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老六的差事呢?”

黄锡笑着摇摇头,“王爷稍安。各部都已经封衙,皇上传的是口谕,此刻尚未出宫门。等到年后,再向皇上求恳一番,旁的不必提,只是看在大人……”

“不”这片刻之间,陈孚恩已经有所得了。他若有所思的点头,“依我看,这份军机处的差事,大人不做也罢。”

这句话剑出偏锋,立刻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肃顺问道,“这话怎么说?”

“大人,我只问您,在这一次大人关外领军之前,依大人所见,圣眷是荣是衰?”

“什么?”

“大人,请恕老夫无礼,以老夫所见嘛,大人当初入值军机处之始,曾经于我等所言的,要助皇上成一代令主,大人成千秋贤相之名的话,实在算不上是契合大人心境之言啊”陈孚恩说道,“大人于皇上一番赤诚之心,皇上待大人圣恩深重之情,在我朝实在堪称君臣际遇典范。但大人……”

他笑了几声,又再说道,“但大人若以为只凭圣眷隆遇,便可使大人安然履步庙堂,便是错了。”他忽然以掷地有声的声音说道,“若大人能听老夫相劝,不如趁此机会,从军机处中脱身而出,再做你那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的闲差,比之如今,不知道要胜强多少倍于大人日后一家的身家性命,仕途之上的荣华富贵,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子鹤先生,您这叫什么话?我兄弟做相爷没有几年,而且年岁未长,你怎么就让他辞去军机处的差事呢?”

“王爷莫惊。我这样说,自然是有缘故的。大人吃亏在书读得少,厕身军机处,周围环伺的都是什么人?文祥虽是旗人,但当年师从曹文正、戴文恭二公,诗书造诣,名闻清流;许信臣,钱塘许氏,一门高第,胸有锦绣,自不待言;阎丹初、赵蓉舫二员,也都是术业各有专攻,一个掌管度支,一个专司刑名。大人又有什么可比之处了?”

陈孚恩语句很冷,不像是在为居停大人借箸筹谋,倒似乎是在教训子侄一般了,“大人比以上诸员所强者,唯在帝眷。而这帝眷二字嘛,嘿大人,您若是能够以内务府大臣,御前大臣之职常伴帝侧,君臣日日见面,锦上添花,自然不必多提,但在军机处中……”

“军机处难道不是也要每天面圣的吗?子鹤先生这话,本王不敢苟同。”

端华肚子中一团茅草,分不清这其中玄妙,肃顺却是能够听得出来的,他沉默了片刻,挥手打断端华的咆哮,“先生的意思是说,皇上有内心看不起我之意?”

陈孚恩摇头,“这倒也未必。”他说,“若是办差事嘛,还是大人这样,不为脸面、情分所顾及,肯于放下一切,心中只念着朝廷的大员;若是做朝堂奏对嘛,就非是大人所长了。大人请想一想,自从大人入值军机处以来,又有几次是在君臣奏答之际,皇上问到大人的意见的?再有,大人入值以来,皇上又有几次宣大人独对的?”

独对是军机处大忌一来是妒忌同僚的荣宠,二来是因为别人不知道君臣两个说的是什么,再问起的时候,有无从作答之苦。肃顺有心想分辨说,旁人也很少有独对之机,但突然给他想起来,除了自己之外,阎敬铭、赵光两个却是经常为皇帝宣召进殿,君臣密晤的。“我……”

陈孚恩了然的笑一笑,“这便是了。”他又问到,“据大人所能忆及,是当年做内务府大臣……不是当年履任山西巡抚之时与皇上情分深厚呢,还是如今和皇上的情分深呢?”

肃顺口中一片苦涩,食不知味的端起桌上已经凉了的茶水一饮而尽,“那,等来年开衙,我就即刻上表请辞差事。也不过是少了一个军机大臣的名头,还能少一块肉吗?”

