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若论国势,蜀国和秦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蜀人并不善战,用他们自嘲的话来说,秦国盛产的是骁勇善战的是百战精兵,而巴蜀盛产的却是美酒和粮食,蜀国唯一可以依赖的不过是险要的地形而行。
但这些如今似乎也有些靠不住了。韩信带领着秦军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炫目的胜利,创造了一场场堪称经典的战役,在他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剑阁虽然险要,却也未必是真的无法逾越。
再者就是随着秦国国力日强,蜀国内部亲秦的势力也不断崛起,民间流传着关于秦军大胜的消息,就算是在朝堂上,也有大臣公然上书请求重归秦国。此事虽然被庞宜压了下去,但也让他心生不安,对朝中亲近秦国的势力忌惮十分。
但他又不敢做的太绝,生怕得罪秦国太深,这样还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正是庞宜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才让蜀国错过了最佳的动员时机。一部秦军在甘肖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剑阁的北面,连拔十二座关卡,将兵锋直接推到了剑阁城下。
消息传到了成都,顿时举国震惊。庞宜急调三万精兵北上入驻剑阁,厉兵秣马严防秦军。推进到剑阁关下的秦军却并不急于攻城,只是在关外屯兵遥望,始终对蜀国北面着保持着威胁。
正在庞宜忧心忡忡之时,秦军却派出了一队使者,经过剑阁进入蜀中,前往成都觐见蜀王和丞相。
庞宜高居座上,脸色有些阴沉的上下打量着秦使,语气不善的说道:“你是和何人,在秦国官居何职。”
那秦使微微一躬身,笑着说道:“在下偃师道,为秦国御史右丞,参见丞相大人。”
庞宜重重的哼了声,道:“偃师道,从未听说过,可见并不是什么上得了场面的人。”他在秦国蜀郡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御史右臣是个什么职务,不免有些恼怒的说道:“你区区一个御史右丞,不过是千石官员,韩信却派你来和我商讨此等大事,难道是瞧不起我庞宜吗?”
面对庞宜的质问,偃师道却仍然脸色如常,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便不慌不忙的说道:“丞相所说差矣,我家上将军之所以派我来,只不过是觉得我可以胜任此职而已,而并不是根据我的官阶俸禄来定的。我泱泱大秦,靠的是识人之贤,而非出身门第。若是我能说服丞相你,这跟我官职高地就毫无关系了。若是不能,就算秦王亲自前来,那也是无济于事。”
庞宜笑了笑,“好一张伶牙利嘴,看来韩信确实派了个好使者前来。只可惜我并非轻易就能被打动的人,你不妨说说说辞,我听听再决定会否考虑和你们合作。”
偃师道也不再说虚词,而是直接切入主题道:“其一,我大秦对巴蜀志在必得,就算丞相你负隅顽抗,我大秦也不会改变夺取巴蜀的决心。你应该知道,巴蜀再往南就临近岭南了,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那里有我大秦想要的东西——人口和兵士,所以无论你是选择了战还是和,最后的接过都是一样的,巴蜀必须要重新回到秦国的版图,却别只在于你们是心甘情愿的,还是死伤无数换来的结果。”
庞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了一声,语气冷冰冰的说道:“韩信未免太狂妄自大了,我蜀国虽非大国,但也带甲二十万,又有剑阁、葭萌关的天险,他当真这么有信心能打进蜀国?怕他是最后落荒而逃逃回了秦国,那时候连关中都要保不住了吧。”
偃师道微微一笑,心中却是早就料到庞宜的这番话。他在心中默念了一番韩信交代他的话,开口笑道:“庞丞相此言差矣,剑阁虽然是天险,可我秦国有无往不利的霹雳炮,攻城拔地如同探囊取物。剑阁虽然地势先要,可一样挡不住我军的霹雳炮。”
庞宜邹眉道:“何为霹雳炮。”
偃师道得意笑道:“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如雷震,故名霹雳炮。我秦军正是靠着此物,才在咸阳之战中击败六十万反秦联军,才轻易的攻下新郑。剑阁虽险,可假以时日我们运来数百台霹雳炮,只需要百炮齐发,剑阁却不攻自破了。”
偃师道说的正是投石机,庞宜也略有所闻,听完后心中不由惶恐不安了起来。他却不知道偃师道其实和他耍了一个心眼,这投石机虽然威力巨大,却也笨重异常,就是在平地中搬运也吃力的要紧,更别说在险要关卡之处。就算韩信能将投石机运倒剑阁前,也不过是寥寥几台而已,吓唬吓唬蜀军还可以,但说到百炮齐发,那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可是庞宜对这些丝毫不懂,他虽然精明于世,但对军事却是一窍不通。他见偃师道说的如此理所当然,心中不由担心了起来,愈发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
偃师道见庞宜脸上露出犹豫神色,便趁热打铁道:“而且难道丞相你就真的以为秦地入蜀只有一条道路吗?”
