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眉山三苏祠
书法至蔡君谟,已经为宋代书法风格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如果要变,他做不到,正如唐诗的陈子昂。唐诗的大成需李、杜的出现,宋法的大成,也需要这样的人。所幸的是,不但有,而且有三:苏轼、黄庭坚、米芾。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出生在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唐、宋八大散文家,他们父子(父苏洵、弟苏辙)就占了三个。苏轼更是天纵英才,诗文书画,只要他沾手,无不引领一代风骚: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为宋诗第一,词开豪放一派,赋为宋人第一,书为“宋四家”之首,画风自成一格。如此奇才,古今罕有。
苏轼的登台是光彩夺目的。他参加科举,仁宗皇帝回宫后,喜形于色,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找到两个太平宰相!”说的就是苏轼、苏辙。但他的一生却非常坎坷。几起几落,又为人诬陷,差一点送命,被安置在黄州。哲宗时回朝,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又遭人排挤,贬儋州、惠州,一直贬到海南。徽宗时遇赦,不久死在常州。
宋在唐后,有时是很尴尬的。比如诗,唐人已登峰造极,后人很难措手足,宋人不得已另辟蹊径。唐诗言情,宋诗则言理。书法也是一样,唐,已将法推向极致,宋人要做的,首先是对唐法的破坏,寻出另一条生路。力担此任的第一人就是苏轼,前引苏轼的话,都是对唐法的破坏宣言。他自己也是如此实践的。比如唐以来对执笔法吹得神乎其神,“五字拨镫”“七字拨镫”,闹个不休。苏轼就公然宣布“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他自己就是用的“双钩”,类似今天执钢笔。人人要求作书悬肘,他偏臂肘着纸。
破旧必须立新,破旧容易,立新却难。苏轼在破旧的同时,也为宋书立了新,这个“新”就是“意”。前面所说的“我书意造”“通其意”“自出新意”都指此。后人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评价是准确的。
但是,苏轼并不是不重法。他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闻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论书》)可见他并不是不注重法度,只是不为法所拘而已。
他自己也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实践者。苏辙在《栾城后集》中说:“兄子瞻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黄庭坚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年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以豪劲多似之。”并说:“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楷书,丰腴厚重,又跌宕多姿。行、草书尤为所长,信手挥洒,一派天真。所书《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三”。文人小说下载
苏轼非常重视书家的个人修养。他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酬柳氏二外甥求笔迹》)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常常在书后留纸数尺,说:“以待五百年后人作跋。”
他的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苦雨帖》《近人帖》《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祭黄几道文》等。
黄庭坚
“宋四家”书法,黄庭坚书个性最强。他曾经和苏东坡论书,互相开玩笑。苏东坡说;“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黄庭坚回应说:“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独醒杂志》)
黄庭坚像
虽然是玩笑,仔细想想,又有几分道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人。他是仅次于苏轼的大才子、宋“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书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称“秦七黄九”。英宗治平三年(1967)进士,但仕途坎坷,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外任。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服膺,大概也只苏轼一人。
黄庭坚楷、行、草皆精,尤以草书为最,后人誉为张旭、怀素后第一人,甚至有人认为超过张旭、怀素。他曾经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他的书法,又得力于《瘗鹤铭》,他称赞《瘗鹤铭》为“大字之祖”。明王世贞说:“山谷大书酷仿《瘗鹤铭》,狂草极拟怀素。生平见山谷书,以侧险为势,以横逸为功,老骨颠态,种种槎出。”(见明潘之淙《书法离钩》引)
黄庭坚的楷、行书,结体内紧外松,每个字几乎都有笔画向四面伸展,形成非常强烈的动感。乍一看来,东倒西歪,但又字字稳当,章法和谐。他的用笔,打破了晋、唐以来起收提按的规矩,而是随心所欲的线条流走。写到精彩处,他自己都得意非凡。他跋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堪称神品,他自己也非常满意,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得意之词,溢于言表。
