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竟然是站在船头指挥与西班牙舰队对射?那要多大的勇气?想到方才看到的弹落如雨的情形,一个个都是感慨万分,十四阿哥还真是命大。
听完胤祯的解释,康熙仍是沉着脸道:“一支海军,朕损失的起,败了再战,多打几仗,也就磨练出来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朕损失不起,日后事事务必思虑周全。”
“儿臣知错,定不敢再让皇阿玛担忧。”胤祯心里暖乎乎的,赶忙回道。
一众皇子、王公贝勒、文武大臣心里可就翻江倒海了,康熙这话可谓重的不能再重了,正是面临废太子立新太子之际,康熙这话是不是另有深意?
老八一颗心更是拔凉拔凉的,什么叫,损失不起?康熙心里难道已经默定老十四了?
康熙张望了一下海面,见西班牙舰队正缓缓的撤离,不由暗叹了一声,海军的战术已经完全改变了,接舷战已经被彻底的淘汰,难怪广东水师会如此惨败,在如此密集的火炮打击下,根本就没有有接舷近战的可能!不败才怪,半晌,他才问道:“西班牙火炮的射程是多少?”
胤祯忙躬身回道:“回皇阿玛,三十磅重炮的射程可达到二千码以上,十二磅以上的火炮可达一千五百码,不过,命中率很低,西班牙舰队目前仍然是以四百码以内为有效射程。”
“目前海军的火炮呢?”康熙接着问道。
“在八百码到一千码。”胤祯小心的说道:“目前大清海军在火炮上占足了优势,但维持不了几年,澎湖一战已经传开,若是就此停滞不前,五年左右,西洋人就会赶上并超越我们。”
“恩?”康熙微觉惊讶,“你何以如此肯定?”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说道:“西洋人侵略成性,所依仗者,便是战舰,火器,对于战舰及火炮,西洋诸国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改良,从西班牙舰队的战舰及火炮不难看出,这些年,他们的进步有多大,目前海军的火炮改良,无非是把线膛枪的原理用于火炮,并无独到之处,西洋人一听就知道是何原因,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此外,西洋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等杂学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把这些杂学用于火炮、火药的研究,而我们在这方面却一直裹足不前,儿臣预计,短短数十年内,西洋人就会超越我们,因为我们缺乏人才,杂学的专业人才,天下的有才之士皆在读四书五经,这才是儿臣最为担忧之处。”
康熙一听这话就知道胤祯这是绕着圈子为戴梓等从事火炮、炼铁、造船的工匠争取功劳,不过,此事牵扯太大,甚至可以说已大到动摇国本的地步,他亦着实犹豫,胤祯的这番话说的确实有理,若非他把戴梓从辽东要到上海,改良了火炮,仅仅这支西班牙的小舰队就足以让他头痛不已,斟酌片刻,他才道:“居安思危,虽是老生常谈,却也是老成谋国之言,回去写个详细的折子奏上来。”
一听康熙语气有所松动,胤祯心里大喜,忙躬身道:“儿臣尊旨。”
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
“轰”海面上又响起了火炮的轰鸣声。
不过,主角已经换成了上海海军的六艘小战舰,这一轮火炮齐射,声势却是远不如前面的西班牙舰队,但却是远在千码左右的距离进行炮击的,令人惊叹的是,虽然距离比西班牙舰队远了差不多一倍,但是大部分炮弹仍然准确的命中靶船,靶船登时被打的木块纷飞,摇晃不已,观望的人群立时就爆发出一阵欢呼。
被康熙勒令必须来天津观看军演的一众西洋传教士见到这情形,都是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难怪大清国能够逼迫西班牙舰队投降,原来大清海军的火炮竟然如此精准,在千码的距离都能够准确命中目标,这海战还打什么?不论是荷兰还是英、法等国的舰队遇上大清的海军战舰,除了投降,根本就无路可走,一定要尽快把这消息送回国,几乎所有的西洋传教士心里都如果想着。
康熙看的则是大为兴奋和欣慰,还真是又远又准,虽然之前听胤祯说过,但亲眼目睹,给人的感受却是格外不同。
众人还在赞叹,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第二轮齐射转眼又至,仍旧是大部分炮弹命中,破烂的靶船晃了几晃便倾斜入水。
西洋传教士、康熙等对火炮有所了解的,都明显的感觉到火炮射击的速度快了不少,康熙有些疑惑的望向胤祯。
胤祯含笑解释道:“海军的火炮采用了后装弹药,因此炮击速度要快上不少。”
后装弹药!对于火炮,康熙可谓是知之甚详,微微一想,已是明白后装的好处和便捷,不由含笑赞道:“确实不错!若是火铳亦能如此,西北无忧矣。”
“回皇阿玛,火铳的改良马上就将展开。”胤祯含笑道:“即便如此,西北已不足虑,皇阿玛看过海军陆战队的军演,便大可安心。”
“好!”康熙笑道:“陆战队军演在何处?”
“还请皇阿玛移驾天津。”胤祯躬身回道:“献俘仪式在天津举行,陆战队军演就在城外举行,届时皇阿玛在城墙上便可观看,省却奔波之苦。”
“恩。”康熙微微颌首,而后扫了一众王公贝勒、文武大臣一眼,说道:“今日观看海军演练,诸位臣工有何看法?”
