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我是故意的,是因为我对当时的局势有个基本判断,就是即便我们还击,英国人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庄继华说。
“为什么?你怎么得出这样的判断的?”廖仲恺有些意外,即便是他也不敢下这样的判断。
“英国自从欧战之后,国力大幅下降,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接替了它;英国的国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就减弱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强了,比如印度,自从印度国大党成立之后,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英国被迫在印度驻扎重兵,中东的埃及,伊拉克等国的独立运动也十分强烈,他们与印度的不同在于,印度是采取和平的不合作方式,这些国家采取的却是武装斗争方式,英国必须在这些国家又驻扎重兵,维持这些兵力的经费会象海绵那样慢慢吸干英国政府的血。”
()
“欧战之后,美国、日本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兴起,他们对英国独霸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非常不满,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他们的挑战,因此世界战略格局由英国主导转变为美国苏联主导,其次才是英国法国日本等国。”
“欧战中,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欧战结束才七年,它的经济还远未恢复,我估计他连派兵来的军费都没有。别看他在中国四处杀人,其实他害怕得很,属于那种…纸老虎,一戳就破,只是那些军阀害怕洋人不敢去戳而已。”庄继华侃侃而谈,说到纸老虎时,一脸不肖。
“你就那么有把握?”廖仲恺惊讶片刻后问。
庄继华与这个时代的人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信心。他是前世来的,前世的中国人民族自信心比现在的中国人强大太多,英国根本没放在眼里。不信读者可以自行在大街上做个调查,题目就是与中英单独交战的结果,我相信包括英国人在内,选择中国胜的占80%。没有这种实力,没有这种信心,撒切尔夫人就那么容易答应让香港回归?
“百分之百的把握没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还是有的。”庄继华说。
“百分之八十?你好大的口气,要是英国人派兵进攻广州呢?”蒋介石问,不过他的口气已经缓和下来了。
“那就把广州让给他们。”庄继华满不在乎的说。
“让给他们?你说得真轻巧。”蒋介石这下已经生气不起来了。
“让给他们不等于他们就打赢了战争。”庄继华解释道:“把广州让给他们,是因为如果选择广州城为战场,他们能得到海力的支持,而我们没有海军,不能压制敌人的海力,我们的损失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向北撤退,诱敌深入,等他们脱离了海力支持的范围,再与他们交战。其实我现在很希望他们派兵来,看看地图,英国人的运输线有几万公里,来回一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只消拖上一年,英国的财政就得破产,那个时候他就是想撤也要经过我们同意。”
庄继华的话让三巨头再次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廖仲恺才问:“如果英国政府坚持发兵,你认为他们能派出多少部队?”
“不会超过十万。”庄继华在心里计算一下说道。英国能派多少部队来,其实他也不知道,不过为了增强自己上面那番话,他才故意说了这么个数字。“十万。”蒋介石呆呆的坐在椅子上。
第二节 沙基(五)
继华见蒋介石的样子心知坏了,敌人的的数量说多了了,摆了赶紧补救:“英国地盘没有广东大,人口没有广东多,十万人只是我得一个估计,是从英国能派出的最大数量,实际上我认为,英国政府恐怕脸一半都派不出来。”
说着给周主任递个眼色,周主任会意,故作思索的说:“文革,看来你对英国的了解不多呀,欧战开战之初,英国向法国派出的远征军也不过十万人,还必须由法国提供部分后勤,由此可见真要派兵到广东来,三万顶天了。”
“对,对,周主任在欧洲留学过,对英国的事情了解多些,学生的估计太离谱。其实考虑后勤和财政方面的因素,这个数字应该还高了。”庄继华立刻顺杆上爬给蒋介石宽心。
两人一唱一和,渐渐的把英国人的数量变成了一万,这个数字让蒋介石感到不是那么可怕了,便开始为刚才的失态找回面子。
“不管他来一万还是十万,都没什么可怕的,我们广大工农,还有苏俄为后盾,定能取得胜利。”蒋介石整理一下思路后又说:“不过,文革,除了派兵外,英国还会有什么阴谋?”