庞宜浑身一震,面露惊骇的看着偃师道缓缓道:“你这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如今地形之利成了蜀国抵抗秦国唯一的底气,若是连这地利都没了,那蜀国除了束手就擒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偃师道却早已经将韩信的一番话嚼烂在肚,不假思索的就说到:“蜀地确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有群山,东有大江,可是西边却是羌人的牧场。羌人当年臣服于匈奴,匈奴既然已经败了,那些羌人又怎会阻挡的了我秦军的铁骑。”
“我们大可以从关中发兵,向西借道羌地,南下再折东进入巴蜀,虽然耗费时久,我不信这时候你还坐的住。”
庞宜大惊失色,他果然没想到这点,在他脑子里,秦地进入巴蜀的也只有这一条路而已。而偃师道的话却毫不留情的将他的想法击破。他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方案,但庞宜也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了,一旦秦军的铁骑真的出现在空虚的蜀中,那绝对是场灭顶之灾。
“上将军已经说过了,如果大人你愿意促成蜀国回归秦国,那秦国一定不会亏待你的。必然会报之以高官厚禄,令大人你下半生衣食无忧,子孙儿女节能成荫其福。”
庞宜面色数变,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叹道:“这是国之存亡的大事情,容我再思虑几天。”
“一切听凭丞相的意思。”
秦国开出丰厚的条件让庞宜终于心动了,韩信许诺封他为世袭万户侯,仪同三公,终其一生皆为蜀郡郡守,永不相夺。
经过了一天争吵,蜀国朝堂上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蜀国将以十四万兵甲,二十二万户的丰厚底子投降秦国。作为条件,所有愿意继续留在新朝廷中的照旧留用,不做任何变革。
至于这个蜀王的生死前景,竟然被他们集体忽悠了。
当初这些世家联合川中各部头人共同举事,因为彼此之间并不是一团和气,谁当老大都会有人不服气。所以才找到了这个蜀王开明氏的后裔,拥立他做了蜀王。
当然,这个蜀王谁也没有放在眼里,只是用来撑撑场面用的。蜀国竟然如同当年西周“国人暴动”之时实现的共和一般,凡事都是有几十个人商量着决定的。
蜀国既准备投降,第二日便打开了剑阁城门,迎接代天子巡视巴蜀的丞相公孙弘。蜀国之地恢复了巴郡和蜀郡的设置,由庞宜和另外一名降将担任郡守之职。秦国对归降的蜀国实行的是宽厚政策,以安民为主,只是让他们恢复了当年的赋税,其他一切照旧。同时对幼年的蜀王也并没有虐待,反而被悉数的包养。
巴蜀之路的打通,对秦国绝对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就意外这隔绝四年之久的岭南再次和秦国接触上了。远在咸阳的韩信迫不及待的亲自南下,带领入蜀大军前往巴蜀的最南端。
对这块几乎耗费了整个帝国全部精力的土地,秦人一直抱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始皇帝的两征南越,无非是为了满足他个人永无止境的欲望,而并不是于国有利的事情。就算全部占领了这块蛮荒之地,在那里设立了闽中、桂林、南海、象郡四郡,可大秦也此付出了尽二十万士卒的死伤。为了支撑起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团,秦国不得不征召了近百万民夫开凿灵渠,运送粮草,这也让疲惫不堪的秦帝国陷入了灭顶之灾。
若说始皇帝当年穷兵黩武,所犯最大的一个错误无疑是冒然对百越开战。北驱匈奴尚可以保住北部边疆的安宁,有利于秦国巩固统治,可南征百越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面子工程,最终秦帝国为了他的面子苦尝恶果。
赵佗遵照任嚣的遗命,在听说中原大乱后果然的封锁北上的道路,同时封锁来自中原的消息,一面引起士卒们的惶恐。另一方面,他设计连连诛杀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秦吏,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之臣,将岭南三郡牢牢掌握在手中。
后钜鹿之战秦军大败的消息传来,随即项羽叩关而入,胡亥被赵高所杀,赵佗在收到这些消息后便断定秦国已经灭亡了。于是向全军公布了秦国灭亡的消息,他自己则在亲信的拥戴下即位称王,建国号为南越。
流落在岭南的秦人和秦卒听闻秦国灭亡,皆悲歌祭之,以秦礼朝北拜祭故国。因为相隔数千里,又道路断绝,秦人便也死了归国之心,安心在岭南生存了下来。赵佗见此也渐渐放下心来,不再过于苛刻的限制士卒的自由。
可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赵佗的意料之外,秦国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咸阳城下大胜项羽,重新夺回了关中之地。赵佗生怕手下的士卒知道了会军心浮动,人人思归,所以才下严令禁止消息传播,敢有犯者杀无赦。同时将北上的栈道全部烧毁,断绝了和楚地的联系。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将士们无法回归故国,那也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混到底。他手中掌有四十万精锐,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可以割据岭南,做个逍遥王爷。
即便是称帝,也未尝不可!
第201章 南征大军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味,即使是用上好的熏香熏烤,也难以覆盖的住这种挥之不散的霉味。
百越之地大多属于未开发的地方,多雨林山泽,土人多以渔猎为生。到了春夏雨季之时,丛林间便是湿气密布,稍微动弹一下就浑身黏答答的难受。
这也让赵佗感到十分难受,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他年青时受过的刀伤就会隐隐作痛,让他夜不能寐,食不得安。只有用艾草熏之才能稍减疼痛。
赵佗虽为秦将,但并非秦人,他出身于赵地的恒山郡真定县,父辈曾经数代为赵军将领,是个不折不扣的赵人。
少年时代的赵佗刚毅勇猛,武艺高强,深得始皇帝的宠爱。十九岁便获赐护驾御剑随始皇帝出巡,为羽林校尉。羽林军是一支以秦国良家子弟为主的精锐之师,赵佗能以赵人的身份而获封校尉,始皇帝对他的喜爱可见一斑。
果不出其然,二年之后,年仅二十一岁的赵佗就被任命为南征军副帅,成为了帝国最具权势的将军之一。当年始皇帝颁布这道任命时朝堂哗然,在秦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年轻就担当如此重任的将军,即使是白起王翦,成为一方大将也是三十岁之后的事情。
面对群臣们的议论纷纷,始皇帝却视若无物。他之所以对赵佗宠幸至此,一方面知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深层的原因是始皇帝在赵佗身上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年轻时候的秦王政喜好击剑之术,一直渴望着能成为赵武灵王那样“集明主和良将为一身”的君主。之后他却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