黄庭坚书最好的是草书。他说自己从张旭、怀素得笔法,但却并不墨守成法。他的草书,与张旭、怀素相同的是大气磅礴,一泻千里,但却一改圆转流美为顿挫曲折,劲道十足,自成面目。董史《豫章先生传》说:“公楷法妍媚,自成一家。游荆州,得古本《兰亭》,爱玩之,不去手,因悟古人用笔意,作小楷日进。曰:‘他日当有知我者。’草书尤奇伟。公殁后,人争购之,一纸千金。”
他的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卷跋》《松风阁诗》《范滂传》《戒石铭》《梁父吟帖》《王长者墓志铭》《李太白忆旧游诗卷》《草书千字文》《草书杜诗》《狄梁公碑》等。
米芾
米芾像
苏东坡在扬州时,曾召十余名士会饮,米芾也在座。酒半酣时,米芾忽然站起来对东坡说:“天下人都说我颠,你以为是不是?”苏东坡笑着说:“吾从众。”(见赵令畴《侯鲭录》)
很多艺术大师,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外人眼中,就是颠狂痴放。顾恺之痴、张长史颠、僧怀素狂、陆放翁放,都不及米芾的颠可爱,可爱到有些无赖。
宋徽宗曾备下好纸好墨,召米芾写字,自己在帘后观看。米芾“反系袍袖,跳跃便捷,落笔如云,龙蛇飞动”,而且对着帘子叫道:“陛下,奇绝!”宋徽宗很高兴,把自己用的笔墨砚台都送给他了(见钱世昭《钱氏私志》)。
米颠拜石
又有一次,徽宗与蔡京谈事,召米芾来书一大屏,让他就用御案上的砚台。米芾写完,抱起砚台对徽宗说:“这个砚台被我用过了,你就不能再用了,送给我算了。”徽宗大笑,真就送给他了,他也不管砚内还有墨,抱起就走,墨溅了一身。蔡京对徽宗说:“米芾人品甚高,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见《春渚纪闻》《清波杂志》)
还有一次,他和蔡攸在船上,蔡攸把王衍的真迹拿出来给他看。他看完就把字卷起来,放入自己怀中,然后跑到船边要跳水。蔡攸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一生收藏了很多字画,就是没有王衍的,不如死了算了。”蔡攸不得已,只好送给他了(见《独醒杂志》)。
这样的事,在他身上很多。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狂放颠疾,人号“米颠”。他是一个以全部身心热爱书法的大家。《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这是场面话。米芾所学甚广,收集晋人法帖极多,故名其斋为“宝晋斋”。他的儿子米友仁说他“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卷临学之”(《跋米芾临右军四》),功力极深,但早年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晚年方自名家。他自己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海岳名言》)
在用笔上,他一改前人奉为金科玉律的中锋行笔,而四面出锋。他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宣和书谱》)所谓一笔,即指中锋;所谓“四面”,即中锋之外,还有侧锋;藏锋之外,还有露锋。他的字极为飘逸俊秀,苏东坡形容为“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明董其昌以他的书法为“宋朝第一”(《画禅室随笔》)。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著名的有《苕溪诗卷》《蜀素帖》《乐兄帖》《崇国公墓志》《虹县诗卷》《花气熏人诗帖》《经伏波神祠诗卷》《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等。
赵佶
元代脱脱撰《宋史·徽宗纪》,掷笔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不幸的是,他真就当上了大宋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瑞王,英宗早逝,被立为君。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又是一个昏庸至极的人。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堪称一流,无论诗词书画,都有极高造诣,在他的倡导下,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极为发达。作为一个国君,他又无能之极,任用宵小、打击正人、搜刮民脂民膏,个人生活也荒淫糜烂。最终,国内爆发了方腊、宋江等人的起义,外则金人长驱直入,汴京沦陷,北宋亡国。他和儿子钦宗赵桓做了俘虏,被押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受尽折磨而死,
他一生酷爱书画,重视画院的建设和发展,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本人就是著名的画家。
他又是一个很有独创精神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极有特色,古往今来,独一无二。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瘦金书”,笔画瘦劲,但又不显枯瘠,挺拔秀美。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但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深为后人喜爱。
陆游
陆游像
古时诗人墨客,兼善书法的不少,除苏轼、黄庭坚等大书家外,往往为诗名文名所掩,如唐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皆有书名。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是书法名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自幼好学不倦,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加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陆游与范成大、朱熹、张即之合称南宋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