“校长提醒得对,如果派兵不成,英国人肯定会把目光转向我们内部,这有两个层面;一是革命阵营内部;另外就是中国内部。可不管是那个层面他的办法无外收买,鼓动两手。收买革命阵营内部地不稳定分子。鼓动国内的军阀。因此学生建议下一步是整顿内部,主要是整顿财政和军队。具体的在学生在报告里已经向校长作了详细说明。”
“嗯。”蒋介石点点头:“川军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喻培棣已经表态,他将支持整顿川军。其他的,…,”庄继华说到这里犹豫了下,他看看蒋介石,见蒋介石正盯着他,只要说道:“学生停职后。工作就移交给贺衷寒了。现在的发展。学生不知道。”
“这不行,贺衷寒不了解川军的情况,他来接手会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川军的工作还是由你负责,你不要躲清闲。”蒋介石扳着脸说。
庄继华心中大骂停老子地职是你做地,现在来说我躲清闲,操。
“贺衷寒哪里我给他打招呼。你地情报科长职务虽然暂时停了,但具体的川军工作还是由你负责。蒋先云也一样,营里的还是要关心,别以为这是给你们放假。”蒋介石说道最后语气严厉。停职之后,蒋先云还在青军会和共产党组织内继续工作,庄继华则一副享受假期的模样,整天四处闲逛,宿舍里根本看不见人。
“是。”庄继华和蒋先云同时答道。
“文革。照你估计整顿川军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廖仲恺问。
“沙基之后。政治形势于我有利,学生以为可以加快进度,不过与熊克武摊牌的时候。最好是以国民政府的名义摊牌。”庄继华说。
“嗯,那就快了。”要不是沙基惨案,国民政府的人事就已经确定,剩下地就是正式宣布了。
“你的报告中有整顿川军的步骤,可你想过整顿的方式没有?”廖仲恺又问。
“学生想过,整顿川军主要是思想整顿;初期要向每个团派出工作组,工作组的成员主要由擅长思想工作的同志组成,待士兵的的思想整顿完成之后,再派入部分军事干部,加上留用地原川军干部,组成新地指挥体系。”在原来的方案中没有如何整编的计划,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能否和平整编,庄继华也就没有把这部分详细列出来,只是略微提到。
“工作队?你有没有具体人选?”蒋介石想想后问。
“没有。”庄继华立刻答道。
“没有?”庄继华地回到让廖仲恺有些意外:“不要有什么顾虑,大胆的说,再说你说的我们也只是参考。”
“真没有,这不是学生应该操心的事。不过按照学生的计划,川军主要是思想整顿,因此工作队员必须擅长思想工作。”庄继华没有松口,只是他的暗示非常明确,黄埔军校中最擅长作政治思想工作的非周主任莫属。
周主任心中暗赞庄继华懂得藏拙,嘴里却说:
“原来文革这段时间在忙这个,我说为何这几天报上批评熊克武的文章不少。做得好,我看文革作思想工作是很有一套的。”庄继华作川军工作是蒋介石和廖仲恺秘密安排的,今天要不是蒋介石提出来,周主任根本不知道。不过他们的谈话加上猜想已经让周主任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再联想到这两天报上的批判熊克武
想的文章,周主任明白熊克武就范只是时间问题。
“你不要夸他,EN来,文革性情太躁,你这一夸,下次他不知道闯出什么祸来。”蒋介石嘴上批评,脸上爱惜之情流露无疑。
“周主任是我们黄埔最会作思想工作的人,可惜,党军还要扩编,党军是我们的根本,因此周主任是不会参加这个工作。蒋介石想想后说:”这个任务的人选我心里已经定了,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你们回去吧。“
“是。”庄继华和蒋先云向三巨头敬礼后转身离去。
等两人出去之后,蒋介石向廖仲恺和周主任说:“你们看到时候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俩怎么样?”
“我看可以。”廖仲恺立刻赞同。
“让他们俩搭档。”周主任感到有些意外,他不知道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庄继华最近这段时间风头太盛,沙基时甚至要下蒋先云的枪,而且蒋先云的军阶低一级,因此必然是以庄继华为主,蒋先云就很难开展工作。
“嗯,庄继华胜在多智,蒋先云胜在稳重,让庄继华当队长,蒋先云当党代表来制约庄继华,别再闯出什么祸来。”蒋介石这么说。周主任完全找不出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因此他也表示赞同。
沙基事件余波未熄,不过除了珠江口增加了两艘巡航的军舰、香港增加了一团穿裙子的苏格兰士兵外,英国人的色厉内荏已表露无遗。
对英国政府的照会,大本营在商讨回应时,廖仲恺力主以强硬应对,鲍罗廷适时宣布,苏联政府将向广东政府提供五万支步枪,两百挺机枪、七十门大炮,以及相应的弹药,这批物资已经在海参威启运,不日将抵达广州,同时宣布的还有苏联将向广东政府提供三百万卢布的经济援助,以帮助广东政府稳定财政,另外苏联总工会还向省港大罢工提供五十万卢布的援助金。在宣读完一连串数据之后,鲍罗廷补充说这批军械和资金将优先保障党军的扩编。这让蒋介石喜出望外,却也引起其他各军的眼红。
最后大本营决定以强硬态度拒绝英国照会,同时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英国政府严惩沙基肇事者,撤退军舰,赔偿沙基死难国人的经济损失。
广东政府的态度在国内再次受到国人的高度赞扬,陈独秀在新一期《新青年》中发表文章,号召青年到广东去,参加反抗帝国主义的大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为国民革命奋战。
大批热血青年从华北、从西北、从西南、从华东、从华中,涌向广东,涌向黄埔。
国民党的领袖们忽然发现,国民党在国内民众中的威望空前高涨,北京执政府声名狼藉;大多数人认为国民党应该取代北京执政府,并对这个政府表现出强烈的信心。省港军民更是信心倍增,香港罢工持续扩大,到六月底向所有行业全部罢工,同时香港华人商社宣布为抗议英方制造沙基惨案,香港商人联合会从即日起罢市。
香港彻底瘫痪了。
省港罢工委员会在广州成立,苏兆征当选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罢工委员会发出呼吁,呼吁封锁香港,不要向香港卖出大米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这个呼吁很快得到广东政府的支持。
廖仲恺适时上书中央,建议立刻组建国民政府,这个建议得到大多数中央委员的赞同。
在这个背景下,庄继华对川军的工作进展更加顺利,报纸上连篇累犊的讨论,让最不关心的政治的军人也感到川军已是山雨欲来,高级将领普遍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