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关心和重视这项工程的,我们回去后,一定要加倍努力,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完成这项任务。
此时,他已经非常淡定了,仿佛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仿佛这个座谈会真像他说的那样非常好,非常成功。
张建中到底还嫩,且又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座谈会,感觉一切似乎都很正常,毕竟,他一个对县东水库工程一点也不了解的人,还是在这次会议上听懂了许多东西,知道县委县政府是怎么执行这项任务的,各职能部门单位是怎么具体超作的。
晚饭还是在县府大院的食堂吃的。
食堂分三大块,一块是普遍干部用膳的大厅,一块是县领导用膳的小厅,还有一块是专门接待的上级领导的接待厅,面积可摆放三张大桌,此时却放了一张桌。因为是晚餐,就显得很丰盛,而且还有酒。
县长从下面镇赶回来陪督导组,询问下午的座谈会开得怎么样?吴处长连连说,还好,还可以。就引用了李主任说的两大特点。李主任也说好话,一点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愉快。
端起酒杯,就更是一片乐也融融,一点隔阂也没有。
晚饭后,很客气地把客人送回招待所,李主任就随在县长身后,想向他汇报座谈会的真实情况。走了几步,县长停下来,问:“怎么会搞成这样?”
李主任愣了一下。
县长说:“我已经听到风声了。”
李主任没想到会那么快,也不知道那些向县长通风报信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是说督导组太过分,还是说他李主任太没水平?
李主任老实说:“还没完全弄清楚,有一点,可能对我们的接待规格有意见,觉得我们重视得不够。”
“这还不重视吗?中午县委书记陪他们,晚上我陪他们,你们县委办全程跟到底,这几乎是最高规格的了。”
“应该是那吴处长不懂基层的规矩吧!”
县长说:“这事不能大意。他不懂规矩,我们还得迁就他。否则,吃亏的是我们。”
李主任点头说:“我也这么认为,怎么说他也属钦差大臣,越是糊涂的钦差大臣就越不能得罪。所以,今天下午本是想叫分管水利的副县长主持座谈会的……”
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到了。
“这可不是小事,我给他电话吧!让他全程陪同。”县长想了想又说,“还要打听清楚,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李主任说:“我会继续关注。”
“及时汇报。”
其实,都知道这是一句废话,但还是要说,还是要若有其事地点头。与县长分手后,李主任觉得很有必要再向县委书记汇报一下,他肯定也听到了部门单位领导的汇报,同样清楚今天座谈会的情况。
那时候,没有手机,联系诸多不便,李主任回到办公室便打电话给县府大院的值班门卫,问县委书记的车回来没有?如果回来,马上打电话给他。
他便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等,等得不耐烦,拿出象棋棋盘摆棋谱打发时间。这是他转业到地方后,养成的一大习惯,特别是当了县委办主任,总要等县长或书记汇报请示工作,一个人傻傻的闲等,看着墙壁上那挂钟的秒针几乎就不跳。
第43章 机关材料的框架
张建中是没资格参加接待晚餐的,即使随同去水库实现考察,遇着要在下面吃饭,也只能与司机归为一类,属工作人员,另安排坐一桌,甚至于伙食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座谈会一结束,他去食堂吃晚饭。
平时,总是回家吃饭的,今天特殊,一早就跟老妈说了,全天吃食堂。吃了晚饭,回到办公室便忙着梳理座谈会上的记录。
这几天,张建中写机关材料的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步,那次去边陲镇写的材料主要还是老好人给搭的架,还不能算是他写的。要知道,文章最难的不是写,而是如何搭架,架搭得好,要写的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从笔尖流出来了,张建中的进步就在于他基本掌握了机关文章的结构。
老好人说:“文章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他说,首先,你要知道材料是给谁看的?是给领导看的,领导想要知道的是,下面有没有重视他的部署,下面是怎么抓好某一项工作的,都有哪些特点。最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他说,领导重视这一块,几乎是有一个套路的,你想改也改不了,领导看了那么多年的材料,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你随便乱改,打乱了他的思路,写得再好,他也不领情。
他说,效果嘛,也尽量地往县委县政府年初制定的计划上靠,要让领导知道,下面干了那么多事,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其实,都是在围绕县委县政府这个大局,这个中心,完全是在努力实现他们制定的目标。
老好人说:“整篇文章最难也是第二部分,也是最需要出新意的部分。老实说,领导最关心,也是看得最细致的就是这部分。下面是怎么干的?基层领导有没有头脑和能力?有没有新的创意?就体现在这一点。
老好人说,什么是创意?就是别人没干过的新形式新方法。怎么才知道别人没干过呢?这就需要比较了,有什么特点?特点这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要经过比较。比较就需要有阅历的。有时候,为什么说老同志写的文章更能够抓住重点呢?就是因为他能够比较出新的创意。
老好人说,我希望你在这方面多看多思多比较,特别是多看看上一级的材料,从中汲取养分,多看看县委县政府的一些重要材料,从中领悟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主要精神。
张建中不知道他是否像那位八级车床师傅那样还留了一手,但真要达到老好人提出的要求,还是非常非常难的。
然而,有了这个三步曲,领导重视,抓出特点,取得成效,倒也很实用,如今,他就运用这个模式梳理归类下午座谈会的情况,只花了两个小时就整理出了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简报通讯。
离开办公室去小便,在走廊上见李主任的办公室亮着灯,就走过去看了一眼。办公室的门半掩着,咧着一道缝,只见李主任像电影里看到的指挥员那样,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插腰,眼光光地瞪着茶几上的棋盘。
尽管,咧开的门缝不大,他还是看见一个人影一闪而过。
“谁?”他大声一喝,像是发现敌情一般。
“是我。”张建中完全正确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小张吗?”
