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粮价格就由我等来控制,那时官仓无粮,百姓还能如何?只有乖乖到我们店中购粮了,诸位觉得如何?”章东主笑容灿烂,目光如炬,亮得犹如黄金白银,哪里还有丝毫谦和忍让气度。
房中众人沉默起来,仔细考虑着章东主的话,其实也不用考虑,这方法简单易行,而且收益丰厚也是肯定的了,一时之间,房中大部分人目露意动之色。
“章东主,且不说官衙的责斥,就算我们依计行事,但是官仓中还有数万石米粮,而且限量出售给百姓,不时一时半会耗尽得完的,如果在这期间,朝廷赈灾的米粮运来,到头到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也要考虑失败的后果,杨姓青年淡声说道:“而且,如果我们真的这样行事,那我们岂不是成为百姓口中的……”
“奸商,一群奸商。”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楚质心中暗暗咒骂不已,如果不是为了在属下官吏面前保持风范,他早就破口大骂了。
如同昨天晚上的料想一样,楚质也知道今日的求粮之行或者有些难度,事实也果然不出所料,清晨早起出发,从城东到城北转了几个时辰,劳累疲惫且先不说,而却丝毫多少收获,才求得区区数百石的米粮,连昨日的三分之一都不够。
如果是那些富户士绅家中存粮不多也就罢了,问题是楚质已经不是当初刚来钱塘县,对县内情况毫不知情的新任知县,有主簿刘仁之的讲解协助,楚质岂能不知自己前去拜访的富户士绅家中情况,开着米行粮铺,仓中米粮堆积如山,怕是有过万石之数。
“不卖粮也就罢了,居然还说家主出门访友了,这么巧,谁信。”楚质愤愤说道:“一家、两家、三家都是一样,好像约好似的,还真是默契啊。”
刘仁之在旁苦笑,叹气之余,心里也有怨气,觉得这些人确实很过份,简直就是无礼之极,就算心有异意,不想卖粮,直言相告就好,难道堂堂官衙还能欺压尔等答应不成。
咒骂了半响,楚质心里感觉畅快许多,转头说道:“刘主薄,下一家该拜访谁了?”
“大人,该拜访的都拜访过了,没有谁人了。”刘仁之轻声说道。
第二百七十一章 责任
“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沉默了下。楚质淡声说道,该做的也就做了,就算心有不甘,但楚质也自觉问心无愧,自然没有什么悔恨的感觉。
刘仁之默然点头,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人家避而不见,显然是不想帮忙,还能怎么样,总不能为达到目的而去威逼明抢吧,且不说有御史弹劾,要知道那些粮商可不比寻常百姓,身后多多少少有些背景,不是想动就能动的。
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说,没有背景的粮商,生意也做不大,都是些小商小贩,见到地方官员前来求粮,就算心中不舍,也没有那个胆量拒绝。当然,楚质和刘仁之也不会做些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事情,在人家那里得了多少米粮,就付人家多少银钱,而且还是按市价来给的,所以那些商人还能接受。
只不过按照常理规律,城中的大部分米粮都是集中少数的大商人手中,小商小贩再多,也只是占其总额的一成多而已,那些大粮商都去聚会共谋大事了,见不着他们的人影,所以楚质与刘仁之的收获自然不大。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阳光毒辣,将街道的石板晒得发烫,连坐在轿子中不受阳光直射,扇风招凉的楚质都觉得闷热之极,掏出丝巾抹去额头上的细微汗渍,轻轻掀开轿帘透一透气,这时轿子已经走到杭州城北门附近。
楚质向外看去,只见城门附近人来人往,车辆行人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商铺的掌柜伙计及回来穿梭于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不时高声么喝招揽生意,似乎没有受到干旱灾情的影响,依然是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
透过高大巍峨的城门,隐约可以见到城外葱郁的草坪及连绵起伏的山峦,淡瞄了眼,楚质心思忽然一动。突然叫道:“停。”
声音落下,轿夫们悠悠向前走了几步,缓缓停了下来,也没有放下轿舆,只见一个衙役从前面走到轿窗旁,轻声说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改道,城外安置流民之处。”楚质说道。
自从范仲淹见到楚质设计建造的流民安置点后,干脆将聚集在杭州城外的流民,全部交由钱塘县衙统一安排,而楚质也没有让范仲淹失望,在一帮书吏衙役的帮助下,将众多流民井然有序的安置在城外各处空旷地方。
流民太多,当然不可能都聚集在一起,这样太过拥挤,也不好管理,所以只有分散各个地方,不过每个安置点搭建的棚子,还有各种待遇、规模大致是一样的,毕竟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教训在前,为了安抚躁动民心,楚质自然要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免得有些流民心中不平,找借口滋生事端。
轿子出了北城门,离最近的流民安置点还有十来分钟的路程,或者由于郊外空旷,而且树木草丛繁茂的原因,挂起轿帘,楚质总觉得现在要比在城里舒爽了许多,似乎还不时感觉有些微清风拂来,也不知是否错觉,反正楚质感觉没有那么闷热,额头上也不再冒汗了。
没过多久,轿子悠悠的到达目的地,而驻守在安置点的衙役书吏,也携着一群百姓涌了过来,见到是楚质与刘仁之,连忙施礼拜道:“见过楚知县、刘主薄。”
楚质微笑了下,轻轻点头,从轿内走了出来,目光巡视附近的环境。
一个安置点大约有近千人,有托家带口的,也有只身逃难的,而一个简陋的草棚可容纳十人左右,所以这里大概有百多个棚子,因为地形还算平整,所以草棚搭建得错落有序,放眼放去,一排一列清清楚楚,还真有些一目了然的感觉。
