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都说明是确实的,但他本人却无法进行逻辑证明。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
大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世界
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人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就时常萦绕在陈景
润的脑海中。他常想:那颗明珠究竟会落到什么人之手?中国人,还是欧洲
人?应该是中国人拿下这道难题。他暗暗下了决心,从此更加发愤学习数学,
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有一天,妈妈把米倒在锅里,添好水让他看着,然后就上街买菜去了。
景润头也不抬地答应了妈妈,却照样看书。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课之中,
饭糊了也没闻到。等妈妈从菜场回来,一锅米饭有一半已烧成黑炭。
    陈景润不仅学习刻苦,还利用余时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他成了
班里有名的读书迷,同学们亲切地送他一个昵称——“booker”。
    正因为陈景润具有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少年
时代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王国的天空。
                        
          严谨治学——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在气象、物候、
地理、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一生注重收集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资
料,对 5000 年来的气候变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撰写了《我国五千年气候
变迁的初步研究》的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的代表作《物候学》
既是一部研究物候的专著,也是一本科普读物。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
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 1 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
“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
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 3 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
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 5 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
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
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
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 20
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
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
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 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
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
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
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 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
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 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
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 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少年留学生——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 20 年代,
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 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
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
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
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 7 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
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
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
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
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
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
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
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
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
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
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
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
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
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电脑就是明天的笔
                    
     电脑的诞生
    计算机最早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值计算工具而产生的。计算工具的发
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且总是与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发展相联
系的。
    人类最原始的计数方法是利用自身附属物(如手指)或身边的石块、贝
壳等进行的。后来,许多民族都曾用人工制成的小棒来计数,我国称之为算
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算筹。大约在我国汉代,出现了“珠算”。
算盘的定型,大约是在我国宋代(公元 10 世纪)完成的。可以说,算盘是最
早产生的计算工具。到了公元 17 世纪,英国人奥托里(Oughtred)利用对数
原理制成了计算尺。计算尺是一种模拟计算工具。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计算工具也开始采用机械化技术。1642 年,法国
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
机。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
他称“这种算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这
一思想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671 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
莱布尼兹(G.W.Leibnitz)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的机械式计算机。最后,机械式计算机发展成为不久前还能见到的手摇或电
动的台式计算机。1833 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harlesBabbage)提出了制
造自动化计算机的设想,他所设计的分析机,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概念。尽管
由于当时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局限性,这种机器未能完成制造,但它的设计思
想,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型。
    20 世纪初期,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控制功能的电器元
件,并逐渐为计算工具所采用。1925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布什(Vannever
Bush)领导的一个小组制造了第一台机械模拟式计算机。1942 年,又制成了
采用继电器、速度更快的模拟式计算机。1944 年,艾肯(HowardAiken)在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赞助下领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
自动计算机 MarkI。实现了当年巴贝奇的设想。这台机器使用了三千多个继
电器,故有继电器计算机之称。
    20 世纪以来,产生了电子技术,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出于军事上的迫切需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奇莱(John William
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 Eckert)在美国陆军部的赞助下于 1946
年研制成功了一台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 ENI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
字计算机。ENIAC 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使用了 18000 多只电子管,1500 个继
电器,功率 140 千瓦,重量 30 吨,占地约 170 平方米,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5000 次。
    ENIAC 虽然有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然而由指令组成的程序则由控制盘上
的布线或穿孔卡片的方式存储。运算之前,先要按照程序用手工把相应的电
路接通或由读卡机读卡以执行各个指令,既费时又费力,无法发挥它的运算
速度。这一问题引起了在美国工作的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
mann)的注意,他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机系小组合作发展了“存储程序”
的概念,提出了“冯·诺依曼原理”,确立了计算机由输入器、存储器、运

算器、控制器、输出器等五个基本部件组成的结构,而且将指令也和数据一
样地存储和处理。依照此原则制成的第一台存储程序、顺序控制的计算机
EDSAC 于 1949 年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投入使用。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计算机
仍遵循此原则,一般称作冯·诺依曼计算机。在电子计算机产生的过程中,
英国科学家图灵(AlanMathison Turing)在计算机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开创
性的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功能已远远不限于数值计算,“计
算”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扩展。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可以处理多种
类型的信息,并可以进行近、远距离的传输。
    总之,我们今天所说的计算机,是指具有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及记忆功
能的自动化的高速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与其相连的记忆装置和通信装置。
    电脑的成长
    计算机的几个发展阶段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已经走过了
四代的历程,堪称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通常,各代产品是以构
成电子计算机的物理器件的变化划分的。同时,也伴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和变化。
    1.电子管时代
    计算机的第一代为电子管时代,时间大约从 1946 年至 1956 年。当时的
电子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的电子元件,体积大、功耗大、价格昂贵,
而且可靠性不高、维修复杂、运行速度为每秒执行加法运算一千次到一万次。
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和符号语言。
    2.晶体管时代
    第二代为晶体管时代,时间大约从 1956 年至 1962 年。这一时期的电子
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机器的体积减小、功耗减少、可靠性
增高、价格降低、运算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