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方除了井冈山以外,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具实力、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地方之一。在刚刚公布的第三届中国百强县排序中,江阴、常熟、昆山和绍兴分列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七位。江浙之行,令人耳目一新,心潮难平。

——11月26日……绿色南京——晨6时,考察团乘坐尼奥普兰廉政快车出发。晚上20时30分至南京,当天行程1000公里。

食宿在南京西康宾馆(江苏省委招待所,原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也曾为宋子文公寓),晚上出来散步,感觉到南京是一个注重绿化的城市。宾馆是建在一个小坡上,院子不是很大,但里面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一曲径通幽的感觉。沿西康路前行就交到了北京路,右首不远处就是省委和省政府,马路的两旁都是高大的法桐。两个大院不见高高的围墙,只是用栏杆围起来,紧挨着的就是浓浓的绿化树,这大该就是这几年“拆墙透绿”的成果吧。

对于这批干部,我是非常看重的。这次组织他们处出考察学习,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思考问题。因此,晚上我又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希望他们要分外珍惜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不仅是要观看,更需要思考,一定要学有所得,不虚此行。

——11月27日……神州第一县——参观南京市江宁区。江宁是南京市的一个郊区县,地理位置优越,堪称是风水宝地。这里山水林木条件得天独厚,是南京市的后花园。

东晋宰相谢安就是在江宁的东山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王昌龄、袁枚曾在这里任过知县,郑和的墓地也建在了这里。

自2000年撤县设区以来,江宁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拥有的等级公路达1800公里,道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8倍。精心打造的江宁开发区仅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就投入了50多亿元,已累计引进企业15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

这里的条件优厚,工业用地是每亩13万元,而商业用地达到了每亩100万元。世界500强企业有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18家在此落户。这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一年的财政收入就实现了近20亿元。

开发区里的行政服务中心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里办公的单位都采用了双章制,原单位有一枚公章,中心里也有一枚公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来这里审批的企业,就不用跑来跑去了,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2002年,江宁的财政收入预计是33亿元,列江苏省第7位。他们的目标是到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60亿元,跨入江苏第一方阵的行列。

上午除参观了行政服务中心外,还看了两家企业,一处民居,一处金泊展销中心。参观的南京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95年的高科技民营电气企业,公司董事长是中科院院士,400多名员工中仅硕士以上学历者就接近20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0岁。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人均销售额200多万元,创下税收1。2亿元,人均纳税20万元,是一家典型的小而强的企业。

南京菲亚特公司是一家投资30亿元的大型企业,年生产小汽车6万辆。这里的一个大的车间就超出了8万平方米。“中国人家”是一处溶徽式民居和苏州园林风格为一体的高档小区,这里真是都市里的乡村,住在里面,可得到现代和田园的双重享受。

江宁是著名的“金泊之乡”,在展销中心,我们无不为中国传统的吹泊技法所折服。

第三卷 风云诡谲 第211章 天下第一村

午餐是在江宁宾馆吃的,东道主甚为热情,喝的是茅台,抽的100多元一包的精制“南京”,还上了不少的海鲜,有龙虾、鲍鱼、鱼翅、河豚、桂鱼等。这些东西,我们基层的干部大多是第一次吃,不会吃,也吃不出味。同志们纷纷议论,江宁这里招待标准如此之高,如果这里的客人到我们东阳,怎么办?有人就说,我们“洋”不起来,可以一“土”到底。我们那里没有海鲜,却有山珍,给客人品尝一下我们那里的花菇、拳菜、土鸡、“笨蛋”之类,也是很有意思的。

下午四时赶到江阴市。落脚在暨阳山庄。这是一家由中国石油控股的四星级酒店,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开业十年来,曾先后接待过江泽民、李鹏、乔石、温家宝、宋平、荣毅仁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文字处理中心,看到这里的小姑娘们能熟练地用英语同老外们对话,颇为感慨。稍事休息后,大家就赶往江阴市府大楼,听取市委黄副书记的专题介绍。

江阴市古称暨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和重要商港。全市总面积98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辖16个乡镇342个行政村。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8亿元,财政收入65。6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江阴名列全国第一。

这里又是一方人杰地灵的热土,北宋至清,江阴这块不大的地方就出了415位进士。从这里走出了徐霞客、缪荃孙、刘半农、刘天华等著名人物。目前,这里在全国各地拥有的大学校长近百名,拥有的“两院”院士达60多名。

