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起综合实力来说大明绝对是要远远的超过整个蒙古的,哪怕是所有蒙古部落都联合起来。但是论起打仗来说大明还真不一定打得过蒙古。
原因有很多,首先蒙古的骑兵天生克制大明的众多步兵,就像人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基因一样
这是大自然客观形成的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其次蒙古人生存环境恶劣所以经过大自然磨练的战斗意志以及战斗力平均来说比大明强一点。从这一方面来说在野战的时候大明的军队几乎完全落于下风,这也是历来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总是被动防守而不主动出击的重要原因。
除了大汉武帝北击匈奴、唐初太宗皇帝歼灭突厥以及明初成祖皇帝不远数千里深入漠北三征蒙古之外在其他时候鲜有人大规模的主动出击打击北边的游牧民族。因为这样的成本太高了,为什么汉武帝落了个穷兵黩武的名声,和这个不无关系,和北面的游牧民族打仗消耗太大,如果不能速战速决的话很容易就落于消耗战中了。最后消耗的多了国内的人坚持不住了君主难免就落个不好的名声了。
而大明面对蒙古的困难还不止这一个,在世界进入现代化之前,蒙古人的那个位置很好,在东面是大海,在北面是荒凉的西伯利亚这个时候那里除了野人之外什么势力都没有。而在蒙古的西边则是正处于一盘散沙的中亚。
可以说此时的蒙古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经常可以集中全族的力量来侵略大明。
但是大明呢。在北边有蒙古要防范,这就牵扯了众多兵力。而在南边虽然近年来倭寇消失了,但是对他们的防范却没有取消,还得设立重兵。而在东边就是辽东了,首先东北那地方的众多游牧民族包括女真人虽然归顺了大明了,但是却时常叛乱。朝鲜呢虽然是大明的属国,但是也不能不防所以辽东历来也是有重兵几十万的。至于其他的西边、西南等地同样也得布置重兵。
同样的从内部分析,蒙古内部虽然也是各大部落纷争不断,但是游牧民族一脉相承的好习惯就是在面对南方的中原王朝占优势的时候,一旦要南下烧杀劫掠了他们往往都能够暂时的放下内部的纷争而一致对外。不过他们的好习惯对于汉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而大明呢,大明的疆域远远大于蒙古,这个时候交通不便利,不想蒙古以草原为主,骑上马到哪里都一路顺畅并且速度很快。但是大明呢,什么地形都有,而且外出还是以步行为主的,所以大明在这方面为了掌控地方所付出的就比蒙古多的多了,在地方上也不得不布置众多兵力,虽然一个地方不算多,但耐不住加起来上百万了。
很多人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了,虽然这句话有以讹传讹以及恶意贬低的意味,但是中原王朝内部由于人多思想复杂、地域差异大、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却在很多地方自相矛盾造成思想混乱等,种种原因加起来汉人确实是内斗比较严重,这也让汉人在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全民族一致对外。
上述这些都是打起仗来对大明十分不利的地方,而且再加上大明疆域甚广、北边几乎整个和蒙古相连,数千里的防线如果真的要防的话就是布置百万大军都不管用。上千里防线兵力分散了人家可以各个击破,兵力集中了人家可以绕道而行,反正几千里防线你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布置几十万大军,那样就是给你一千万大军都不够。
并且令朱厚照没有想到的时候自己拿下来的天南、天北两省现在反倒成了累赘了,这两个省份还没有为大明带来太多的利益,现在倒是因为这两个身份的存在大明平白多了近千里没有长城等关隘的防线。
虽然朱厚照自己一直很自信,但是如果此时此刻,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等人真的集中五十万兵力南下的话,就连朱厚照也必须得说一句,朕还真的防不住他们。
》vid/《
第三百八十五章相互欺骗(上)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朱厚照就已经在心里面思考过这种最坏的情况了,如果阿喇哈青森以及巴图蒙克等人真的有胆量倾全国之力兴兵五十万以上南下搏一个民族的未来的话,朱厚照估计到时候不管是他们合并一处还是分兵而下,总之到时候大明的数千里防线肯定是有很多地方守不住的,而一旦让他们的几十万大军越过边境进入大明腹地,那情况将变得十分的危险,虽然京师重地朱厚照有信心确保万无一失,毕竟现在几十万禁军那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到时候最起码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肯定会被战火化为灰烬,而情况在糟糕一点的话说不定就是河南也会被波及到。
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一定是大明,这一点朱厚照一直确信,即便是所预料的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也不会改变,但是到时候即便是胜利了又如何?整个北方大地被战火蹂躏之后的大明会迅速的从一个cháo气蓬勃的青年人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老人,到时候从孝宗即位以来几十年孝宗和朱厚照两代君王所做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甚至到时候大明的情况就连成化年间都不如。而且这样不但自己如何像天下人交代,就是自己那个在养心殿中安养的父亲朱厚照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
