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说,是亲戚送的。
这个亲戚刚从华北回来。
潘淑琴一听马上收回了要发展他的初步念头,“如果他的亲戚和日本鬼子有关系,那就麻烦了。”
潘淑琴想。
二.
上海宽阔的街道显现出少有的大气。
让潘淑琴觉得在这里一定能发挥自己学到的很多东西,信是柴倩如写来的,通知她过几天会有朋友来看望她。这是柴倩如和潘淑琴分别时留下的暗语。
参加聚会的姐妹们似乎对此也已经习惯了,她们也没有问“姐妹”都是谁,就听“姐妹”们讲了将近两个小时。
而主持会议的陈颖弘也不知道她是谁,她也不知道她们是谁。
“姐妹”成了她们的代号,而姐妹就是她们留在自己心中的代号。
陈颖弘跟大家说,我们今天请来一位“姐妹”,下面就请“姐妹”为我们分享。
法西斯白色恐怖统治了整个上海。
就在这种情况下,抗日的火种不久又燃烧起来。
一个受共产党和军统双重领导的地下抗日组织正式建立。
()
这支地下队伍,当时叫做巾帼突击队,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并分别打进了伪汪政府,军队,警察,银行,教育和协和促进会等机构内部,甚至在周围,都布下我们的力量。
他们巧妙地隐蔽者,积极地活动着,向抗日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
在组织上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一些拥护抗日的,合乎做秘密工作条件的进步知识青年被吸收进来,进一步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地下尖兵队伍。
冷风一阵,一阵吹得正紧,马路上静寂得无一行人。
只有孤单的街灯在夜雾中闪烁着。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就要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则,在街上碰到再熟悉的同志,也要装作不认识,甚至连眼睛都不能抬起来,以免引起盯梢的敌人注意。
但事过不久,她们就在别人面前说起她的不是。
原因是,有一两次她在大街上见到其中的一两位女朋友,她们想与我打招呼。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她将头转向另一边装作没看见,不搭理她们。由于她们不理解秘密工作的纪律,便认为“潘淑琴这个人非常傲慢,在路上碰到她,本想和她打招呼,可她把头一偏,理都不理,真是目中无人。”
以及打入日军要害部位的谢雨良,田中玉,齐永宁等人,都是在这时参加到抗日情报战线上来的。
他们或者猎取日军战略性,动向性军事情报。
或者动摇,瓦解以至策反皇协军起义,都在隐蔽斗争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这些地下工作人员中,还应当提到杨文纪。
他是汪伪大汉奸杨普惠的儿子,由于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对的杨普惠汉奸卖国行为素有不满,在思想上产生了革命的要求。
后来在他的堂兄军统杨维成的教育影响下,参加了抗日工作,很快地锻炼成为一个理想的地下工作人员。
从此,汪伪大汉奸杨普惠的官邸,实际上就成为我们地下工作人员联系接头和传送情报的最安全的据点了。
这个据点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七章.更加严峻的战斗
一.
潘淑琴走到近前才看清,那似乎是以前遗留下的抗日传单。
前一阵日本宪也曾疯狂地在搜捕过这些贴传单的人。
她有些为那女子担心,她一时判断不出她的身份,或许是名共产党,要么就是共产党的同情者或支持者。此
时,虽然明目张胆的大搜捕过去了,但的76号的便衣特务仍没停止活动,仍在寻找着隐藏下来的抗日志士的蛛丝马迹。
这名女子实在太危险了。
这么想着,她快步走过去,这女子似乎对她没有任何警觉,仍不停地在怀里往外掏传单,另一只手往墙上涂着浆糊。
她走到她身后的时候,她才回过头来。
那是一张很年轻很俊秀的脸,看样子顶多不过十###岁,那一双眼睛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宁静而悠远。她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年轻。
在上海张贴这些太危险,快回家吧。
她低声说完便准备离开。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时潘淑琴听到她说:胆小鬼。
她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她,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回过头又认真地看了她一眼。
这时,她的心头突然涌动起一种责任感,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女孩子被特务抓住,弄不好连性命都得搭上。
想到这她走过去,向女孩子伸出了手。
还有多少,我帮你贴。他这么说。
她冲他露出了一丝笑意,似乎信任了他,伸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沓传单放在了她的手上。
她抓过传单,想也没想就装在怀里,又说了句:你走吧。
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她没听清她在背后喊了句什么。
没几日,在新生开学的大会上,他认出了她,她站在新生的队伍中,也在望着他。
他有些吃惊,没想到她会是这所学校的新生。
她的神情有几分得意,微笑着望着他。
他很快地避开了她的视线。
那天新生入学典礼后,他突然被她叫住,他停下脚步望她。
她笑着冲他说:原来你是这里的老师呀。
他点点头。
自从那晚邂逅后,他对这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好感,可他并不了解她,他不想过多地和她交谈什么。
你是个好人。
她冲他这么说。
说完她便走了,还冲他招了招手。
后来他知道了她的身世。
她叫徐惠芳,现在和母亲一起住在姑父家,姑父是以前南京国民党的一名参议员。
现在和日本人打得火热。
徐惠芳的父亲以前是国民党队伍中一名将军,在家中她因为在政治上和姑父不同,两人时常发生口角,她非常厌烦现在这个家。
二.
