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后期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在当代西方文学中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是当代享有世界声誉的前苏联作家。1905 年生于顿河的一个农
民家庭,内战时期在顿河参加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2 年来到莫斯科。
卫国战争时期他作为军事记者在前线工作。1934 年他当选为苏联作协理事,
1939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61 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曾获得过斯大
林奖金、列宁奖金和社会主义英雄称号,并在 1965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84
年病逝。肖洛霍夫的主要著作有短篇《胎记》、《一个人的遭遇》,长篇小
说《被开垦的处女地》和《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最著名的代表作。小说共分四部八卷。第一
部描写 1912~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重大事件,再现了顿河哥萨克民
族的历史状况和生活方式。第二部描写了 1916~1918 年顿河地区复杂的阶级
斗争,包括二月革命、科尔尼洛夫叛乱和十月革命等。第三部描写了 1918~
1919 年期间的国内战争。第四部描写了 1919~1922 年顿河地区匪帮的叛乱
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整部小说以主人公中农葛利高里的命运和他一家的遭
遇为线索,反映了顿河哥萨克人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了哥萨克民族
的历史悲剧命运。小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出版以来在苏联和国际上引起了
巨大的反响,使肖洛霍夫赢得了最伟大的苏联作家的国际声誉。

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是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长篇代表作,写成于 1925 年。德
莱塞 1871 年出生于印第安纳州雷特城一个笃信宗教的德国移民家庭。1945
年加入美国共产党。他在思想上受赫胥黎影响较深,作品努力体现出一种科
学论述的精确性,用化学机理理论解释人类行为受情欲或贪婪一类的情感支
配。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1900)出版后受到冷遇,甚至被列为禁
书。他终于坚持下来,并取得巨大成就,发表了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
《“天才”》和短篇小说集《自由和其他的故事》、《锁链》等。《美国的
悲剧》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进步的文学评论
界曾将这一作品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该小说描写一个普通的美国青
年为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而堕落成杀人犯的故事。围绕着这一悲剧,深刻地
揭露了美国假民主的真面目、司法界的黑暗和宗教的伪善,清楚地表明美国
的社会制度是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小说的主人公克莱特·格里菲思出身于
一个穷苦的传教士家庭,从小跟父母像叫花子似的沿街布道卖唱。在社会现
实的影响下,他爱好虚荣、幻想富贵。16 岁时他离开父母到一个旅馆当茶房。
在那里,他几乎天天耳闻目睹贵妇勾引青年,阔老玩弄少女的丑剧。很快他
就懂得有了金钱就有一切的秘诀。后来,他在伯父的工厂里做了一个小工头,
利用自己的地位和金钱,以软硬兼施的手段奸污了一个新来工厂的穷苦、美
丽的少女桑洛蓓达,并使她怀孕。当资本家小姐桑特拉向他卖弄风情时,他
受宠若惊,欣喜若狂。为了飞黄腾达,享受富贵,他设下圈套,使得桑洛蓓
达坠入湖中淹死。
桑洛蓓达的尸体被发现后,美国两大政党很快就行动起来,他们为了各
自的私利,为了得到更多的选票,急于在大选前结束案子,任意制造假证据;
律师勃尔纳贝为了民主党的利益,尽量拖延时间,竭力歪曲事实。在行刑的
前几天,克莱特因想到自己对桑洛蓓达的罪恶,诚心地向上帝祷告,但谁也
救不了他。这部小说是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写成的。1906 年,美国纽约州赫基
默县发生了一起情杀案,德莱塞看到了它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不仅仔细了解
了案件的始末,还一连考察了 15 起同类的案件。在此基础上,用独具一格的
写实手法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作家力求每个细节以至环
境和性格都符合生活真实,因而整个作品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具有世界影响的印度杰出作家——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作家、诗人,杰出的音乐家、美术家和卓越的社会
活动家。1861 年泰戈尔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地主资产阶级家庭,曾留学英
国。十五岁开始创作,一生著述宏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
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梨》、《新
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短篇小说,内容包括反映英国殖民
主义者统治下印度人民的痛苦生活,宣扬爱国主义精神,谴责腐朽的封建官
僚制度,赞颂普通劳动人民善良、真挚的情感,同情下层人特别是妇女的悲
惨命运等等。
泰戈尔的作品继承了印度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近代西方文
学的精华,小说注重现实主义的描绘,诗歌偏重浪漫主义的抒情,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结构巧妙,语言优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其中《戈拉》是印度
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吉檀迦梨》获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所创作的爱国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共和国国歌。
1924 年,泰戈尔到中国访问,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1930 年访
问苏联,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倍加赞赏。从 1937 年起,泰戈尔投入国
际反法西斯的斗争,创作了许多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支持各国人民斗争的诗
歌。1941 年泰戈尔在加尔各答去世,终年八十岁。
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共写了 50 多部诗集,12 部中、
长篇小说,108 篇短篇小说,20 多个剧本,此外还创作了近 3000 首歌曲,2000
多幅美术作品,发表了许多有关政治、宗教、哲学、语言、文学和历史方面
的论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像泰戈尔这样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是十分罕见的,
他以自己辉煌的成就,为东方文学增添了光彩。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美德故事

“精忠报国”的岳飞

800 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
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 1103~1142 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
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便给他
取名叫“飞”,字“鹏举”。
由于家境清贫,岳飞小小年纪就得打柴割草,还要帮助父母下地耕作。
在艰辛的劳动中,岳飞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并学得一手好箭法和好武艺。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
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1127 年金攻陷宋都
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 20 岁。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
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
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
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
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
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
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
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
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
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
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
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
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
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
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 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
“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 12 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
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
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 年 12 月 29 日,岳飞和他儿子岳
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 39 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
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
土沦于金人之手。
岳飞虽然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
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
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


苏武牧羊持节杖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侍从。汉武帝时,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贵族,经常派骑兵骚扰汉朝边境,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不但给汉族人民的
生活带来很大痛苦,而且也威胁到汉朝的封建统治者。汉武帝即位以后,派
出军队,多次击败匈奴的进攻。匈奴的首领且鞮单于害怕汉朝军队乘胜追击,
就故意装出和好的姿态,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节放了一些。汉武帝得知这一
消息后很高兴,马上派正直廉洁、有胆有识的苏武,率领张胜、常惠等 100
多人,带着大批礼物再次出使匈奴。
临行前,汉武帝召见了苏武,亲手把旌节交给他。这是一根七八尺长的
木棍,顶部弯曲的地方挂着一串用毛做成的绒球,表明使节的身份,同时是
使臣出使的凭证。苏武接过使节杖,激动地说:“只要我人在,这节杖就不
会丢,使命就不会受辱。”
苏武一行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匈奴单于居住的地方见到了
单于。谁知单于是个吃硬不吃软的家伙,见苏武送礼上门,就以为汉朝软弱
求饶,所以对苏武及使臣们傲慢无礼,态度专横,苏武忍辱负重,完成了使
命,正准备返回长安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原来几年前,汉朝使者卫律出使匈奴后不久就投降了,并被单于封为王。
卫律原来的副使虞常对卫律卖身投靠匈奴的做法,一直不满,见到老朋友张
胜后,他就和张胜暗中商量,想乘单于出外打猎时,劫持单于的母亲,杀了
了卫律。然而正当他们 70 多人准备起事时,有人告了密。于是单于逮捕了虞
常,并想趁机逼迫苏武投降。
卫律奉令威逼苏武投降,遭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