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山府三道急报传到大内。十二月二十二日金军东路大军经过扩编修整,以完颜宗弼为军锋再次向宋大举进军,深入河北。

郭药师辅佐前锋完颜宗弼为开路先锋,越过中山府南下,估计离汴京的路程仅有十天。

不过,也有让赵佶心情稍安些的战报,那就是高平传送的战报。高平自败退后以千余骑为核心,招拢溃败将吏万余人在河北与金军周旋,倒也打了几个胜仗,在当地生出了些名气。当赵佶每每揣揣不安时,便会想到高平等人呈送的捷报,尽管他也明白这些小胜不足以挡住金军南下的步伐,但还是下召封高平为统制官。

当金军步步南下,赵佶简直是一日数惊,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宇文虚中见赵佶如此模样,就建言赵佶快快降罪己诏,更革弊端,收取人心,挽回天意,将帅才能担任守御之质。

赵佶忙让宇文虚中草诏,宇文虚中倒是一位饱学之士,挥毫而就。诏曰书所言:‘今谏诤之路壅塞,所听尽为阿谀之言。恩信之人掌权,贪奸之徒得志。缙绅贤能之士拘于党籍,政事兴废之举连年不断。搜刮赋税竭取生民之财,穷兵黩武困乏军伍之力。大干徒劳无益之事,奢侈成风。民力以困,仍诛求不已,吏士衣食尚且供给乏力,贪官污吏却座享富贵。苍天连降警告而朕不知,百姓怨声载道而朕不闻。追思罪孽,悔之何及’。

另还有令郡县守臣率军勤王,罢西城扩田所,将土地归还百姓,裁减宫廷用度等数十件开革弊端之事。

赵佶先是看来,倒还说:“件件都可施会,朕今日不吝改过。”然而,不一会赵佶又翻脸变卦,这‘罪己诏’的草稿便改了几遍,就是不想公布于众。

宇文虚中见赵佶犹豫,只好请李邦彦相助。由李邦彦将童贯从北方得到的金国伐宋檄文呈上,赵佶见檄文上面写的都是诅骂自己的话,当真是又气又怕。流着泪水说道:“罢、罢”这样才将‘罪己诏’颁布出去。

赵佶已经没有丝毫没有风流洒脱的模样,整日里愁眉苦脸,动不动就涕泗交流。

次日,也就是宣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赵佶宣布内禅。原来前几日,赵佶便改变对赵桓态度,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府牧,意欲让儿子以‘监国’的名义为自己挡住金军,并传旨要巡幸淮浙,户部尚书李悦出知建康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太子监国之事,给事中直学士院吴敏与太常少卿李纲二人曾于太宰白时中抗言,言及赵佶若是放弃京城,那便是采取下下之策,二人即使是死也不会奉诏。吴敏更是拉住李悦不放,使李悦很是难堪,只得说此事乃赵佶旨意不干他事。

吴敏与李纲又面见赵佶,赵佶知二人来意故意摆出不悦之色,欲使二人知难而退。吴敏却毫无畏惧,直言讯问赵佶的巡幸之计是否已经定了下来。在赵佶没有做声后,吴敏又说道:“以臣愚见,京城现已是人心震动,又迁、守、反三种心思,若以有次三种心思的人共同守城,那京城必不可守。陛下巡幸在外,万一京城不守,那当如何为是好?”这话触动了赵佶的神经,不觉间皱眉问道:“卿家所言极是,果如此又如之奈何?”