陈孚恩朗声大笑他还是第一次看肃顺有这样委委屈屈的形容,“大人,也不必为此嗟叹。我虽然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要对大人行以重课,但以皇上登基这十年来的所行,可见……”臧否君父,即便是在暗室,也是不宜出口的,陈孚恩沉默了一下,转而说道,“皇上仁厚天生,虽然夺了大人的军机大臣,但依我想来,总还有一份补救之道,这一层,我倒是可以保证的。”

几个人的话正说到这里,门下人又跑了上来,“大人,有旨。”

“哦顺答应一声,也不用换官服,命人备下香案,等天使进门,肃顺一愣,是六福。看他满面带笑,料知未必是什么坏事,进门面南而立,口中说一声,“有旨,肃顺接旨。”

肃顺即刻跪倒,在地上撞了几记响头,“奴才肃顺,在。”

“着肃顺接旨之后,即刻进宫见驾,钦此。”

“奴才肃顺领旨,谢恩”肃顺从地上爬起来,把马蹄袖向上挽了挽,拉着六福的手问道,“好兄弟,知道是什么事吗?”

“不知道。”

“那,万岁爷脸色如何?”

六福安慰的点点头,“大哥放心,万岁爷的气色好得很打发文大人几个出去之后,传杨三儿进去说话,我听不大清楚,只是说,‘好大的出息’,然后就命我出宫传旨了。”

这句话何解?肃顺一转念就明白了,是说自己在养心门外委屈得大哭之事,这样说来,皇上果然并未为奏对不利之事真的动了怒气?要是这样说的话,倒要问问清楚了。

六福在一边说道,“大人,天色渐黑,可不要让皇上久等啊?”

“哦,哦”肃顺答应一声,和六福同乘一轿,出府门而去。

一路无话,进到紫禁城中,养心殿的西暖阁中,已经燃起烛光,映衬着玻璃,一团光晕,给人以温馨惬意之感,肃顺撩起袍服,低头进到暖阁,先自跪倒行礼,“奴才,叩见皇上。”

皇帝的声音自头顶上飘过,却不是对他说话,“皇后,你知道吗?今儿个朕训斥了他几句,个没出息的狗才,到养心门外,居然哭鼻子?”

肃顺这才注意到,皇后居然也在坐,忙又转身给皇后请安,“起来吧。”皇后笑着说道,“肃顺啊,皇上说的是不是真的啊?你真哭了?”

肃顺点头答说,“奴才哭是哭了,却不是为了受君父重责,而是为自己无能,未能将国事料理清楚,更加不能尽到辅弼圣主的责任。”他跪在地上一转身,面对着皇帝又碰下头去,“皇上,奴才秉性荒疏,难当大任,请皇上降旨,免了奴才军机处的差事奴才甘愿做皇上身边的一介卑微职衔,为皇上尽心服侍。”

“军机处的差事嘛,以你的才学,确实多有不宜。”皇帝说,“朕看,你在军机处呆着也不如在内务府任上舒服,此事就这样定下来吧。”

然是确实将自己的军机大臣的职衔夺了,但肃顺的心情比之白天,却是判若云泥了。声音响亮的答应着。

“还有啊。”皇帝慢吞吞的说道,“今天之事,你可知道朕为什么要如此不留情面的处置你吗?”

“这,奴才昏悖,更加不敢妄揣圣意。”

皇帝冷冷的哼了一声,对象却不是肃顺,“如今大战尚未结束,京中、外省居然就有了倾轧之风,可笑说什么朕待兵士太过宽厚啦,说什么绿营军士在俄国人的营寨中有……”有皇后在场,有些话不好出口,他微微眯缝着眼睛,拿起御案上的田黄石的同道堂印章在手中把玩着,“你说,这还成话吗?”

