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非是你官职不大,官位不高才需要小心,纵然是高高在上,稍有不慎,也难免祸患加身。

北宋年间,曾布为宰相,其时宋钦宗为了修造陵墓,命曾布的儿子曾纡主管工程记录,另派了自己的老家人温益为顿递使,负责驿路的修筑工作。可是温益这个人没有任何本事,修的一座桥摇摇晃晃,当人走上去的时候,“轰”的一声,桥柱子竟然断裂了。当时曾纡看到这情况,忍不住问了句:“顿递使在哪儿?”这句话恰好被温益听到,于是温益怒气冲冲地站出来,吼道:“我在这里,怎么着?”

曾纡的父亲虽然是宰相,可他知道温益是宋钦宗最信任的家人,也就没再说什么。但是温益却从此憎恨曾家入骨,发誓要整死这一家人,他利用宋钦宗对他的信任,力荐权奸蔡京出任宰相,等到将曾布挤出朝廷之后,又兴大狱,欲将曾氏父子害死在牢里。幸亏宋钦宗发现了这事,吩咐温益不得为难曾家父子,但也并没有因此事批评过温益一个字。

曾氏父子官至宰相,也称得上权倾朝野了,却因为一句无心之语,险些丧了满门老小的性命,可知这官场之上,宁可做错事,也别说错话,实在是有几分道理的。

第22章 官场的扩散效应法则

所有的官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郁闷:自己做好了一件工作,往往得不到正面的肯定,即使表现得再优秀,有关这件事的消息,也始终无法传递出去。所有的同事就好像是齐了心,闭紧了嘴巴,拼了老命也要封锁对你有利的消息。

反之,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往往还没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甚至连与此事无关的人都已经听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乐此不疲地谈论着你,似乎坏消息对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现象,就是官场上的坏消息扩散法则。起因是所有的人都在官场上争夺利益,这种争夺甚至波及到交际场上,就连你的朋友也在心里暗暗地与你比较,你的成功就意味着别人的失败,至少也是一种无言的羞辱,所以大家才会对好消息三缄其口。而你弄出的纰漏,或是有可能导致你人生失败的事情,这对于暗暗与你竞争中的同事与朋友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大家当然会因此而变得亢奋起来。

古代有个叫陈东的人,在苏州做官,有个犯人被判流放,于是陈东命人在罪犯的脸上刺上“特刺配”三个字。刺完了之后,同僚们纷纷摇头,反对说:“这个说法不对,罪犯脸上刺字,怎么可以用特刺配这种说法呢?应该改过来。”陈东被同僚们说糊涂了,当即下令修改,把犯人脸上已经刺好的三个字,改为“根据律令……”又重新在犯人脸上刺。结果这件事传扬开来,成了一桩大笑话,以后但凡陈东竞争升迁的时候,大家就会说:“这个陈东,莫不是在人家脸上打草稿的那个吗?”这话一说,陈东这辈子的升迁可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陈东这个纰漏,成为了他一生的把柄。所以说人在官场,犯错不可怕,就怕你犯的错误太蹊跷,恰好让人抓在手上,想放也放不下,那你可就惨了。

五代十国的时候,尽出草头天子,所以当时的人们为了压别人一头,就想尽办法炫耀自己的家世,以世家出身者为荣。然而真正的世家已尽数焚灭于兵火之中,所以那些自称世家出身的人,说的全都是谎话。

到了后唐小帝国建立,后唐庄宗李存勖就在自己的妃子中挑选皇后,一个姓刘的妃子声称自己出身世家,于是刘妃就成为了刘皇后。可是不曾想,她刚刚把屁股挪到皇后的宝座上,皇宫门外就来了一个捡粪的乡下老头,原来是刘皇后的亲爹,听说女儿当了皇后,就急忙跑来认女儿。刘皇后见此情形,情知这个亲爹是绝对不能够认的,倘若认了,不要说皇后的位子,就连性命也难保,索性翻了脸皮,硬说这老头是个骗子,让人拿大棍子把父亲赶了出去。

但是刘皇后的这番伎俩,庄宗李存勖看在眼里,心里明镜儿似的。而那李存勖心眼也坏,他先找优伶秘密排了一出戏,然后请刘皇后出来欣赏。刘皇后出来后,坐下一看,这出戏演的正是她富贵了之后,不认亲生父亲的故事,羞得刘皇后无地自容。幸好这个后唐小帝国很快就灰飞烟灭了,否则的话,单凭这桩事,刘皇后迟早也会死于后宫的攻讦之中。

事实上,刘皇后的罪孽时过近千年,仍然为民间所津津乐道,有关这桩事,至少有几部戏仍然在民间传唱,用以讽刺如刘皇后这样的人。所以人在官场,尽其可能地小心,避免犯错,但利益相争无所不在,官场陷阱星罗密布,有时候,纵然是你肋插双翅,也照样逃不过去。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阁学赓泰,其人城府较深,不苟言笑,不管同事们说什么,他就三个字:“可不是?”结果这事被皇亲宗室辅国公晋隆知道了,晋隆这个人生性滑稽,爱开玩笑,就故意来找赓泰聊天。

晋隆说:“今天天气可真冷啊!”

