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晓涵一听,顿时心如刀割,举目望看你亲的尸体,戚声说。“涵儿想把家父的尸体,放进古坟内,和家母葬在一起。……”
缺耳老人的邪眼精光一闪,未待郭晓涵说完,急声问:“古坟内的通路你可知道?”
郭晓涵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
但是——
他的目光却依然望着床上的父亲,黯然悲声说:“家父每年在家母逝世的那一天,必带涵儿进去一次,一瞻家母的遗容。”
说着,两行泪水不觉又籁籁的滚了下来。
缺耳老人一听,丑恶瘦长的马睑上,立即充满了惊喜之色,以迫不及待的口吻说:“我们就快动手吧!”
也不待郭晓涵表示意见,急忙走至床前,两臂一伸,立即将“金锥银弹”郭渭滨的尸体托起,接着说:“涵儿,你在前面带路。”
郭晓涵也觉得及早将父亲的尸体送入古坟好。
于是,颔首应是,当先向另一条隧道中走去。
两人沿着漆黑的隧道前进,左转右弯,时纵时横……
隧道纵横交叉,两侧壁上有不少形式相同,大小互异的紧闭铁门。
铁耳老人一见,神色顿时显焦急起来,见郭晓涵谨慎举步,目不斜视,立即将平托的郭渭滨挟在肋下。
他每遇转弯改道处,即以蓄满功力的食指,在墙上悄悄画上一个箭头标记。
一阵纵跃,经过了七个方形石屋,三个巨大空坟,前面黑暗中已现出一丝微弱亮光。
缺耳老人心中一动,知道前面即是古坟,赶紧又将郭渭滨的尸体托好。
就在他将尸体托平的同时,郭晓涵已回头来道:“古伯伯,前面就是古坟了。”
他一看缺耳老人仍恭谨的托着父亲的尸体,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激,接着说:“古伯伯知道吗?这些古坟都是空的,仅这一座才是真正的‘灵王墓’……”
缺耳老人已激动的难以言语,久久才以。颤抖的声音说:“伯伯知道……”
郭晓涵听得一楞,不由回头又看了缺耳老人一眼。
缺耳老人知道自己失态。
于是——
心机一动,立即痛心的说:“伯伯苦苦寻了你父母十年之久,虽然不能活着和他们相见,但最后仍能看到你去世多年母亲的遗容,我这十年奔波,总算没有白辛苦。”
郭晓涵一听,感激的顿时流下泪来。
说话之间。
两人已来至光亮处。
缺耳老人举目一看,面前竟是一座高大紧闭的铁门,左右各有一间石室。
铁门上端,嵌着一颗明珠,毫光四射,隐隐夺目。
郭晓涵举袖拭了一下眼泪,折身走进左侧的石室内。
缺耳老人托着僵硬的尸体,立身门外,佯装毫不在意,但却不时觑目睹察郭晓涵的一举一动。
但是——
他狡狯的丑脸上,却随着郭晓涵的一举一动而曲扭、颤动。
这时郭晓涵已将石室内角的一方地石,用手掀动。
缺耳老人看得面色不由一变,那方地石少说也有二三百斤,而郭晓涵居然双腕一挺,轻而易举的将它掀起来,这的确令他感到惊骇。
因而愈加证实他的判断不错,郭晓涵的内功至少已有十年火候。
他的丑恶脸面孔上,再度露出一抹杀机,心想——这个小祸根,万万留他不得。
他看到地石下是一个乌光发亮的大钢环,平贴的安置在地上。
只见郭晓涵双手握环,蹲身用劲儿,一声低喝,铁环应声而起,一道粗大铁索,紧跟而出。
就听——
一阵“轧轧”响声起自地下。
紧接着古坟的高大铁门,缓缓的退向两边,发出一阵沉重的吱吱咯咯声。
缺耳老人立即感到有一股子砭骨的寒流,竟由门内外出来,因而身不由己的打了一个冷颤。
忙举目一看。
门内竟是一道长约两丈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座迎壁,上面正中嵌着一排拳大的雪白宝石.光华四射,明如白昼。
这时铁门已经大开,郭晓涵也由石屋内走了出来,对缺耳老人恭声说:“老伯伯,我们进去吧!”
