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拿童贯来做例子说明西北的状况。童贯主掌西北军事二十多年,何曾实际意义上控制过西北军?败仗打得远远比胜仗多,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种师道避重就轻,这话就连小皇帝都置若罔闻,不过这句话提醒了小皇帝,“河北大战开始之前,李虎必须把郓王送到汴京,把童贯的脑袋送到汴京。”小皇帝看不到郓王,就象一根刺始终扎在心里,寝食不安。

种师道苦笑。在汴京,在这座豪华的宫殿里,权力斗争远比战争重要,大宋即使到了这种危机时刻,老皇帝也好,小皇帝和大臣们也好,最关心的还是权力,而不是收复疆土的战争。种师道沮丧,绝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一刻,他甚至觉得天都是黑的。

远在太原的李虎似乎知道汴京的心思一样,马上送来了第二道奏章。

郓王生病了,因为心灰意冷,了无生意,病情越来越重,暂时无法将其送往汴京。

童贯的胜捷军在长安,而西北军里又有很多童贯的老部下,李虎担心杀了童贯,胜捷军要造反,西北军可能军心动摇,所以李虎建议汴京,暂时不要诛杀童贯,还是羁押为好。

另外,金军再度在大同周围集结,估计马上要攻打大同,而年初虎烈军在大同一战中损失惨重,军队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为此李虎决定从太原抽调兵力北上,这样一来,虎烈军若想从太原方向杀进河北,兵力就明显不足。

李虎恳请汴京,下旨给虎烈军统制岳飞,请他在河北招安各路叛军,迅速扩张军队,以配合宋军主力从正面战场上攻击金军。

岳飞已经引起了汴京的注意。从刘韐的奏报来看,宋军能收复真定,岳飞居功至伟。这个人打仗非常厉害,听说是相州汤阴人,家里的老母和妻子儿女在这次金军入侵过程中下落不明。岳飞在汤阴没有找到亲人,随即从老家招募了一帮壮丁,又招抚了几支叛军,组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向金军展开了猛烈攻击。

李虎这个要求让汴京感到不安。

小皇帝询问李纲,岳飞现在麾下有多少人马?

李纲迟疑不语。河北的刘韐、辛兴宗等各路统帅这段时间频频提到岳飞,因为河北各路宋军兵力少,死守城池,不敢出战,更不敢主动攻击金军,所以岳飞在河北战场上就成了唯一一支敢于攻击金军的军队,岳飞因此成为河北义军投奔的对象,短短时间内,追随他的义军多达十几万人,甚至一些幽燕的义军,真定中山河间三镇的小股宋军都加入了岳飞的军队。

李纲如果说实话,岳飞的这支大军等同于虎烈军,可以说,李虎的虎烈军已经进入了河北,这是汴京不愿看到也不愿接受的事实,必定会影响河北大战,但不说实话,河北大战又要拖延到什么时候?

李纲考虑良久,还是说了实话,“十万以上。”

“十万?”小皇帝和吴敏、耿南仲等人骇然变色。这次河北大战,种师道麾下的军队也不过十万,加上河北四路禁军,兵力不超过十二万,而岳飞竟然有十万以上的军队,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虎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耿南仲张嘴就骂,“他信誓旦旦地说,他的军队决不踏足河北,但岳飞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怎么解释?”

“我记得李虎曾在奏章中说,岳飞只有两千人,怎么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的军队就增加到了十万人?”吴敏望向种师道,希望听到他的解释,因为在这之前,种师道曾到河北去了一趟,他应该知道原因。

“这十几万人,其实都是河北的各路叛军。”种师道叹了口气,“金军入侵后,我们的军队大踏步后撤,甚至不战而溃,但这些叛军却非常勇敢,他们为了戍守自己的家园,拿着木棍铁耙,甚至赤手空拳冲了上去,义无反顾……”种师道想起那些战死的人,内心悲愤不已,“岳飞进入河北的时候只有二千骑,但他却和数万金军作战,两个月来,他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战,不但迫使金军迅速后撤,还收复了真定。定州安喜一战,他带着两万多人和金军血战一天一夜,两万人几乎打完了,他才撤回来。”

种师道望着小皇帝,激动地说道:“我们有这样的悍将,有这样的军队,为什么不能马上发动河北大战?岳飞有十几万人,而且他的军队规模每天都在增加,而我们有十二万人,加在一起有二十多万,我们完全有把握击败金军。”

小皇帝心思动了,种师道这番话激起了他的勇气,他决定马上开战。

“岳飞是李虎的兄弟,这支军队是虎烈军,李虎违背了诺言……”耿南仲大声叫起来,那声音听起来气急败坏,而且夹杂着深深的恐惧,“如果李虎打汴京怎么办?李虎已经控制了河东,如果再给他控制河北,我们如何保证汴京的安全?”

“如果虎烈军击败金军,收复了河北和幽燕,我们又拿什么保证汴京的安全?”种师道厉声质问,“我们必须在河北战场上击败金军,用一场胜利来证明我们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李虎,你知道不知道?一味退缩,一味怯战,这样只会打击我们的士气,增长李虎的野心,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也不懂吗?”

种师道白须戟张,气势威猛,杀气喷吐而出,耿南仲害怕了,不敢对视,但他瞧不起种师道,仗着有皇帝撑腰,坚决阻止发动河北大战,他甚至建议皇帝马上和金国商谈联手攻击代北一事。这是金人提出来的,现在金人的使者还在汴京,还在催促汴京马上给出答复。

种师道气得睚眦欲裂。河北战场上,勇敢的大宋将士和百姓们正在用生命和鲜血捍卫自己的王国,保卫自己的家园,但汴京庙堂之上,一些人不但出卖国祚,还丧心病狂,要联手仇敌诛杀护守家园的将士。这都是什么世道?这世道还有黑白对错吗?大宋被这么一帮没有廉耻的人把持着权柄,如何不败?如何不亡?

