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不同了。龙谦成立自治委员会,龙谦在十里八乡大肆招兵,龙谦明目张胆地为百姓们报仇而屠戮官军俘虏,这些事情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听到陈淑在院子里说话,陈超将侄女叫了来,“这段时间,乡邻们怎么说?”
“自然都感谢蒙山军呗。除了他们,谁给做主?”
“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蒙山军,官军吃饱了撑的来咱这山窝窝里?嗯?”
“话不能这样说,每件事之间都有关联,蒙山军不来,或许来的是抱犊崮。之所以有蒙山军,还是因为朝廷之过。”
“这些话,都是龙谦教你的吗?”
“不是,是龙司令给自治委员会的人上课时讲的,他讲了好多,俺没有听懂,也记不全。”
“朝廷有何过失?他一定讲了吧?”
“嗯,讲了很多。俺就是记住了说从现在起往上推四十年,灾荒不断,光是水灾,每年差不多要发生四次。咱山东省,去年就有一次大灾,黄河在东阿决了口子,淹死好多人,可比这次死的人多多了。还有几年前的什么奇荒,光是山西一省,就饿死了几百万人!叔,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去年夏天黄河确实淹了山东……当时的巡抚还是张汝梅,说灾情之重,灾区之广,亦为近数十年之罕见……至于丁丑奇荒,也是真的,山西受灾尤重。这件事,他还说什么?”
“他就是说,治理河道,赈济灾民,让治下的百姓过上安生日子,是朝廷之责。但朝廷做的很不好。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本来可以不发生灾祸。”
“好大的口气!”陈超似乎忘了谈话的对象是自己的侄女了,“老天爷的事,谁能管的了?”
“管的了。他说,比如修渠,修水库,嗯,就是叫水库,就可以防备水旱之灾。他说,这叫水利建设……”
“水库?”
“他是这样说的,俺不懂。俺就觉得,他说的或许真有。你看,他不是真的将昌河水引来了吗?”
“嗯,淑儿,这段时间,你总在郑家庄泡着,你觉着,龙谦是个什么样的人?”陈超今天的态度很温煦。
“他啊,是个有大本事的人……”陈淑扑闪着大眼睛,“俺觉着啊,他比叔父还有学问。”原来认为叔父就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现在陈淑颠倒了这个看法,“就是记账之法,龙司令给的法子就让他们很惊讶。罗秀才佩服的了不得,说他是经济天下的大才……”
“经济天下吗?光凭记账,是经济不了天下的。我算是明白了,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是呀是呀,那天他跟萧伯伯罗秀才等人喝酒,他说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只要蒙山军在,官军就进不了根据地。”
“还有吗?”
“我觉得他是个好人。他是蒙山军的司令,就是大当家嘛。吃穿都跟他手下一模一样,一点也没架子……”
历史上的奸雄巨恶在未得势前,哪个不是伪装的跟王莽似的?若没有他的身先士卒,蒙山军也不会连败官军了。但这个话,陈超不愿意对侄女说。他对视陈淑为己出,不想让她心底留下更多的阴暗。可是,现在已容不得一家人过世外桃源的日子了。
“还记得我教过你的山坡羊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更替之际,百姓是最苦的。这也是咱这十里八乡的劫难呀……像你三叔,一辈子何曾惹过谁?”陈超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摆摆手,示意侄女出去。
陈淑走了,尤氏进来,她奇怪丈夫不再管侄女了,“老爷,你也不说说淑儿,老大不小的闺女了,整日价疯跑,让乡邻们怎么说……”
陈超示意妻子坐下,“淑儿刚才说,她认为龙谦是个有大本事的人,你觉得如何?”
“俺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外面的事?”
“淑儿说简单了。此人深不可测,绝不是‘大本事’三字所能概括的。若是生于乱世,便是……”他本要说出几个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但知道妻子是不懂的,“阿萝,非是我不管淑儿,是管不了啦。你没瞧见本来老实本分的乡邻们,都被龙谦一伙煽动的神魂颠倒吗?连老实巴交的孙裁缝,都当兵去啦,甚至连郑经的妻女,都做了蒙山军的女兵,这世道,真是要乱了。”
“俺就是担心老爷陷得太深,”尤氏垂目道,“那个什么委员会的差事,老爷还是辞了吧。这次损了陈三,家里再也经不得折腾了。还有,淑儿每日里总往郑家庄跑,总是不好……”
“阿萝,你晓得我现在的感觉吗?就像天要塌下来,任凭是谁,只手难扶。蒙山军已成气候,接下来的几步,若是走的好,未必没有好的前程,若是走不好,那也是咱们命中的劫数。至于淑儿,你就不要管了,这个孩子性子与娴儿完全不同,心气高的很,一般的夫婿,她是瞧不上的。龙谦一伙人给她开了一扇窗子,让她看到了这山庄外的事物,这扇窗子,你关不上,我亦关不上。好在龙谦治军严,持身正,倒没有可虑之事。我观察过龙谦麾下的女兵,真不受男人们的骚扰。简直难以置信。治军如此严整,遍观史书,未曾见过。你给淑儿说,若是龙谦有空,请他来一趟,我有话对他说。”
正文 第二十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
陈超最近一直在研究龙谦。作为一个成年士绅,他自然不会像陈淑一般简单地将龙谦归纳为“好人”和“有大本事”的人。有本事自然没错,能够带领一帮土匪连续击溃官军,当然不是无能的人。
陈超与龙谦越接触多,就越发感到对方身上有很多他看不懂的东西。陈淑说他是好人,也没错。陈超甚至觉得,如果天下响马都像龙谦的队伍,这个世界真要太平了。你看,身为响马大头领,不嫖,不赌,不抽大烟,与士卒同甘共苦,没有一点大头领的特殊。如果历史上还可以举出一堆这样的例子,比如与孙武齐名的吴起。但龙谦规定了那么多的在陈超初看起来简直可笑的“规矩”:不准随地拉屎拉尿,定期洗澡理发刮胡子……这些规矩细思起来抑或有深意,令村民们感到了这支响马的不凡。那么教士兵识字,给士兵讲天下大势,叫士兵明辨是非,树立所谓军人的荣誉感,就让陈超感到吃惊了。
这绝非一支响马所为!如果说龙谦不是包藏祸心,打死自己也不信。
他立足于这一带当做“根据地”,究竟有什么样的图谋?
