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以鸣金收兵表示结束打仗。可以看出,金,主肃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小孩子的脾先天是比较弱的。脾弱就会造成脾湿重,小孩就会老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怎样治疗呢?就是用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气机慢慢地生发起来。敲鼓也要注意时间,不要在晚上敲鼓,该睡觉的时候应该选用有肃降作用的音乐。
三、眼系入于脑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是随眼系入于脑的,因此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以一个部分。像现代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等,实际上这是最耗神的。
四、与入脑的六条经脉密切先关1、督脉。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入脑的途径,通过十四经经气的循环,将脏腑之精气向上转输于脑,以奉元神。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等脑部病变。2、膀胱经主阳气。健忘症就是膀胱经大虚的症,阳气虚弱,便不能上于脑。3、肝经主血。从经脉的角度讲,肝经是脑部供血的经络。4、阴跷脉与阳跷脉入后脑,与人体的协调性有关。决定体态是否匀称,动作是否协调。5、胃经。我们吃的营养物质通过胃经上输到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胃经也是循目系入络脑的。
五、头部的疾病。一、头痛。头上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经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症下药。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经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头痛而重为太阴脾经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经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视频3完)二、头晕。《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中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的问题主要是跟肝经相关。这里首先区别一下“晕”跟“眩”的差异。“眩”是“目”字旁加一个“玄”,“玄”指黑色,所以“眩”就是两眼发黑的意思。而“晕”呢?“晕”字上为“日”,下为“车”,就是如坐舟车或舟船那样晃的感觉,就不再只是两眼发黑了,而是感到整个地天旋地转。人体的上部、特别是头部,如果血虚或是气虚的话,就会出现眩。前面我们说过,脑子里的问题都跟眼睛密切相关,那么如果你的眼睛突然地出现歧视,就是看东西成了两个的话,就一定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是脑子里出现了问题。有的人还会突然出现双目看不见东西的情况,这在中医里叫做目见鬼物。这多为精神过于疲劳所致,要注意休息。中医里讲眼是心的使者,如果心散了的话,眼神也会散,就会出现歧视、目见鬼物等问题。现在常有孩子上网打游戏上瘾,时间过久的话就容易有这类症状,所以我们玩任何东西都要注意一个适度的问题,做家长要明白这个道理,教育好孩子。三、健忘症。对于脑病,前面提过善忘的问题,就是健忘症。得此病的人表现为经常记不住事情。《黄帝内经》认为是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所致。就是上面的气虚弱,下面的气够用但上不来,其实就是膀胱经气上不来导致的阳虚。预防中风。中风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呢?脑血栓、脑溢血虽然都是发生在头部的问题,但脑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练习手上,我们的指尖是气血最薄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地方,我们平时只要把指尖这个地方给疏通开,就能减缓头部的一些压力。所以大家可以学会一个功法,就是没事的时候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这样对人体非常有好处。还有一个是提肛法,可以锻炼我们的肾和脾的功能,间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我们人体从脑部的百会穴到下体的会阴穴,是一个中轴线,这是我们人体内一条非常重要的无形的线。提肛法有点类似于站桩,就是把会阴给提起来的动作。在古代,这个方法也叫回春术。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坚持做100次提肛,那么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好处。平时若家里有人突然出现脑溢血的时候,可以采取十宣放血的方法进行急救。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个指尖放血,这个方法可以很快止住脑溢血。原理是头部的压力太大了,通过在手这个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压力宣泄出去。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就是有个人家,家里的老人脑溢血昏倒了,然后采取十宣放血,很快老人就苏醒了,但是家里同时还叫了救护车,而救护车这时候已经到楼下,然后老人醒了就不想去医院了,可是听说去不去医院也要掏救护车的费用,老人一下子又昏过去了。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再次昏过去的话,十宣放血也不灵了,任何中风最怕再度复发。那么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只能在几个手指缝中间去放血试一试,有的时候会有效。预防中风还要注意节欲,就是不要房事过度,人体很多上边的病,根儿都在底下。再有就是要少生气。人无法避免生气,更做不到从不生气,但是要学会克制。人要多读书,读圣贤之书,读史使人明鉴,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思想觉悟就有了提升,遇事就不会过于较真儿,可以想开很多事,避免因生气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如何锻炼大脑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国人就明白这个道理,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儿着的核桃、太极球等,都是在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所以非常之好,我们不该扔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脑的其他保养事项。日常我们养护大脑有几点重要的原则:1、吃饭只吃八分饱,不要吃撑着了。我们老百姓经常骂人的时候说“你满脑子油啊”,其实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脑髓都给糊住了,这对脑是有坏处的;2、要好好睡觉。睡眠好才能真正地养脑;3、要经常让脑做运动,就是要勤思考。这里所说的思考有个原则,就是要动脑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这样对大脑非常有好处;4、食补要适度。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提养生,就爱问,吃什么能补,然后逮到一样东西使劲地吃,吃恶心了算。就拿补脑食品来说,要是说吃核桃一类的坚果有好处,恨不能砍光二亩核桃园来吃,这样做就太过了,吃任何东西都要适度,过则有害,所以食补也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
四、高血压。高血压在中医里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当我们脑部出现血栓这类末梢不通的情况,就会送达神经中枢,通过加压的方式把血给泵上来,解决心脑肾对血液能量的需求问题。高血压的出现是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就是提醒你该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了。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上来说,跟肝肾两个脏器的亏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性生活过度会伤肾;郁闷、发怒会伤肝;工作紧张、压力过大也会造成肝肾损伤。那么肝肾损伤为什么会形成高血压呢?当肝和肾的功能开始出现衰退的时候,脾的疏布功能减弱,我们的血液中的湿邪就慢慢代谢不掉,逐渐导致血液粘稠,血的流速减弱就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人体自身就会通过加压的方式泵血上来,而肺的肃降功能丧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的问题。那么人的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眩晕、反应迟钝、健忘甚至是痴呆等病症。我们的人体调元气上来破这个淤滞的话,就会导致头痛。我们要注意,长期的高血压再加上顽固性头痛的话,很容易引发中风。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上下午血压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如果上午的血压比下午的高,说明元气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因为人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压基本上是正常的,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压,把血泵上去,而泵不上去的话,就说明脏腑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一个表现。如果下午的血压比上午的血压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说明脏腑功能正在恢复当中。如果出现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话,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就比较危险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快就医。低压相当于人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属后天。低血压就属于元气大伤,一般先是肾气亏损,然后心脏搏动无力,再发展甚至会出现心跳间歇的问题。嗜咸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吗?我们说肝肾两虚会导致高血压,那么肾虚就一定嗜咸,所以内在是有联系的。只是应该颠倒来说,不是嗜咸会导致高血压,而是高血压的一个表现是嗜咸。对这里面的原理做一个解释:人每天能够活下来是靠每天调一点元气,而调元气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盐了,因为元气藏于肾,而肾为咸味。如果身体正常的话,我们每天的饮食应该很清淡,这样就可以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