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进吧!”里面传来了李庆安略有点沙哑的声音。

张筠稍微整理一下衣冠,便推门走进了书房,书房内,李庆安正坐在桌案后翻看着刚刚送来的各地信息,他一夜未眠,眼睛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奕奕,没有半点疲态。

“殿下!”

张筠进来施了一礼,关切地问道:“听说殿下一夜未眠?”

李庆安笑了笑,“相国不是也一样吗?”

他一摆手,“请坐下吧!”

李庆安仿佛知道张筠为何而来,不等张筠开口,他便先移开了话题,“我想告诉相国一件事,我已决定五天后增兵汉中。”

张筠吃了一惊,“殿下的意思是要正式进攻南唐了,对吗?”

李庆安点点头,他取过一封信,递给了张筠,“这是我从太原出发时收到的一封信,是南唐驻云南大将贾崇瓘写来,他愿意归降于我,他部下现有一万五千军队,可以完全听我调遣。”

李庆安又取出另一封信,笑道:“这是昨天相国给我的信,云南王阁罗凤归顺信,他表示承认长安是大唐的唯一朝廷,这两封信一前一后,相国想到了什么?”

张筠看完贾崇瓘的信便道:“这是他们二者之间有默契了。”

李庆安点点头,“一点没错,从贾崇瓘派来送信的人口中得知,贾崇瓘和阁罗凤有过多次密商,由此可见,两人的投降是同一回事,这样的话,进攻南唐的时机便成熟了。”

李庆安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我一直最担心的是,李亨兵败后退到安南,继续在安南维持南唐政权,尽管对中原影响不大了,但它的存在始终会给很多人一种借口,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彻底剿灭南唐,现在贾崇瓘和阁罗凤的投降,就意味着堵死了李亨撤往安南之路,这样一来,我后顾之忧已去,该是对南唐动手的时候了。”

张筠心里明白,所谓南诏投降不过李庆安所找的借口罢了,根本原因是河北局势已经得到了控制,李庆安的精力开始转向南方了,从他对韦滔下手,重洗朝局;从他准备攻打南唐,都是体现出了他这个思路,看来,他上位的步伐开始加快了。

张筠沉思片刻,便问道:“殿下准备亲自率军南下吗?”

李庆安却摇了摇头,“我准备出兵两路,一路是李光弼走汉中,直接进攻南唐,另一路由李晟领兵取荆襄,至于我嘛!”

李庆安笑了笑,“我准备再下一次江南,视察漕运和江南税赋。”

“殿下不坐镇长安?”

李庆安笑道:“我暂时还不想干涉朝政,有你们在,我相信朝廷能够平稳运转。”

两人的话题便不知不觉又绕了回来,张筠抓住机会道:“殿下既然准备进攻南唐,我认为首先应该保证朝廷稳定,殿下也说了,希望朝廷能平稳运转,昨晚抓捕韦滔,并没有问题,但殿下后来又命五万军入城,我以为不利于稳定,反而会使朝廷人心惶惶,殿下应谨慎处理此事才对啊!”

李庆安没有说话,他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半晌,他徐徐问道:“这是相国的意思吗?”

“不!不仅仅是我的意思。”

张筠取出一份建议书,放在桌上,“这也是其他几名重臣的意思,颜真卿、刘晏、裴旻、王缙,他们都和我一样的想法,这份建议书上有他们的签名,请殿下慎重考虑。”

李庆安打开建议书看了看,果然是他们的签名,都反对他派兵入城,反对戒严,这倒让李庆安感到很意外。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一名亲兵禀报道:“大将军,太后旨意到了。”

李庆安一愣,他连忙吩咐道:“速给我更衣,我去接旨。”

李庆安换了一身朝服,匆匆向王府前院走去,张筠也跟在后面,前院内,一名宦官在全副武装的亲兵们的注视下显得有点心惊胆战,这个旨意他不知该怎么下,让李庆安摆香案接旨,他不敢,可李庆安就这么随随便便接过去,他又无法回去交代,使他为难之极。

很快,李庆安从内府走了出来,他见李庆安穿着正式的一品朝服出来,便高喊一声,“太后旨意!”

李庆安上前跪下:“臣李庆安听旨!”

“诏赵王殿下,虽有伪唐宵小乱朝,但无碍大局,当以稳定民心朝纲为重,盼速解戒严,给民众以生机,给朝政以秩序,钦此!”

李庆安暗暗叹了口气,看来太后也在给他施加压力了,“臣遵旨!”

他站起身,宦官连忙把太后的旨意给他,又陪笑道:“殿下,太后还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将军不要忘记给她的承诺。”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是军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庆安又回到了书房,他换了衣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驻兵戒严,我可以取消。”

李庆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亲兵道:“去传我的口令给秦将军和南将军,立刻撤销戒严,五万大军归营。”

“遵命!”亲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张筠大喜,他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说服李庆安,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韦滔,关键是太后起了作用,这必然是李庆安答应了什么条件,估计李庆安还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让步,否则,以李庆安的强势,在这种时候,他怎么会轻易让步。

虽然心里明白,张筠还是当着领了李庆安的人情,“多谢大将军能接受大家的意见。”

“我也不是那么固执己见的人,该让步时我会让步。”

李庆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吟,问道:“既然解除戒严,那按相国有什么方案教我?”