陈超的话很快带给了龙谦,当天晚上,陈超已经准备休息了,龙谦却登门了,一个人来,连个护兵也未带。
“陈先生身子大好了?”龙谦含笑问候。
“没什么。请坐吧。加一根蜡烛来,”陈超吩咐妻子,然后盯着龙谦,“退思,这回你跟我说说实话,现在你与官府,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后面的棋,你都想好了?”
“先手在彼。”龙谦微微一笑,“陈先生,我不过是见招拆招而已。不过我要纠正你刚才的一点错误,蒙山军与官府,并未不死不休。尤其是袁世凯主政山东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哦?倒是新鲜。能详细说说吗?”
“自洪杨乱后,中枢大权旁落,督抚之权重,自满清建政以来,未曾有过。而且,大权基本被汉臣所掌控,两江之刘坤一,两湖之张之洞,还有那个因马关条约而赋闲的李二先生,加上我们跟前这位袁巡抚,都是一时之俊杰。虽然他们未入军机,但其影响力与号召力,比那些军机大臣们强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历数当权之满人,没有一个可以做顶梁柱的。”
“袁世凯尚不足于李、刘、张同列吧?”
“他们三人都垂垂老矣,而袁世凯正当盛年,将来之成就地位,未必在三位汉族名臣之下。”
“退思你对袁某人的评价很高呀。那你为什么说与山东官府还有转圜余地呢?”
“政治家的思维与一般人不同。聪明的政治家不会记死仇的,他们只和强者结盟,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若是毓贤主政山东,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率军离开山东,二是打到底。但袁世凯主政,情况就有所不同。我越是打赢他,转圜的机会就越多。何况,再过几个月,局面必定大变。到那个时候,说不得袁世凯会求我的。”
“求你?求你什么?”
“只要蒙山军能打胜仗,他就有可能求我。哈哈,你就瞧好吧。”
“我现在关心的是,这仗还会不会打?”
“最多再打一仗。当然,必须是蒙山军胜。”
“还打啊?你站在陈家崖及周围村子百姓的位子上想一想,你这样做下去,还要多少无辜的青壮死于血肉横飞的战场,填于沟壑?”
这几位乡绅,逃的逃了,留下的只有这个陈超看得上眼,但他还是走不出来。对于陈超的责问,龙谦微微一笑,“陈先生是熟读史书的,若是我讲,几千年的历史,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不过是两种情况,安稳地做奴隶的时代或连做奴隶都不安稳的时代,陈先生会不会同意龙某所说?”
“你讲,我听着呢。”
“龙谦之所以撤兵费县,之所以不向别的县府攻击,非不能也。正是顾虑百姓的苦痛。洪扬之乱,造成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枉死。先不说洪杨之乱的根由,我来问你,若是百姓安居乐业,会不会有蒙山军出现?”
这个话题讨论过多次了,陈超觉得无聊,“退思,今日不做虚无之论,说点实际的。你究竟如何考虑下一步?”
“我们在这大山之中,感觉不到世界之外的变化。满清入主中原已经二百五十余年,已经到了垂死之际。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察觉到大变将至的诸般征兆。南方已孕育着革命党,积极联络海外华人,宣传排满主张,不过此时尚未成气候而已。而洪杨之乱带来的事实上的地方割据,极大地削弱了中枢的权威。要知道,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中枢失去控制力必然带来动乱乃至内战。而最为关键的,是因甲午之战的失利,朝廷痛定思痛,决心变革以图强。所以,才有编练新军,放开对工商业的束缚,目的还是为了图强。但他们忘了,对于一个专制政权,民智渐开的后果就是大乱。陈先生,非是龙某作惊人之言,自此之后数十年,国家再无平和气象,你和你的陈家崖乡亲们,也不要幻想着过勉为温饱的小康梦想了。直到一个强大的新政权出现,方能平定四方,一统华夏。但外忧日甚,怕是和平亦是无期。陈家崖此次蒙受劫难,我很痛心。但说实话,这不过是开始。我们这一代人,抑或还要加上下一代,必须为我们这个民族的复兴付出最大的牺牲。舍此别无出路。所以,你说的下一步,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壮大蒙山军,让她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陈超大惊,“你,你某非就是从海外归来的革命党?”他越想越像,革命党的传言,陈超是听过的,从龙谦历来的谈吐,他不留辨的举动,似乎都证实了这点。
“不,我不是革命党。我的民族观与革命党主流思想也不同。我对满人并无多大仇视,我有一个历史观,可以说给你听听。那就是历史选择人。当初满清之所以能以百万之众入主中原成为亿兆汉人之主,自有其道理。如果满清诸帝不是诚心正意地学习我华夏文明并努力融入其中,他们也不能将其统治延续至今。而如今人心厌清,是他们干得不好,怪不得别人。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还不是死守着满汉之分不放,存了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维,对汉人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