黄书记介绍说,江阴原来也是农业县,自1978年以来,他们持之以恒地抓着工业不放手,曾创造出了乡镇企业的辉煌,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早在1998年,在全国最大规模千家乡镇企业中,江阴就有41家。这几年他们又在规模经济的发展上走出了新路,目前全市已拥有华西村、法尔胜、江苏阳光等17家上市公司,被誉为“江阴板块”。下一步,他们仍要以“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神为动力,实现新的跨越。

听罢介绍,我在大街上随便走走,真切地感受到了江阴这中国第一县的魄力和魅力。这里的市府大楼,在1997年建成,当时的投资是3个亿。除信访和环保部门外,市里四大班子的所有部门都集中在这里办公。大楼内的卫生、茶水、保安、电梯、餐饮等工作统统对外承租,由市里的民营服务公司来承担。

和政府的一位公务员攀谈,说起这里的工资情况,他说科员一级月工资是1000多元,这和全国其它地方差不多。但加上各类补帖,一年可以拿到3万元,加上年终奖2万元,每年的实际收入是5万元。科级干部每年可拿到10万元,在基层工作的乡镇党委书记,每年的年终奖是10万元,他们每年的工资收入大约是20万元。

我和街上的一位清洁工谈了谈,他说他是河南人,子女都在这里打工,他也就过来了,他每月的工资是500元,这和内地也差不多。市府大楼的前面是宽阔的文明广场,广场中央树着一尊红色雕塑,上面是古拙的甲骨文“文明”二字,这大概源于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

慢步在人民路中段的步行街,好象走在了巴黎的香舍里榭的街头。乘车在宽阔的滨江大道上兜风,比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还要过瘾。当我站在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江阴长江大桥上,任凉爽的江风吹乱长发,禁不着思绪万千。当手摸着这水桶般粗、7000米长、重达33吨的过江导索,又听说这一组组钢缆都是由江阴自己的企业法尔胜集团生产时,我的心灵再一次感到震撼。

11月28日——天下第一村。

出江阴市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传统的华西村是小华西,只有1平方公里大,380户,不足两千人。如今的华西村是大华西,它周边的16个村都加入进来,面积已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人。

对华西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富有,这里别墅成群,环境优美,车流如织,厂房林立。户户住着400—600平方米的别墅,家家有50—500万的存款,1—3辆轿车。2001年华西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农村第一。目前,华西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八家集团公司,58个企业,华西集团固定资产近50亿元。他们的目标是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04年实现200亿元,2005年能达到300亿元。

站在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上,俯瞰华西大地,但见幢幢农民别墅整齐排列,龙溪湖里碧波荡漾,砂山之上的“天安门”熠熠生辉。用当地人的话讲,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村庄是“天堂”。难怪美国的客人会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

来此参观,我们当然也要探寻华西村快速发展的奥秘。当你看到华西金塔下面那个书写着老书记吴仁宝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的巨型牌子时,可能就会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上午10点40分,75岁的吴仁宝准时来到会议厅作报告。他个头不高,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笑容。他以4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履历,成为在中国这个最小官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人。他*着浓重的苏南方言,我们基本上听不明白,好在他身边还有一个翻译。

他说他的“法宝”只有两条,一是与上下两头保持一致,二是实事求是。如果上下两头发生了矛盾,那就只好对上搞一点形式主义,目的是要保持着实事求是。他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

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开。华西村人多地少,工业已经起步,分还是不分?华西人的选择是,将全村500多亩良田交给30多名种粮能手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

他讲到,农村要发展必须坚持共同富裕,同时,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口袋”不富就别提“脑袋”富,“口袋”富是“脑袋”富的基础。而“脑袋”富了,“口袋”才能永远地富。“口袋”和“脑袋”一齐富,中国农民才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朝着“小康”、“中康”、“大康”的目标步步登高。

他说,“一个共产党员,为民谋利益的一面旗帜”是华西干部行事的准则,华西村特别要求党员干部始终能做到“三正”: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三平”: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

至于他自己,早在20多年前,他就给自己约法三章: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如今,村里人都住上了几百平方的别墅,他还住在一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二层民居。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俱,看的还是一台18英寸的旧彩电,每月领的是村里给他的800元工资,最爱吃的是面条就咸菜。而上级奖励他的5000万元的奖金却分文不取,全部交给了村里的老人。

吴仁宝曾带领全家祖孙四代28人,走上台向全体村民作新年“宣誓”:“凡是要求干部村民做到的,我吴仁宝一家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干部村民不做的,我吴仁宝一家首先不做。请各位村民监督我们一家人的工作。”是啊,华西村有了吴仁宝这样一个带头人,它的发展能不快吗?

最后,吴仁宝又诙谐地讲,现在社会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事情确实不少。华西也“买官”、“卖官”。华西做“官”,也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