吴敏与李纲相视一眼,吴敏说道:“陛下如若出巡,万一留守之人不堪大任,而陛下南巡仪仗,哪能快的过金人轻骑。”

赵佶闻言顿时脸色灰暗,声音颤抖地说道:“卿言甚是,朕正为此事殚忧。”

吴敏接着说道:“陛下只有让留守之人威富自专、名正言顺号令军民,方能固守京城,陛下才可安心巡幸淮浙。”

话说道这里赵佶多少明白吴敏与李纲的来意,至高无上的权利他怎么舍得放弃,赵佶当政二十余年虽纵使亲信竜臣,可真正的权利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蔡京为相二十余年不是一样的三度罢相。本想让太子监国渡过危机后自己再回京,依旧是大权在握,现在看来以是不太可能,担干系性命也顾不得许多。

吴敏见赵佶犹豫,感觉赵佶有些松动。又说道:“金军步步南下,距大河不足三四天的路程,陛下当速决。若留守之人名分不正,号令不行,大事将不可为之。”尽管说的委婉,但以明确的提出赵佶禅位于太子赵桓。

李纲在旁边也厉声说道:“皇太子监国本是典礼常规,然今大敌入侵,安危存亡于呼吸之间,怎能仍旧拘泥于礼制?名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令天下,令天下守臣信服。如今陛下巡幸淮浙,只有使皇太子即位,才能固守宗庙,收人心,以死捍敌,天下方可保住。”

“二位卿家言之甚善,容朕思之。”……

当夜,金军前锋离河间府还有不足百里。

第七章

保和殿玉华阁

殿阁内数十支巨烛将整间阁子映的如同白昼,巨烛内掺入龙綖香使殿内漂散着缕缕怡人心肺的清香。

赵佶坐在御榻上,目光有些呆涩地环视下首侍立的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宇文虚中及站在身边的蔡攸、童贯、梁师成等宦官。

当他的目光扫到不久前新任门下侍郎吴敏身上,久久停留了一段时间。

“陛下三思,大王德才兼备,可总京城大事。”童贯侍奉在赵佶,高声举荐赵楷。

他自河东回京后,见赵佶耀升吴敏为门下侍郎进入相臣的班列,明白这是为赵桓登基铺垫,如此以来,自己大事去亦,不由急着劝谏,做困兽之斗。

梁师成在一旁轻声说道:“皇帝之上,岂容更有他称,乃并称嗣君。”

梁师成心思较密,虽是感到惶然,但较童贯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这话除了赵佶,站的稍远的众位大臣都没有听的真切。

吴敏等人对童贯如此放肆大为不满,正要参劾童贯,却听赵佶缓缓地说道:“内侍皆来言,此举措,浮义可畏。”

此时赵佶的神情恍惚、目光游离,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陛下,出此大逆言者是哪个?”吴敏对于这帮内侍的干政极为痛恨,有宋一代士大夫门对宦官干政的不齿。

在场的不少人早对童贯、梁师成等宦官干政多有不满,今童贯的‘有易置语’加上众多宦官对禅位之事的阻止,使吴敏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

接着高声说道:“内侍干预军国大事,实为晚唐之祸。不知是哪个内侍说此话,愿陛下指出一人而斩之,以厉其众。”

“这……”赵佶不想这话却引起执政这么激烈的反应,确实是始料不及,只得装糊涂地搪塞道:“众内侍太多,朕实是不能记谁人言之。”说罢,眉头微挑,又拉着蔡攸的手,语气激动地说道:“朕平日性格刚强,却不曾想到金人居然敢作出这等事来……休休……”正说间,突然双眼发直,气塞昏厥,一个跟头从御榻上跌了下来,不省人事。

事发突然,众人多无思想准备,顿时间慌了神。倒是童贯反应迅速,大声传呼内侍、班直前来扶持,蔡攸命内侍传宫中当值太医,众人手八脚的将赵佶搀扶到东阁。

不一会,太医赶到开了几副药,给赵佶灌了下去。

半响,赵佶才悠悠转醒,沉沉喘了几口气,看了看一旁的众人,欠起身来,左手做拿笔状,示意内侍拿来纸笔,在宣纸上写道‘朕以瘫了半边身子,如何了得大事’。

众人面面相嘘,大家都意识到事因蹊跷,但谁也没有开口相训。

赵佶又写道:‘诸公为何不言?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的名义退居龙德宫,吴敏可草诏。’

“陛下……”一旁的童贯想说什么,却见赵佶微微摇头,童贯心中一动,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的咽了回去,斜眼一睹梁师成,见他神情却不慌张。忽然间,似是领悟了什么,眼皮一跳,嘴角不住地颤动。