这绝对不是朱厚照愿意看到的,在朱厚照心里面他宁愿几十万大军在草原之上和蒙古决战全军覆灭了也不愿意看到他们深入大明境内。
不过好在朱厚照也知道自己所预料的以及刘大夏所说的只是最危险的情况,而且刘大夏这样说也有吓唬那些文臣的因素在里面。毕竟向来文臣和武将不和,身为兵部尚书刘大夏虽然是一个文臣,但是却不得不为武将们考虑一下,这个时候把情况说的危险一点了文臣们才会重视武将以及军队。
不过刘大夏所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至于到底如何,那就要看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两人筹划到底到哪一步了吧。
如果说阿喇哈青森和巴图蒙克两人很早之前就已经联合在一起并且筹划着共同对付大明的事情了,并且此时两人早就已经在暗中做好了准备了。那么现在两人出兵的最好时机已经出现了。
因为朱厚照所策划的阅兵导致此时天下官员、士绅以及各国的国王、使臣数千人汇聚在京城当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的三十万禁军在阅兵完全结束之前是不可以离开京师的,他们必须在京师吸引着天下所有人目光的时刻之内确保京师的安全不发生一点的意外。
没了禁军这支最jīng锐的部队戍守边境。阿喇哈青森、巴图蒙克等人率军突破大明的边疆防线的可能xìng就大增了,所以在最近的几个月内,只要他们能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的立刻率军数十万南下。一举突破大明防线的可能xìng是最大的时候。
“着兵部、锦衣卫派探子深入草原打探消息?”想到这里朱厚照立马吩咐道。
因为朱厚照不知道这种最危险的情况会不会发生,既然有可能会发生,那朱厚照就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现在大明对于亦卜剌、莫rì根和亦思马因三人的情况十分的了解,并且哪怕是一些三人瞒着朱厚照的事情朱厚照都通过探子打听到了,但是对于巴图蒙克的鞑靼残部和瓦剌的情况朱厚照确实知之甚少。
巴图蒙克和大明是生死大敌,所以从一开始巴图蒙克就对大明极为防备,最起码朱厚照派去的探子鲜有能够传递回来信息的,而瓦剌呢在最开始的一年还好一点,当时朱厚照刚刚从蒙古回军,靠着边贸大明和瓦剌的关系也是十分的融洽。并且那个时候阿喇哈青森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防备大明,也就是当时大明才能够在瓦剌内部打听到不少的消息。
但是谁知道后来才一年的时间,阿喇哈青森便已经转变了态度了,从最开始的依赖大明到现在的防备大明,虽然此时两国之间的边贸越来越繁荣。但是在暗处的角力却也越来越多了。现在大明的商队鲜有能够进入到瓦剌内部的,阿喇哈青森宁愿自己费点事派人去将货物运回来也不愿意让大明的商队送回来,而朝廷在暗中派过去的人也同样有不少都无故的消失了。现在除了瓦剌明面上的动作之外,他们在暗中的动作大明鲜有能够打听到的。
所以近年来鞑靼和瓦剌什么时候开始走到一块了,现在到了什么地步了,两国有没有计划在近期兴兵、国内有没有开始暗中准备了等情况朱厚照大都不太了解。现在所能做的只有继续派探子去打听了。哪怕这些探子成功的可能xìng很低也不得不继续尝试,这是唯一的方法。
现在朱厚照也在清醒自己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下旨让所有便将的军队进入戒严状态了,这样最起码面对蒙古发动的突然袭击可以有一点的防备,要不然还让那些军队像平常一样,一旦蒙古突然来袭估计被攻破城池以及防线的可能xìng更大。
刘大夏说完了之后,在大臣们当中引起的方向果然还是很大的,首先有不少的人都已经开始让朱厚照取消这一次的阅兵然后抽调禁军前往前线防备敌军的突然来袭,只不过却被朱厚照给拒绝了。
现在那么多人已经汇聚在了京城,而且源源不断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赶来,在这种情况下让朱厚照怎么取消阅兵,到时候一旦自己取消了阅兵,那么那些来自地方上的官员以及士绅们对于朝廷怎么看?这对于朝廷以及皇室的威信会有不少的打击,虽然不至于威胁朱厚照的统治,但是最起码朱厚照想要威慑地方然后一举进行改革的想法可能就要麻烦了。
而更严重的还是那些来自属国的,对于这些属国朱厚照还是比较清楚的,说忠心的有,包藏祸心的更多,同样的早就和大明关系闹僵的也有。到时候当着这么多人呢的面朱厚照取消了阅兵这些来自属国的人又会怎么看?这对于大明在属国之间的危险也是一种打击。
说到底此次的阅兵已经事关大明王朝的危险以及他朱厚照的威信了,那是绝对不能说取消就取消的,不到万不得已阅兵必须继续进行。
最红经过大臣们一番讨论以及吵闹,朱厚照大致的安排也有了眉目了,现在禁军的兵力不到阅兵结束不能动,那就只能动其他地方的兵力了。
在当天,和大臣们商量好了之后,朱厚照便下暗旨给北面边疆,要求所有的军队从现在开始进入战事准备,之所以是下的暗旨是因为大臣们认为为了防止在民间出现动乱,在蒙古大军南下之前还是以暗中防备为主。
这也不无道理,历来大的兵灾到来之前都会出现大规模的逃难以及造谣生乱情况,现在如果一旦虽然已经有点消息传开了,但是只要朝廷仍旧按部就班、不慌不乱的照常运转无形之中便能够起到安稳的作用,所以这些工作也就只能暗中进行了,到时候就看能起到多少作用就算多少吧。
要求前线从戒严转到做好应战准备之后,同样的一连好几道暗旨从京师发出,分别前往了河南、山东以及南直隶等地,朱厚照打算从三省当中至少抽调二十万的大军。
这还是只大的动作,同时在暗中小动作也陆续的展开了。
当天晚上,朱厚照一个人独自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事情或许并没有自己想想的那名糟糕,这一次的事情是大明的一次危机但是又何尝不是一次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