肃顺恍惚间大约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却又有点不托底似的,“这,请恕奴才愚钝,但奴才以为,厚待兵士,也是为这些人确实于国有功。旁人不说,只提那个为皇后娘娘传懿旨解救下来的胡大毛吧,自咸丰七年之后,知耻而后勇,此番出征,作战勇敢,自不待言,更且带领四十余部下,翻越崇山峻岭,使我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解决萨哈连乌拉霍通要塞山下之敌,而且俘获敌军军官多人,事后,胡大毛等人所行,为军中袍泽传为佳话——奴才以为,凡此种种,还轮不到这些清茗一盏,坐而论道的那些书生们评头论足。”

“说得好”皇帝大声说道,“等开年之后,谁要是敢再乱说话,朕就一股脑的都把他们发到前敌去,先领受领受关外的北风,凉快凉快再说,哈哈”

肃顺这片刻折冲,已经明白到皇帝这一次突然重惩自己的缘故所在,忍不住心中苦笑,“皇上,天色渐晚,容奴才告退吧?”

“先等一等。”皇帝叫住了他,“今天白天的时候,朕传军机处一起用膳,你……没有吃着,今儿个晚上传你进来,是赏你的。”说着向外呼喝一声,“来人,把食盒抬进来。”

肃顺感动得泪流满面,呜咽着跪下去,用力碰头,“皇上,皇上……您待奴才天高之恩,让奴才可怎么报答啊?”

皇帝笑骂着啐了他一口,“你少在朕和皇后跟前丢人现眼。拿着食盒,自己回府去吃,还有。”他说,“这一次老六办的旗人生计的差事虽然多由疏漏,但朕看,那个左宗棠倒实在是个人才,等明年开衙之后,你把御前的差事也管一管,那个左宗棠嘛,看看有没有适宜之处,放他去做。”

顺不大明白,皇帝如此关注左宗棠是为什么?也不好多问,又给皇帝和皇后磕了头,这才弓着身子,提着食盒,出宫去了。

肃顺离开,殿中的夫妻两个,肩并肩的坐在炕沿说话,皇后突然想起杨贵人当初婉转求自己说过的话,“皇上,还没有见到九阿哥呢吧?”

“啊,还真是的呢。匆匆回京,不要说孩子,连……连他额娘也还没有见过呢。”

“皇上,杨家妹子女人家,心思浅薄,说错了话,自己也知道错了,更是心中后悔,您就别和她一般见识了吧?”

“朕不是和她一般见识,只是觉得心中失望。朕对她如何,你也是看见了的。不要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块石头,大约也捂热了,……怎么就,哎”他烦恼的叹息一声,低头不语。

“您啊。”皇后只好再多下功夫的苦劝,“您的脾气,臣妾还能不知道吗?为人最称仁厚,更何况,杨家妹子又为天家诞育皇子,不看在她的面上,看在孩子的面上——是了,皇上回京之后,还没有见过孩子呢吧?”

“嗯,还没见到呢。”

“哎,您一看就会喜欢的,九哥儿好可爱的,一出生就是个胖娃娃。”皇后娇憨的一笑,“而且不哭不闹,比他的哥哥姐姐都要乖很多呢”

皇帝白了她一眼,“你是不是故意的?”

“什么?”

“你就知道朕最喜欢小娃娃,所以拿九阿哥来做饵?哄骗朕上钩?”

“那,”皇后嘻嘻轻笑,夫妻多年,她很知道丈夫的脾性的怎么样的,“臣妾所说的,有没有效呢?”

看着皇后巧笑倩兮的美样儿,皇帝勃然火起,哼唧了几声,将她拥入自己的怀中。

第91节

第91节

新年将至,四海升平,咸丰十一年的秋冬之季,朝廷在关外和俄国人大战一场,胜利收官之后,进而又将圣祖皇帝时为俄国人所巧取豪夺去的北海一线尽数拿了回来——虽然还不过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在老百姓看来,新兴建的北海、永固两地不过初始之得,用不到几年,朝廷就一定能够将北海周围的土地,全部收归大清的怀抱了北海距离中原太远,他们不知道哪里是什么样的,也不关心,但朝廷在数百年后,重见圣主,甚至能够开疆拓土,这已经足矣让人自豪了。本书更新来自

皇帝的声望空前高涨,各省督抚奏报上来的请求皇帝上大帝称号的奏折纷至沓来,却给他无一例外的选择了留中不发,京中的清流以为他是在故意延宕时日,等待朝臣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