赓泰回答:“可不是。”

晋隆说:“天冷了,群臣上朝的时候,都添了几件棉衣裳。”

赓泰回答:“可不是。”

就这样,两人一来一去,不管晋隆说什么,赓泰始终是以不变应万变,单只是“可不是”三个字,就足以应付了。这情形让晋隆说不出来地上火,他故意又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等到赓泰回答得已经习惯了的时候,却突然提起当朝中的一位重臣,说:“我听人说他有龙阳之癖(同性恋)……”赓泰脱口冒出一句:“可不是。”

完了,这句话一出口,赓泰如梦方醒,想要弥补,却已经来不及了,聚拢在身边的同僚们,已经飞跑了去,把赓泰说那位重臣有龙阳之癖的事情说了出去,那重臣羞恼万分,当场将赓泰一顿破口大骂。此后,但凡涉及赓泰的晋升之事,那重臣都挡在前面,让赓泰一生一世也没有抬起头来。

这几件事,都是非常小非常小的枝节,却毁掉了当事人一生的前程。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职场,情况就是这样,但凡你有一点点小过错,都会被夸张到离奇走形的程度。许多官场人就是这样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往往是连替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家人对她有一句忠告:不可走错一步路,不可说错一句话。这固然是有人心险恶的成分在内,但实际上,贾府在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群体的博弈规律就自然而然地起着作用,稍有差失,往往是万劫不复。不知道这个规律的人,也就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沦为官场的小草,任人践踏,永无出头之日。

第23章 官场的趋同性法则

什么叫官场的趋同性法则?

楚王爱细腰,宫人多饿死,这个就是官场趋同性法则的最朴素描述。

中国文学史上,建安七子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七子之中,有一位叫王粲,此人有一桩怪癖,嗜好学驴叫,他死的时候,魏文帝曹丕亲自去吊丧,并对参加丧礼的人说:“王粲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听驴叫,现在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就让我们每人学一声驴叫,以寄哀思吧。”

说完,曹丕“一驴当先”,仰脖长鸣起来。皇帝已经学过驴叫了,其余的宾客,也只能一个挨一个的,依次上前,七长八短地各学了一声驴叫。

魏晋风流,尽多怪事,皇帝领头学驴叫,臣民诸人,岂有一个不叫的道理?这个学驴叫的社会现象,就是最典型不过的趋同性法则的作用。

趋同性法则是说:官场中人,有一个共同的角色印象,你可以不喜欢,却绝不可以拒绝,必须要在某种风格或形式上,与所有的人保持一致。如果机关里的人都是西装领带,偏你是光膀子穿条大裤衩,这事不用别人说,你自己也觉得别扭。同样的,如果机关里的人员都不太在意自己的衣装,偏你衣冠楚楚,就连领导都瞧你不对劲儿。

除了外表之外,趋同性法则更多地表现在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上。你必须——你只能——你一定要和大多数人有着共同的习性和爱好,否则的话,你就会显得极为另类,与众人格格不入。

通常情况下,这种趋同性的外在识别标志,主要是“酒、色、财、气”等较为直观的方面,但内在的,却体现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精神状态上。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有谁片面地把趋同性理解为不良嗜好的趋同上来,那么你多半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些什么。

首先说酒,历史上官场向来是酒徒出没之地,这是因为官方不事生产,只是负责资源的调配工作,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感,所以吃吃喝喝,就成为了官场上必不可少的程序模式。一个酒量好的人在官场上通常会拥有着较高的声望,但如果在这方面走过了头,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酒文化上走得太远的,当推大唐诗仙李白。杜甫作《饮中八仙歌》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单只是这诗仙的傲骨,就令后世景仰不已。

然而话又说回来,李白一生仕途坷坎,恰恰是这个酒误了他。盖因这位大诗仙嗜酒如命,已经患上了严重的嗜酒症,唐玄宗传他入宫,他居然喝得酩酊大醉,是被人抬进去的,到了宫里后又让杨贵妃亲手煲汤,权臣杨国忠磨墨,皇帝面前的第一红人高力士替他脱靴子……替这几位想一想,这种丢人现眼的差事偶一为之,还马马虎虎,倘若李白得到了重用,难不成大家以后要天天这么侍候他吗?

别说李白,就是皇帝唐玄宗都不好意思这么个享受法,李白的仕途前程,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官场之上,酒固然不可或少,但如果因酒误事,那就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了。

除了酒之外,色是官场上最闹心的事物。须知孔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意思是说,好色是男人的本性。无论官场还是职场,都是凡夫俗子的扎堆之地,一大群臭男人聚在一起,虽然一个个道貌岸然,冠冕堂皇,但肚子里转来转去的,莫不是美色这件事。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低俗的话题上表现得过于清高,这就无异于对别人的羞辱,以后必然会有麻烦。幸运的是,绝大多数男人,在这方面所犯的错误,多不是“不够色”,而是“太色了”,色过了头,自然会搞到惹火烧身的程度。

明朝时的大才子解缙,曾经做到大学士的位子,因为明朝没有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所以解缙也算是尽抒了生平的抱负。可是有一次,他去驸马府上拜访,偏巧驸马不在家,按说这时候解缙就应该转身离开了,可是公主久闻解才子的大名,心里好奇,想亲眼看看大才子长什么模样,就留下解缙,自己隔着帘子,坐在内室,一边吩咐小丫鬟上茶,一边仔细地瞧解缙的模样。

女人偷看男人,这情形是很微妙的,如果解缙稍微理性一点,正襟危坐,让公主瞧个清楚,这事也就过去了。他毕竟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还在意一个女人偷看吗?可是那解缙,被公主看着看着,突然狂性发作,当场索要纸笔,赋诗一首,曰:锦衣公子未还家,红粉佳人叫赐茶。内院深沉人不见,隔帘闲却一团花。

这首诗写得固然风雅,固然有趣,可是却充满了对公主的戏弄和挑逗。往轻里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