说着,当先向门内走去。
缺耳老人连连颔首,立即运功抗拒寒气,紧紧跟在郭晓涵身后。
走至迎壁前,但见左右各有一座单扇铁门。
郭晓涵走至左侧单门,两手平贴门上,用力一推,铁门慢而沉重的开了。
由坟内流出的寒气,更加凛厉了。
缺耳老人虽然运功相抗,但仍感到有如置身冰窟中,心想,听说古坟内有寒冰穴,尸体百年不腐,看来江湖所传果然不虚。
进入门内,绕过迎壁,即是一道深厚的绒幕。
郭晓涵两手用力掀开绒幕的一角,立即低声说:“老伯伯,你先进去!”
缺耳老人毫不迟疑,略一躬腰、侧身托着郭渭滨的尸体走了进去。
坟内光线暗淡,仅正中坟顶上嵌着一颗鹅卵大小的红色明珠,乍然之间,尚看不清坟内情形。
缺耳老人只觉坟内寒气逼人,手脸痛如刀割,由于视觉未复,是以不敢冒然举步前进。
郭晓涵谨慎的放下绒幕,低声说:“老伯伯,稍时就看清楚。”
缺耳老人久闻灵王古墓中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只是假坟太多,且墓中危险重重,是以无人敢轻易进入。
如今竟轻而易举的进来,这的确是他未曾料及的事……
在他眼前一丈处,现出两道交叉的隐约光点。
凝目一看,竟是两柄罩有黄布的交叉长剑。
两柄长剑立放在石案上的小铜鼎上,小鼎的两边各有一个金质的精致小匣。
缺耳老人一见,邪眼再度放光,贪婪之心顿起,竟忘了手中托着的郭渭滨,举步就待走去。
蓦闻身边的郭晓涵低声说:“老伯伯,由左边第三座铜棺的右侧过去。”
说着,当先向前走去。
缺耳老人顿时惊觉,转首一看,这才发现宝剑石案的左右,各排着数列铜棺,于是举步跟在郭晓涵身后走去。
这时缺耳老人视线业已恢复正常,再看石案后面,竟是一座水晶雕刻而成的巨棺。
郭晓涵见缺耳老人进得坟来,东瞧西看。似乎已经忘了进坟来的目的,心中虽然不悦,但也并未在意。
因为——
他仍记得父亲第一次带他进来时,他那时的惊异和好奇心,毫不逊于这位缺耳伯伯。
他首先看了铜棺内母亲的遗容一眼,立即流着泪痛心的说:“妈,爹也来陪您了……”
缺耳老人一听,立即收回视线,低头一看,已经到了一个可容放两人的巨大铜棺前。
铜棺的盖子亦是用水晶制成,因而仰面放在棺内右侧的一个中年妇人的面目,依然清晰可见。
这时——
郭晓涵已呜咽着,将水晶棺盖缓缓移开,棺内中年妇人的面目,看得更加清楚了。
柳眉微蹙,凤目暗闭,琼鼻樱唇,面如寒玉,一身淡紫罗衫长裙,依然如新,宛如熟睡的美人。
他发觉郭晓涵的面貌,和棺中的中年妇人,毫无二致。
郭晓涵一见,不由悲从心起,立即嘶哑的喊了声:“娘!”
