中队。可以说,陈子华压根就没指望顺顺利利的指挥乡镇的那些官员。
还没有抵达堰湖区,他就已经让军分区的政委丁磊先一步将指挥中心扎在了堰湖区的区委政府,这里立时成为这次抗洪救灾的心脏,军分区已经调动了全部的运输力量,开始帮助处于沿江的两个乡镇开始搬迁。
堰湖区临近江边的乡镇因为地理环境独特,背侧两面靠着堰湖,正面临着大江,三面环水,所以取名三水镇,是堰湖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人几乎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