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王黼打头,王之臣、蔡伦等人纷纷出言相劝,他们都是恨透了沈傲的,此刻生怕让沈傲逃过此劫,哪里还有耐心以静待变?
蔡京被他们七嘴八舌的吵得有些疲倦,挥挥手道:“你们自己拿主意,这件事只怕没有这么简单。”说着由身边的小婢扶着,微颤颤地起身离座,抛了一句:“福祸相依,你们不吃些苦头,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
卫郡公府,文殊阁。
沈傲的消息传出来,三三两两的公侯、大臣便不约而同地来了,太师复位,沈傲被拿,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足够让在座之人心惊胆寒。
沈傲倒了,下一个是谁?身为旧党的中坚人物,卫郡公石英端坐在椅上,陷入了深思。
新党、旧党,对于蔡京来说,或许只是打击政敌的工具,哪一样顺手,他就用哪一样。可是对于石英,却是不同,新旧之争,干系着他的切身利益,王安石的那一套,操起刀来割的可是王侯们的肉。
更何况蔡京当政,旧党全面弹压,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就是旧党,石英等人已经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
只是石英深知,蔡京当政,凭的全是官家的心意,有了圣眷,翻云覆雨,不可一世。只凭着这一点,一个进士,便总揽三省,经久不衰。这样的对手很可怕,他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把握住官家的心理。单这一份本事,天下之间就再寻不到第二个来。
如今来了个沈傲,这沈傲行事无常,却总是智计百出,蔡京门下几条走狗,哪一个都曾吃过他的亏,如今沈傲已经为三品寺卿,受封侯爵,假以时日,必然是蔡京最大的对手。
旧党势微,沈傲便是一注新鲜血液,让石英看到了曙光,可是这曙光还未崭露多久,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人,一定要救!”石英先是下了定论,看了周正一眼,沈傲是周正的女婿,算是旧党的核心,不能不救。
只是,该怎么救?却是无从下手。
众人沉默,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参知政事鲍超见周正脸色苍白,拍拍他的肩道:“令婿吉人天相,公爷不必担心。”
周正叹了口气道:“我在想一件事,沈傲为人看似莽撞,可是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今次却突然闯下这弥天大祸,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来之前,若儿曾来寻了我,说是已经听到了风声,可是在昨夜,沈傲曾对她说过,叫她遇了事不要惊慌,要她们以静待变,到时必能安然无恙。”
周正思索道:“莫非沈傲早就料到了今日?那他是否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石英摇摇头道:“这是欺君大罪,岂能说安排就能安排的?哎,先去打听消息吧,有了消息,才可计议。”
过不多时,便有匆匆的脚步垮槛进来,来人是大理寺卿姜敏,姜敏神色匆匆地进来坐下,喝了口茶,倚着几案道:“沈傲我已经见过了,他有件事要我们替他去办。”
众人抖擞精神,周正道:“姜大人快说。”
姜敏从袖中抽出几本账簿出来,摆在几案上,道:“这几本账册,立即传播出去。”
账册?什么账册?众人一时面面相觑,周正抢先捡了一本账册出来,随手翻阅一二,随即木然,这账册上记述的是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字,如番商多哥,献上象牙牙雕一副,金佛一尊……
将账册封上,周正拧着眉:“这是沈傲做的账?”
姜敏颌首点头。
周正脸色更差:“这样的账册若是传出去,便又坐实了一桩罪名。他这是要做什么?”
都见世上的贪官藏着掖着自己的罪证不敢声张的,今日倒是让人开了眼界,沈傲竟把自己的账册都拿了出来,求大家去帮他宣传,不宣传他还不高兴,这记下的一笔笔帐,每一样都是沈傲的罪状,一旦交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周正道:“他还要胡闹?真的怕死得不够快吗?快把这账册收起来,休要向人提起。”
姜敏犹豫了一下,道:“沈傲说了,这一次要想救他,只有这个办法,将账册传出去,他自有应对的方法。周国公,依我看,沈傲平时智计百出,或许这还真是死中求活的办法也不一定。”
周正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看了石英一眼,石英想了想道:“既然现在大家都束手无策,就按沈傲的办法来试试看吧。姜大人,沈傲还说了什么?”
姜敏道:“除此之外,他还说,上一次殴打泥婆罗王子,是他有意为之,这件事他一直引以为傲,还说他是鸿胪寺寺卿,往后那泥婆罗王子再来,还要揍他一顿。”
众人听了,都是苦笑不已。待罪之身,本该惶惶不可终日才是,这个家伙,竟还待出瘾来了,生怕别人找不到他的罪状。那泥婆罗王子虽然倨傲,却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沈傲棒打他的事,早已为人诟病了很久,他却还说出这种话来,这件事原本官家不予理会,可是现在再提,又为他平添了一条罪状。
姜敏道:“除此之外,他还说,辽国皇子还曾拜谒过他,摔碎了一件东西,他开口要了人家八万贯,这还不算,往后辽人又送了些礼物去,都是价值千金的宝贝。”
石英苦笑:“他这是生恐自己的罪不够多啊。”
姜敏原本心情沉重,一时忍不住莞尔,道:“当时我也是这样和他说的,谁知他却说债多不愁,只是一心求我将此事传出去。”
众人无言以对,坊间早就说这个沈才子学识、文采都是极好,偏偏性子有点儿楞,平时他们倒也看不出来,只是觉得这家伙太爱胡闹,可是今日听了姜敏这番话,倒是都有一个想法:这个沈傲,还真是个楞子,楞得没边了。
第379章 大爷;你觉悟太低了
春节临近,汴京仍笼罩在冬日之中,早晨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扑塑迷离,积雪落在连绵的屋脊上,苍茫一片,将宫中的琉璃瓦盖了个严严实实。
沈大才子被钦命拿办,现软禁于大理寺,这件事早已传开,汴京城中,又多了几许谈资,有仰慕沈傲才华的,极力为他辩护;也有心中嫉恨的,不可避免落井下石、冷嘲热讽。
大清早的宫里头很是平静,平静得有些不像话,早朝下来,赵佶回到文景阁,这两日他睡得少,眼袋很大,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不少;文景阁里温暖如春,他倚在小几子上,心不在焉地想着心事。
过了一会儿,杨戬指挥着两个小太监进来,赵佶抬眸,板着脸道:“怎么了?”