“是的。”
“怎么还没回去?”
“我刚整理了下午座谈会的情况。”张建中只得推门进去说,“秘书科长要我把督导组下来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整理出一期简讯。”
李主任心想,有这必要吗?县东水库工程只能算是一个局部,县委办的简讯登个两三期已经足够了,有必要每次座谈会都出一期吗?但他马上就意识到秘书科长是在为难张建中。
他说:“很好嘛!多多锻炼。”
说这话时,他又想,这秘书科长也太糊涂了,你要为难他,就应该让他闲着什么事也别干。你这么不停地让他写,不是等于磨砺他吗?不是让他更快地上正轨吗?
张建中说:“我回去了。”
李主任“噢”了一声,忙又问:“材料写好了吗?”
张建中犹豫了一下,说:“只能说写了个初稿。”
他以为,李主任要看自己写的材料,忙解释,还没有经过秘书科长把关。按程序,张建中这样的小干部写的材料必须经过科室科长主任把关,再由呈县委办副主任过目,最后才能转到李主任手里,如果,走这个程序,就有越级之嫌。
李主任笑了笑,说:“我不是要看你的材料。你来陪陪我,陪我下两盘棋。”
张建中这才醒悟,傻笑了笑,有些儿胆颤地摇头说:“我不会下。”
“一点也不会?”
“下得很差。”
“懂得象走田马走日就行。”李主任也闷得慌,逮着人就不想放了。
张建中这才想起还憋着泡尿,就红着脸说:“我先去小个便。”
李主任说:“你不会是吓得屁滚尿流了吧?”
说着哈哈大笑,手一扬说:“快去,快去!”
办公室的公用厕所只有两个尿槽,张建中还没站稳,李主任也风风火火跟进来,一边往张建中身边挤,一边说:“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杀你个人仰马翻。”
说着,便大咧咧地一阵扫射。
张建中却侧了侧身,仿佛担心他看见自己,用身子拦着他的视线。自从被阿花踢了那一脚,其他功能虽还算正常,样子却越来越丑陋了。
“快点,别磨磨蹭蹭的。”李主任抖了抖身子说。
“就好,就好。”张建中意识到他的目光往这边看,忙又用手拦住。
回到办公室,李主任让他拿红棋先走。张建中说,还是你先吧!李主任也不客气,拿着黑棋就走了一步当头炮。张建中跳了一步中象。李主任说,你不要中兵了?张建中说,你不敢吃吧?李主任说,我还嫌你不够塞牙缝呢!音起手落,就把中兵吃了。张建中虽损一中兵,但两只马跳得更利索,反而抢了先机。
李主任说:“想不到,你还有两下子。”
张建中笑了笑,说:“乱走的。”
“不可能,不可能!”李主任陷入沉思。
第44章 真想一腿踢过去
突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李主任看了一眼,很不情愿接的样子,猛地想起,有可能是值班门卫打过来的,就起身接了。果然是门卫打来的,告诉他县委书记的车刚回来。他问,县委书记在车上吗?门卫说,没看清。李主任说,你跟上去看一看,如果,不在,问他的司机是不是把书记载回家了?
李主任回到棋盘前,还没想到最好的正解,电话又响了,门卫告诉他,县委书记回办公室了。他就对张建中说:“今天就下到这,以后,一定要好好跟你下几盘。”
张建中见李主任火急火燎地离开,反倒松了一口气,想幸亏电话打进来,不然,还不知要陪李主任下到什么时候呢?下楼梯时,他又觉得自己不该有这种想法,李主任改变了你的命运,把你从工厂调到县委办,又那么关照你,叫你陪他下几盘棋又有什么呢?就是他不叫你下,你也应该主动提出。
他问自己,这拍马屁呢?
他告诉自己,肯定是的!陪领导下棋,讨领导欢心,就是拍马屁。
然而,他又对自己说,你这不算拍马屁,换了别人,是无事献殷勤,是彻头彻尾的拍马屁,你却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是责无旁贷,必须做出牺牲。
这么想着,突然听见有人叫,也不知是叫谁,反正就是寻声望过来,却见吴处长向他招手。张建中回家要经过招待所,招待所前面有一个凉亭,这会儿,吴处长就坐在那凉亭里。
“是叫我吗?”张建中回头看了看,见四周只有自己一个人,但还是不敢肯定地问。
“就是叫你。”吴处长走出凉亭,“是县委办的同志吧?座谈会上见过你,一直不知道你的名字。”
像张建中这种人,出现在那种场合,属于不必浪费时间介绍的角色。
“你叫张建中。”
“加班吗?”
张建中点点头。
“经常加班吗?”
“也不是,偶尔吧!”
“明天,是不是也陪我们一起去县东水库啊?”
张建中脸红了红,说:“主要还是张主任陪,我只是跑跑腿。”
“参加工作多长时间了?”
“三年多一点。”
“一直在机关工作?”
“以前在工厂,最近才调到机关。”
吴处长似乎找到了谈话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