缺耳老人知道棺内的中年妇人,就是郭晓函的生母——燕赵侠女白素卿。
郭晓涵伸手抱住父亲的头。
顿时心痛如割,接着与缺耳伯伯将父亲的尸体,放在母亲尸体的旁边。
缺耳老人一心想着石案上的两柄长剑和两个精致小匣。
因而,匆匆将郭渭滨的尸体极快的放进棺里。
于是乘郭晓涵扶棺跪在地上,望着棺内父母哽咽痛哭之际,悄悄离开铜棺,直向石案走去。
他经过数座铜棺,里面多是檀木精刻的童男童女,衣着华丽,栩栩如生。
但是——
水晶巨棺的左右四具铜棺内,却俱是肉身的少年少女。
缺耳老人走至水晶巨棺跟前,发现里面竟然是“灵王”和王妃。
灵王头戴王冠,身穿滚龙黄袍,横紫玉带,足登乌缎粉底朝靴,头枕金砖,足踏银板,五柳如墨长须,仍平顺的置在胸上。
王妃看来很年轻,最多二十六七岁,弯眉细目,轻展笑靥,状至安祥,显然是被逼陪葬的。
一顶凤冠,缀满珍珠,身着霞佩,项环坠玉,一袭长裙,尽将莲足遮住,身上仍散发着珠光宝气。
缺耳老人看罢,望着棺内“灵王”的尸体,不由嘿嘿一阵狞笑,接着心中说:“一旦老夫自知将死,那时就要请你将这个位置让给老夫了。”
心念之间。
折身转至案前,正待伸手去揭罩在双剑上的黄布。
就听——
郭晓涵失声哭道:“爹,娘,你们安息吧!涵儿虽粉身碎骨,也要手刃凶手为您报仇,爹,请保佑涵儿吧!如果涵儿将来能手刃亲仇,就请您老人家将怒睁的眼睛闭上吧……”
郭晓涵突然不哭了,但是缺耳老人的脸上,却掠过一丝轻蔑的冷笑。
于是——
他继续举手去揭那方黄布……
黄布一启,光华大放,全坟生辉……
郭晓涵顿时大惊,立即匆匆奔过来,带着满脸泪痕焦急的说:“老伯伯千万不要动,我爹曾说过:‘两剑动位,举世血腥’,这两柄剑千万动不得!”
缺耳老人立即冷冷一笑,不屑的说:“简直是欺人之谈!”
他不听郭晓涵劝告,他伸手取下其中一柄!
郭晓涵见缺耳老人如此蛮横,心中非常后悔,觉得实在不该带他进来,如果他不是父亲的好友,定要将他赶出坟去。
缺耳老人袭着剑柄、剑鞘上的各颜各色的珍珠宝石的毫光,凝目一看,只见剑鞘中间的一轮红日,两端衬着祥云。
再看剑柄上,两面俱用极小的宝石嵌成两个古形篆字。
缺耳老人紧紧皱着秃眉头,久久沉思不语,似乎不认得那两个古形篆字是何什么。
郭晓涵究竟是个孩子,虽然知道不该动,但缺耳伯伯既然拿下来了,索性也凑上看个清楚。
他一看缺耳老人久久不语,立即问道:“老伯伯,这柄剑可是‘日华’?”
缺耳老人眉头一展,立即兴奋的问:“不错,正是‘日华’,涵儿,你怎么知道?”
郭晓涵立即回答说:“是父亲告诉我的。”
缺耳老人兴奋的“嗯”了一声,接着手按哑簧,“卡登”一声,立即发出一阵隐约龙吟。
继而微一用力,剑身突然撤出数寸,寒芒飞射,侵肤刺目,令人不敢逼视。
缺耳老人心情激动,腮肉曲扭,紧张的浑身索索直抖……
卡——的一声,又将剑阖起,依然放回石案上,又去拿另一柄。
郭晓涵立即阻止他说:“老伯伯,不要看了,两柄型式一样……”
缺耳老人哪里肯听,郭晓涵的话尚未完,另一柄剑已经取到手了。
俯首一看,除了剑鞘上是一弯明月,衬着两片彩云外,型式大小果然与‘日华剑’毫无二致。
他看了剑柄上的两个古形篆字,依然不识,秃眉一皱,只好红着脸佯装考问的口吻说道:“涵儿,你可知这一柄剑的名称?”
郭晓涵毫不迟疑的说:“这柄是‘月辉剑’!”
缺耳老人立即老气横秋的点了点头,赞许的说:“唔,你说的不错,这两栖剑正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日华’和‘月辉’双剑……”
说着,卡登一声,龙吟声中,露出数寸微泛金色的阴寒剑芒。
郭晓涵不解的说。“老伯伯,家父说这两柄剑是日月同光剑?,武林中人极少知道,虽然它已有近千年历史,但却绝少在世间展露……”
缺耳老人的丑脸顿时通红,立即瞪着郭晓涵问道:“你父亲又是听谁说的?”
说着卡的一声,将“月辉”剑剑身送进鞘内。
郭晓涵立即回答说:“家父是读了两剑秘笈的沿革史才知道的。”
缺耳老人轻轻“噢”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