她曾出逃过一次,结果让她姑父抓了回来。
姑父说她这是异想天开。
把他们一家带到了郊外,等他们从郊外回来的时候,上海抗日表面上已经平息了。
她只在同学那里,看到了抗日队伍留下的传单。
为自己没能参加抗日的行动而感到深深遗憾。
她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张贴抗日队伍留下的传单,就是想做给亲日的姑父看。
自己心里清楚,有她姑父在,就是让特务抓到了,也不会把她怎么样。
汪芳这次来这所学校上学,也是她姑父的意愿,姑父希望她能为汪伪政府做些事。
她本意并不想学什么无线电和通讯,但具体干什么,她心里又不清楚。
徐惠芳这些激进抗日思想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完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父亲的眼里,北伐胜利了,建设一个新社会的理想影响了他。
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从军阀割据,又到后来打起了内战。
在女中上学的时候,学生们就曾激烈地争论过这些问题。
女中那时也有地下党左翼人士在活动,宣传共产主义,徐惠芳当然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但她觉得那种宣传是那么振奋人心。
她一次又一次和同学们参加学生运动,在大街上游行,在学校里演讲,她觉得那些日子是那么扬眉吐气。
徐惠芳这些举动,引起了姑父的反对,回到家里自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
姑父不想和她争论,也不屑和她争论,便强令她退了学。
这对徐惠芳来说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她为了抗议姑父便开始绝食,一天,两天,三天,她拒绝任何人送来的食物。
最后姑父不得不向她妥协,重新让她回到学校。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从家里完全搬了出来,住进了学校。她很少回家,就是回家了,也不愿意见到姑父。
每个星期天都有母亲和姑姑坐着车到学校来看她,给她送来吃的和一些衣物。
这次她到这所学校来上学,一半的原因也是为了逃离那个家。
姑父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想法。
潘淑琴了解徐惠芳这些情况,是断断续续的,甚至一直到后来发展徐惠芳为一名地下抗日组织成员,那时潘淑琴才完全了解她。
那次开学没多久,徐惠芳就参加了潘淑琴组织的一次学生活动。
潘淑琴组织的学生活动当然都是秘密的,这所学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
这是一所汪伪政府开办的半军事化学校,学校里的老师大都是汪伪政府军政官员,有的还受到过正规的军事训练。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汪伪政府官员的子女,就是其他一些学生也是受过严格的审查才来到这里的。
潘淑琴知道,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一些积极分子是很困难的。
即便这样,她还是发动起了由十几名学生参加的课外学习小组,名为学习,其实这是一些较进步的学生聚在一起,没人的时候就大谈国民党,共产党,谈论日本人侵略东北争论一些国家危亡的问题。
这时候潘淑琴的很少插话,他知道在这种环境中话说多了,对自己是有危险的,他只是在关键的时候点拨几句,使学生们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走出来。
徐惠芳很快发现了这个学生组织,她是听一个女同学告诉她的,那个同学比她早一年入学,也是最近刚参加到这个组织中来。
第二十八章.毅然奋起反抗
一.
一份日本大本营的密令到达上海日本派遣军总部,“把加强战备重点放在中国南部,尤其是长江下游领域”, “特别要重视上海及周围地区。”
一向自信“武运长久”的日酋桥本太郎接受到命令后,迅速命所属日军部队立即投入长远的部署。
这就是日军密谋实施的包括外围阵地战和巷战在内的“上海决战计划”。
按照这一计划,将在大上海展开“焦土战”和“玉碎战”,以“纵深防守”和“机动出击”给“未来敌军主力以成建制重创,减轻本土防卫压力。”
日军未来“上海决战计划”中最险恶的一招,便是“巷战”。
“决战计划”的要点,首先是强化上海外围的城防工事。
日军工兵部为此专门制定文件,明令要达到“既隐蔽又坚固,且便于出击。”
“巷战”的布防线基本上沿着市区主要交通干线,由杨浦,虹口,沪北,苏州河两岸,沪南,沪西,浦东依次展开,在每一要冲地段和路口都设置了几个兵力集结点。
这些集结点均配齐重武器阵地,军火库,火力交叉射点,阻击街垒,营房,野战医院等。
日军计划在上海市内设置的火力点多达百余处,并形成多道坚固的防线。
如将这些点和线,在市区地图上一一标出,真令人不寒而栗。
累积百年形成的上海中心城区精华,将会在未来战火中毁灭殆尽!
为了抵抗进攻军队的地空立体战,强迫居民或侨民住进顶楼,充当人体盾牌。
他们的整个计划,无异于将大上海坐在火药堆上。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