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病从根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防止老鼠偷粮,父亲买了几个老鼠夹,在夹子上放上粮食,用来捕鼠。第一天晚上,老鼠夹成功地夹死了一只老鼠,但随后的几天,老鼠显然已经知道了老鼠夹的威力,开始绕道而行,一连几个晚上,再也没有夹死过一只老鼠。

装粮的口袋依旧被咬坏……

“这老鼠也太猖狂了,要不买几包老鼠药,将它们全部毒死算了。”我说。

太爷不同意,他说道:“房子靠近山,山上的老鼠很多,打是打不完的,毒也毒不干净,唯一的办法是在家里养一只猫,有了猫,老鼠就不敢进家门了。”

太爷的话我有些怀疑,难道一只猫就行?

没几天,父亲买回来一只小猫,很小的猫,估计才断奶没多久,不到两个月大,叫起来奶声奶气的,还没上次老鼠夹夹死的老鼠大。

就这么个小不点能镇住那群疯狂的老鼠?我十分怀疑!

晚上睡觉后,父亲将猫放在谷堆旁边,由它来看守粮食。在睡梦中,我不时听到小猫发出的稚嫩叫声。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小猫是否还活着,有没有被老鼠咬死。

结果如太爷所预料的一样,老鼠一夜没有行动,粮食一粒未丢,小猫还真把大老鼠镇住了。

太爷告诉我,这叫相克!好比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一个东西再厉害,总有一个东西可以降伏它。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每次去看病,医生都说体内火大,或者体内湿重,或者是寒气重。

火!湿!寒!这些病邪长期存在体内是因为什么?为什么病人长期服药,却总是不能彻底治愈?

当一种病邪,长期停在体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入思考了,这是为什么?

这是人体的制约机制出了问题!

就好比故事中的老鼠一样,没有东西克制它,它就会猖獗;当克制它的猫出现了,只需要猫叫上几声,老鼠就乖乖退却了。

人体也是这样啊!

临床上很多病人体内湿邪重,吃了很多除湿的药物,还是湿邪重,每逢夏天,身上总爱长一些水疱。除湿固然是一种办法,但并非最佳的办法,最佳办法是找到湿邪在人体内的天敌,即什么脏腑能够克制湿邪!

哪一个脏腑是湿邪的克星呢?

脾脏!

脾主湿,喜燥恶湿。脾脏对体内的水湿之邪具有运化的作用,能促进水液的代谢。如果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湿邪就会在体内泛滥。单纯针对湿邪用药,虽然可以起效,但很难彻底治愈。

我见过这样一位男性患者,35岁,大便稀溏3年多。

3年多来,每天大便3~4次,量不多,稀稀的,黏腻不爽,还伴有四肢酸楚乏力。自己购买抗生素服用,效果一般。服用利小便的中药后,大便成形,病情好转,但没过多久,病情依旧。后来在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服用思密达,服用后大便好转,但四肢酸楚无力的症状没有改善。

他来我这就诊时,我特意看了他的舌象,发现他舌体胖大,是典型的齿痕舌,脉象右关尺郁缓。我告诉病人,你的脾脏虚弱,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异常,肠道湿邪过重,所以才如此。

病人疑惑地问我,他也听别人说他是湿重,可天天吃冬瓜,也吃了很多利湿的药物,为啥总好不了呢?

我说,湿重只是表象,你的病根是脾虚,只要吃些健脾的药,让脾的化湿功能正常,病情自然就会好转的。我建议他采用食疗的办法,很快就见效了。

健脾的食疗方法

其实食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吃一顿薏米粥,配上用苍术泡的茶。

薏米粥做法如下:薏米研为粗末,与粳米等量,加水煮成稀粥。

此粥源于《本草纲目》,薏米又称薏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的功效;配合粳米煮粥,最能补脾除湿。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对于肠道湿邪偏重的病例,疗效非常好。

而且,单用苍术一味药,我就治疗过很多例腹泻的病人。

夏天天气炎热,心胸烦躁,人们就喜欢贪凉,吃很多冰棍,喝很多冷饮,这非常容易造成寒湿困脾,让人感到四肢乏力,犯困,食欲减退,大便稀溏,有时甚至腹部隐隐作痛。常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身体伤了湿,伤了寒!

但这么热的天气,不可能不贪凉,也不可能不吹空调,那么如何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又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保证呢?

