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迪老了,老得都快认不出来了,张文鼻子一酸,心头一热抱着李迪的脚哭了起来,哭声甚是感人,听得李迪心里也难过起来,忙拍了拍张文的肩膀道“文长不必如此,过去的事就过去吧,今个老夫找你的事,你看该怎么办才好”
“业师但又所托,文长不敢不从”张文哭过后擦干泪,站起身来到宋守义面前。
看了看他的面相,又问了几句话,听宋守义所言他真的是饱学之士,不过呢,就算如此瞧他这副模样也不适合在官府做事,但是碍于李迪的情面,张文思虑片刻后出了个主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温疫(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此诗虽是汉朝所作,但温疫一起十室九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百姓倒毙路边,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那凄惨无比的景象却是哪朝哪代都一样的。
郓城大星坠地后,天象异常,终日里都有鸡犬暴亡,不仅如此城中的百姓莫名其妙的高烧发热,胸腹肿痛,四肢酸麻,头晕目眩,烦躁不安。
看过郎中后,大夫们一致认为是伤寒所致,没什么要紧的,只须依照唐朝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所记载的治疗方剂开些方子调理便可。
生病的百姓信以为然,取药后回家自行调理,哪曾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些没把伤寒病放在心上的百姓回家后不久便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人间,快得令人乍舌,只七天内郓城一地便死掉十几个人,若是正常死亡还好说。
经仵作验尸发现,这些人都是去过观音庙帮忙的百姓,患的都是伤寒,可是本朝医术、医药传承前人的衣钵,已今非昔比啊,怎么会连小小的伤寒都治不了。
虽说这牛皮吹的有点大了,可是仵作也是凭经验办事,本朝自立国以来还未曾见过伤寒爆发七天内要了这么多人的性命。
张知县也深以为然,心说病死就病死吧,没空去理会,忙叫死者家属收了尸,装棺下葬,这个自不必谈,且说那日后,郓城县内又有百姓染上伤寒,人数多至百人,城内郎中本来就不多,这么多人同时抱病,郎中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有的时候,就算你排队也请不到人家,因为患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有钱的大户或是驾车去邻县求医问药,或是请邻县的郎中来郓城看病,总之这些天来济州附近得到消息的郎中无不欢天喜地地背包挎箱急急赶往郓城。
都想趁着这个天大的良机狠狠赚上一笔足够受用后半辈子的万贯家财。
可是他们万万没料到的是郓城一地早就成了危机四伏,有去无回的鬼门关,进了城就等于上了酆都城唱了名,只等阎罗王一声召见,生死薄上大笔一挥勾魂索命!
不过,风险越大,利益就越大,在利益的驱使下,郎中们不断到来。
因为有这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郎中的不断来到,郓城一地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至少救活了一些人,尽管多数仍处在危险之中,可是医者父母心,这些郎中的医德、医风还是很令人赞赏的。
知县大人这几天就颇感不适,才看完郎中,郎中告诉他大人您也感染了伤寒,从今日起,大人要多加休息了,莫要外出走动,在下帮你开几个方子,大人好好调理一下,明个再来看望大人。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死缠到底。
张文一听郎中说自己也感染了风寒,吓得差点当场晕倒,一把拉住郎中的胳膊问道“刘半仙,你得把话给本官说清楚了,本官这病到底重不重啊,本官可不想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你若是给本官把病医好了,你要什么本官给什么”
这刘半仙本名刘奉孝乃是当地的郎中世家的子弟,因祖上有一套给人放血治病的不传之术,故又人送绰号刘一刀,这一刀可不是浪得虚名,不到关键时刻刘半仙是不会出手给人放血的。
“大人,您的病不要紧,只是稍微有点发热,在下给您开的都是上好的药材,这白花蛇舌草、地锦草、黄芩、生地榆、红藤、马齿苋、败酱草绝非那些市井百姓用得起的,只须煎水后按时服用即可无大碍,歇息几日身子便恢复如初了”
张文也是略懂些医药之类杂学的,一听刘半仙说了好几种草,心中顿时起了怀疑,当下就问了“刘半仙,那什么草的,值几文钱,你给本官吃草,本官就能好了,那、那些百姓不得吃千年灵芝、万年老参才能好啊”
刘半仙立刻解释道“大人啊,您误会了,这白花蛇舌草、地锦草、马齿苋、败酱草都是些平日里很难觅到的草药,我等也是花费不少心思才从梁山泊中采摘回来的,亲自晒干备用的,不是药铺里那些陈年旧货,现在梁山泊住进了拜王母教我等要是想进山采药是比登天还难,大人,您说这药草珍贵不珍贵”
张文一琢磨也是这个理,梁山泊那伙鸟人的确可恶,居然欺负到家门口了,这个若是断了我郓城的草药来源,不知多少人要遭殃,想到这立刻叫人上来听命。
任迁这时还在县衙,听知县大人唤他立刻走进后堂,上前一拜“大人找属下有何吩咐”
其实张文也是一时激愤,把任迁叫道身边后说了一大通连自己都不知所以的话,听得任迁云里雾里,直到亲自送刘半仙出门的时候,一问之下才明白过来,原来知县大人是担心自己服用的那几种草药被梁山泊上的人断了来源,危机性命啊!
