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 6 次获得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巫兰英、冯梅梅,邵伟萍等都是世界射坛
的知名人物。张山对她们都是充满了崇敬和羡慕,用她的话来说,当巫兰英
她们已扬名世界时,她还是个躲在课桌下织毛线的小女孩儿,所以第一次拿
起枪,她就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和她们一样。
1989 年张山第一次被选入世界锦标赛代表队,她既兴奋又紧张。她回忆
道:“我当时紧张极了,和巫兰英她们编在一个组,我生怕影响了团体的成
绩,拖了大家的后腿。”
就在这时,刘继升教练找她谈话,对她说道:“谁都有第一次,谁都有
打坏的时候,关键是自己要把握好,不要担心影响别人,实际上你也影响不
了别人。”刘继升的话对她影响很大,从此她一直记住了一个真理:成功的
最重要因素是自己的努力。
几年的奋斗和磨炼,如今张山再也不是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她学会
了沉默,学会了稳重,学会了认真。
出现在亚运会上的张山,再也没有那份胆怯和羞涩了,显得格外成熟和
稳重。开赛第一天,她和老将巫兰英、邵伟萍她们一道夺得了飞碟双向团体
金牌,并打破了该项世界纪录。其中张山一人 75 靶全部命中,来了个满堂红。
在飞碟双向个人赛中,张山与朝鲜运动员朴员兰的争夺战,是亚运会射击赛
中最精彩的场面。预赛时,她和朴员兰均以 150 靶 148 中进入决赛;而决赛
中双方再次打成了平手,各以 197 中平了张山保持的世界纪录。
加赛 25 靶,竞争进入了白热化。两人轮番上阵,弹无虚发,皆是 25 中,
奇迹般地第三次战平。两人并列冠军。
对于射击运动员来说,张山站到了她事业的顶峰。张山的下一个目标—
—参加下一届奥运会。

国际象棋“皇后”——谢军

国际象棋世界女子冠军赛应该说是世界体育项目竞赛中,最为持久、激
烈的大角逐了。一个报名参赛的棋手,要先后经过分区赛、区际赛、候选人
赛和挑战赛,只有最后的优胜者才可能夺得国际象棋“皇后”的宝座。这一
系列的比赛历时两年,其间要同数十名世界一流棋手对奕近百局,每一个参
赛者都要经过智力、体力的巨大挑战和考验。21 岁的北京选手谢军就是经历
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曲折,终于一步步走过了这条艰苦卓绝的小路,来到被称
为“高雅殿堂”的国际象棋“后座”上的。
谢军住在北京东郊的酒仙桥,7 岁起就和爸爸在马路边看大人下象棋。
回到家里,爸爸就成了谢军中国象棋的启蒙老师。爸爸教谢军的第一着棋是
“仙人指路”。“小卒为什么不能后退呢?”谢军好奇地问她父亲,父亲的
回答像是讲棋又像讲人生的道理:“一个战士只能勇往直前,不能退缩,要
有一去不复返的英勇精神!”谢军当时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勇往直前”的含
义,但正是这种带有人生真谛的点滴熏陶,成为谢军象棋生涯执著追求精神
的基础。也正是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她在强手面前不低头,在困境当中不
服输。
谢军在父亲的教导下,10 岁的时候就夺得北京市少儿中国象棋比赛的冠
军,酒仙桥一带成人业余棋手都不是她的对手。那时,北京市正在培养国际
象棋小选手,棋院的王陛钧教练把谢军叫到棋院,在棋院二楼的小棋桌上和
谢军下了一盘中国象棋。他发现谢军有基础,棋感好。于是王陛钧教练
又把国际象棋的基本走法教给谢军,然后又和她下了一盘国际象棋。他
惊讶地发现谢军有强烈的“攻王”意识,再加谢军思路敏捷,有“大局观”,
王教练当即决定收这个姑娘进北京队。从此,谢军便迈上国际象棋坎坷的征
途。
在北京体校国际象棋业余学习班,条件特别艰苦,教室设在什刹海看台
底下,夏天这里热得透不过气,冬天则生着火还冻手冻脚。谢军还和别的同
学不一样,她家离体校很远,乘车要一个多小时,她只好独自住在体校值班
室。别的同学都是父母天天接送,而她每周只回家一次;尽管这样她也不让
父母接送。就这样,谢军在体校学棋学了三年半。由于她勤奋好学,刻苦努
力,进步很快。1983 年第 5 届全运会上,她被编入女子成人组,虽然她仍未
成年,但她战胜了新老棋手,获得冠军。1984 年,14 岁的谢军获全国比赛第
六名,同时被晋升为国家大师。
一些数学家曾对国际象棋的变化进行过计算,结果是惊人的,对下棋的
任何一方来说,最初的四步棋就有 3180 亿种走法!至于以后的着数,更是难
以胜数。这恐怕也是诗人歌德把国际象棋誉为“人类智慧试金石”的原因吧。
可想而知,世界冠军是要经历怎样的磨难了。谢军进入国家集训队以后,训
练更加艰苦了,半强化训练近乎残酷。集训队规定,对局训练,40 步以内不
准和棋。每天她要训练十多个小时。谢军学棋、下棋从不盲从,喜欢独立思
考。有些棋手教练怎么教他就怎么走,谢军不这样。就是在国家集训队,她
仍然时常和教练“顶牛”,有时她认为棋理不顺,就不按教练说的走。教练
有时也生气,但气过之后,却又更加喜爱谢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88 年,谢军初次出征国外,一举赢得亚洲女子
青年冠军,同年底在奥林匹克团体赛上,她以 9 胜 2 平 2 负的战绩,为中国