杨戬道:“是中书省那边送来的奏疏,足足有七十余本,请陛下过目。”
赵佶厌恶地挥挥手:“朕不看,拿走!”
杨戬左右为难,正要指挥着小太监将奏疏带走,赵佶突然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送来了这么多奏疏?”
杨戬垂立道:“奴才也不知道,陛下一看便知。”
赵佶脸色铁青,终究还是生出了好奇之心,在往日,递入宫中的奏疏有个七八本,就已是不少,今日却不知是怎么了?
赵佶抬了抬手,道:“拿上来给朕看看。”
小太监将奏疏搬上御案,赵佶随便捡了一份来看: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今有沈傲,贪赃不法,欺上瞒下,更无怀罪之心,尚洋洋自得……臣愿陛下留意幸察。御史桐润从伏讫拜上。
赵佶看了奏疏,才知道这一封乃是弹劾文疏,弹劾的对象是沈傲,说他贪赃不法,任职期间向番商索要财物,罪无可恕。
更有趣的是这个叫桐润从的御史文章做得极好,先是一阵引经据典,随即又是一阵痛骂,畅快淋漓。
看完这份奏疏,赵佶心里生出痛快之感,口里道:“骂得好哼,原来沈傲还贪赃,真是岂有此理,若不是这桐御史,朕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随即又捡起几份奏疏,内容都是千篇一律,这个说沈傲娶了四个老婆,自称是圣人门第,却无视礼法,实在罪不可恕,请陛下惩处;还有一个说的是泥婆罗王子的事,说沈傲娇纵不法,殴打异国使臣,使大宋为之蒙羞,这些还是察有实据的,有几篇更是让赵佶无语,说什么坊间流传沈傲在家里疼老婆,甚至还亲自下厨做糕点,所谓君子远庖厨,这个家伙实在太可恶了,竟然敢下厨,简直是罪无可赦,无耻之尤,坏到了极点,于是又是一阵引经据典,说古代某某大奸臣也是这副德行,由此推断,这个沈傲就是个心怀叵测的奸贼,人人得而诛之。
到了后来,就更不像话了,赵佶捡起的一份奏疏看完,不由地哭笑不得,里头是这样说的,沈傲这个人,太坏了,为什么坏呢?因为臣听说他去鸿胪寺值堂的时候居然骑马而不坐轿,我大宋崇文抑武,沈傲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居心?臣还听说,沈傲和殿前司联系密切,那么臣可以推断,这个沈傲已经无可救药,最后落笔的时候,这个写奏疏的奇人竟还不忘加一句:沈傲此人,居心叵测,不能用常理来定夺,结交武夫,然有谋逆事焉?
所谓捕风捉影,还真是叫人看的膛目结舌,一开始,奏疏里群情激奋地对沈傲破口大骂,赵佶觉得是为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后来千篇一律都是如此,也忍不住生厌了,将奏疏一推,突然发现,原先自己将沈傲恨得牙痒痒,经这些人一骂,反倒消了气,觉得沈傲虽然可恶,却也有几分可怜,好端端的被人泼了一通脏水,千人踩万人唾的,转眼之间,就成了个十恶不赦之徒。
只是让赵佶为沈傲辩解一句,赵佶却是不肯,换作从前,他早已容颜大怒,下一道中旨去申饬这些捕风捉影没事找事的家伙了,可是现在他的气虽已消了,面子却搁不下来。
赵佶沉默了片刻,突然对杨戬道:“杨戬,朕问你,沈傲真是个十恶不赦之徒吗?”
杨戬不知官家如此问到底有什么用意,脑中电光一闪,突然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连忙道:“若是有人想叫沈傲十恶不赦,沈傲就是十恶不赦。”
这个回答有点儿隐晦,赵佶眼眸一闪,幽深的眸子深沉起来:“这个人是谁?”
杨戬立即道:“奴才不敢说。”
杨戬越是不敢说,赵佶反而更加仔细咀嚼着这句话,徐徐道:“去,将奏疏弹劾之人的名字都记下来,立即报知给朕。”
杨戬应命,立即叫来了几个书笔太监,让他们将奏疏进行清理、记录,只过了一炷香,便将名单奉上,赵佶接过名单,叹了口气:“杨戬,你说的对,是有人想叫他十恶不赦,哼,沈傲也是活该,他若是不胡闹,又岂会有今日?这些奏疏全部留中吧,不要理会,至于会审的事,你去请教蔡太师的意见,问问他想如何个审法,告诉他,定不了罪,就让他官复原职,若是能定下罪来,朕严惩不贷!”
杨戬立即道:“奴才这就去传旨。”
“回来,将这些弹劾的奏疏也送到太师那里去,看看他怎么说。”
……
杨戬去传了旨,蔡京立即将王黼、王之臣等人叫来,脸色铁青地看了他们一眼,叹了口气,道:“你们误了大事了!”
王黼、王之臣面面相觑,一时摸不着头脑,道:“请太师明示。”
蔡京叹了口气,从袖子里掏出几份奏疏,摔落地上,道:“你们自己看吧。”
二人捡起奏疏,奏疏中的内容虽有些荒诞不经,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