当然,楚质也明白什么叫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虽然不知道古代有没有形象工程的说法,楚质可不希望这些棚子是做出来给人看的,所以当每个安置点建筑落成之时,他都要仔细检查,防止有人应付了事。
还好,古代的工匠可能建造不了摩天大厦,但还是很有良心的,况且搭棚子的工人都是从流民中招募的,也进一步杜绝了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为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尽快入住草棚,这些工人日夜赶工不止,恨不能多生双手工作,早日完成任务。
这段时间楚质没少在各个安置点转悠,所以对这里自然不陌生,而流民百姓对这位青天大人也非常熟悉,知道这位知县大人官威不重,待人如春天般的温暖,是个能为民做主的好官,所以行礼之后,面对楚质时,拘束却不畏惧,有些眼睛里还泛出感激之意。
知道楚质不喜众人跟随。刘仁之轻微示意,涌来的百姓也随之散去,只留下几个衙役和书吏陪同巡视,走了几步,楚质发现这里草棚固然是林立有序,不过与平日相比,似乎有些空荡,心里不由有几分奇怪,流民中的青壮入城帮工的事情楚质自然清楚,不过留守的老人妇孺也不应该那么少啊。
才剩下二三十个人,而且平日这个时候。也到了用膳的时间,而如今却不见炊烟四起的情形,的确有些反常,心中迷惑,楚质就要招衙役问个究竟时,却发现在远处的河道旁边聚集了一群百姓,大约有二百来人,团团围绕着一个由木头搭造而成的台型建筑,离得有些远,看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
见到知道大人停住了步伐,目光看向什么地方,身为下属,有个书吏立即机灵的为其解惑说道:“大人,他们在求雨。”
求雨?眨了下眼睛,楚质心里也有些明了,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不足,相信神佛仙人的存在,这点楚质也是知道的,不过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些文人大儒,因为孔子不言怪力乱神的训言,所以他们很少言及这方面的事情,差点忘记自己已经身处于万恶的封建迷信社会之中。
如果向上天求雨有用,那天下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旱灾,不过楚质也没有兴趣当一回革命先驱者,为破除迷信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下微微调转步伐,向另外一边走去,打算待百姓结束求雨仪式之后,再找他们了解下近日来的情况。
其实楚质主要是想知道,城中的传言对于流民有没有影响,要知道因官仓无粮的消息满天飞,连城里的百姓都纷纷抢购粮食以防万一,而流民皆是逃难而来,情绪本来就不怎么安定,若是再因流言而引起恐慌。那麻烦就大了。
不过楚质有心避开,可是准备求雨的百姓听闻县官前来巡视,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从祭台前站起,匆匆走来,看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过来行礼,楚质却也没有怠慢,在他们盛情的礼请下,楚质更加不好拒绝,慢步来到求雨祭坛旁边。
说是祭坛,其实也就是用些木材建筑而成,祭拜的是中国是具有本土特色的雨神龙王,让楚质感到惊奇的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流民还依靠官衙定期派放的米粮度日,但是龙王身上不仅披红持绿的,还涂上了一层金漆(铜的),让楚质不知要感叹他们姓的虔诚,还是应该觉得悲哀。
其实楚质也有些理解众人的心理,现在才入秋不久,如果天上下几场雨的话,不仅能缓解干旱的情况,说不定还能保住地里的收成,这固然是有些微的痴心妄想,但只有一线的希望,百姓也不会死心的。
不死心是好事,有希望才能生活下去的动力,楚质心中轻叹,微笑婉拒百姓请他主持祭祀的请求,带着几个衙役书吏退到河道的旁边。
看着百姓对着金光灿灿的龙王祭坛顶礼膜拜时,楚质也说不出自己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滋味,反正不怎么好受。
楚质当然不会责怪百姓的愚昧落后,也不会觉得他们无知,相信神灵的存在,心中一阵酸楚,楚质知道,如果民众们过着生活安定、衣食无忧的话,什么宗教、仙佛之类的根本没有多少市场,一旦灾难降临,虚无飘渺的神灵自然成为百姓心中的寄托。
或者是受到前世的教育影响,潜移默化之下,楚质心中根本不可能忽略那种以民为本的观念,以前没有那个能力和权力,或者还能淡然置之,装做什么也不知道,而如今在其位,自然要谋其政。
不管是出于知县守民安邦的职责,还是因为天性中的那丝悯人之情,楚质根本不能做到对百姓的疾苦艰辛视若无睹,不然以楚质以前表现出来的惫懒性子,早就对连日来的奔波劳累叫苦连天,怎么会时时不忘体察民情,想来,在不知不觉中,楚质已经更加彻底的融入宋朝社会,而且也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承担。
刘仁之与衙役书吏自然不知道楚质在想些什么,不过也识趣的保持沉默,免得打扰了知县大人的兴致,然而就在这时,河道尽头突然驶来一艘商船,河风无风,波澜不起,只有靠一帮船工高声整齐的喊着号子,卖力的摇晃着橹浆来划着商船前行。
听到河道上的动静,楚质从沉思中恍然回过神来,望着渐行渐近的商船,脑海中突然灵光闪烁,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阳光,嘴角悄然浮现灿烂的笑容。
……
莫名的感到厌倦了,从09年9月份开始写书,10月份上传,11月份上架,到现在已经有小半年,记得上本明臣也是这样,突然之间,没有任何感觉,像是到了一个周期,感觉特别的累,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心灵上的,懒洋洋的提不写书的劲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