种师道的愤怒增加了主战派的气势,小皇帝越来越倾向于攻击,但他真的很恐惧,他害怕失败,害怕一无所有。

“河北大战必须马上开始。”吴敏郑重说道,“只要部署得当,让岳飞和金军正面决战,必定能让这支大军消耗殆尽,如此我们不费吹灰之力,既能收复失地,又能重创李虎。”

李纲苦笑,他很难想像,大宋的宰执们为什么总是想不劳而获,总是想捡便宜,总是想渔翁得利,这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好事?难道北伐失败的惨痛教训还不够吗?

第五十八章 汴京是个猎物

四月十五日,经过中枢大员们几天几夜的争论,小皇帝最终选择了攻击,命令种师道即刻赶赴前线,于五月初一发动河北大战。

小皇帝目前需要一场胜利,需要用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割地和赔款虽然把气势汹汹的金军哄走了,但对皇帝本人和汴京来说,无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皇帝和汴京必须夺回河北和幽燕,击败金军,才能重建威信,才能对西北李虎形成震慑,否则,不但李虎无视皇帝和汴京,恐怕其它地方的长官们也对汴京的命令置若罔闻。

皇帝决定反攻,那么枢密院自然要拿出具体的攻击办法。李纲的计策是集结主力于真定,会同岳飞的大军,联手攻打定州,然后北上打保州和雄州,接着越过白沟进入幽燕,直杀燕京。

在李纲这个方案里,河北各路大军是收复失地的主力,也是主攻方向,而虎烈军从大同方向发动的攻击则属佯攻。去年虎烈军在贺兰山一带打了半年时间,在大同也和金军打了三个月,虎烈军的损耗之大可想而知,此刻,指望虎烈军竭尽全力攻打幽燕显然不现实。李虎即使有足够的军队,但他有足够的钱粮武器吗?汴京现在因为缺钱少粮,武器补充不足,在征募新军和招抚叛军扩展军队一事上遇到了很大阻力,由此可以想象虎烈府现在的困境。

李纲的这个方案得到了种师道的认同,但万万没想到,拿到中枢后,却被全盘否决。

宰相徐处仁,副相吴敏,还有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中书侍郎唐恪,门下侍郎耿南仲等人认为李纲、种师道把河北各路大军集结于一处,从一个方向北上攻击,事实上就是和金军连续决战。他们认为以目前河北宋军的实力,决战胜算太小。决战一旦打败,河北宋军兵败如山倒,河北全境丢失,金军势必又要杀到汴京。到了那时,汴京已经没有多少军队了,如何抵挡金军?

为此,他们拿出了一个五路进攻的方案。真定的刘韐为一路,中山的詹度和河间的陈遘(gou)为一路,姚古为一路,种师中为一路,岳飞为一路,其中真定刘韐和中山詹度河间陈遘在两翼辅攻,岳飞和种师中居中主攻,姚古殿后策应。种师道于大名府指挥全局。

这个攻击之策的好处就是只要任何一路败北,其它各路大军都能及时撤退。这仗还没有打,就先安排打败之后的事,实在让人气馁,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宰相、副相们当然首先要考虑汴京的安危,考虑皇帝和朝廷的安危,相比起来,权力和利益更重要,而河北和河北的百姓就不重要了。没有了河北和河北的百姓,大宋的版图不过少一块而已,无足轻重,再说,等到将来军队多了,国库里有钱了,再反攻也不迟嘛。

种师道当即反对。金军攻克幽燕,横扫河北后,其兵力至少增加了十几万。以他的估计,目前燕京和白沟一带的金军至少有三十万左右,宋军若想收复中山、河间,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河北宋军集结于一处。决战态势一旦形成,金军主力必定进入燕京,这有利于大同的虎烈军展开反攻。只待虎烈军收复奉圣州,兵逼居庸关,金军在幽燕就陷入被动,这时候大同虎烈军和河北宋军两路夹击,如此必定能收复中山和河间。至于收复燕京,种师道认为暂时有难度,因为无论是虎烈军还是河北宋军,都缺乏足够的钱粮支撑,只有等到今年秋收之后各地赋税入库,汴京才有可能发动第二轮攻击。

种师道这番话不说还好些,这话一说,摆明了河北宋军没有独自击败金军的实力,这一仗能否击败金军还要看虎烈军能否攻克奉圣州逼近居庸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虎烈军在居庸关一线牵制燕京的金军主力,河北宋军就不能发动决战。既然如此,那决战就有危险,不如多路进攻。多路进攻虽然导致兵力分散,但同时也迫使金军多路阻截,宋军只有在其中一路取得胜利,汴京也就满足了,可以大吹特吹了,至于是否收复中山河间两镇,对汴京来说其实是次要的事。

小皇帝同意多路进攻的攻击办法。

在大宋一朝,多路进攻是个定式,这个攻击之策和大宋的将从中御的国策是一致的。多路进攻可以确保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可以限制领军统帅的权力,可以防止武将利用武力来威胁或者要挟皇帝,虽然这个攻击之策在宋辽战争和宋夏战争中屡屡失利,但大宋的皇帝和中枢大员们却对此策情有独钟,踩着血淋淋的尸体“一往无前”,以致于发展到后来,多路进攻之策甚至成为文臣武将们互相打击对方的工具。我要打击你,要除掉你,只要在战场上采用此策,让各路之间的配合策应出现问题,你就死定了。杨继业在金沙滩之败,就是如此。郭药师和杨可世攻打燕京失败,也是如此。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血淋淋的教训啦,但上位者醉心于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根本无视此策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