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教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12”一百天,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坚强奋起的日子,更是开启未来的日子。走过灾难,我们更加坚定坚韧;走过灾难,我们更加自信自强。让我们告别悲伤,共同担当,迎接挑战,共创崭新的未来。

逝者已去,生者图强。百日之祭,以此回顾。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79章 狼毒花

我从北京回到新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没有八月炸给我寄来的包裹。在一堆王国庆书记的书报和信件中,我在一件包裹上果然看到了那熟悉的笔迹。幸运的是,这个包裹并没有人拆看。当然了,这也是规矩,寄给省委书记的信件只有他本人或是秘书拆看,就是省委秘书长程大同也不会随便打开的。

下面是八月炸的手笔,我不能掠人之美,特此声明。

吴天放在根据两个月前在四川的实地采访与写生,已经创作了两幅巨型油画。一幅是《中国雄起》,另一幅是《总理在汶川》。据业内人氏的评价,这两幅作品在所有纪念汶川大地震的美术作品中,堪称精品。

奥运会开幕后,吴天放感到整个北京到处都是人,乱哄哄的,他很不习惯。思来想去,吴天放决定出去走走。到哪里去呢?他的目光在中国地图上扫视了一阵,最后他锁定了西藏。

临行前,他对来自重庆万县的老宋说,如果奥运会上有什么特大新闻,就请老宋打电话告诉他。

听说吴天放决定到西藏去,可把徐文清给高兴坏了。西藏,那可是她梦寐以求的神奇之地啊!

我们已经知道,徐文清是江南女子,原来在杭州大学读本科,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硕士研究生。她还是吴天然和杰克的校友呢!目前,她和吴天放已经同居。他们就住在中央美术学院给吴天放分配的那一间学校宿舍里。

徐文清激动地问:“天放,怎么去?坐什么去?”

吴天放说:“当然是青藏列车了,坐火车进藏,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徐文清连忙说:“好,好,我先去做准备。”

吴天放说:“这一次出行,不比往常。除了那些常备的旅行用具外,还要准备一些应对高远反映的红景天,还要带上一些防晒、防冻的药品。”

徐文清说:“天放啊,现在可是夏天,咱还用得防冻的药品?”

吴天放说:“文清啊,那地方可是世界屋脊,冷着呢。再说了,到那地方去,我还想登一下雪山。”

徐文清说:“好,听你的。我的师傅。”

吴天放拍了拍徐文清的脸蛋说:“对了,这才是师傅的好徒儿。”

吴天放说,他们要坐青藏列车到拉萨,沿线每个站点都去看看。旅行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上路就越轻松。你也知道,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为了咱们这次进藏的顺利,我还是先给你简单介绍一下青藏列车的特点吧。

列车从北京出发,沿途的主要靠站点石家庄、郑州、西安,然后进入西部。

西安→宝鸡→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拉萨。

徐文清担心在火车上发生高原反应,吴天放说,没事,青藏列车上有“供氧口”。硬软座车厢,每个座椅下都配有一个供氧口,卧铺车厢每个铺位、过道椅上方也配有供氧口。供氧口在列车进入青藏高原第一站格尔木之后便可使用。当乘客发生高原反应,可立刻通知本车厢的乘务员,在其指导下使用供氧口,同时使用供氧口是全免费。

青藏列车跟其他列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列车上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着藏族特色。

为方便藏族乘客和外国游客,列车上所有的指示都是中文、藏文、英文三种显示;列车各车厢相连的玻璃门上也绘有典型的藏式图案;沿途风光解说,播音员会交替使用藏语、汉语。

青藏列车上售卖的美食根据沿途停靠站点的不同而变化。到达兰州,主推兰州拉面10元碗;进入青海境内,有好吃的青海老酸奶5元份;在西藏那曲站后,列车上开始出售牦牛肉干、牛肉粉汤。此外,进入藏地空气干燥,列车上全程售卖新鲜水果10元份。

另外,青藏列车和普通列车还有两点区别。一是青藏列车的废弃物(水、粪便、垃圾)是打包收集、到站后统一处理,沿途零排放;而普通列车的废水、粪便是即刻排放,垃圾则是到站后收集运走。二是青藏列车的车厢是密封的,有弥散式供氧设备,保证在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下旅客的乘车安全;而普通列车包括动车组均没有供氧设备。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一列青藏列车有三个火车头。

火车从北京开往格尔木的过程中,都是由普通机车带动。一到格尔木,车头就会被代之以三个特殊车头:一节美国进口的,另两节是我国专为青藏铁路开发的,名为“雪域神舟”,用三个车头是考虑到爬坡的问题。例如从格尔木到昆仑山口150公里的距离,海拔就上升近2000米,有几个山口坡度特别大,一个火车头的爬坡能力不足以胜任。

徐文清说:“太有意思了,咱们还没有出发,我已经是非常向往了。”