第一百二十五章 温疫(二)
眼看着一个月就要过去了,郓城一地的伤寒变本加厉,大有向周边蔓延之势,郎中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尽力救治垂死的病人,哪知这伤寒来的过于凶猛,不少郎中也因长时间出入病患之地染上了此病,最近已有好几位不幸病倒,想必时日不多了。
郎中病倒一事,无疑是雪上加霜,郓城百姓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没病的连夜收拾行李举家逃离此地,有病的早就病入膏肓,苟延残喘地活着,只盼望着自己死的时候不要太痛苦,能有人帮着料理身后事就已经知足了。
可是这夺命的伤寒着实太恐怖了,凡是接触过患病之人的,或是在方圆十丈内见过患病之人的,莫不会受到传染,一时间郓城县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了,果然没过几日,余下的郓城百姓再一次掀起争相逃离此地的高潮,拦也拦不住。随着百姓不断逃亡,月底还没到,这郓城便成了座死气沉沉的空城,城中除了孤魂野鬼四下里东游西荡就是那些离死亡不远的病患之徒了。
一个月后,郓城伤寒一事再也隐瞒不了了,济州府赶紧上报朝廷,奏折抵京后惊动了大宋的朝野,大臣们连夜起草奏折挑灯奋战,洋洋洒洒几万言,直把这次伤寒爆发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个穷尽了才算罢休;末了才附上解决的办法,那是下文了。
翌日清早,东方泛白。
皇宫大内早就洒水净尘,打扫一新,自从接到郓城伤寒爆发的奏折以来,仁宗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连吃饭都没了胃口,临朝后赶紧问大臣们这事该如何应对。
二府六部暂且不提,却说御史台谏官们,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参了济州知府、郓城知县一本,这话说的很厉害,意思是他们知情不报,拖到疫情蔓延了才通知朝廷,这等做法简直令人发指,此等父母官跟那草菅人命、杀人不眨眼的凶徒有何区别,这简直是置国法律例于不顾,连陛下都不放在眼里了。
要说朝中什么人得罪不起,倒不是宰相、尚书,或者那些身居要职的重臣,而是这些御史们,平时这些人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背后说说人家的坏话,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一番,那时仁宗还不会太在意,毕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也算是给那些有点过错的臣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是,今日的光景大不一样,光郓城一地就死了五六百号,乡间的还没算呢,这济州府上报的折子也说府城中出现了百十来人死者,患病的人还在不断增多,民间已经缺医少药,再也压不住疫情了,请京师赶快派人救助。
御史们的一席话,早把仁宗心头那股无名火忽地一下撩拨了起来,越烧越旺,越着越剧烈,眼看着仁宗陛下就要拍案而起,摔御笔、踹御案、倒砚台,破口大骂,只见玉阶下忽地站出一人,此人神丰目朗,一身浩然正气,长身道“陛下,臣谏院欧阳修,有事启奏”
要说这仁宗朝里在关键时刻,有几个人能够扮演这救火队员的角色,欧阳修就算做一个。
正在气头上的仁宗见到是欧阳修出来奏事,那火气顿时少了三分,面色缓和下来后,金口轻启“准”
欧阳修谢过仁宗,接着说道郓城一事,乃是天灾并非人祸,想必济州知府曹大人已经将那张文张知县的折子一并呈进宫中,折子上说的明白,大星坠地时砸伤砸死不少百姓,为了防止有疫情发生张知县赶紧命人就地掩埋了那颗大星,然后疏散了观音庙内的众僧,可是后来的事,臣以为乃是那颗大星本身带有伤寒,否则断无可能几十人乃至几百人同一时间患病,且伤寒之初那些死者都是去过观音庙帮忙的百姓,从这一点来看罪不在济州百官,陛下,现在济州疫情大盛,人命关天,最紧要倒不是查办那些办事不利的官员而是赶紧想办法遏制这股疫情,以防危机京师安危,陛下,现今西边战事东边疫情,此两件大事一外一内一张一弛都不可小觑,陛下明察秋毫,想必也早就有了打算,请恕臣对嘴先行说了出来。
欧阳修讲完后,抬头望了眼仁宗看仁宗是什么反应,估计应该不会再发火。
事情正如欧阳修所料,仁宗听完那一番话,犹如吃了一记当头喝棒,顿时清醒过来,心说大局为重要紧,方才一时气血上涌,险些坏了大事,罢了,接着听听众臣意见吧。
仁宗回过神后,接着前边的话继续往下问,就是如何应对郓城伤寒一事,这回他将目光落到了大病初愈的吕夷简身上,心说爱卿啊,你总算好了,朕总算有帮手了。
要说这吕夷简不是因风眩病倒一直卧床不起麽,怎么病这么快就好了,难道是回光返照。那倒未必,这是有内情的,这内情还跟苏素有关。
且说,仁宗带着百官、辽使乘着飞艇一日之内便飞去了边关,当时那些随行的百官还在犯糊涂,并未真的相信天下竟有这日行千里的器物存在,哪知降落白沟驿后,这些人才回过味来,当时后怕的要命,真担心对面的辽人得知仁宗来到此地,还带了不到两百人的禁军护卫,这要是辽人忽然派出大军合围此地,那、那他们可就惨了。
殊不知,这仁宗早就有了打算,送走辽使后片刻不停回了京,还朝后才过了一天,这百官就闹了起来,奏折雪片般飞至,先参苏素,说她蛊惑陛下出宫,罪大恶极,让陛下身陷险境,理应削官免职打入天牢,等待三司会审,秋后处斩。
参完苏素后又连带参了赵泽一本,说是此子造地奇技淫巧之物坏了真龙之气,会让那些心术不正之人不读诗书、不思进取专门造这些无用之物以来取悦陛下。
这还没完,接着又把仁宗也圈了进去,说是祖宗之制不可违,陛下怎能轻易出宫以身涉险呢,臣等生死倒是无所谓,陛下要是有个闪失,臣等就是死一千次一万次也难赎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