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癆集团军群,而他们的任务也是负责战略钳制任务,黏住英法联军以让A集团军群从容在法兰西内陆展开攻势作战,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彻底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部队,为占领法兰西奠定基础。”

上校的讲述并不丰富精彩,但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的指点说明倒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而在场的都是中央军委委员们,一张形势明朗的地图胜过厚厚的一本说明书。

“那上校你从个人角度分析认为,英法联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法国还有多久才能成为德国的势力版图之内?”

这个问题可就有些难了,幸好唐仁辉是笑呵呵的发问,同时也给上校留下了很大的转圜空间,一个“从个人角度”便让他有了很多的发挥空间,不过真要是论及英法联军要抵抗多久,这个问题必须审视英法两个国家。

当年的欧洲大战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作为协约国重要成员之一,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却获益很少,十万计的青壮死亡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千万计的社会财富烧掉在了战争的魔窟里,而在战争结束后的很长时间里经济的凋敝和社会矛盾的层出不穷,都让英国人对战争深恶痛绝,对和平的期许和梦寐始终是首要的、必需的,绥靖政策的应运而生便是整个国家的非战争、非激进情绪所致,政客们应和选民的做出的国家政策便随时随地体现了这一政策,比如说他们可以很积极的宣战,但也可以很心安理得的坐视波兰灭亡在德苏的铁蹄之下。

有同样遭遇的法国人还有他们自己的打算和考虑,浪漫而又风情的法国所生存的国民对于和平执念相对于英国是过犹不及的,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一条没有感情、冷冰冰的钢铁防线上——马奇诺防线。

一条长达750公里、用时11年、耗资2000亿法郎、拥有五千余防御工事,防线内堡垒林立,还修建有地下铁道、隧道公路以及医院、物资仓库等各种生活设施,而就是这么一条防线,让法国政府和国民们都一致认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法军统帅甘末林所言的——“马奇诺防线是法国的英吉利海峡”,但这句话如今已经成了屁话。

因为他们唯一所疏忽的阿登地区,一个自认为有着大自然辅助防御功能的丛林山区是可以让德军望而却步,他们也毋需重视的;因为法军最为重视的是被动防御在马奇诺防线之后,他们的内心当中充斥着的是安稳而非忧虑,他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学习到得是被动防御而非主动进攻,他们坚信着只有艰苦的工事和有效的防御策略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必备条件,因而他们忽略了在一战中就风头尽出的坦克。

或许,共和国在台湾地区的与日冲突、在朝鲜半岛战争的高度合同化作战,由于共和国单方面太注意军事保密了,以至于欧洲各国和全世界都对这些最新的战争、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战争过程以及相应资料没有掌控,日本方面也从未表示过他们的耻辱经历,他们紧随德国之后亦步亦趋的向共和国学习,尊重经济、尊重工业、尊重国家的综合实力,从而才会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可悲的是,法国人没有。

始终是共和国对欧奢侈品主要贸易国的法国,宁肯用一把把钞票换来一辆辆豪华轿车、一件件新潮的晚礼服、一瓶瓶佳酿美酒和一盒盒化妆品和香水,他们没有购买太多的技术、军事装备,在他们本国军队中机械化部队都还是支援性部队,所以不能指望着这样的一个国家的军队能在一个精心准备、潜心发展多年纳粹帝国面前做出像样的表现。

当然,上校并没有想这些,他是一个站在个人角度的共和国军人来分析问题。

“目前英法联军总共有147个师、3700辆坦克、3800架作战飞机、14500门火炮,而德军有141个师、2445辆坦克、3100架飞机以及七千多门火炮,从兵力和武器配置上来看英法联军并不处于劣势,但实际情况是英法联军正一溃千里,如果不出意外,德军赢得一场空前的围歼战将成为可能,而法国彻底沦陷也将是时间问题,以我个人角度来推测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两个月。”

“两个月?”张宇惊愕了一下,随后他又保持了沉默,任凭欧洲风云变幻。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争的进行时

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争的进行时

战争从未离去,它始终跟随着人类的发展脚步,亦步亦趋。

1944年的7月下旬,欧洲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对于非欧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而言,他们能够获悉的消息都因渠道有限而很稀少,急剧变化的欧洲地区形势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事件发生,要想从如此之多的消息中层层剥离出真相出来,其难度也是相当之大,即便对于借助经济贸易而在欧洲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情报网络的共和国,能清楚知晓的也不多。

要想理清现在欧洲纷乱局势,可以从1944年4月3日,德国外交部长在莫斯科和苏联方面正式,在已经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新的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开始说起,亦可以说是从那时候起,德国将不再对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等东欧国家或地区施加任何影响,深知这一点的苏联自然考虑到在东欧地区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德国和苏联成了邻国,的确是这样,雄心勃勃的希特勒和雄韬伟略的斯大林成了“兄弟”,德苏两个政治大国如此亲密之下,他们共同存在的目的似乎已经成了要消除对立,对立方的一边是第三帝国,另一方自然是英法……所以,两个邻国之间自然有着应该有的友好,德国和苏联都在边境线上布置了少量的部队,以示彼此之间的友好与客气。