这是军务,因此兵部满尚书殷特布率先站出来道:“皇上,奴才窃以为,原有沿海水师战船已不堪再用,必须尽数更换新式的海军战舰。”
兵部汉尚书孙徵灏紧跟着道:“皇上,微臣观看这西洋战舰的风帆与我大清战船风帆差异甚大,火炮射击要求亦甚高,仅是更换战舰无济于事,须得裁撤沿海水师,以海军护我大清海疆。”
康熙听暗暗点头,这孙徵灏倒是颇有点眼力,眼界也够开阔,让他协助老十四管理海军部,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上书房大臣马齐于康熙三十五年,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略微沉吟,他便说道:“皇上,奴才观之,海战与陆战迥然不同,陆战讲究排兵布阵,灵活多变,武器虽然重要,却并非致胜的关键,然海战却是注重船坚炮利,非此无法取胜,此番海军大捷,全在火炮犀利。恂亲王所言甚为中肯,必须大力进行火炮、战舰的改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八阿哥胤禩甚是不满的瞥了马齐一眼,老十四现在已是出尽了风头,你还帮着他说话,什么意思?
上书房大臣嵩祝亦是个老军务,历任都统、将军,亦曾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当下也站出来说道:“奴才观看海军演习,倒觉的海军小战舰速度快,火炮猛,似乎比大的战列舰更具优势,奴才窃以为宜大力建造小战舰。”
康熙闻听此言,亦是大有同感,而且小战舰的造价可便宜远了,他不由瞟了胤祯一眼,胤祯心里暗骂,真是鼠目寸光,不得不出来说道:“皇阿玛,西班牙远东舰队只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小舰队,海军小战舰尚能战而胜之,但若遇上成百或者是数百艘战列舰组成的大规模舰队,则毫无作用,若是遇上装备有四十磅至六十八磅火炮的一级战列舰,小战舰根本经受不住一炮。”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成百或者是数百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康熙则是惊讶于四十磅至六十八磅的火炮,还有如此大的火炮?
为免这些个见识短浅的大臣再误导康熙,略微沉吟了一下,胤祯就接着说道:“皇阿玛,儿臣之所以举行这次军演,便是希望让诸位大臣亲眼见证一个事实——火器时代已经来临了,不管是海战、陆战,火器都已开始主导战争!
今日大家看到的是海战,后日,请大家看陆战的火器威力!”
……
天津城,太子胤礽虽然对天津之行已经不抱多大的希望,当是心里仍然存着一点侥幸,因此,一到天津,他便有意吃坏肚子,上吐下泻,全身无力,康熙谴太医号脉诊断属实之后,便命他留在天津养病,同时留下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二人率领一千骁骑营留驻天津。
雅尔江阿、苏努二人到了天津却不能去观看海军演习,心里自是烦闷,不过二人也清楚康熙这是要他们监视防范太子,他二人都是倒太子的急先锋,自然知道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胤礽在艳雪楼苦苦煎熬了二天,却是没等到如何消息,心里已经是彻底失望,海军战舰演习若是不能得手,陆战演习,就更没有机会了,康熙此次来天津可是带了数万大军,就连出塞去蒙古各部落,也从未有如此大的阵容,想来亦是有防范老十四海军的意思。
胤礽蹙着眉头靠在躺椅上,却是一筹莫展,一到天津,他就想探问塞罗奔现在海军任何职务,然而,却是连一个海军的熟人都未看见,不知道哪些宗室子弟都去了哪里?虽然留在了天津,却被雅尔江阿、苏努二人看的死死的,根本就不敢有半点异常举动。
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
康熙一行次日下午方赶回天津,驻跸丁字沽行宫。稍事休息,康熙便命人传召胤祯。
胤祯并未随驾,而是快马赶回天津检查各项准备事宜,巡查天津城内外治安情况,天津献俘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康熙又是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圆满,若是出了漏子,他作为策划者和执行者自然是难辞其咎,在康熙心里亦会留下能力有限的印象,眼下天津人满为患,又多是京师权贵、士子、缙绅、殷商富贾等,食、住、行这几方面,他都不敢有半点疏忽。
听闻康熙传召,胤祯一路走一路默想,估计是为了戴梓等工匠的封赏问题,明日献俘之后,海军便将建军,自然也要大肆封赏,这问题确实该定下来了,只不清楚康熙是什么章程?
进得书房,请安见礼之后,康熙便笑道:“赐座,赏茶。”
谢恩之后,胤祯才在下首座下,康熙已是含笑道:“召你来,是为戴梓等工匠封赏一事,朕意将几名工匠授予九品虚衔,再赏以银两,你意如何?”
九品虚衔,这与心中设想相差太远了,胤祯不由大为失望,康熙的眼界太局限了,微一思忖,他才欠身道:“回皇阿玛,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儿臣窃以为,还要因时而异。经过世祖爷与皇阿玛七十余年宵旰孜孜,如今已是四海统一,天下归心,士子、农民、商人皆有长足发展,唯独手工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工匠不受重视,地位低下,则必然导致杂学人才短缺,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凡稍有才智之士,莫不钻研孔孟之道,汲汲营营,为的便是学而优则仕,谁愿意把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出路的杂学之道?
杂学、工匠不仅关系到火器的改良,亦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每一项重大改进和发明皆能极大的促进农业、商业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儿臣认为,唯有孔孟之徒方能出仕的千古陈规亦需打破,地方官员,不能只有举子、进士,应该吸纳农学、杂学、商业人才。”
听到最后一句,康熙不由一怔,老十四要求重赏工匠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篇大文章!想到农学院的建立,设立督农官,他不由一阵无语,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帮老十四迈了一大步,转念他又想到,地方官员不由士子独专,吸纳各行人才,法子倒是不错,能够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那些个为官的举子、进士自幼埋头苦读,很多都是不务实、不懂农事、不擅经济之道,不解民生疾苦的官员。
想到这里,康