张筠的心中早有腹案,连忙道:“我和大家商议过,意见基本一致,可以采用集中居住,分开软禁的办法,这样就不用惊动长安民众,也不用戒严,这样也方便集中办案。”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这件案子我就不参与了,就由政事堂全权负责此案,我建议组成大三司会审,所有涉案官员一个个过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军士,相国可以直接和内卫联系,我自然会给秦海阳指令。”

李庆安终于同意了张筠的方案,不仅是同意,他还决定放权,如果张筠没有拿出这份建议书,放权是绝对不可能,他绝对不会把这个巨大的政治利益让给张筠一人。

既其他重臣都在这份建议书上的签了字,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参与进来,权力斗争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每个重臣都有自己的山头,每个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这次扳倒韦滔和卢奂两个政事堂成员,无疑将会对韦党进行全面清洗,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个机会谁也不会放过。

李庆安作为最高掌权者,他就必须有最高掌权者的觉悟,他当然不会去张筠、裴旻这些人去争夺山头地盘,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自降身份去张筠争夺,他是大唐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余的利益分配由他们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插手。

李庆安的让步使张筠彻底松了一口气,李庆安的放手,意味着可以按照文官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危机,文官的办法远比武将的办法复杂,武将的办法很简单,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会这样做,文官不会把事情做绝,他们也要给自己的留条后路,

但张筠也懂得放权不是让权,让权是一样不留,全抛出去,而放权是有给有留,这个给和留之间的度,就让由他张筠自己去把握了。

有些事情他必须要事先确认清楚,首先是韦滔和卢奂的处置,李庆安要收拾的其实就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必须由李庆安来决定。

“殿下,老臣想问,假如韦滔和卢奂真有罪,该如何处置他们?”

李庆安暗暗点头,姜不愧是老的辣,这个张筠果然是官场老手,分寸捏拿得很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图前,凝视着岭南一带,最后他徐徐道:“韦滔和卢奂虽然有勾结南唐的嫌疑,但毕竟是重臣,免除流放,改为贬黜吧!如果罪名确凿,韦滔可为贬为恩州长史,卢奂贬为廉州太守。”

恩州是今天广东阳江一带,而廉州则是今天广西北海一带,在唐朝都是偏远荒蛮之地。

“那他们的家人呢,是否一起贬黜?”张筠又问道。

李庆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相国糊涂了,贬黜不是流放,和家属无关,他们愿留长安,还是愿去岭南,悉听尊便。”

李庆安对韦、卢两人下的结论,等于就是这件案子定了调,连韦、卢二人都是贬黜,那别的官员也不会流放了,还有不牵连家属,这可是个好兆头。

这又让张筠松了口气,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他也要确定下来,那就是政事堂的重新权力分配,现在政事堂就只有他和王缙,颜真卿虽是兵部尚书,却没有相权,没有进政事堂,政事堂只有两人,这样肯定不行,刚才李庆安也说得很清楚,这桩案子将由政事堂来主导,言外之意就是说,要先组成新的政事堂,然后再审戚珣案。

一般而言,在皇帝缺位时,政事堂的人选由朝廷五品以上职官公推投票决定,但估计李庆安不会用这种办法,而是用太后直接任命的办法,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他的意志。

虽然张筠知道李庆安会去和太后商量,但作为右相国,他还是想多少了解一下李庆安的想法。

“殿下,关于政事堂的安排,能不能和老臣先谈一谈?”

或许是张筠在这这桩案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的缘故,李庆安也不想隐瞒他,在张筠面前,他也没必要过于谦虚。

“我的想法是依然沿用七相制,目前有三相,张右相、崔左相和刑部王尚书,按照一般惯例右相兼吏部尚书,左相兼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我考虑由兵部尚书颜真卿改任,户部尚书由刘晏担任,裴旻任吏部侍郎入相,另外还有一个工部尚书,我打算由郭子仪来担任。”

郭子仪入相是李庆安在太原时,和郭子仪达成的协议,郭子仪自己也很清楚,在李庆安已经拥有五十万大军,自己的七万军队已经没有任何抗衡的意义了,一旦李庆安上位,他郭子仪要么造反自立,要么把军权交出来,他本人就回家养老去。

与其那时被迫交军权,还不如现在把后路谈好,所以在两人的一番讨价还价下,郭子仪同意把军权移交给李嗣业,而李庆安则答应让他入相,由武将转为文官,他手下大将,李若幽、李国良、路嗣恭、李忠臣等人,也都和安西军将领一样,论军功行赏提拔。

这在唐朝很正常,比如天宝元年的左相牛仙客,他原本是河西节度使,再比如安禄山,李隆基也曾经想让他入朝为相,至于郭子仪本人,历史上他功高至伟,被封为中书令。

他能力有、声望有,李庆安让他入相,是军方众望所归,也是郭子仪平生所盼,他常对部下说,大丈夫当拜将入相,才不枉一生,这个安排,也算是皆大欢喜。

张筠听李庆安将郭子仪也任命为相国,不由暗暗赞他手段高明,这样一来,朝廷军权尽在李庆安的掌握之中了。

这时,李庆安又道:“崔左相的漕河疏通已经到了后期,崔左相可以回朝主掌门下省了,我推荐关中漕运使独孤长凤为江淮、河南的转运使兼河南道观察使,接替崔宁继续完成漕运大业。”

李庆安的这个建议让张筠暗暗心惊,独孤长凤出任转运使兼河南道观察使,这就意味着李庆安开始重用独孤家族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