有年夏天,我也因为天气炎热,过度贪凉,出现了小便短少,腹痛、一天腹泻十几次的惨状,同时还伴有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当时服用理中丸,疗效不明显。第二天采用生苍术10克泡服,下咽之后立即感到胃肠舒展,小便通畅,当天腹泻治愈,体力也得以恢复。一味苍术饮,疗效真如神。

自身体验之后,凡是遇到脾虚湿盛,四肢乏力的患者,我常常建议他们用生苍术泡水当茶饮,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任何一种病邪侵犯人体,都是因为与之相对应的正气不足,中医称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按照生克理论,就是克制病邪的东西弱了,所以人体才生病。

脾脏喜燥恶湿,这是它的个性,也是脾脏的生理特性。当人体湿邪偏重时,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湿邪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湿邪为患的疾病,健脾利湿,打破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为了加深对脾虚湿盛的理解,加深对土克水的理解,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扫地的感悟。

扫地的感悟——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小时候,家里居住环境不好,住的是土房、瓦房。秋天落叶纷飞,很容易飘落在屋顶,堆积在瓦沟,以致屋顶的排水通道被堵塞。每次下雨的时候,只要雨水稍大一点,屋顶排水不畅,瓦房就会漏雨。雨水从屋顶滴答滴答地落下来,落到屋内的地面上。为了防止地面被雨水淋湿,只好弄个盆子接水,但雨水滴在盆中后,还是会溅起来,盆的周围通常会被溅湿。所以雨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地面弄干,父亲最常用的办法是将灶膛里的柴灰撒在被溅湿的地上,柴灰很干燥,撒上去之后,很快就将地上的水吸收了,将已经吸水的湿柴灰扫干净,然后再撒上干燥的柴灰,如此几遍之后,潮湿的地面,很快就干燥了。

后来我跟随太爷学习中医,每当听到太爷五行相克,特别是“土能克水”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用柴灰来弄干地面的情形。

随着对中医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临床的不断接触,我对五行相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前面一章通过养猫的故事,阐述了相克的道理,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主水,有“水脏”之称,当肾脏出现功能异常,体内水湿泛滥的时候,通过调理脾脏也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又有脾主湿之说!

要深入理解“以土制水”的含义,我们还得明白这里的“水”在人体的指向,水过多的具体表现,知道了什么是“水湿太过”,知道了“土能治水”,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土制水”。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一些老年人,长期咳喘痰多,体温并不升高,西医诊断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失运,痰湿内盛”所致,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急性期痰湿较盛,可以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来缓解,后期则从脾胃入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虽然表面上没有治痰,但实为治痰的不二良方。

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我都是用二陈汤作为主方,随症加减。二陈汤的组方是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因为陈皮和半夏,以陈旧者效果最佳,所以取名叫“二陈”。

二陈汤的组方略为加减变化,就能用于多种痰证。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凉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息风;治痰食交阻,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痰气郁闭,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顽痰阻滞经络,形成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在痰湿之邪得到改善之后,通过调理脾肾,可以使患者的体质得到恢复,痰湿产生得少,疾病就能得到控制,甚至彻底痊愈。

湿邪重表现之二:全身乏力

《黄帝内经》上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人体清阳的这些分布,需要脾脏来实现。

脾主升清,升发人体清阳,是脾脏的职能所在。如果脾受湿困,脾的功能受到抑制,清阳的升发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之症。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腰部也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

这些困乏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湿性重浊”。

湿性为什么会重浊?

那是因为湿邪困脾,影响到了脾脏的升清功能,进而影响到阳气在人体的输布。

这些都是人体的生理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人就会生病。清阳不能出上窍,浊阴不能出下窍,后果就是“九窍不利,耳目闭塞,大小便不畅”,所以李东垣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能发于上,头部阳气就会不足,人就会感到头脑昏沉,这样的病人从早到晚都觉得天是灰蒙蒙的,人的精神状态很差,很压抑,很郁闷。这些都是脾的升清作用不能发挥所致,这也是为什么逍遥丸通过疏肝健脾,就能够调节情志的原因,清阳升发了,头部阳气足了,人自然就有精神,也就逍遥自在了。

清阳不能发腠理,则腠理失养,皮肤干燥,脱皮脱屑,所以健脾也能润肤。

清阳不能实四肢,则四肢酸楚、沉重、乏力,这样的病人,在排除脑血管意外之后,运用健脾除湿的办法,常常能够立竿见影,所以有“脾主四肢”之说。

中医的许多理论,看似各不相干,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关联的,只要学透了,自然就能将它们融会贯通。

湿邪重表现之三:口水多

体内湿邪过重,还会淹没五脏六腑,充斥于脏腑经络。五脏化生五液,就会通过五液的形式来排泄,患者就会表现为五液过多。《黄帝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

生活中,仔细观察一下身边,你就会发现,许多小孩经常流很浓的鼻涕,流口水,或者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而且越胖的小孩,出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