不大一会,吴敏手中拿着新成的诏书匆匆步入殿内,摊在赵佶面前。

赵佶看也不看,提笔在书尾写道:‘依次用玺,甚令朕欣慰。’

“陛下,现今大事议定,是否宣召太子殿下入宫。”在草诏的时候吴敏就感到有些不安,梁师成等宦官表现的太过冷静,这不是什么好事,这才急急催处赵佶宣赵桓入宫即位。

但见赵佶有气无力的点了点头,吴敏与李邦彦相顾颔首。

李邦彦说道:“速请太子殿下到保和殿,传令大内殿前诸班直侍卫严守关防,今夜当值的步帅何灌严守大殿各门,非太子不能入,违者立斩。”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这位浪子宰相倒显的干练过人。

梁师成听了李邦彦的话,脸色灰沉,身子有些站不稳。

东宫,前来传旨的内侍在外等候,太子赵桓左右度步,神情焦虑不安。他对金军入侵之事倒是不怎么担心,便是担心也没有用,这自有赵佶与他的那帮臣子们来处置。

几天前,不知为何赵佶对他的态度变的亲热起来,降旨封他为开封府牧,并在朝会上再三表示此次任命,不是由那位大臣的建言而是悉出宸断,表示自己对太子的信任。

这个任命的确非同小可,开封府牧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职位,此职先后由太宗、真宗两位皇帝担当过后,再也没有第三人任过开封府牧。

两天前,赵桓入宫问安时,赵佶又特意将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佩带的排方玉带赐给了他。

连续几日来不断降在他头上的种种事端在他心底激起了层层波澜。

‘父皇先是任命我为开封府牧,又赐我排方玉带,倒底是何用意——难道是父皇有意将这皇位传于我吗?若果真如此,不但母亲忍辱含垢的苦心没有白费,我这么多年谨小慎微,提心吊胆的日子也会烟消云散……’想到这里,赵桓禁不住阵阵狂喜。

当他又想起昨日,太子妃朱氏在他沾沾自喜时对他说的话‘殿下勿要忘形,岂能知此举不是父皇权宜之计’。

转念之间,赵桓阴云般的恐惧不祥之感,很快又压上他的心头。

须知,赵佶至登基以来已有二十五载,骄奢淫逸,放浪恣肆,民力困竭。上则群奸当道,下则民变迭起,人心散解犹如一片散沙,危机四伏恰似一堆干柴,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燃起燎原之势。

今强敌入寇,狼烟冲天,两河将吏或败或降,或亡或逃,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当次内忧外患,变乱丛生的多事之秋,赵佶委己以重任真的是能安什么好心?他自己飘然引退,只不过是应急权益找个替罪羊罢了,又岂能甘心将这锦绣江山给了别人去享用?

天下大乱则罢,一旦度过危机天下太平,哪个能保证赵佶不会夺回皇位呢?自己虽说是贵为太子,但多年来形单影只,政治上并未培植起自己的根基,而早以窥摇东宫的童贯等人把持朝政、控制军权,爪牙羽翼遍布海内,万一这些人见事不可待,狗急跳墙发动政变,那自己恐怕求为长安一布衣亦不可得尔。

想到这些,赵桓不栗而寒,他不甘心去充当一个替罪羊的角色,方才内侍献好地说出保和殿内发生的事情与赵佶半身不遂的因果,又使赵桓的内心深处对只有一步之遥的皇位有些急不可耐的冲动。

第八章

“殿下”

赵桓回过神来,见太子妃朱氏匆匆步入殿中,意外之余又多些欣喜。

太子妃朱氏足智多谋,多次出奇计救他于险地,对于她,赵桓虽不能说言听计从,可也是相当依赖。

“这么晚了,爱妃到此何事?”

“听宫中宣诏殿下,臣妾故来。”太子妃朱氏似笑非笑地望着赵桓,从容地说道:“为何殿下还不快去?”

赵桓此时没有心情问太子妃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