但就在这个时候,暴躁的斯大林已经亟不可待的和爱沙尼亚签订了很早就准备好的《互助条约》,这一条约规定两国在遭到第三国进犯时互相援助,随后斯大林的苏联又同拉脱维亚、立陶宛签订了同样的条约,这些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苏联承担向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供应武器弹药的义务,双方都承诺不签订旨在反对友好邻邦的条约,且缔约双方的主权无论如何不应受到破坏。

另一方面,从此苏联便在厄塞尔岛、达格岛及波罗的港驻军和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俄国航空兵也取得了很多机场的使用权。在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港和温道港可以让俄国空军和海军建设基地,拉脱维亚受迫准许俄国建立海岸炮兵连以防守里加湾,立陶宛也让苏联军队在其领土上驻军和修建机场。

总而言之,波罗的海沿岸好不容易实现独立的国家们又一次成为了俄国人的地盘,而他们当中最不听话的一个当然是芬兰,虽然苏联一度邀请芬兰代表赴莫斯科商谈事宜,企图以和平手段像解决立陶宛等国家一样解决芬兰的问题,他们提出租界芬兰湾西北部的汉科港和分布在芬兰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并且把卡累利阿地峡紧靠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北移,将北冰洋沿岸的雷巴奇半岛西部割让苏联。

双方的谈判很不愉快,芬兰人根本就不理睬莫洛托夫代表红色巨人的怒吼,随即便让整个芬兰进入了战争动员,加强了卡累利阿地峡的兵力,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必然。

战争毋需借口,但往往借口可以让军事行动显得冠冕堂皇。

苏芬之间的战争同样是以苏联人的一个卑劣借口作为开始,像废除互不侵犯条约、断绝外交关系等等自然是战争爆发之前的必然步骤,而后苏联便在4月13日发起了入侵芬兰的战争,就像共和国的军事行动一样,他们也学会了在战争爆发之际就利用强大的空中力量尽早获取制空权,并且利用猛烈的空袭消灭敌人战略目标、打压敌人士气。

因此,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汉科、拉赫蒂等地区的机场、油库、物资仓库等等遭受到猛烈空袭成为了这一场战争的开端,苏联红军的海军军舰也对芬兰南部海岸进行射击,意气风发的苏联红军统帅部认为战争可以在几周之内便宣告结束。

所以,他们派出了很强大的第七集团军负责进攻,而较弱的第八集团军负责在在拉多加湖以北展开,以便支援第7集团军进攻和随后向曼纳林防线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第九集团军在东部边界和波的尼亚湾之间的芬兰最狭窄部分实施突击,集中于北极地区的第14集团军的任务是夺取雷巴奇半岛西部,占领佩琴加并向西南推进。

苏联红军如此强大的进攻之下,芬兰人并没有胆怯,虽然芬兰和平时期的军队只有3个师,舒茨科尔(军事化组织)有10万人,他们组建了由10个师和7个混成旅编成、人数约30万的武装力量,最为重要的是芬兰军队中只有170余架各型作战飞机、30余辆二二式坦克、17个高射炮兵连,纵使这些装备都是购置于共和国,但它们的数量的的确确是太少了。

更为可悲的是,历史已经不再是另一个时空,苏联红军发起入侵之时并不是在寒冬之际,

芬兰武装力量首脑曼纳林元帅曾今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对于俄国人他很是熟悉,并且芬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都非常适于严冬条件下在湖泊星罗棋布和覆盖大片森林的地形作战,可没有严冬的阻碍、苏联红军的兵力和装备优势都非常明显,战争终于持续到7月7日以曼纳林在芬兰军事会议上赞成同俄国人举行正式谈判而宣告进入尾声。

相比于另一个时空的苏芬战争,这个时空的战争没有了寒冷、没有了西方国家的援助,只剩下芬兰人在苏联红军铁蹄之下的苦苦挣扎,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芬兰人依旧没能摆脱命运的倾轧,即便他们曾向国际联盟大声疾呼,希望得到国联的保护和援助,可斯大林对于国联的态度就像一个巨人看待一个小孩一般,对于国联紧急呼吁每个成员国都向芬兰提供各国力所能及的人员和技术装备援助之事,只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

7月18日,在希特勒即将大举入侵西欧各国之前,被苏联切了宰割了好几刀只剩下一个躯壳,仅仅用于在瑞典与苏联之间充当一个隔离带、缓冲带作用的芬兰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北欧成了苏联的天下。

而在西欧,斯大林的成功或许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希特勒的神经中枢,可法国、英国的神经却依旧处于麻痹状态。

苏芬战争很大程度上,的的确确是让英法认识到德国和苏联这“亲兄弟”的恐怖,他们也暗自思索到将来可能的对德作战问题,因此法国总理达拉第走了,因为人们指责他对那种状况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他的继任者雷诺答应要果断治理国家,并力争增加军火生产,认认真真地进行战争,可许多人又暗中反对“积极”进行战争,认为那样做有将国家引向灭亡的危险。

喜欢浪漫的法国人在面对如此重大的国家安全形势问题上,依旧是模糊不定,和娘们一样扭扭捏捏,他们对于和平的坚持信念远远超过了对岌岌可危形势的预估,没有斗志的法国人民又如何能让法国的军队积极起来呢?

英国方面,德国人成功进入了挪威,而英国军队却只能在海上封锁,挪威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希特勒地盘的现状直接导致了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下台,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后,这个乐于顽强追求自己的目标,但又不能单纯为争取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战事施加影响,或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