说走就走,两个人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坐上了安全、舒适的青藏列车。

以下是吴天放的旅行札记。

从北京到西宁,一路无话。

8月16日下午,我们就抵达了西宁。沐浴在夕阳中的火车与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看上去活像童话中的铁皮盒子。天气凉爽,所有的路人都有着一副惬意的面容,在这里,夏天的存在犹如高原的空气一般稀薄。

我和徒儿两个人就在西宁下了火车,我们要在这附近逗留一段儿时间。

经青藏线进入高原,从甘肃最后一站兰州到青海第一站西宁不过220公里,风光却大不同。在西宁,包当地的车去青海湖,相当于包了一项“逃票服务”。这里的司机比谁都懂得这样一点:青海湖之大是无法圈起来卖门票的。它面积4500平方公里,绕湖一周360余公里,说它是“海”也不为过。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在多个媒体的评选中,它屡次获得“中国最美湖泊”的殊荣。

下了火车,我们本想到长途汽车站搭乘去青海湖的班车,谁知一个皮肤黝黑,*着一口青海普通话的大汉拦住我说:“去青海湖的吧?青海湖门票100块一个人呢!你再找几个人一起包我的车,我带你们逃票,算下来更划算!”于是,三五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在火车站约了两位从天津来的驴友,大家兴高采烈地跟着这位出租车司机上路了。

近两小时的车程,路途渐渐荒凉,当看到青色的湖水时,不知道为什么,寂寞、孤独顷刻间占据了我的心。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蒙语——“青色的海”。

在“青色的海”岸边举行祭海仪式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如今已经全部藏化了。对于藏族同胞来说,祭海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如同他们马年转神山,羊年转圣湖一样。顺便说一句,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了车,我在湖畔漫无目的地走着,不时看到祭祀所用的达龙、青稞瓶还有苹果散落在岸边。当然了,在湖边还有不少鲜艳的野花。徐文清看到一种野花弄得格外漂亮,她想去拔掉一棵,却怎么也拔不掉。结果,她把野花的长茎给弄断了。

她叹了口气说:“太可惜了,这么美的花!”她一边说,一边就要用嘴去吮手指上的花汁。我连忙上前制止道:“徒儿,千万不身在舔,有毒,这是狼毒花!”

徐文清有些吃惊地愣在了那里:“狼毒花,这么美丽,有毒?”我们放眼望去,身边最多的就是狼毒花了,说实话,懂行的朋友一定知道,狼毒花预示着这里即将发生什么。

狼毒花又名断肠草,其根、茎、叶均含大毒,可制成药剂外敷,能消积清血。亦可做农药,用以防治螟虫、蚜虫。但人畜绝不能食之。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极强,能适应干旱寒冷气候,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其根系越发达,毒性越大。在不少地方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灯”。而在高原上狼毒的泛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放牧过度,其他物种少了,狼毒花乘虚而入。

这一团团艳红的美丽花朵是高原草甸的冷血杀手,它的绽放便是草原沙化的开始。身后的山与草甸相连,狼毒花盛开其间,湖边的沙化在有些地方已经十分明显,我很担心青海湖的未来。这里的水位在持续下降。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以后,湖水水位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每年缩小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水位下降最快的是2000年,一年内下降了21厘米;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并以每年3万亩的速度扩大。水利部门统计显示,每年通过几大入湖河流进入青海湖的泥沙量超过430万吨,这还不含每年随风入湖的数百万吨沙土。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冬曲告诉我们,如果沙土“填塞”长期持续下去,青海湖的未来不堪设想。

青海湖,这片哺育了众多生命的美丽湖泊,已经变得容颜憔悴。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80章 十万狮子吼

来到西宁,塔尔寺自然是必须要看的。

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清晨,古老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沐浴在万道绚烂的霞光中,也许是经过一夜雨水的洗刷,高原的天显得格外蓝、树格外绿,而山坳中一处处金顶飞檐在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

莲花山早已汇聚了成百上千的信徒和僧侣。不知何时僧侣的法号呜呜奏响了,当巨大的橘黄色佛像从塔尔寺由几十个喇嘛抬出时,人群沸腾了。抬佛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在汹涌的人海中向前游动。人们不顾一切向前拥去,想用自己的肉身去碰一下圣像,似要把积聚已久的心愿,借助神的力量显现出来。当一幅长30米、宽20米的巨型堆绣佛像在塔尔寺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时,人们突然肃静下来,眼神里流露着敬畏、期待与迷茫。千百人的集合产生的奇异宁静反倒显现出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忽然,法号再次长奏,人的海洋又咆哮了,莲花山顿时沉浸在一片诵颂祈祷声中。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普照在佛像上、洒在信徒香客们身上,在场的僧侣们的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神情,而整个塔尔寺的观经活动刚拉开序幕。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寺庙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相传宗喀巴于1357年藏历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山坳中,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