队取得第四名立下战功。1989 年,谢军被升为国际大师并夺得全国冠军。
1990 年,谢军经历了她象棋生涯最艰难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幸运的时
刻。这一年,她两次去吉隆坡参加世界“后座”的争霸战预赛。3 月的吉隆
坡气候宜人,谢军轻取亚洲分区赛冠军。7 月,当谢军再返吉隆坡时,意想
不到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巨大挑战正在等着她。因经费不够,教练、翻译都
不能前来参赛。这样重要的比赛,谢军只能孤身闯南洋了。此时的吉隆坡骄
阳酷烈,而异国他乡的孤寂使她感到害怕。这次区际赛共 18 位女选手参战,
东方选手只有一人。孤单,更深一层的孤单,已形成一股心理压力。当看到
前苏联队庞大的阵容——6 位棋手、6 名教练,还有领队、翻译、医生、记者
——情义融融像个大家庭时,谢军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谢军哭了,她趴在
酒店的床上,觉得委屈、伤心。这一夜,谢军久久不能入睡,白天与前苏联
曾独霸“后座”16 年的女棋手加普林达什维利的比赛场面仍在折磨着她。这
些年来,谢军多想和这位仰慕已久的女杰一决高低,如果能够战胜她,那将
是多么的激动人心呵!。可是谢军输了,她自认为最棒的开局没能奏效。她
永远忘不了那输棋的一刹那。当加普林达什维利笑盈盈地俯在她头上轻轻一
吻时,她冰冷的嘴唇好像炭火一样灼烧着谢军的皮肤。谢军被王品璋老师的
国际电话惊醒了。谢军又哭了,她撒娇似的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心情、思念和
战况。王品璋老师的安慰、鼓励和针对以后棋手的拼杀办法,使谢军紧张的
神经平静下来,她心里有了底。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她看到吉隆坡桔红色的
朝阳正在窗前冉冉升起。
这以后谢军越战越好,连斩数名前苏联棋手,最后又战胜英国国际大师
格丽·司丹尔,终于以 12.5 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争夺前八名的出线权,并荣
获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的称号。
1990 年 10 月,谢军飞往前苏联格鲁吉亚的博尔诺米城参加候选人赛。
世界女子八强,前苏联选手占 6 名,另外还有南斯拉夫的马里奇和谢军。一
到博尔诺米,前苏联队教练就拍着谢军的肩膀说:“不简单啊,进入八强了!
不过这次我有 6 员大将联合攻你一人,想过此关不可能啊!”谢军只是笑了
笑,回答很简单:“那就走着瞧吧!”
又是加普林达什维利笑盈盈地坐在谢军面前,吉隆坡的胜利者,和善、
安详。此役又当着格鲁吉亚的家乡父老,加普林达什维利的准备是充分的。
谢军也清楚地知道,此次八强大战,对手都是顶尖人物,此次比赛得第二是
没用的。和加普林达什维利的开局,谢军准备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开局,但
在其中小做手脚,看上去平平淡淡,其中却暗伏杀机。加氏果然上当了。比
赛最终以加普林达什维利失败而告终。加氏哭了,当着家乡父老的面哭了。
在这里,谢军连斩数员前苏联大将,以四胜、一和、二负积 4.5 分的成
绩获第一名,获得参加挑战赛的决赛权。
只要能越过南斯拉夫的马里奇,谢军就可以同世界冠军奇布尔达尼泽争
夺“后座”了。
1991 年 2 月,谢军与马里奇争夺挑战权的比赛已战罢 6 盘,谢军积 3.5
分,马里奇只积 2.5 分,只要谢军再胜一局就夺到了挑战权。
第 7 盘比赛开局后,局面导入古印度防御体系。谢军驱兵突破,战略意
图十分明确,但由于兵力配置出现问题,不久就被马里奇化解了攻势,谢军
只好转入被动防守,并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这时意识到这局棋可能要输
了,但她并没有惊慌:“还要下下看……。”她心里一直这样想,情绪反倒

稳定。相反,在优势面前,马里奇却受到想赢怕输的思想束缚。不久,在一
次兑子中,由于马里奇计算失误,谢军脱离了险境,马里奇一下子乱了阵脚。
反守为攻,谢军终于取得第 7 盘比赛的胜利。
1991 年 9 月,谢军向国际象棋“皇后”奇布尔达尼泽发起了挑战,以 4
胜、2 负、9 和积 8.5 分,战胜“皇后”,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国际象棋“皇
后”。

“中国围棋第一人”——聂卫平

聂卫平在《我的围棋之路》中这样写道:“1976 年访日比赛的 56 局棋,
中国队以 27 胜、24 负、5 和的总成绩,第一次战胜了日本队。这一空前胜利,
标志着中国棋手终于冲出了赶超日本的起跑线,尽管这场竞争对每一个中国
棋手来说,都是漫长而极其艰难的。”
中国围棋经过唐、宋、元、明的发展阶段,至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达到
鼎盛,接着便出现衰微。光绪年间,中国国手周小松去世后,围棋在中国便
失去了优势。民国初年,日本高部道平五段来华,结果是“杀遍中国无敌手”。
近百年以后,在 1976 年中国围棋队访日比赛中,聂卫平执黑以七目胜有“电
子计算机”之称,并获有“本因坊”、“名人”两大头衔的石田芳夫,实现
了中国围棋名宿们几十年来要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夙愿。
聂卫平,1952 年生于北京,从 9 岁开始跟父亲、外公学下棋。10 岁的时
候,一次外公带聂卫平和聂继波两兄弟去劳动人民文化宫棋艺室玩,正碰上
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在训练。外公便找到任训练班辅导员的张福田先生,
问能不能让聂卫平兄弟俩参加训练班,并想找两个小选手和聂卫平兄弟俩下
两盘棋。没想到训练班的小棋手轮番败在聂卫平兄弟俩“野战军”般混战之
下。张福田教练很惊讶,当即同意让聂卫平兄弟俩参加训练班。
聂卫平来到训练班之后,张福田先生让 17 个子与他下了一盘辅导棋,结
果聂卫平还是输得一塌糊涂。从此聂卫平才知道高手的厉害,认真学起围棋
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